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綠里奇跡觀后感
[綠里奇跡觀后感]總愛胡思亂想,想擁有看透人心的能力,想擁有永恒的生命,但看了這個故事,才知道那是多么痛苦的事,綠里奇跡觀后感。
故事是從老保羅和一個叫珍的老太太講的故事開始的…六十多年前,監獄里死刑區來了一個大塊頭,看到這個人就以為他定會打破監獄的平靜,會給監獄帶來很多麻煩,但沒想到這個大塊頭問最關心的事是晚上睡覺會不會關燈,這個殺人犯居然怕黑。直到他治好了保羅的病,才讓人覺得另有內情,我覺得上帝不會把這種超能力給一個壞人的。
剛進監獄,約翰科菲和保羅說:"我也沒有辦法了老板,我試著挽救卻來不急了。"直到看完才理解這句。
約翰看著兩個小女孩死在自己的懷里,但自己卻來不急挽救了,反以他才會那么傷心,而且這種痛苦不知道跟隨他多長時間了,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別人的痛苦,世人的痛苦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誰能受的了?所以他累。因為佩西故意沒有將海綿浸水,戴爾死的異常痛苦,讓盼望他死的觀眾們都承受不了,當然更是如排山倒海般襲向約翰,讓感同身受的他痛不欲生。
"好累啊,老板,累死了。"為了出去給梅琳達治病,被比利抓住了手,約翰看到了他的內心,看到了以前兩個小女孩的事,所以他祛除梅琳達的病魔之后,卻沒有像往常一樣吐出來,而是借此懲罰了壞人。
在走上綠色之旅前,保羅要將約翰釋放,無法回答上帝提問的理由應該只是借口,但約翰的回答反映出了他的孤獨、痛苦,和求死的決心,他太累了。約翰:"你告訴天父,你這是在行善,觀后感《綠里奇跡觀后感》。
我知道你很傷心,很煩惱,我感覺得出來,但你可以釋懷了,我想做個了結,真的,我好累,老板。我不想再像孤鳥一樣單飛,我不想再過沒有朋友的日子,我不想再看見人間的爾虞我詐,我不想每日承擔全世界的痛苦,世界上的痛苦實在太多,像碎玻璃般無時無刻地刺痛我的腦袋…。
"在約翰死刑時的電刑室里,兩個小女孩的家人依舊認為約翰是兇手,他們心懷痛恨,希望殺他兩次都不夠;見慣了生死的獄警們卻一個一個淚流滿面,承受著最大的痛苦…;而此時的約翰卻看到了天堂。憑約翰的能力,沒人能把他抓進監獄的,他進來是自愿的,就是在等這一天,結束自己的生命。
是的,他承受的太多,太累了,只有這樣才能解脫出來。約翰將自己的能力分給了保羅,希望他能夠理解并分擔自己的痛苦,保羅因此得到了比其他人長壽的生命,但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故事沒有交待約翰的來歷,但對西方文化來說,能治愈傷病、痛恨罪惡、感受全世界的痛苦的只有一個--耶穌。所以直到保羅堅信約翰的能力來自上帝,而自己扼殺了上帝的奇跡,所以才會承受失去親朋的痛苦。
親眼看著自己的太太、兒子、朋友相繼辭世,擁有永恒的生命是很多人的夢想,但真的擁有了之后又怎樣呢?看著自己的摯愛、親人、朋友一個個的離你而去,這樣的日子有什么意思呢?() 〔綠里奇跡觀后感〕隨文贈言:【人生舞臺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愿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2.《綠里奇跡》讀后感
有沒有看過斯蒂芬的《肖申克的救贖》,很多人肯定會回答:看過,但說起他的另一部小說《綠里奇跡》,看的人可能就會相對少很多。
上了當當網買書,瀏覽間看到了這本《綠里奇跡》,書評很不錯,于是就買下了。書剛送到,迫不及待地讀起來,誰知這一讀就再也舍不得放下。
花了一天讀完這本小說,它給我的震撼不亞于《肖申克的救贖》。對待殺人犯,所有的人都會覺得他們罪惡滔天,天地不容,但是在斯蒂芬的筆下,有一些殺人犯卻讓我動容,原來并不是所有走上綠里的人都是罪不可赦的,他們之中還有天使,一些折斷了翅膀飛不回上帝身邊的天使。
人們沒有辨別天使的眼睛卻把他們當成魔鬼,送他們走上綠里。那些觀看死刑的人們,他們其實更稱得上是魔鬼。
世間上并不是所有的好人都能有好報的,不過我一直相信,好人早點離開人世是因為,早日讓他解除在人世間的痛苦。書中天使的化身庫非,他在走上綠里之前對“我”說過:我是自愿去的,因為我討厭人世間你恨我,我恨你的痛苦,就像玻璃扎進肉里一樣,不能致命卻讓你痛不欲生。
其實很早之前就看過一些書上寫著:相愛的人誰先離開人世誰就是很幸福的。小時候不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現在知道了,留在世界上的那個會忍受愛人和親人離開撕心裂肺的痛苦,還要忍受人與人之間不信任,互相憎恨的那種玻璃刺進肉里的痛苦。
書中的“我”,活到了104歲仍然健康,但是他每天都躺在床上想:為什么他的綠里如此之長,因為所有他所愛所信賴的人都先他一步離開,剩下他自己又有何趣呢?永生真的這么重要嗎?《神話》中地宮下的永生是因為她相信自己的蒙恬仍然活在世上。沒有等待的永生又有何用呢?綠里——一條冷山監獄中死囚走向電椅的最后之路。
3.《綠里奇跡》影評
也許影片最無聲的震撼來自于約翰邁向死亡的片刻。他感受到面前的仇恨,那種無數的仇恨的目光所帶來的刺痛。那溫柔的瞬間,那為約翰所落下的眼淚中,我聽見沾濕海綿的水聲,然后約翰說,boss,請不要給我戴頭套,我害怕在黑暗里。然后在電流激蕩聲中,我看見面對著的 paul眼中的悲愴和沉重,天花板上的燈啪啪炸裂,房間里暗了下去。——然后我的眼淚就如泉水一樣涌了出來。為什么呢?為那逝去的奇跡,為那無辜的生命?還是為上帝賜予的天使在不堪忍受人性罪惡與痛苦中走向毀滅?
他累了,他要離開這些他無法解救的痛苦。他的生命中感受不到快樂和溫存,那些有過的美好瞬間都如煙花一樣燦爛又凋落,或許,或許死亡并不是更糟糕的道路。。正如pau在他一百多歲后說的,他所期望的只是死亡盡快來臨。
我不是格基督徒,我也沒有上帝,可是我為一個天使而哭泣,一個不堪忍受痛苦的天使。從來也只有他一個。昆德拉說,只有一次就等于從來也沒有。是的,生命中從來都不會會出現一個奇跡,來替世人承擔生命中的痛苦和疾病?來救贖世人的罪與惡?
綠里奇跡,永遠都是人性面前的遺跡。
4.綠里奇跡影評
上映日期美國-1999年12月10日
詹姆斯.克勞姆威爾 James Cromwell
波奧尼.亨特Bonnie Hunt
邁克爾.克拉克.鄧肯
Michael Clarke Duncan
世人對時光流逝大致是不經意的,怡然也好,痛楚也罷,均或可止于瞬息。在死神啃嚙 著光陰漸行漸近之前,人人似乎都有大把時間用于荒唐和懺悔,生命的不可預知倒多少意味 著些許僥幸和心安。然而,總有些人不得不在有限的日子里戰戰兢兢地等待生命的結束,那便是死囚。也許,從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們所要跨越的,僅是一英里長的綠地。
(TheGreenMile)(華納兄弟公司出品)便是一部 探討生存意義的影片。在本世紀30年代美國監獄的背景下,《綠里》獨辟蹊徑地展現了獄吏與死囚間的微妙關系,其中的黑色懸疑氣氛、象征不同道義符號的特殊人物以及人物間錯綜 復雜的心理沖突
Green Mile真的有一英里的草地,死刑犯都要經過那一英里的草地步向死亡嗎? 至少我沒有看到。只是在paul回憶完那段經歷后,我的眼淚就再也忍不住流下來,弄濕了我的眼鏡.《綠里奇跡/Green Mile》是Frank這位大導演在《肖申克的救贖》五年之后的作品,據說斯皮爾伯格在看了劇本之后都感動到落淚,向湯姆漢克斯推薦出演這部影片。盡管這部影片中的漢克斯并不出彩,或者說由任何一位好萊塢男影星出演都一樣,我還是要說這部影片是一個上帝的禮物,一個獻給世人的禮物,讓你在人性的背后尋找遺失的美好。 就像上面說的漢克斯這個角色并不出彩一樣,這不是一部好的劇情片。
獄監(漢克斯飾)、佩西、約翰、戴爾,四個人組成一個特殊的組合,交叉著愚蠢和善良、悔恨和折磨,同情和無助。獄卒和死刑犯之間形成了一種很奇妙的關系,在這種生死之間的灰色地帶,我們看到的卻是整潔的地板、鄉村歌謠,陽光和禁錮卻有樂趣的生活。只是這種看起來有些溫馨的監獄生活中也一樣充斥著暴力和人性中的惡。佩西,這個后臺看起來挺硬的軟腳蝦,拿著警棍張牙舞爪,對弱者的快樂統統報以敵視,最終仍然要面對自己不想去的結果,不過這個結果比他想的更糟糕而已 ——如果他還能想的話。戴爾,這個可憐的老人,在生命中最后的時間里才又找到生命的快樂,那只叫金格的小老鼠,成為這個死刑囚室里最溫暖的造物,當金格先生被佩西一腳踩扁的剎那,所有的人的表情都凝固了,除了佩西著該死的家伙露出滿意的表情,“它終于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始終都逃不出”。
戴爾的死或許是一個很重要的point,那種被死亡折磨的恐怖場景,可能會讓所有看過該片的人終生難忘。佩西正是在這里暴露了人類報復的天性和殘忍的隱蔽角落。看到這里我似乎也能體會到約翰的痛苦,那種痛苦壓抑在身體里不能釋放,那種切膚感受卻無能為力的痛苦。我相信看影片的人正在體驗著和皮特在死亡之前一樣的崩潰生命。
也許影片最無聲的震撼來自于約翰邁向死亡的片刻。他感受到面前的仇恨,那種無數的仇恨的目光所帶來的刺痛。那溫柔的瞬間,那為約翰所落下的眼淚中,我聽見沾濕海綿的水聲,然后約翰說,boss,請不要給我戴頭套,我害怕在黑暗里。然后在電流激蕩聲中,我看見面對著的 paul眼中的悲愴和沉重,天花板上的燈啪啪炸裂,房間里暗了下去。——然后我的眼淚就如泉水一樣涌了出來。為什么呢?為那逝去的奇跡,為那無辜的生命?還是為上帝賜予的天使在不堪忍受人性罪惡與痛苦中走向毀滅?
他累了,他要離開這些他無法解救的痛苦。他的生命中感受不到快樂和溫存,那些有過的美好瞬間都如煙花一樣燦爛又凋落,或許,或許死亡并不是更糟糕的道路。。正如pau在他一百多歲后說的,他所期望的只是死亡盡快來臨。 我不是格基督徒,我也沒有上帝,可是我為一個天使而哭泣,一個不堪忍受痛苦的天使。從來也只有他一個。昆德拉說,只有一次就等于從來也沒有。是的,生命中從來都不會會出現一個奇跡,來替世人承擔生命中的痛苦和疾病?來救贖世人的罪與惡?
綠里奇跡,永遠都是人性面前的遺跡。
5.《綠里奇跡》影評
影片以保羅對死囚行刑過程的回憶為開端采用倒敘的手法講述了一個關于生命意義的故事。
在上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和監獄的背景之下。《綠色奇跡》獨辟蹊徑地展現了獄吏與死囚間的微妙關系,其中的黑色懸疑氣氛、象征不同道義符號的特殊人物以及人物間錯綜復雜的心理沖突,在導演德拉邦特的精準地把握之下既有娛樂效果又具思考空間。
影片以陰暗的監獄為大背景,表現出一連串個性鮮活的人物,其中實實在在的道德困境令觀眾不禁對活著的意義和個人的取向做出反思。影片雖然長達188分鐘,但絲毫感覺不到冗長或沉悶。
除了溫情而輕松的情節外,影片還加入了不可思議的靈異元素,這為影片增添了些許的神秘色彩也加重了影片的娛樂效果。 擴展資料主要劇情:獄監保羅(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飾)這天迎來了一位不平凡的殺人犯――約翰?考夫利(邁克?克拉克?鄧肯 Michael Clarke Duncan 飾)。
約翰因殺了兩名**被判死刑來到了這座著名的冷山監獄,監獄里有一片稱為“綠里”的綠地,綠地那頭就是刑場。約翰不僅不像想象中的兇殘,相反,他出奇的溫厚、機智。
約翰的到來給獄中的各人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為老囚犯特里沃的小老鼠注入了生命的強度,給特里沃最后的人生帶來最后的慰籍。神奇的拯救了被病痛折磨的保羅和馬琳達;將金保斯從死神手中拉了回來……保羅這些天也從約翰身上看到了人生的真諦。
約翰行刑的那天終于到了。
6.綠里奇跡觀后感英語100單詞
Stephen King truly is a brilliant storyteller. This is another of his novels to be made into an instantly classic film. Featuring rich, gripping performances by David Morse, Michael Duncan, Doug Hutchison, and of course Tom Hanks, this movie presents the human struggles with good and evil, justice and law, and our ultimate fate. Kings story telling juxtaposes often gruesomely terrible events with the true goodness of the human soul. Because he is never afraid to present the audience horrific images of the evil potential of man, his examples of goodness and love shine through even brighter.
(Author: Matt Mooney, IMDB)
7.中譯英 下面是一段電影《綠里奇跡》的一段觀后感 幫忙翻譯下
Louisiana state Leng Shane the area “green in” is facing the death penalty, those's final habitat. Crossed the final several weeks in the ice-cold jail, they will sit “the electric chair” the conclusion life. Goes out of cultivation lacks any spark of life coldly and still imprisons the institute, along with 1935 the black prisoner JohnCoffey arrival, has brought “the miracle”, shines “the ray” repeatedly. “green in” “GREEN” represents the hope originally, perhaps left this pain world is redeems to this group of people condemned to death is also releases.。
8.有關電影"綠里奇跡"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一個地方能夠讓人完全袒露最原始的善與惡,能夠拷問人心深處最隱秘的信仰與堅持,那這個地方一定是監獄。所以,像《肖申克的救贖》這樣的電影能夠走紅毫不奇怪,這個發生在監獄里的故事擊中的是我們心中最柔軟的情感。
現在,我手里正在讀著一本《綠里奇跡》,和《肖申克的救贖》一樣,它也出自斯蒂芬·金,它也改編成了電影,同樣也曾經紅極一時:六部單行本同時進入《紐約時報》排行榜前10名的壯觀景象,連《哈里·波特》也未能重演。而和《肖申克的救贖》不一樣的是,《綠里奇跡》對人與人性的拷問,要來得更加冷峻、尖銳和失望。
先解一下題吧。所謂“綠里”,指的是冷山監獄里用綠色油氈鋪就的一英里道路,這條路通向地獄:死刑犯走完這一英里,面對的就是電椅。至于那“奇跡”,則顯然是在參考《圣經》:2000年前,上帝為人類送來了耶穌,人類卻把他釘在了十字架上,而當歷史走到1932年,上帝再次為人類送來了一個耶穌般的禮物,約翰·柯菲,他在世界上漫游,用奇跡般的力量救死扶傷,他能讓重病患者瞬間痊愈,他能在自然災害面前保護人們的平安,但他卻無力阻止最邪惡的人做下最邪惡的事情,最后連自己也被送上了綠里。
故事從約翰·柯菲進入冷山監獄開始,這是他最后的生命歷程,在走上電椅之前,他說“這個人世,讓我覺得累了”。不過在放棄之前,他還有幾件事情要做,因為就在這個監獄,約翰·柯菲再次遭遇了人類絕對的“惡”:獄卒珀西,一個玩弄權術、在他人的痛苦中攫取快感的家伙,犯人“野小子比利”,一個以破壞和殺戮為樂的變態殺手。
在冷山監獄這個小小的世界,我們遇到監獄長哈爾,獄卒頭目埃奇康比,還有獄卒布魯托爾,犯人德拉克洛瓦……他們都是些好人,他們厭惡那些渣子一樣的壞蛋,他們努力尋找和恢復人的尊嚴,埃奇康比甚至通過調查證明了約翰·柯菲的無辜。但是這些善良人毫無力量,在監獄里,他們任由獄卒珀西胡作非為,因為他是州長的親戚,而即使埃奇康比發現約翰·柯菲完全無罪,野小子比利才是真正的殺人犯,他也無力改變對柯菲的判決——因為他是一個黑人。甚至,他還得親手把約翰·柯菲,把上帝的這個禮物送上電椅,這些好人唯一能做的,只是讓約翰·柯菲走的時候稍稍少一點痛苦。
柯菲懲戒了惡人,他通過珀西之手殺死了野小子比利,然后讓珀西一輩子住進了精神病院,但這其實沒有太多意義。多年之后,埃奇康比在療養院遇見新一代的珀西:多蘭。人世之惡沒有止境,而善的奇跡,已經被人類親手殺死。約翰·柯菲上電椅之前,把自己的一部分奇跡力量轉移給了獄卒頭目埃奇康比,一個普普通通的好人。于是我們得以在小說的最后,看到埃奇康比,在生命的第100個(或者更多)年頭感慨著自己的這條綠里實在是太長了,因為他像當年的約翰·柯菲一樣,對這個世界感到厭倦。我愿意相信這其實是斯蒂芬·金想說的話,在一個人們親手殺死了奇跡的時代,救贖之路將異常艱難。還好,斯蒂芬·金給埃奇康比的故事留下了一點亮色,無論如何,普通人那些有限的善良,將是與人性之惡對抗的最后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