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單寫寫人類應怎樣保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
1. 樹立并向群眾宣傳“永續利用”的觀念。
2. 在不破壞自然資源及環境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對海洋各項資源做完整的調查及監測。
3. 政府立法保護并設立專職機構嚴加管理。
4. 建立監測、控管、預警及危機處理機制及系統。
5. 嚴格管制研究、調查及學術單位做無效采樣及調查。
6. 積極溝通協調周邊地區及國家并建立海洋資源共同保育或有限開發合作模式,避免開發過當。
7. 針對因為保護海洋資源過度開發而失業的漁民及相關從業人員進行專長培訓及再就業或轉業輔導,以避免濫捕、濫采。
8. 針對因保護海洋資源過度開發而沒落的漁村或居民居住點進行遷村并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或培養生存技能。
2.怎樣保護海洋
海洋保護指海洋環境保護,包括海洋資源保護和海洋生態系統保護。
海洋生物環境是一個包括海水、海水中容解物和懸浮物、海底沉積物及海洋生物在內的復雜系統。海洋中豐富的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化學資源和動力資源等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資源寶庫,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關系極為密切。
目前海洋保護的主要目標是保護海洋生物資源,使之不致衰竭,以供人類永續利用。特別要優先保護那些有價值和瀕臨滅絕危險的海洋生物。據聯合國有關部門調查,由于過度捕撈、偶然性的捕殺非目標允許捕殺的海洋生物、海岸灘涂的工程建設、紅樹林的砍伐、普遍的海洋環境污染,至少使世界上25個最有價值的漁場資源消耗殆盡,鯨、海龜、海牛等許多海生動物面臨滅亡的危險。預計隨著海洋開發規模的擴大,有可能對海洋生物資源造成更大的破壞。
海洋保護的任務首先要制止對海洋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其次要保護好海洋生物棲息地或生境,特別是它們洄游、產卵、覓食、躲避敵害的海岸、灘涂、河口、珊瑚礁,要防止重金屬、農藥、石油、有機物和易產生富營養化的營養物質等污染海洋。保持海洋生物資源的再生能力和海水的自然凈化能力,維護海洋生態平衡,保證人類對海洋的持續開發和利用。
3.如何保護海洋環境
我們作為平凡的個人不能影響到很多人,但可以從自己和身邊的人做起,比如減少使用容易被海洋生物誤食的吸管、不用含磷洗衣粉以減少赤潮的發生、不購買海洋動物飾品如玳瑁眼鏡等。
平時去海邊玩不產生垃圾,這也可以為保護海洋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頂級奢華的護膚品牌海藍之謎也一直在為海洋環保做著努力,通過慈善捐贈、舉辦國內外多項提升公眾海洋保護意識的公益活動,支持亞速爾群島,格林納達和中國東部沿海海域環保項目,切實地為改善海洋環境而努力。
當然啦,即使不是世界海洋日,我們也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關注海洋環境保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點一點改善海洋生態環境。
4.保護海洋的方法
保護海洋的方法如下:
1、海洋石油鉆井船、鉆井平臺和采油平臺的含油污水和油性混合物,必須經過處理達標后排放;殘油、廢油必須予以回收,不得排放入海。經回收處理后排放的,其含油量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
2、載運具有污染危害性貨物的船舶,其結構與設備應當能夠防止或者減輕所載貨物對海洋環境的污染。裝卸油類的港口、碼頭、裝卸站和船舶必須編制溢油污染應急計劃,并配備相應的溢油污染應急設備和器材。
3、沿海農田、林場施用化學農藥,必須執行國家農藥安全使用的規定和標準。
4、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排放,會帶給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質,導致海水富營養化。要想改善海洋環境,必須重視排放問題。
5、制定并完善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調查和保護管理方面的技術標準和法律法規,保證海洋治理有理有法可依。同時,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提高公眾對海洋資源保護的意識。
6、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過量的二氧化碳溶于海水后會形成碳酸,使海水的pH值(酸堿度)下降,出現海洋酸化的現象。進而影響珊瑚、貝類等鈣化生物的正常生長,甚至對它們造成致命的影響,進而破壞整個食物鏈,給海洋生物的生存帶來極大挑戰。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我們該如何保護海洋終的可愛生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海洋環境保護
5.海、海浪、海洋的簡短資料,詩歌和保護海洋的倡議,手抄報用
海又稱為“大海”,是指與“大洋”相連接的大面積咸水區域,即大洋的邊緣部分。海分為邊緣海、內海、內陸海。海域是人類最先通向大洋的橋梁。海域對人類的作用不僅是提供豐富的各類可用資源,它也為調節整個地球水平衡發揮出重要作用。
地球表面被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其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97%。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目前為止,人類已探索的海洋只有5%,還有95%的海洋是未知的。
海浪是發生在海洋中的一種波動現象。我們這里指的海浪是由風產生的波動,其周期為0.5至25秒,波長為幾十厘米到幾百米,一般波高為幾厘米到20米,在罕見的情況下波高可達30米以上。
《寫給石島或銀灘》
此刻
思緒如伸向海面的島礁
迎擊著風浪
愛便在心頭涌起
幽默
睿智如刀劈斧割般鉗在船長的臉上
憑嚴寒肆虐不凍的海岸
這一串蔚藍色記憶的詩行就寫給石島
或銀灘
打鼓船趕在日出之前頑強的閃爍著漁火
敲擊著我的愁眠
太陽出來了
一絲白亮閃過
紅就璨熳開來
朝霞怒放
心
就豁然開朗了起來
“拒絕污染,保護藍色海洋”倡議書
藍色海洋孕育了人類的生命,海洋動物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但是近百年來現代文明的發展卻嚴重的污染了我們周圍的環境?尤其是被稱為環保號大敵的“白色污染”,已稱為影響海洋環境的一道難題。大約五分之四的海洋垃圾都來自人們在陸地上丟棄的廢棄物,通過風吹雨刷帶入河流,排水管和下水道一路來到海洋中。塑料垃圾又占全部海洋垃圾的百分之九十。有專家估計在海洋中?每一平方公里約有二萬件塑料垃圾。有專家稱?進入海洋的塑料制品已經在北太平洋中部締造了一個相當于六個法國大小的新大陸,如果以現在的擴張?二十年后這塊“塑料陸地”的面積將是現在的九倍。
塑料垃圾對海洋生物的生長、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脅和致命的傷害。有科學家稱?每年會有數十萬的海島和數萬海洋哺乳動物?因為吞食或被纏在海洋垃圾中而死亡。在澳大利亞凱斯發現了一只已經死亡的鯨?在它的胃里竟有長達六米的塑料物。有260多種海洋動物都因為把塑料袋當作食物吞下,由此飽受折磨。然而研究表明?塑料垃圾對動物的傷害和威脅愈演愈烈,還在日趨嚴重。
朋友們,為了保護浩海的的藍色海洋?保護奇妙的海洋生物,也為了保護人類生活和生存環境?為人與動物創建更加美好?更加和諧的家園。讓我們踴躍地投入到“拒絕白色污染”的活動中去吧?由此,我們倡議: 1、努力做綠色宣傳員?要經常向同學、向朋友、向家人、向社會人士講:“拒絕白色污染?保護藍色海洋”的作用和意義?讓所有人都能自覺的行動。 2、要從自己的日常生活點滴做起?絕不亂扔塑料袋和其他垃圾,作廢的塑料垃圾袋要集中到一起處理?回收在利用。 3、要養成拾撿和收集垃圾的行為習慣?自覺拾撿在路口、在車船上、在公共場所地上塑料垃圾和其它垃圾?并做好收集、處理。 4、要說服幫助他人不隨地丟塑料垃圾或其它垃圾的行為?無論何時何地?如果發現他人丟下垃圾?應立即制止或說服拾撿。 5、要動員說服家人、親戚、朋友減少扔掉垃圾的數量。盡量購買能夠長期使用又無毒的食品包裝袋?來取代塑料袋。 6、要自覺組織綠色活動小組?堅持不懈?壯大環保力量。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行動吧?趕快投入到“拒絕白色污染,保護藍色海洋”的活動中來吧!
,
6.海洋的保護方法
中國保護海洋環境的基本政策和主要措施: 海洋環境與陸上不同,一旦被污染,即使采取措施,其危害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除。
因為治理海域污染比治理陸上污染所化費的時間要長,技術上要復雜,難度要大,投資也高,而且還不易收到良好效果。所以保護海洋環境,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合理開發,綜合利用。
這應該說是保護海洋環境的基本策略。保護海洋環境不僅需要有正確的海洋開發政策和先進的科學技術,還需要有一整套科學的、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尤其是要抓好污染源的管理,這是海洋環境保護的重要環節。
海洋的自凈能力也是一種資源,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海域的自凈能力,以利于降低治理“三廢”的成本,發展生產,同時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入海量,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彎路。 許多年來,中國在工農業蓬勃發展的同時,積極治理工業“三廢”,大搞技術革新,廣泛開展綜合利用,為消除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保障人民健康,促進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很大成績。
在廣泛地調查研究和積累許多寶貴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中國環境保護的基本方針:“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實踐證明,這也是搞好海洋環境保護的正確方針。
“全面規劃,合理布局”,是保護環境,防患于未然的極其重要的措施,也是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方針的體現。在安排國民經濟計劃和發展工農業生產時,必須統籌兼顧,全面規劃,正確處理好工業和農業、重工業和輕工業、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城市和農村、生產與生活、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等關系。
要把保護自然資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結合起來,加強計劃性、科學性和預見性,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要把近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力求避免或減少開發后對自然資源的破壞及對環境的影響。
在工、農、林、牧、漁、鹽、副業、養殖以及其它海洋資源開發的布局上,除注意原料、動力、水源、交通等條件外,還需考慮地質、地形、海洋水文、氣象條件以及生物資源的特點,要綜合研究,權衡利弊,協調統一,反對各行其是,不能只顧生產,忽視環境保護,既要注意短期的效益,又要充分估計到今后可能會帶來的長遠的影響。不能只顧利用,不顧資源和環境的保護。
“綜合利用,化害為利”,是發展社會主義企業和消除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害”與“利”是對立統一的矛盾,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害”是由生產中的“廢”所造成的,“廢”與“寶”又是對立統一的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它們也可以相互轉化。促進這個轉化的條件,就是綜合利用。
綜合利用的內容很廣,一方面是指資源本身的綜合利用,另一方面要建立經濟、合理的聯合企業。只有把治理工業“三廢”同開展企業技術改造和資源的綜合利用結合起來,才能盡量做到把“三廢”中的危害物質消滅在生產過程中,許多原來棄之為害的“三廢”,把它充分利用起來,大搞工藝改革和技術革新,就能變“廢”為“寶”,化“害”為“利”,達到投資少、收益大、品種多、危害小的合理開發的目的。
“依靠群眾,大家動手”,這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海洋環境保護工作上的體現,也是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保證。保護和改善環境,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涉及每個人和各個方面。
只有依靠群眾,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人人動手,個個關心,大家齊心協力,海洋環境保護工作才能順利進行,許多海洋環境保護措施才能落實,海洋環境保護工作才能搞好。因此,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必須堅持群眾路線,放手發動群眾。
“保護環境,造福人民”,這是環境保護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最重要的宗旨。保護環境,從根本上講,是為了保護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發展社會主義生產,造福于人民,為人民謀取更多的幸福,把中國建設得更加美好富強。
中國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為防止和消除污染及迅速發展海洋環境科學,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和極大的有利條件。中國政府歷來重視環境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工作。
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政府即要求在實施增產節約的同時,必須注意職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業。要求在搞社會主義工業建設的同時,必須注意對環境的保護和改善,絕對不能做貽害子孫后代的事。
中國政府多次指示: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積極開展綜合利用,正確處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以后又針對中國出現環境污染的情勢,制定了符合中國國情的環境保護工作的三十二字方針,頒布了中國工業“三廢”的排放和防止沿海水域污染的規定,采取許多有力措施,如應用新技術、新工藝,縮短流程,不讓廢水流失,根治污染源,大搞綜合利用以及裝備環境污染物的處理設施等。
對于一些不適宜在城市的工廠,進行搬遷和轉移;對那些目前還難以治理或有礙市容的企業進行合理的關、停、并或改造。采用多種方法,來控制污染源。
因為工業廢水是海洋污染的重要來源,控制工業廢水的排放仍是減少海洋污染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大搞植樹造林、整頓廠容、綠化環境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從而出現了一大批“花園式”的工廠,為大型工廠找到了整頓。
7.怎樣才能解決海洋污染簡單明了的5條
海洋污染物依其來源、性質和毒性,可分為以下幾類:
①石油及其產品(見海洋石油污染)。
②金屬和酸、堿。包括鉻、錳、鐵、銅、鋅、銀、鎘、銻、汞、鉛等金屬,磷、砷等非金屬,以及酸和堿等。它們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響其利用價值。
③農藥。主要由徑流帶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有危害。
④放射性物質。主要來自核爆炸、核工業或核艦艇的排污。
⑤有機廢液和生活污水。由徑流帶入海洋。極嚴重的可形成赤潮。
⑥熱污染和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工業冷卻水和工程殘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區的水溫,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響生物的新陳代謝,甚至使生物群落發生改變;后者可破壞海濱環境和海洋生物的棲息環境。
對海洋污染問題的對策建議:
(1)加強執法力度,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強對政府環保職能部門的執法監督,克服地方保護主義,要求地方各級政府必須將環保工作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2)加強對船舶及鉆井、采油平臺的防污管理。首先應對船舶及鉆井、采油平臺所有人的管理者進行防污教育,增強其防污意識,提高除污救災技能。作業者應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確保污水處理設備始終處于良好工作狀態,嚴把除污化學試劑的質量關,嚴禁使用有毒的化學試劑除污。
(3)各地漁政部門、港監防污部門應全面了解本轄區內的水域污染狀況。對污染源、地理環境、水文狀況、生物資源狀況等了解清楚,根據所了解的情況作出防污規劃,當好政府的參謀,一旦發生污染事故可根據所了解的情況以最快的速度制定出最好的減災方案。
(4)防止、減輕和控制海上養殖污染。我國海水養殖主要位于水交換能力較差的淺海灘涂和內灣水域,養殖自身污染已引起局部水域環境惡化。今后,應建立海上養殖區環境管理制度和標準,編制海域養殖區域規劃,合理控制海域養殖密度和面積,建立各種清潔養殖模式,控制養殖業藥物投放,通過實施各種養殖水域的生態修復工程和示范,改善被污染和正在被污染的水產養殖環境,減輕或控制海域養殖業引起的海域環境污染。
(5)防止和控制海上傾廢污染。嚴格管理和控制向海洋傾倒廢棄物,禁止向海上傾倒放射性廢物和有害物質。制定海上船舶溢油和有毒化學品泄漏應急計劃,制定港口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計劃,建立應急響應系統,防止、減少突發性污染事故發生。政府部門要加大對重污染企業的打擊力度,加強宣傳科學的企業發展觀,為推進海洋健康發展打下基礎。
(6)國家應積極引導地方政府、居民、企業和民間組織等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和改變修復海洋環境,為我國海洋健康發展和諧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在治理中鼓勵大家在自家周圍和工廠區種植植物,擴大綠化面積,保持良好的水土環境,建立人造海灘、人造海岸、人造海洋植物生長帶,改善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