1.誰能詳細的介紹黃金的發展史
早在新石器時代(約1萬年~4000年前)人類就已識別了黃金。千百年來,擁有著如此悠久歷史的黃金以怎樣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又被人們賦予怎樣的功能?黃金課堂帶你一起去尋找不同歷史時期黃金的功能演變。 在19世紀之前,黃金基本為帝王獨占的財富和權勢的象征,或為神靈擁有,成為供奉器具和修飾保護神靈形象的材料。而黃金價值高,產量稀少,運送成本高,鑄造困難的特性,使得黃金的價格十分穩定,這決定了其具備充當貨幣功能的屬性。1816年,英國頒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開始實行“金本位制”,黃金開始轉化為世界貨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和自由輸出入。直至世界大戰爆發,物價飛漲打破了金本位制的施行環境,“金本位制”崩潰。 1944年5月,美國邀請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的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簽定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的人類第二個國際貨幣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然而好景不長,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美元開始貶值,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 布雷頓森林體系逐漸瓦解。 1973年,黃金迎來了它非貨幣功能的時代,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正式取消黃金雙價制,這意味著國際貨幣體系中黃金非貨幣化的法律過程已經完成。 當然,黃金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并沒有完全退出金融領域,當今的黃金分為商品性黃金和金融性黃金,國家放開黃金管制不僅使商品黃金市場得以發展,同時也促使金融黃金市場迅速地發展起來,黃金作為一種公認的金融資產開始活躍在投資領域
早在新石器時代(約1萬年~4000年前)人類就已識別了黃金。千百年來,擁有著如此悠久歷史的黃金以怎樣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又被人們賦予怎樣的功能?黃金課堂帶你一起去尋找不同歷史時期黃金的功能演變。 在19世紀之前,黃金基本為帝王獨占的財富和權勢的象征,或為神靈擁有,成為供奉器具和修飾保護神靈形象的材料。而黃金價值高,產量稀少,運送成本高,鑄造困難的特性,使得黃金的價格十分穩定,這決定了其具備充當貨幣功能的屬性。1816年,英國頒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開始實行“金本位制”,黃金開始轉化為世界貨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和自由輸出入。直至世界大戰爆發,物價飛漲打破了金本位制的施行環境,“金本位制”崩潰。 1944年5月,美國邀請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的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簽定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的人類第二個國際貨幣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然而好景不長,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美元開始貶值,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 布雷頓森林體系逐漸瓦解。 1973年,黃金迎來了它非貨幣功能的時代,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正式取消黃金雙價制,這意味著國際貨幣體系中黃金非貨幣化的法律過程已經完成。 當然,黃金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并沒有完全退出金融領域,當今的黃金分為商品性黃金和金融性黃金,國家放開黃金管制不僅使商品黃金市場得以發展,同時也促使金融黃金市場迅速地發展起來,黃金作為一種公認的金融資產開始活躍在投資領域
2.黃金的歷史及重要性
在當今國際經濟活動中,黃金具有商品和貨幣的二重屬性,一方面在國際貴金屬市場上是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在國際各黃金市場上自由交易,價格動態波動,可體現投資避險和投機的功能,也就是商品的屬性;另一方面黃金是各經濟體外匯儲備的一個重要部分,具有核心貨幣的重要職能,而且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體現出重要的貨幣職能。
如,俄羅斯、伊朗等石油輸出國近年來就不斷的增加黃金的儲備,相應減少美元的儲備。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這種屬性就決定了黃金在當今經濟社會仍具有貨幣的職能作用,每當通貨膨漲加劇,紙幣爭相貶值的時期,金銀的這種屬性會更加突出;如果世界政治經濟失衡,動蕩加劇,金銀必然是貨幣避險的首選;如果在世界范圍發生大規模的戰爭,金銀就可能演變成為主要的貨幣。從黃金的歷史演變過程,就可以清晰洞悉其脈絡。
一、黃金的歷史演變及作用。 早在公元前500年時,金幣就在流通中廣泛使用。
黃金作為一種貨幣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但以黃金為本位貨幣的制度,也就是金本位制,是在1816年英國制定貨幣法,將英鎊作為主要貨幣單位為標志才得以確立;同時,黃金的生產和消費歷史悠久,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貴金屬商品。體積小、價值大、易儲存保管、易分割合并等特點,使得其天然就具有貨幣材料及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屬性。
金本位制度的實施及政府對黃金流通的控制程度與黃金交易的發展成反向關系。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由于各國政府對黃金流通的嚴格控制,黃金市場發育遲緩。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后的11年間,金本位制度曾經暫停實施。1931年英國放棄金本位,其他國家也相繼放棄,但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許多國家仍直接或間接地保持黃金與所發行的紙幣之間的聯系。
1974年12月31日,美國政府宣布公眾可以自由持有和買賣黃金,黃金成為可以在市場上進行自由交易的商品,結束了黃金的貨幣身份,從而促成了紐約黃金期貨市場的發育和成熟。 (一)、金本位制的建立及其主要特點。
1816年英國政府分布鑄幣條例,發行以鎊為單位的金幣,英國率先采用了金本位制。規定每盎司黃金價值為3鎊17先令10.5便士,即1 鎊的含金量為0.3153529盎司。
德國、美國、法國、日本相繼也采用金本位制。在這種貨幣制度下,匯率即可由兩種貨幣所含的純金量之比來確定,這種匯率的確定方式稱為金平價。
如果一國貨幣升值過高,就會有其他國家將黃金運入該國鑄成本幣,以獲得較高的匯率收益。于是該國的貨幣供應增加,匯率隨之會下降,直至跌到平衡匯率。
反之,如果一國貨幣貶值過多,居民就不愿持有該國貨幣,而把金幣熔鑄后運往匯率高的國家,致使本國貨幣供應減少,匯率隨之會上升,直至匯率上升到平衡匯率。因此,在金本位制度下,法定含金量之比加或減黃金運輸費用就決定了匯率的波動范圍,波動的上下限稱為黃金輸送點。
主要特點: 1、金幣可自由鑄造,并規定有嚴格的含金量。居民可自由地將實物金交由鑄幣廠按政府規定的含金量鑄造金幣;居民也可以將金幣自由地熔鑄成金條和金塊,進行運輸、貯藏和買賣。
可將銀行券紙幣自由兌換為黃金。 2、各國貨幣間的匯率由貨幣的含金量決定。
黃金可在各國間自由輸入輸出,匯率波動受到黃金輸送點的平衡調節。 3、各國貨幣自由流通,自由兌換。
由于各國貨幣匯率保持穩定,政府無須對外匯市場過多干預,允許本國貨幣在各國間自由流通和兌換。 4、黃金成為國際間結算的最終手段和最重要的資產儲備。
(二)、金本位制的崩潰,國際金塊本位和金匯兌本位混合形式本位制的實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隨即西方各國實行外匯管制,停止銀行券與黃金間的自由兌換,嚴禁黃金出口,金本位制徹底崩潰。
到1918年末,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各國才有重建金本位制的主張,分別于1920年和1922年在布魯塞爾和熱那亞召開會議,討論恢復金本位制。結果是一戰獲益最多的美國仍實行金本位制,而其他國家實行的是金塊本位或金匯兌本位制。
金塊本位和金匯兌本位主要內容是: 1、貨幣單位仍規定含金量,其貨幣價值決定的基礎仍與金本位制相同。 2、國內取消金幣的流通,以中央銀行發行的銀行券為主要的流通貨幣。
3、在實行金塊本位制的國家,黃金的兌換有一定的數量限制。當時實行金塊本位制的主要有英國和法國。
4、在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本國銀行券不能在本國直接兌換黃金,只能用于購買外匯,可通過購買外匯的方式在實行金塊本位制的國家兌換黃金。當時德國、意大利、奧地利等國實行金匯兌本位制。
5、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將黃金和外匯存放在實行金塊本位制的作為平準基金,并將本市與該實行金塊本位制國家的貨幣掛鉤,保持相對固定的匯率水平。在這一時期,匯率波動變得比較激烈,各國央行要頻繁地買賣本國貨幣以保持匯率的穩定。
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出現大蕭條,各國政府競相采取“以鄰為壑”的匯率政策,通過大幅度貶值本國貨幣來刺激出口,這種極度混亂的經濟形勢對各國金融市場造成重創。由于全球經濟政治格局失衡,193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
3.中國黃金的發展歷史
通過考古發掘成果表明,人類發現和使用黃金迄今已有7000年的歷史。
我國黃金的開采和使用亦至少有4000年的歷史。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認識了黃金。
根據考古工作者發掘出的各種金器的出土墓葬或遺址的年代,最早的為商代早期。如河南鄭州商代早期墓葬中出土的珥形金飾,河南輝縣殷代墓葬和河南安陽小屯殷墟出土的金塊、金箔、金葉都證明了我國早在3500年以前就已開始使用黃金,并掌握了加工制作金的工藝技術。
中國黃金生產在世界黃金發展史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痕,構成了世界黃金史的重要篇章。從世界采金史來看,大多數國家都是從采淘砂金開始的。
我國采金活動始于奴隸社會早期,淘洗的砂金是從含金的砂礫層中得到的,古稱“河金”或“麩金”,后來又根據砂金賦存地質條件的差異,分為“水砂中”淘洗的砂金和“平地掘井”開采的砂金兩種。脈金的開采時代遠遠晚于砂金,大約起于唐代、宋代之間。
勞動人民為獲得寶貴的黃金付出了巨大的力量,唐代詩人劉禹錫把生產黃金的艱辛和貴族們的奢侈寫入詩中:“日照澄州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北京平谷出土的商代金臂釧、耳環,四川廣漢出土的周朝金手杖,漢朝來自湖南長沙馬王堆的金縷玉衣,唐代的純金十二環錫禪杖,明代的耀眼的金裝飾,件件文物展示了中華民族采金歷史的悠久和制金技藝的高超。
中國黃金生產始于商、興于漢、衰于兩晉南北朝,復于唐。唐以后的宋、元、明、清,對黃金時而禁采,時而開禁,高亢和低迷交替出現,阻礙了我們這個民族快速發展黃金生產的腳步。
4.世界主要的黃金市場
倫敦世界黃金交易的中心。1919年倫敦金市正式成立,每天進行上午和下午的兩次黃金定價。由五大金行定出當日的黃金市場價格,該價格一直影響紐約和香港的交易。市場黃金的供應者主要是南非。1982年以前,倫敦黃金市場主要經營黃金現貨交易,1982年4月,倫敦期貨黃金市場開業。
蘇黎世黃金市場
二戰后發展起來的國際黃金市場。由于瑞士特殊的銀行體系和輔助性的黃金交易服務體系,為黃金買賣提供了一個既自由又保密的環境,加上瑞士與南非也有優惠協議,獲得了80%的南非金,以及前蘇聯的黃金也聚集于此,使得瑞士不僅是世界上新增黃金的最大中轉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黃金的存儲中心。蘇黎世黃金市場在國際黃金市場上的地位僅次于倫敦。
美國黃金市場
紐約和芝加哥黃金市場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是1977年后,美元貶值,美國人(主要是以法人團體為主)為了套期保值和投資增值獲利,使得黃金期貨迅速發展起來。目前紐約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是世界最大的黃金期貨交易中心。兩大交易所對黃金現貨市場的金價影響很大。
香港黃金市場
香港黃金市場已有90多年的歷史。其形成是以香港金銀貿易場的成立為標志。1974年,香港政府撤銷了對黃金進出口的管制,此后香港金市發展極快。由于香港黃金市場在時差上剛好填補了紐約、芝加哥市場收市和倫敦開市前的空檔,可以連貫亞、歐、美,形成完整的世界黃金市場。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引起了歐洲金商的注意,倫敦五大金商、瑞士三大銀行等紛紛來港設立份公司。她們將在倫敦交收的黃金買賣活動帶到香港,逐漸形成了一個無形的當地“倫敦金市場”,促使香港成為世界主要的黃金市場之一。
黃金現貨保證金交易 對于國內客戶來說 交易比較方便門檻也比較低 最小交易1盎司 目前全天都比較活躍 入場機會多 不像外匯交易一般白天沒有行情只有等到下午5點以后
5.世界上有哪些主要的黃金市場
目前主要有以下7大交易市場
① 倫敦黃金市場:歷史悠久,其發展歷史可追溯到300多年前
② 蘇黎世黃金市場:二戰后發展起來的國際黃金市場。
③ 美國黃金市場:紐約和芝加哥黃金市場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是世界最大的黃金期貨交易中心。兩大交易所對黃金現貨市場的金價影響很大。
④ 香港黃金市場:已有90多年的歷史。其形成是以香港金銀貿易場的成立為標志。
⑤ 倫敦黃金交易所黃金定盤:1919年9月12日上午11點,產生了第一筆黃金定盤。
⑥ 東京黃金市場:于1982年成立,是日本政府正式批準的唯一黃金期貨市場。
⑦ 新加坡黃金所:成立于1978年11月,目前時常經營黃金現貨和2、4、6、8、10個月的5種期貨合約,標準金為100盎司的99.99%純金,設有停板限制。
6.全球黃金的發展歷史和現狀
當今的黃金分為商品性黃金和金融性黃金。國家放開黃金管制不僅使商品黃金市場得以發展,同時也促使金融黃金市場迅速地發展起來。并且由于交易工具的不斷創新,幾十倍、上百倍地擴大了黃金市場的規模。現在商品實物黃金交易額不足總交易額的3%,9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黃金金融衍生物,而且世界各國央行仍保留了高達3.4萬噸的黃金儲備。在1999年9月26日歐洲15國央行的聲明中,再次確認黃金仍是公認的金融資產。
你可以上黃金行業的龍頭站點 投金網 進行了解更多的黃金發展的細致歷程。
7.世界有哪些主要的黃金市場
目前主要有以下7大交易市場
① 倫敦黃金市場:歷史悠久,其發展歷史可追溯到300多年前
② 蘇黎世黃金市場:二戰后發展起來的國際黃金市場。
③ 美國黃金市場:紐約和芝加哥黃金市場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是世界最大的黃金期貨交易中心。兩大交易所對黃金現貨市場的金價影響很大。
④ 香港黃金市場:已有90多年的歷史。其形成是以香港金銀貿易場的成立為標志。
⑤ 倫敦黃金交易所黃金定盤:1919年9月12日上午11點,產生了第一筆黃金定盤。
⑥ 東京黃金市場:于1982年成立,是日本政府正式批準的唯一黃金期貨市場。
⑦ 新加坡黃金所:成立于1978年11月,目前時常經營黃金現貨和2、4、6、8、10個月的5種期貨合約,標準金為100盎司的99.99%純金,設有停板限制。
8.黃金城的介紹
始于1848年的老鳳祥,跨越了三個世紀,是中國珠寶首飾業傳承至今歷史最悠久的世紀品牌,也是中國最具有歷史厚重感、品牌價值感、創新時尚感的首飾龍頭企業。
9.什么是黃金市場
來自我心
[學弟]
世界主要黃金市場
(一)倫敦黃金市場
其歷史最為悠久
倫敦黃金市場主要由五家經營黃金業務的著名金商組成,其中羅斯柴爾得父子公司地位最高是英格蘭銀行在倫敦黃金市場的代理
(二)蘇黎世黃金市場
其以零售業務為主 包括金幣交易,而倫敦市場則以大宗批發業務為主。蘇黎世三大銀行本身參與黃金實物交易 并掌握巨額黃金儲備
(三) 美國黃金市場
(四)香港黃金市場
香港黃金市場始于1910年 1974年港英當局取消《禁止黃金進出口條例》 目前是僅次于倫敦和蘇黎世的第三大世界黃金市場
香港黃金市場有三個組成部分 即傳統的香港金銀貿易場,當地倫敦金市場,黃金期貨市場。
P235 三個組成部分表面上各自獨立 但它們的跨市買賣實際上將這三個部分聯結在一起:
(1)香港金音貿易場頗具特色,主營現貨,兼營期貨 特點 交易的黃金成色與眾不同 計量單位是司馬兩 以港幣計價
(2)香港的當地倫敦金市場是無形市場,沒有固定的開市,收市時間,一切交易都通過通訊設備完成,黃金的交收在倫敦進行,
(3)香港黃金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不同,所有買賣都要簽定合約,場內叫價用廣東
10.全球的黃金市場有哪些
1.倫敦黃金市場
倫敦黃金市場歷史悠久,也是世界主要現貨市場,由5 家大黃金交易公司組成。二次世界大戰前,倫敦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市場,黃金交易的數量巨大,約占全世界經營量的80%,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成噸買黃金的市場。
2.蘇黎世黃金市場
蘇黎世黃金市場是二次世界大戰后發展起來的世界性黃金自由市場。它以瑞士三大銀行為中心,聯合經營黃金。與倫敦金商不同的是,他們不但充當經紀人,還掌握大量黃金儲備進行黃金交易。
3.紐約黃金市場
紐約黃金市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黃金期貨市場。每年有2/3 的黃金期貨契約在紐約成交,但交易水分很大,投機活動充斥整個市場。紐約黃金市場的發展歷史很短,但發展速度相當快。日交易量達30000—40000 筆,成交額約70噸黃金。1980 年,紐約黃金市場交易量達8 億盎司,約25000 噸黃金,而世界黃金供應量每年只有1700 噸。
4.香港黃金市場
香港黃金市場已有70 多年的歷史。從20 世紀60 年代開始,香港黃金市場已發展成世界主要的黃金交易中心。1987 年黃金進口總值達186 億港元,比1986 年增加了273.5%,同期黃金成交額由1231 億港元上升到3714 億港元,升幅高達300%。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黃金市場的歷史簡短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