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人事例看清自己作文
看清自己,給自己找一個合適的位置,并以此為目標,這樣更能激勵自己些。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古代君王唐太宗明確知道自己身負重擔,因此以之為標準,告誡自己該做什么來造福百姓。正是因為他看清自己的責任,深知如何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是國家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
有時,看清自己,找對自己的位置能造福多人!
倘若我們盲目地跟從別人,就像烏鴉那樣,那結果便必然是失敗的.試想,一個沒有多少才干的人卻整日幻想成為一位統領一家公司的經理,來運轉整家公司,那這家公司離破產也指日可待了。
因此,一顆普通的螺絲釘就該找到屬于自己的位子,這樣才能使就機器運轉的更快更好,而不是像那沒有才干的人,不基于現實。所以,看清自己后也要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學會揚長避短,為社會獻出一份力。
正如“飛人”劉翔那樣,原本專攻跳高的他因看清自己其實更適合跨欄而轉攻跨欄項目。如今,世界第一的他想必應慶幸當初看清了自己的長處,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因此在田徑史上創下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不好高騖遠,著眼于現實,利用自己的優點活出真實的自己!如果每個人都能正確找準自己位置,清楚該為社會做些什么,那我們自身的價值也能得到盡情釋放。
2.認清自己優缺點的名人事例150字
唐太宗李世民說的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征亡后,朕遣人至宅,就其書函得表一紙,始立表草,字皆難識,唯前有數行,稍可分辯,云:“天下之事,有善有惡。任善人則國安,用惡人則國亂。公卿之內,情有愛憎,憎者唯見其惡,愛者唯見其善.愛憎之間,所宜詳慎。若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賢勿貳,可以興矣。”其遺表如此。然在朕思之,恐不免斯事,公卿侍臣可書之于笏,知而必諫也。 選自《舊唐書·魏征傳》
[今譯] 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往昔的朝代作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旺的道理;用人作鏡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常保持這三面鏡子,以防止自己犯錯誤。現在魏征去世了,就失去一面鏡子了!魏征去世后,我派人到他家中,從他的書箱里找到一頁奏疏,剛剛寫成草稿,字跡都難以辨認,只是前面有幾行,還稍微可以看清楚,這幾行字寫道:“天下的事物有善也有惡。任用善人國家就得以安寧,任用惡人國家就會動亂。朝廷大臣之中,君主對他們的感情有愛有憎,對憎惡的人往往只看到他的缺點,而對喜愛的人往往只看到他的長處。愛憎之間,是應該仔細慎重的。如果喜愛一個人又能知道他的缺點,憎惡一個人又能知道他的長處,斥退邪惡的小人毫不遲疑,任用賢良之臣沒有二心,國家就可以興旺了。”他留下的奏疏就是這樣說的。而在我想來,恐怕難免犯這樣的錯誤,公卿侍臣們可以把他的話寫在手板上,知道我的過失就一定要規諫呀
這是一個關于唐太宗與魏征的故事,主要提取思想為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人為鏡可明得失。
3.名人學會認識自己事例
我所認識,同時也認識我的,現在健在的著名科學家,葉篤正,是我們大學時的老師,我的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指導老師。
去年2月,我在上海交通大學《科技英語學習》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曾經提到過。 第一個獲得“氣象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葉篤正 新華網北京2月24日電 2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專門儀式上,中國大氣物理學家葉篤正從世界氣象組織主席別德里茨基博士手中接過了第48屆世界氣象組織獎,成為第一個獲得這個“氣象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1916年出生的葉篤正與中國的第一份氣候紀錄同年。88年后,作為中國大氣物理研究奠基人、中國近代動力氣象學創始人之一的葉篤正因其對地球命運的長期關注和杰出貢獻,獲得了國際氣象學界的最高榮譽。
“科技工作如同一出需要眾多演員協調表演的戲劇,沒有別人的幫助,我不可能完成研究”,葉篤正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在這位將“求實、認真”奉為人生信條的科學家看來,無論是那面印有世界氣象組織徽章、14克拉的金牌獎章、還是10000瑞士法郎的獎金都不屬于他個人,而屬于中國大氣物理科學家群體。
葉篤正如今已是一位“廣受尊敬、世界聞名”(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米歇爾·法羅語)的科學家,但他最引以為豪的始終是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1940年,葉篤正從清華大學畢業,隨后留學美國。
1948年,葉篤正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并得到了一份年薪4300美金的工作。當時,美國的大學教授年薪不過5000美金左右。
然而,優厚的待遇并沒有將葉篤正留在美國。1950年,葉篤正經香港回到中國大陸。
在踏上祖國土地的一刻,葉篤正淚留滿面,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到家了”。 也許是故鄉的土地為葉篤正提供了源源不絕的靈感,在超過半個世紀的科學研究中,葉篤正在大氣動力學、大氣環流、氣候學以及全球環境變化等領域成就卓著,取得了眾多開創性的研究成果。
他最先提出的大氣長波頻散理論至今仍用于天氣預報,而“夏季高原為熱源”和“大氣環流有季節性變化”的理論均已成為大氣科學方面的經典。現在,年事已高的葉篤正仍然沒有停止自己鐘愛的研究工作,“我每天工作八個小時,可是時間總是不夠用”,他說。
近年來,葉篤正一直從事旨在充分利用全球變暖的正面效應、降低其負面效應的研究,并在2003年首次提出了“有序人類活動”的概念。 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多年來總是隨身帶著本子,將自己想到的問題和偶爾出現的靈感記下來,并敦促自己盡快行動。
“我想做的事情實在太多,如果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能夠完成大部分計劃,人生將沒有遺憾”,他說。多年來,作為學術大家的葉篤正不遺余力地培養學生、提攜后輩,至今桃李滿天下。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法羅在24日的頒獎儀式上特別提到,“一直以無盡的熱情和善良幫助學生的葉教授得到了他遍及世界各地的弟子們的高度尊敬和感激”。 拿到多項國外科技獎項和中國幾乎所有科技大獎的葉篤正已經記不得自己確切的獲獎次數,但卻始終對把獎金捐出來樂此不疲。
1995年,葉篤正把自己獲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成就獎”的100萬元獎金捐給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用于獎勵在大氣研究領域有杰出貢獻的青年學者。 葉篤正認為,目前中國在許多氣象研究領域仍然比較落后,只有對年輕學者多作鼓勵,才可能盡快提高中國相關研究的水平,縮小和先進國家的距離。
“我要把世界氣象組織的這10000瑞士法郎也捐出來,”葉篤正說。 2005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者葉篤正、吳孟超簡介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葉篤正與吳孟超兩位科技工作者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以下是這兩位獲獎者的介紹: 葉篤正 葉篤正,男,1916年2月出生于天津市,1948年11月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博士學位;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主任,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現任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美國氣象學會榮譽會員;英國皇家氣象學會會員;芬蘭科學院外籍院士;曾在許多國際國內學術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 葉篤正院士的主要科學技術成就如下: (1)開創青藏高原氣象學。
葉篤正首先發現圍繞青藏高原的南支急流、北支急流及它們匯合成為北半球最強大的急流,嚴重地影響著東亞天氣和氣候;他與國外氣候學家Flohn各自指出了青藏高原在夏季是大氣的一個巨大熱源,葉篤正還首先指出青藏高原冬季是冷源;他同時還深入地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熱源及其對東亞大氣環流的影響。由于他的研究工作,國際上才接受了大地形熱力作用的概念,為青藏高原氣象學的建立奠定了科學基礎。
(2)創立大氣長波能量頻散理論。提出了大氣平面Rossby波的能量頻散理論,從理論上證明了西風環流中的能量可按遠大于風速的群速度向下游(或上游)傳播,為現代大氣長波的預報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也對阻塞高壓天氣系統的生成、維持和移動給出一種動力學解釋。
這個理論31年后才由*s的“大圓理論”所推廣,成為對遙相關和遙響應的理論解釋。 (3)創立東亞大氣環流和。
4.名人正確認識自己的事例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a1009391216
愛因斯坦在20世紀50年代曾被邀請擔任以色列總統,但他拒絕了。他說,我整個一生都在同百客觀物質打度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經驗來處理行政事務以及公正地對待別人的能力。所以,本人不適合如此高官重任。問大文豪馬克·吐溫曾經過商,他做過打字機生意,辦過答出版公司,可結果虧了30萬美元,賠光了稿費不算,還欠了一屁股債。他的妻子奧利姬深知丈夫沒有經商的本事,卻有文學的天賦。便幫助他鼓版起勇氣,振作精神重走創作之路。馬克·吐溫很快擺脫了失敗的痛苦,在文學創作上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5.有關正視自己的缺點的名人事例
有關正視自己的缺點的名人事例:一,喬治·華盛頓:喬治·華盛頓小時侯,他的爸爸在果園里種了一棵品種極佳的櫻桃樹。
后來,華盛頓的爸爸買了一把十分鋒利的斧子,華盛頓發現了就想試一試斧子有多么鋒利,于是他掄起斧子砍向了櫻桃樹。沒想到,還是小樹苗的櫻桃樹十分弱不禁風,被砍倒了。
華盛頓的爸爸發現自己心愛的櫻桃樹被砍了,十分生氣,大聲質問是誰干的,華盛頓雖然很害怕,但還是坦白說是自己砍的。爸爸聽后,并沒有責備他,反而還夸華盛頓誠實。
二,袁紹(反面事例):袁紹,東漢末年,稱雄冀北的袁紹,不聽謀士田豐勸阻,貿然發動官渡之戰,結果大敗.袁紹不但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文過飾非,將田豐殺了.他固執地堅持錯誤,加上心胸狹隘,偏信讒言,使得士氣渙散,人心惶惶,人才外流,終為曹操所滅。三,楊振寧: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楊振寧,一開始到美國做的是實驗物理,但很快發現自己在實驗物理方面能力不及自己的同學,但他有信心,相信自己在物理學上的天賦,如是轉而主攻理論物理,最終獲得很大成就。
四,劉德華:著名歌星劉德華,當初發行的唱片銷量奇差,幾乎無人問津。他認真檢查了自己的過失,最終唱出了特色,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歌手。
五,愛迪生:在一八七七年開始了改革弧光燈的試驗,提出了要搞分電流,變弧光燈為白光燈。這項試驗要達到滿意的程度。
他晝夜不息地用到了一八八0年的上半年,愛迪生的白熱燈試驗仍無結果。有一天,他把試驗室里的一把芭蕉扇邊上縛著一條竹絲撕成細絲,全副精力在炭化上下功夫,僅植物類的炭化試驗就達六千多種。
他的試驗筆記簿多達二百多本,共計四萬余頁,先后經過三年的時間。他每天工作十八、九個小時。
每天清早三、四點的時候,他才頭枕兩、三本書,躺在實驗用的桌子下面睡覺。有時他一天在凳子上睡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時。
到了一八八0年的上半年,愛迪生的白熱燈試驗仍無結果,就連他的助手也灰心了。有一天,他把試驗室里的一把芭蕉扇邊上縛著一條竹絲撕成細絲,經炭化后做成一根燈絲,結果這一次比以前做的種種試驗都優異,這便是愛迪生最早發明的白熱電燈——竹絲電燈。
這種竹絲電燈繼續了好多年。直到一九0八年發明用鎢做燈絲后才代替它。
擴展資料缺點是與同類事物作比較之后得出的結論,重點在于認清自身不足而盡量改之。《左傳·宣公二年》 :“吾知所過矣,將改之。”
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這句話源自一個歷史故事。
春秋時,晉靈公無道,濫殺無辜,臣下士季進諫。靈公當即表示:“我知過了,一定要改。”
士季很高興地對他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遺憾的是,晉靈公言而無信,殘暴依舊,最后終被臣下刺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當我們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就便于揚長避短;當我們了解了他人的優點和缺點,就益于友好相處.本軟件將對不同月份出生的朋友進行一個優點缺點的全面搜羅和系統分析,幫助大家認清自己,同時認識別人。任何人都有優點與缺點,人一定要揚長避短,盡量克服缺點才會不斷進步;而人性的優點與人性的缺點則與之不同:人性的優點是使人為善的源泉,人性的缺點是使人為惡的源泉,人一定要棄惡從善讓善念取代惡念才是正道。
參考資料:缺點 - 百度百科。
6.認識到自身的不足 而后改變自己的名人事例
樂觀的劉翔 (自信是快樂之源) 中國運動員的驕傲———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以12秒91的成績平了由英國名將科林?杰克遜保持的世界紀錄,奪得了中國男選手在奧運會上的第一枚田徑金牌,書寫了中國田徑新的歷史!劉翔也成了全中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尤其受到年輕人的喜歡和追捧。
但更多的人喜歡劉翔是因為他的樂觀,而劉翔的樂觀恰恰源于他發自內心的自信。劉翔在比賽中先后幾次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的采訪:第一輪比賽過后:隨便來,我不怕的。
第二輪比賽過后:阿蘭?約翰遜出局我當然很遺憾。第三輪比賽過后,記者問他起跑是否有點慢:沒關系,我的起跑很好。
決賽過后:沒想到今天會跑得這么這么地快,沒有超風速吧。好一個樂觀的劉翔!但是如果不是心中充滿了對自己的信任,哪能如此談笑風生?瘋狂英語之路 (培養自信) 我們看到的李陽總是充滿了激情,在成千上萬的人群前張口就喊他的瘋狂英語。
作為人生激勵老師,他常常在高等學府面對莘莘學子從容不迫、侃侃而談,臉上寫滿了自信,甚至在春節晚會上也帶著他的《瘋狂英語》自信亮相。李陽說,自信不是天生的,他的自信就是后天培養起來的。
確實,李陽并非生來就是英語天才,而且也不是天生的自信。小時候,李陽害羞、內向、不敢見陌生人、不敢接電話、不敢去看電影……父母曾斷定他沒出息,“長大只有去淘大糞”。
1986年,李陽考入蘭州大學,生活依然沒有出現亮色。第一學期期末考試中,李陽名列全年級倒數第一名,英語連續兩個學期考試不及格。
大學第二個學期即將結束,李陽已是13門功課不及格。于是,李陽天天頂著凜冽的大風,扯著嗓子大喊英語句子。
從1987年冬一直喊到1988年春,四個月的時間,李陽重復了十多本英文原版書,背熟了大量四級考題。李陽的舌頭不再僵硬,耳不再失靈,反應不再遲鈍。
在當年的英語四級考試中,李陽只用了50分鐘就答完試卷,并且成為全校第二名。初嘗成功的李陽,從此開始邁上奮發進取的人生道路。
他發現,自己性格的弱點在大喊的過程中被擊碎了,精力更加集中,記憶更加深刻,自信逐漸建立起來。充滿自信的李小雙 (我崇拜我自己) 有人問:“李小雙,你最崇拜的人是誰?” “我自己。”
他心態平和并無張狂,而是一種充滿自信的心聲。李寧曾稱贊李小雙:“他比我‘牛’多了!”并在文章中寫道:“每次看小雙比賽,總是熱血沸騰,激動不已。
他那種一出場就咄咄逼人的氣勢,使對手望而生畏,而信心十足的樣子又容易給裁判留下最佳的印象,那旺盛的斗志,又讓同伴感到了信心。” 李小雙的確充滿自信。
當他連續三屆被評為“全國十佳運動員”時,他對記者說:“這表明我在中國體壇和體操隊的地位……”1995年在日本奪得體操全能冠軍后,他又坦言:“我還有更大的潛力,我很遺憾這次運動會上有一些外國選手發揮得不是很好,咱們亞特蘭大再見……”果然,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李小雙榮獲體操男子全能冠軍。“鐵娘子”撒切爾夫人 (自信是成功的首要條件)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是一個充滿自信的人,曾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叱咤風云。
她曾被人們尊稱為“鐵娘子”!當撒切爾還是一個小女孩時,她就是個充滿自信的孩子。她所在的學校經常請人來學校演講,每次演講結束,她總是第一個站起來大膽提問。
而同齡的女孩往往怯生生地不敢開口。她們只能面面相覷或者抬眼看天花板。
有一次聽到別人議論:“女人怎么能執政!”她立即站出來自信地說:“我不僅要當英國的第一個女議員,還要當英國第一位女首相!”后來,當她與石油大亨撒切爾喜結連理時,她又對記者說:“今天,人們知道撒切爾夫人是因為撒切爾,明天,人們將因為撒切爾夫人而知道撒切爾!”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氣魄。1979年5月4日,撒切爾夫人入主唐寧街,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
她擔任首相11年,成為英國最有權勢的女人。小澤征爾的堅持 (堅信自己是正確的) 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在一次大賽中,根據評委會交給他的一張樂譜指揮演奏。
但發現有不和諧的地方,于是他指揮樂隊停下來重新演奏,但仍覺得不自然。這時候,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權威人士都鄭重聲明:樂譜沒有問題,是小澤征爾的感覺出了錯誤。
小澤征爾十分難堪,但他考慮再三,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于是大吼一聲:“不!一定是樂譜錯了!”他的喊聲一落,評委們立即站起來熱烈鼓掌,祝賀他大賽奪魁。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試探指揮家在權威前能否堅信自己的評判。
敢不敢堅持自己的主張,特別是在權威面前敢不敢堅信自己的主張,這在創造性思維過程中十分重要。當然,這樣做的基礎是自己的主張有科學的依據,而不是胡亂瞎想。
“榮譽班”的故事 (自信的力量)1960年,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新學年開始時,羅森塔爾博士讓校長把三位教師叫進辦公室,對他們說:“根據你們過去的教學表現,你們是本校最優秀的老師,因此,我們特意挑選了100名全校最聰明的學生組成三個班讓你們教,這些學生的智商比其他的孩子都高,希望你們能讓他們取得更好的成績。”
7.求有關認清自我的論據
一只老鷹從鷲峰頂上俯沖下來,將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于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撲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只什么鳥,牧羊人說:“這是一只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認清自己簡短名人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