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悼念爺爺祭文
各位領導,各位長輩,各位親朋好友:
今天我們全家懷著萬分悲痛的心情,悼念敬愛的母親不幸病逝,并向她的遺體作最后的告別。首先,我代表全家衷心地感謝各位不辭辛勞地來到這里與我們共同分擔這份悲傷。
今年,母親不幸身患癌癥,病情日益加重,經醫治無效,于2009年初與世長辭,享年73歲。
母親是一位性格堅強的女性,她從很小起就自強自立,嘗盡生活的甘苦。成家后,為了養育子女長大成人,又和父親一起共同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母親的工作單位是所學校,每天晚上常常是吃完晚飯,就一刻不停的忙起家務,為我們縫補漿洗,一直要操勞到大清早,才匆匆出門上班。十幾年如一日,母親就象魯迅筆下的孺子牛,吃進去的是草,吐出來的是奶。她含辛茹苦,默默奉獻,毫無怨言。直到我們長大成人,身為人父的時候,才深切地感受到,以她這樣瘦弱嬌小的身體把我們撫養成人付出了多少心血!真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母親在無微不至關心我們生活的同時,對我們的要求也很嚴格。她常常告誡我們,要誠實為人,認真做事。雖然由于工作關系,母親與我們相處的時間并不太多,但是她身體力行,身教勝于言教,使我們從小耳濡目染,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勤儉與誠信,乃是立身之本。
母親為人正直,待人誠懇,因此深得同事的擁護和領導的信任,無論是當工人還是當干部,她總是嚴于律己,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為此曾經獲得過許多榮譽,但是她依舊謙虛低調,從不輕易在子女面前張揚她所取得的榮譽。母親退休十多年后,依然有許多昔日的老同事學生與她保持經常的。有的還成為母親的忘年交。在母親住院病重期間,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前來探望,比自己的子女還要細致周到。我們為有這樣的母親而感到自豪。
母親是如此的熱愛生活,珍惜生命,尤其是在退休以后,她始終對生活抱有堅定的信念。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很有規律。她心胸寬廣,興趣廣泛,知足常樂。鍛煉身體,看報剪報,養花交友,幫助別人排憂解難,都是她的基本生活內容。她用這種方法,排除寂寞,時時感受生活和生命的意義。正是這種精神力量的支撐,使她在70歲以后,還能自理一切生活。她思路敏捷,處事果斷,與子孫輩保持經常的溝通和交流。使我們感到慰籍的是,母親晚年生活質量是高的,生活是閑適幸福的。感謝母親,你使我們懂得這樣一個道理: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不是壽命最長久的人,而是最能感受生活的人。
母親身患重病的消息使我們內心感到十分震驚和悲痛。雖然我們向她隱瞞病情,但是她內心十分清楚病情的嚴重性。她決定不輕易向病魔屈服,而是選擇與之作堅強的抗爭。她著病痛堅持每天記下自己的心路歷程,在日記的扉頁她寫了八個字:啼哭而來,含笑而去。母親不但非常坦然地面對病情,還反過來安慰我們不要傷心。即使在這樣的時刻,她仍然處處為他人著想。當同事和朋友前去探望時,她總是顯得特別高興。強打精神與人交談,根本看不出她是身患重病的人。
在她生命的最后幾天里,母親拉著我的手說:看來我們是見一面少一面了,我真想你們常來看我,又怕耽誤你們的工作,要是沒有空就別來了吧。其實她是多么不甘心就此告別她所摯愛的親人和朋友!
年事有壽而盡,生命無所不在。母親終于與我們永別了,但是她對親人和朋友的真摯情感,對人生的積極追求,對生活的執著信念,與天地永恒,與枝葉長青。母親在我們心中的份量是很重的,我們會思念她,直到永遠!
最后我代表全家再次感謝各位為我們的母親誠摯地送行。
安息吧,親愛的母親!
朋友人死不能復生,前段時間我的爺爺也離開了我!節哀順變!
2.給爺爺的悼詞
原發布者:氏堆棧徊
寫給爺爺的悼詞各位長輩、各位親朋好友:今天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在這里舉行追悼儀式,沉痛悼念我仁慈善良的爺爺。爺爺生于1918年10月5日,早年患肺心病,經過長期多方的治療,醫治無效,于2009年3月12日凌晨3點10分與世長辭,離開了我們,告別了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享年92歲。首先,我代表我的奶奶,代表全家向前來參加追悼儀式的親朋好友表示誠摯的謝意!感謝你們百忙之中前來和我們一起分擔悲痛,給予我們巨大的精神安慰,與我敬愛的爺爺作最后的告別!爺爺,我們相信你還沒有走遠,相信你還可以感知,此刻,與您相伴一生的奶奶、深深愛戴你的兒女、家人都在你的身邊和你作最后告別。關心你的親戚、朋友、街坊鄰居也都到來為你送行。爺爺啊,天堂路上,一路走好,安息吧!爺爺生于亂世年代,是一位親身見證了民國戰亂、八年抗戰、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30年變遷的世紀老人。他15歲時父母雙亡,與當時只有7歲的弟弟在自己二爹的收養下長大成人,娶妻生子。今天爺爺就要走了,我們相信爺爺是位有情有義的人,在另一個世界他一定會繼續回報有恩于他的人。爺爺一生養育兩兒、兩女,教子有方,兒女成家立業,事業有成。爺爺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匯集了我國勞動人民優良特征的:樸素、善良、勤勞、正直的一生。他以男人特有的深沉厚重、偉大慈祥的愛鋪墊了兒女和我們子孫后輩的人生之路。在爺爺的福澤下:孫子有4人攻讀了大學,其他的兒女、子孫也都以不同的方式
3.關于祭奠親人的悼詞
原發布者:zyling1208
悼念去世親人的悼詞親人長輩去世的哀悼詞(爺爺)尊位長輩、各位鄉鄰、各位親朋好友:非常感謝各位今天能參加我爺爺的追悼儀式。爺爺生于1929年,因積勞成疾醫治無效,于20xx年1月9日十二時十分與世長辭,離開了我們,告別了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享年83歲。首先,我代表我的奶奶,代表全家向前來參加追悼儀式的親朋好友表示誠摯的謝意!感謝你們百忙之中前來和我們一起分擔悲痛,給予我們巨大的精神安慰,與我敬愛的爺爺作最后的告別!爺爺,我們相信你還沒有走遠,相信你還可以感知,此刻,與您相伴一生的奶奶、深深愛戴你的兒女、家人都在你的身邊和你作最后告別。關心你的親戚、朋友、街坊鄰居也都到來為你送行。爺爺啊,天堂路上,一路走好,安息吧!爺爺生于亂世年代,是一位親身經歷多次變故的世紀老人。他21歲時母親去世,他下面還有三個弟弟一個妹妹,整個家庭的重擔就落在了他的肩頭,但他并沒有畏縮,而是勇敢的挑起了重擔,照顧父親,弟弟妹妹,終于他和弟弟妹妹在親戚鄉鄰的照顧下長大成人,娶妻生子。由于家庭貧寒,他也受了不少的委屈,但他都堅強的挺了過來,靠的就是他的勤勞、正直、寬厚、仁愛。他一生都在辛勤的勞動,為了弟妹,為了兒女,他操碎了心,為了減輕兒女的負擔,他一直勤勤懇懇,看看院子里的柴火堆,那就是爺爺勞動的成果,柴火堆還在,而爺爺卻離我們遠去了,仿佛我仍舊看見他在辛勤的勞動。今天爺爺走了,我們相信爺爺是位有情有義的人,在
4.祭奠爺爺五周年的文言文祭文
開頭人們寫祭文,習慣以“維”字開頭。“維”是助詞,作發語詞用,無別的意思。祭文以“維”字開頭后,緊接著即言明吊祭文時間及祭誰,誰來祭。這是開篇明義,首先要點明的問題。
內容祭文的內容必須簡短,語言必須精煉,要以簡明扼要之詞表達悲哀況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為宜,切忌拖泥帶水。過去的祭文,語言均押韻。可—韻到底,也可變韻——即押兩個以上韻。
結尾祭文用“尚饗”一詞結尾。“尚饗”是臨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詞。尚,是庶幾,希望也;饗,設牲犧以品嘗也。
示例:祭祖父文
維: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齊期刊、大維、二維等,虔具清酌庶饈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靈前而哀日:祖父去世,年僅七旬。奔波勞碌,終生耕耘。風雨無阻。不避艱辛。勤儉持家,生活平穩。教育吾輩,克己恭人。對待敵友,愛憎分明。維護集體,不講私情。祖父之德,足啟后人。老當益壯,宜壽長春。無奈不測,急病纏身。一臥不起,迅速辭塵。嗚呼祖父,百喊不聞。肝腸斷絕,血淚沾巾。哀號祭奠,悲痛難陳。黃泉有覺,來品來嘗。嗚呼哀哉!
尚饗!
5.爺爺去世悼詞該怎么寫
悼詞分類有不同的角度和標準。
(一)按照用途分
1.宣讀體悼詞
這種悼詞專用于追悼大會,由一定身份的人進行宣讀。它是對在場參加追悼的同志講話,而不是對死者講話。悼詞表達出全體在場的人對死者的敬意與哀思,同時勉勵群眾化悲痛為力量。宣讀體悼詞以記敘或議論死者的生平功績為主,而不以個人抒情為主。另外,宣讀體悼詞受追悼大會本身的時間、地點、條件的限制,在形式上相對來說也較為穩定。
2.藝術散文類悼詞
這類悼詞內容廣泛,包括所有的向死者表示哀悼、緬懷與敬意的情文并茂的文章,這類文章大都發表在報刊雜志上。這種文章通過對死者過去的事情的回憶,展現死者的品質和精神,雖志在懷念,但卻落腳在死者的精神對活著的人的鼓舞和激勵上。
(二)按照表現的手段分
1.記敘類悼詞
記敘類悼詞以記敘死者的生平業績為主,并適當地結合抒情或議論。這是現代悼詞最常見的類型。樸實的記敘文體,字里行間卻充滿對死者的哀悼和懷念之情。宣讀體悼詞和書面體悼詞均可以采用這種形式。如朱自清《哀韋杰三君》。
2.議論類悼詞
以議論為主,抒情、敘事為輔的悼詞。這類悼詞重在評價死者對社會的貢獻,議論類悼詞能夠和現實生活緊密結合,是社會意義較強的一種哀悼文體。如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3.抒情類悼詞
這類悼詞以抒發對死者的悼念之情為主,并適當地結合敘事或議論。抒情類悼詞經常以抒情散文的形式出現,文學色彩濃厚,能在情感上打動人。它與一般抒情散文的不同在于悼詞的情感不同于普通的情感。它崇高而真摯,質樸而自然。如郭沫若《羅曼·羅蘭悼辭》。
上一篇: 蕭三同志追悼會悼詞
下一篇: 悼詞寫作應注意的事項
熱門文章
·悼詞
·悼詞的基本格式和寫作
·對羅曼·羅蘭悼辭
·悼詞的分類
·蕭三同志追悼會悼詞
·悼詞寫作應注意的事項
·寫悼詞要注意的問題
·悼詞的特征
·追悼陳毅同志的悼詞
·悼詞的概念、概述
最新文章
·追悼陳毅同志的悼詞
·對羅曼·羅蘭悼辭
·悼詞寫作應注意的事項
·悼詞的分類
·蕭三同志追悼會悼詞
·悼詞
·悼詞的基本格式和寫作
·寫悼詞要注意的問題
·悼詞的特征
·悼詞的概念、概述
相關主題
追悼陳毅同志的悼詞
對羅曼·羅蘭悼辭
悼詞寫作應注意的事項
蕭三同志追悼會悼詞
悼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