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數民族杰出人物的故事簡短
1、拓跋珪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字涉珪,云中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人,鮮卑族。
北魏王朝開國皇帝(386年-409年在位),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孫、獻明帝拓跋寔之子。建國三十九年(376年),前秦滅亡代國后,拓跋珪隨母親賀蘭氏流亡,寄居匈奴獨孤部劉庫仁部落長大。
登國元年(386年),趁亂復立代國,即代王位于牛川,不久改稱魏王。他對內勵精圖治,實行一系列改革(拓跋珪改革),推動鮮卑政權進入封建社會;對外擊敗賀蘭、鐵弗、高車、柔然等草原諸部,并與后燕、后秦爭霸于中原。
皇始三年(398年),確定國號為“魏”,將國都從盛樂城遷到平城,即皇帝位。 晚年沉湎酒色,剛愎自用,不睦兄弟。
天賜六年(409年),他在清河王拓跋紹所發動的宮廷政變中遇弒身亡,終年三十九歲。永興元年,齊王拓跋嗣即位后,追謚宣武皇帝,廟號烈祖。
泰常五年(420年),改謚道武皇帝,太和十五年(491年),改廟號為太祖。2、拓跋宏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即北魏第七位皇帝魏孝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遷都洛陽后改名元宏,河南洛陽人,獻文帝拓跋弘長子,母為李夫人,杰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按照北魏子貴母死制度,拓跋宏成為太子時,生母慘遭賜死,由祖母文明太后撫養成人。拓跋宏五歲即位,年號延興,由祖母文明太后臨朝執政,對鮮卑化的朝廷進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權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響。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親政后,進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頓吏治,立三長制,實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為名,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
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為漢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聯姻,參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嚴厲鎮壓反對改革的守舊貴族,處死太子元恂。
一系列舉動推動北魏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大力發展,緩解了民族隔閡,史稱“太和改革”,對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崩于谷塘原之行宮,享年三十三,謚號孝文皇帝,廟號高祖,葬于長陵。
然而孝文帝去世以后僅僅過了25年,北魏邊鎮鮮卑軍事集團就發動反漢化運動六鎮起義。3、完顏阿骨打完顏阿骨打(1068年8月1日—1123年9月19日),漢名旻,女真族,虎水(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南阿什河)人。
是完顏劾里缽和拿懶氏之子,金朝開國皇帝,對滅亡遼朝具有奠基意義。天慶四年(1114年),起兵反抗遼朝,收國元年(1115年)正月,建國號“金”,年號“收國”,建都會寧府。
同年十二月,加號大圣皇帝,次年改年號為天輔。在位期間,把猛安謀克制度改為軍事行政組織。
天輔三年(1119年),頒行女真文字。天輔七年(1123年)八月,領兵返回上京,行經部堵濼西行宮,病死于途中。
九月,葬于上京宮城西南。謚武元皇帝,廟號太祖,葬于睿陵。
皇統五年(1145年)十月,增加謚號為應乾興運昭德定功睿神莊孝仁明大圣武元皇帝。阿骨打作為女真奴隸主的總首領,完成了建國、破遼兩件大事。
女真族的歷史從而開始了一個新時期。4、鐵木真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顏部人。
大蒙古國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生于漠北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
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后,成為蒙古乞顏部可汗,一步步統一蒙古諸部。開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
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征服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寶慶三年(1227年),興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追尊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后,追謚圣武皇帝。
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追謚“法天啟運圣武皇帝”,廟號太祖。5、努爾哈赤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開國之君,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
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后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后,遷都沈陽。
之后席卷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余城。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敗寧遠城之役,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去世,葬于沈陽清福陵。
清朝建立后,尊為清太祖,謚曰:承天廣運圣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孛兒只斤·鐵木真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完顏阿骨打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拓跋宏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拓跋珪。
2.少數民族杰出人物的故事(簡短一點)
你好,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杰出的人物很多很多,比如成吉思汗(鐵木真),這里有一則他的故事:
除掉闊闊出
闊闊出因為擁立鐵木真當成吉思汗有功,逐漸變得蠻橫驕縱起來。有一天,闊闊出和他的兄弟把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兒打了一頓。事后,他還到成吉思汗面前挑拔說:“天說,一次讓鐵木真治理百姓,一次讓合撒兒治理百姓。您可要提防合撒兒呀!”成吉思汗一聽就急了,馬上親自去審問合撒兒。成吉思汗的母親聽到這件事,慌忙也跟著去了。老人家走進合撒兒的帳蓬,見成吉思汗正在審訊合撒兒。她就盤腿坐在地毯上,露出胸前的兩只**,一邊用手拍打著,一邊責問成吉思汗:“這是奶你們的雙乳。你只吃了這只;合撒兒兩只都吃過。你們都是我的乳汁養大的。合撒兒有力氣,箭法好,替你出生入死地打仗。現在討平了敵人,你就容不得他了。聽任外人的挑撥,想治自己的兄弟!”成吉思汗不敢再說什么,可他仍然對合撒兒不放心,就剝奪了合撒兒的部屬,只給他留下了四百人。這一來,闊闊出更神氣了。他四處籠絡人,擴大自己的勢力。有一次,他又和自己的兄弟一起毒打了成吉思汗的小弟弟斡惕赤斤,還強迫斡惕赤斤跪在自己面前求饒。斡惕赤斤氣得向成吉思汗告狀。成吉思汗的妻子聽完后,流著眼淚說:“他們打了合撒兒,現在又強迫斡惕赤斤下跪,對你的兄弟們這樣,如果你這大樹一樣的身軀倒下,他們會讓誰來治理你聚集起來的百姓呢?”成吉思汗覺得妻子的話有道理,感到闊闊出確實野心太大,必須鏟除。就對斡惕赤斤說:“等闊闊出到我這里的時候,該怎么辦你自己知道!”過了一會兒,成吉思汗把闊闊出連同他的父親、兄弟召來。斡惕赤斤撲上前去,一把揪住闊闊出的領子,說:“昨天你凌辱了我,今天咱們單獨地比試比試!”闊闊出毫不示弱,兩個人互相揪扯著走出營帳。剛一出門,就有三個預先埋伏好的大力士撲上前來,閃電般地將闊闊出摔在地上,接著一陣拳打腳踢,眨眼的工夫,闊闊出就沒氣兒了。斡惕赤斤回到蒙古包里,搓搓手,若無其事地說:“闊闊出實在無能,已趴在地上起不來了!”闊闊出的父親一聽,就知道兒子死了,流著眼淚對成吉思汗說:“在小土塊還沒有堆成大地的時候,在小溪流還沒有匯成大海的時候,我們就追隨著你啦!沒想到你……”闊闊出的兄弟們也一齊卷起袖子站成一排,準備拼命。成吉思汗不慌不忙地讓他們跟自己走出營帳,他指著地上闊闊出的尸體說:“他凌辱我的兄弟,天不愛他,把他帶走了。如果你們早能謹慎一些,誰還能比你們更尊貴呢?”從此,闊闊出一家再也不敢蠻橫霸道。成吉思汗的命令也無人敢違抗了。
3.少數民族杰出人物的故事簡短
成吉思汗,蒙古開國君主,著名軍事統帥。
名鐵木真,姓孛兒只斤,乞顏氏,蒙古人。元代追上廟號太祖。
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貴族世家。約在1170年,其父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也速該的遺孀月倫領著鐵木真和他的幾個弟弟度過數年艱難生活。
少年時期的艱險經歷,培養了鐵木真堅毅勇敢的素質。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后,蒙古部眾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鐵木真投靠札木合,隨他游牧。
鐵木真籠絡人心,招徠人馬,最后脫離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魯朵。約在12世紀80年代,鐵木真稱汗。
札木合率領札答闌、泰赤烏等十三部來攻,鐵木真兵分十三翼迎戰,因實力不敵而敗退,史稱十三翼之戰。1196年,鐵木真和克烈部脫里汗出兵助金,于斡里札河(今蒙古東方省烏勒吉河)打敗塔塔兒人。
金授鐵木真以察兀忽魯(部長)官職,封脫里汗為王(脫里從此稱王汗,語訛為汪罕)。鐵木真與王汗聯兵攻打古出古·乃蠻部,回師途中又與乃蠻本部相遇。
王汗見敵勢盛,不告而退,把鐵木真留在乃蠻兵鋒之下。鐵木真發覺后,迅速撤兵,回到自己牧地撒里川(在今蒙古克魯倫河上游之西),反而把王汗暴露在敵前。
王汗大敗。因為有許多蒙古部眾在王汗處,鐵木真怕他們被乃蠻吞并,對自己不利,便派稱為四杰的博爾術、木華黎、博爾忽、赤老溫領兵援救王汗,擊退乃蠻。
鐵木真在部落爭戰中善于利用矛盾,縱橫捭闔,逐漸擺脫了對王汗的臣屬地位。1201~1202年,鐵木真和王汗聯兵,與札木合聯盟(塔塔兒、乃蠻等部落聯盟)大戰獲勝,札木合投降王汗。
1202年,鐵木真消滅了四部塔塔兒,占領了呼倫貝爾高原,實力猛增。1203年王汗對鐵木真發起突然襲擊,鐵木真敗退到哈勒哈河以北。
不久,鐵木真乘王汗不備,奇襲王汗牙帳,克烈部亡。同年,汪古部也歸附鐵木真。
1204年,鐵木真消滅了乃蠻太陽汗的斡魯朵,成為蒙古高原最大的統治者。
4.少數民族著名人物的故事
成吉思汗 蒙古開國君主,著名軍事統帥。
名鐵木真,姓孛兒只斤,乞顏氏,蒙古人。元代追上廟號太祖。
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貴族世家。約在1170年,其父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也速該的遺孀月倫領著鐵木真和他的幾個弟弟度過數年艱難生活。
少年時期的艱險經歷,培養了鐵木真堅毅勇敢的素質。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后,蒙古部眾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鐵木真投靠札木合,隨他游牧。
鐵木真籠絡人心,招徠人馬,最后脫離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魯朵。約在12世紀80年代,鐵木真稱汗。
札木合率領札答闌、泰赤烏等十三部來攻,鐵木真兵分十三翼迎戰,因實力不敵而敗退,史稱十三翼之戰。1196年,鐵木真和克烈部脫里汗出兵助金,于斡里札河(今蒙古東方省烏勒吉河)打敗塔塔兒人。
金授鐵木真以察兀忽魯(部長)官職,封脫里汗為王(脫里從此稱王汗,語訛為汪罕)。鐵木真與王汗聯兵攻打古出古·乃蠻部,回師途中又與乃蠻本部相遇。
王汗見敵勢盛,不告而退,把鐵木真留在乃蠻兵鋒之下。鐵木真發覺后,迅速撤兵,回到自己牧地撒里川(在今蒙古克魯倫河上游之西),反而把王汗暴露在敵前。
王汗大敗。因為有許多蒙古部眾在王汗處,鐵木真怕他們被乃蠻吞并,對自己不利,便派稱為四杰的博爾術、木華黎、博爾忽、赤老溫領兵援救王汗,擊退乃蠻。
鐵木真在部落爭戰中善于利用矛盾,縱橫捭闔,逐漸擺脫了對王汗的臣屬地位。1201~1202年,鐵木真和王汗聯兵,與札木合聯盟(塔塔兒、乃蠻等部落聯盟)大戰獲勝,札木合投降王汗。
1202年,鐵木真消滅了四部塔塔兒,占領了呼倫貝爾高原,實力猛增。1203年王汗對鐵木真發起突然襲擊,鐵木真敗退到哈勒哈河以北。
不久,鐵木真乘王汗不備,奇襲王汗牙帳,克烈部亡。同年,汪古部也歸附鐵木真。
1204年,鐵木真消滅了乃蠻太陽汗的斡魯朵,成為蒙古高原最大的統治者。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開忽里臺大會,即蒙古國大汗位,號成吉思汗。
蒙古國初期,成吉思汗把蒙古牧民劃分和固定在95個千戶中。千戶下設百戶、十戶。
千戶那顏都是成吉思汗的封臣,各千戶內的牧民不能任意離開千戶組織,對那顏有人身隸屬關系。成吉思汗把一部分千戶作為領民分給諸弟諸子,形成左右手諸王。
又以木華黎、博爾術為左右萬戶那顏,即兩個最大的軍事長官。把怯薛(禁衛軍)擴充到1萬人,征調千戶那顏、百戶長、十戶長的子弟充當怯薛,以此控制全國。
設札魯忽赤掌管戶籍、詞訟等行政、司法事務。成吉思汗的汗廷是由傳統的草原貴族斡魯朵發展起來的游牧軍事封建國家機器。
蒙古國建立后,大批原來的部落人口被分編在不同千戶中,許多部落的界限從而泯滅,開始形成共同的蒙古民族,成吉思汗對此起了積極的歷史作用。鄰近的吉利吉思、畏兀兒、哈剌魯等部分別在1207年、1209年、1211年歸附成吉思汗。
勃興的蒙古貴族渴望占有大量財富。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大舉入侵西夏。
西夏不得已,納女請和。1211年,又率領大軍南下攻金。
1215年,蒙古軍占領中都,在遼西消滅金守軍,攻占北京(在今內蒙古寧城西)。1218年,滅西遼。
1219年,成吉思汗率20萬大軍西征,向花剌子模發動了侵略戰爭。他幾路進兵,分割包圍了各戰略重鎮,各個擊破,采用大規模屠殺、夷平城市、簽發被俘人眾打頭陣等殘酷手段震懾敵人,解除自己后顧之憂。
戰場上的主動權全在蒙古一方。1219年,蒙古軍圍攻訛答剌城,次年攻克。
1220年,成吉思汗攻下不花剌、花剌子模新都城撒麻耳干(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等城,術赤、窩闊臺、察合臺率兵攻克花剌子模都城玉龍杰赤(今土庫曼斯坦烏爾根奇),拖雷一軍進入呼羅珊地區。哲別、速不臺奉成吉思汗之命窮追花剌子模統治者摩訶末算端,后者逃至里海孤島病死。
哲別、速不臺率軍繼續西侵,遠抵克里木半島。1221年,拖雷占領呼羅珊全境。
成吉思汗追擊新算端札闌丁至印度河,不獲而還。1222年,在占領區置達魯花赤監治。
1223年,還撒麻耳干駐冬,次年起程還國。成吉思汗西征,進行歷史上罕見的大屠殺、大破壞,給中亞各族帶來極大災難。
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
1227年夏歷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臨終提出聯宋滅金的戰略。大皇后孛兒臺生子四人:長子術赤,為欽察汗國諸汗之祖;次子察合臺,為察合臺汗國諸汗之祖;第三子窩闊臺,蒙古第二代大汗(元太宗);第四子拖雷,后人為元代和伊利汗國皇室。
忽蘭皇后生一子闊列堅,后裔入元封河間王。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
攻金滅夏,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他軍事才能卓越,戰略上重視聯遠攻近,力避樹敵過多。
用兵注重詳探敵情、分割包圍、遠程奇襲、佯退誘敵、運動中殲敵等戰法,史稱“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另一方面,作戰具有野蠻殘酷的特點,大規模屠殺居民,毀滅城鎮田舍,破壞性很大。
13世紀主要封建國家社會危機深重,為成吉思汗實行大規模軍事擴張提供了有利條件。
5.你知道少數民族中哪些杰出人物的故事
潑水節的傳說
西雙版納、德宏傣族的潑水節傳說都是“七公主殺火魔”的故事,華坪傣族的潑水節傳說故事卻獨具特色。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沖出火網,從金沙江里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
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于被潑滅了,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把汗流干了,倒在山頭上。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他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來,李良索性一頭撲到江水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
傣族人民為紀念李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并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長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于棚間,相互用青松蘸水灑身,吉祥幸福的水相互潑灑,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
這項活動一直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
6.著名少數民族人物的主要事跡,急~~~~~~~~
松贊干布
吐蕃贊普(617--650),吐蕃王朝締造者。漢文史籍稱作棄宗弄贊、棄蘇農或器宗弄贊。7世紀初葉,繼其父囊日論贊為贊普。即位后首先平定內部貴族叛亂,既而兼并青藏高原諸部族,一舉完成其祖、父所開創的統一大業,建立奴隸制政權,定都邏娑, 建宮殿于布達拉山。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制定一系列法律、職官、軍事等制度;努力發展經濟,統一度量衡制;積極開創文化事業,創造文字,引進佛教,開始翻譯佛經。除致力于王朝內部建設外,還積極尋求建立和發展與周邊部族的睦鄰友好關系,以鞏固和發展新生的吐蕃政權。先迎娶尼婆羅墀尊公主入蕃,繼而又與唐文成公主和親,先后修建大昭寺、小昭寺。松贊干布還十分注重吸收漢族文化和內地先進的生產技術,多次遣貴族子弟至長安入國學,又從漢地引進醫藥、數術、工藝等知識。在位期間對吐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及加強與周邊民族之間的聯系,均有重大貢獻。唐貞觀二十三年(649)唐太宗卒,唐高宗即位,封其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等,并攜刻其像于石,列于太宗昭陵。唐永徽元年(650)卒于彭域(今西藏彭波),唐朝遣使臣鮮于匡濟賁資書入吐蕃吊祭。因松贊干布最早引入佛教,后世藏文史書將其與墀松德贊、墀祖德贊并稱為吐蕃時期“三大法王”。關于其生卒年有異說。
唐貞觀年間(627-649),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遣大相噶爾東贊為請婚使者,赴長安請婚,唐太宗以養女文成公主許嫁松贊干布。并詔令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持節護送文成公主入蕃。文成公主途經吐谷渾境時,受到吐谷渾河源郡王諾曷缽和弘化公主的熱情款待。松贊干布率群臣親自到河源附近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迎接文成公主一行,他以子婿之禮謁見江復王李道宗,然后與公主一道同返邏娑,并于瑪布日山(今拉薩布達拉山)專建宮室安置公主,至今布達拉宮尚保存有他們成婚洞房遺址。文成公主到拉薩后主持建造小昭寺,安放自長安帶去的釋迦佛像(后移至大昭寺)。今大昭寺前的公主柳,傳說亦為其親手所栽。公主知書識禮,博學多才,篤信佛教,兼通卜之學。入蕃時,除攜帶一尊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外,還攜帶了大量的其他物品。同時,中原地區的醫藥、歷算、紡織、造紙、釀酒、制陶、碾磨等也都傳入吐蕃;傳說她還隨帶工匠5500人及谷物、牲畜多種。對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唐蕃關系的加強,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少數民族杰出人物的故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