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依法治國的案例
案例一:江西贛南某貧困縣,年財政收入不到一億元。
十五年里,換了四任書記縣長,新城開發的位置依次從北至南,再從南至北,改動了三次,光規劃費用就花費了兩千余萬。至今南北兩處新城,都是半拉子工程,境內怨聲載道。
依法治國,首先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樹立法制觀念、學會法治思維,帶頭遵守法律。從漫長的封建社會各個王朝來看,比較繁榮的治世,諸如文景、貞觀、康乾等年代,都以皇帝和臣子們能夠儉約自愛、奉公守法為先決條件,才使得百姓安居樂業,天下較為太平;反過來,眾多干戈四起、生靈涂炭的亂世,又無不以統治者放縱私欲、踐踏法律、蔑視公理為濫觴。
古今一理,建國60多年來,在各項建設欣欣向榮、穩健發展的五六十年代和近三十年來,靠得就是我們大多數領導干部嚴于自律、模范守法。如今,在步入改革開放的攻堅期和深水期的關鍵時刻,之所以要把依法治國作為一個重要議題,在中央全會上進行研究討論,并加以重大完善和改進,特別是提出依法決策五個程序,還有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就是為了有助于各級領導干部在行政管理活動中樹立法治思維。
而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也是為了有力地規范行政決策行為。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要切實自覺地學法守法用法,做遵紀守法的模范,在決策和施政當中,善于應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學會用法律的眼光看問題、置身法律的框架下做決策,堅決避免“領導批示就是法”、“領導拍板就是法”“領導支持就是法“的錯誤意識和違法行為。
要始終以法律容許不容許、法律追究不追究來考量問題,最大限度杜絕“一個將軍一道令”“新官不理舊賬”等唯我獨尊、自行其是的法盲行徑,從源頭上避免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要習慣于一任接著一任干,多做一些民生工程、基礎工程,從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案例二、山西呂梁某縣,2003年7月。青年劉某酒后闖到與其有情感糾葛的王某家鬧事。
110趕到后,劉某不聽勸告,對穿便衣的副隊長,推搡了一下。110隊員當即劉某押回縣公安局,將其雙臂拷在暖氣管上,一頓暴打,導致劉某左眼失明,至今未做一聲道歉,賠償更無從談起。
依法治國,其次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執法執紀部門要奉公守法、嚴格自律,模范執行法律。政法機關作為國家法律載體和具體執行部門,理應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行使職權。
然而,當下的許多亂像表明,為數甚多的政法部門的工作人員,特別注重個人利益、團體利益和局部利益,有法不依執法不公執法不嚴以罰待法的案例時有發生,霸氣干警糊涂法官和刁橫執法人員時有曝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法律部門的形象,滋長了黑惡社會的蔓延坐大。一些執法執紀部門,則是圍著當地主要領導和部門利益轉,利欲熏心,肆無忌憚,公然知法犯法,深為群眾所詬病。
“打鐵必須本身硬”,要實現依法治國的宏偉目標,各級政法機關和執法執紀部門理應深懷對法律的敬畏之心,自覺學法、帶頭守法、嚴格執法,甘于淡泊、恪守原則,不搞潛規則,不越雷池一步,時時處處維護法律的尊嚴,維護自身的形象,讓法紀觀念蔚然風行。 案例三:2014年11月3日下午,安徽省含山縣孫某帶著妻子戴某到巢湖市康平婦產醫院做無痛人流手術后,闖進手術室,質問護士長:為什么有男的(醫生)在?護士長解釋,“他是麻醉師,為了患者安全,麻醉師必須在場觀察。”
孫某不由分說,對麻醉師拳腳相加,隨后拿出刀子刺到高醫生右側腰部,李強當場倒下,孫某立即逃離。(騰訊網) 依法治國,更主要的廣大人民群眾從我做起、學法守法,以遵紀守法為榮。
法治精神、法治文化,很大程度是老百姓的參與和自律。在過去,普法工作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但是,與社會經濟事業的飛速發展和錯綜復雜的社會形態相比,普法工作依然空白很多,大有可為。社會上各種權大于法、拳頭大于法、家法大于法的不正常現象相當常見,遇事每每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意氣用事,盛怒之下,出言不遜,乃至拳腳交加、拔刀相向的場面,不止在深受網絡暴力毒害的未成年人之間經常發生,在青年人、中年人、乃至老年人之間,也多次上演著。
依法治國,就是需要廣大公民,都有明確的法制觀念,了解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遵紀守法,規范自己的言行,恪守社會道德底線,不鉆制度的漏洞,既不做恃強凌弱、窮兇極惡的霸王,也不怕胡攪蠻纏、沒理強占三分的賴皮,更要避免口無遮攔、動手動腳的粗野行徑,要相信法律,牢固樹立“任何事情只要是違法的,不管做成什么效果,都是不可行的”法治意識,遇到問題首先從法律角度看一看,習慣于通過法律渠道來解決問題,學會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共同營造一個公平正義的法治大環境。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
2.中國古代依法治國的典型事例
1、商鞅變法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較為徹底的封建化變法改革運動,順應了封建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
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的制度,創立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同時,壯大了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申不害提出,韓非加以發展的“術治”術治的中心思想是“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韓非子·定法》)。他們認為“法”是公開的,“術”則是藏在君主心中、暗自運用的,君主掌握這種統治術,就可使“群臣守職,百官有常”,鞏固統治階級內部的秩序。
這是保證“法”的實施的必不可少的條件。3、道家思想的“無為而治”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治國策略,所以治國是無為而治的第一應用。
為了貫徹無為而治的方針 ,各級政府官員既要拋棄各種政績主義和形式主義,也要拋棄“為人民謀幸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寬刑簡政、輕徭薄賦、與民休戚,盡量靠萬民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務工作即可;同時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屬,讓下屬去完成各項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識人用人的工作。
擴展資料:早在公元前七世紀左右,管仲為齊國相,提出了“以法治國”的主張,他說:“威不兩錯,政不二門,以法治國,則舉措而已。”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法治的信心。
他憑借“以法治國”的治國方略,使齊國大治,“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不僅強調“以法治國”,同時也注意建設道德體系,使法治與道德教化相結合。
他以“禮義廉恥”為最基本的道德規范體系,并且上升到關系國家存亡的地位,他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從管仲起,到韓非綜合法家思想提出“法、術、勢”相結合的理論,歷時已數百年。
在這期間,法家的思想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成為先秦最具代表性的法理學。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商鞅變法百度百科-無為而治百度百科-術治。
3.歷史上有什么依法治國的例子
孟子說過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出師表里有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約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到達離秦都咸陽只有幾十里路的霸上。子嬰在僅當了46天的秦王后,向劉邦投降。劉邦進咸陽后,本想住在豪華的王宮里,但他的心腹樊噲和張 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下令封閉 王宮,并留下少數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大量財寶的庫房,隨即還軍 霸上。為了取得民心,劉邦把關中各縣父老、豪杰召集起來,鄭重地向 他們宣布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現在 我和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們都表示擁護約 法三章。接著,劉邦又派出大批人員,到各縣各鄉去宣傳約法三章。百姓們聽了,都熱烈擁護,紛紛取了牛羊酒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 由于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出處《史記·高祖本紀》
4.中國古代依法治國成功的例子
中國古代法治切切的說是啟蒙于“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代。
首先戰國時,韓國國相申不害教韓昭侯“術治”,其時的“術治”即“法治”。韓非解說:“術者,因任而受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
展示了“法治”實質為君主個人的集權統治,要求君主們要不擇手段,以法律的威嚴鎮壓群臣百姓,以達到鞏固王權統治,建立高度集中的封建集權國家的目的。其次在秦孝公時,商鞅攜《法經》入秦,受到秦王的重視,先后兩次在秦國主持變法。
再次秦漢時期的黃老學一個主要特征是“守法而無為”,所謂“無為”,不是毫無作為,也不是漫無邊際的放任,而是不超越既定的法律規定。“法”是“無為”的界限,而無為的“道”又是“法”的根源。
所以,要求“法立而弗敢廢”,就是指立法之后不輕易變更,要“循守成法”。 漢初統治者堅持黃老之學“賞罰信”的思想,主張嚴格執法,即使皇帝也只有“執道生法”的權力,而不得犯法。
漢文帝就是一位不以個人意志破壞法律規定而“循守成法”的皇帝。
5.依法治國的故事
**怒殺劉青山、張子善
1951年11月,揭發出天津地委書記、石家莊市委副書記劉青山,原天津專區專員、天津地委書記張子善的巨大貪污案。
劉青山和張子善是在1949年8月,從冀中八分區和十分區調到天津地委和天津專署分別擔任地委書記和專員的。這兩人居功自傲,貪圖享受,意志消沉,腐化墮落。經常揚言:“天下是老子打下來的,享受一點還不應當嗎?”兩人于1950年春至1951年11月,假借經營機關生產的名義,勾結私商進行非法經營。他們利用職權,先后盜竊國家救災糧、治河專款、干部家屬救濟糧、地方糧,克扣民工糧、機場建筑款,騙取國家銀行貸款等,總計達170余億元(舊幣)。劉青山吸毒成癮,借口有病,長期不工作。他們把自己負責的地區視為他們個人的天下,宣揚天津地區的黨內只能有“一個領袖”、“一個頭”。
6.有關依法治國重要意義的具體事例
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健全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促進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和有力保障。社會主義法治作為社會主義民主的表現形式已當然地包含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之中,并且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法治在作用上是相輔相承的。
第二,依法治國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和推進器。
第三,依法治國是現代文明的標志和里程碑。
第四,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和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決定它必須是法治經濟。市場主體的活動,市場秩序的維系,國家對市場的宏觀調控,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鞏固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的有效運作,市場對資源配置基礎性作用的發揮,都需要法律的規范、引導、制約和保障。從西方國家的經驗看,規范競爭行為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建立良好的法制首先是一種經濟行為,它為市場經濟的運行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規則,從而使市場行為得以在健康有序的基礎上進行。所以,法制建設應當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7.中國走群眾路線依法治國的例子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