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首李商隱寫的詩很簡單
1、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2、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的詩全集。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3、之一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斷蓬。
4、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的詩全集。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5、
春詠敢輕裁,銜辭入半杯。
已遭江映柳,更被雪藏梅。
寡和真徒爾,殷憂動即來。
從詩得何報,惟感二毛催。
6、
潭州官舍暮樓空,今古無端入望中。
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陶公戰艦空灘雨,賈傅承塵破廟風。
目斷故園人不至,松醪一醉與誰同。
7、
江風吹浪動云根,重碇危檣白日昏。
已斷燕鴻初起勢,更驚騷客后歸魂。
漢廷急詔誰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萬里相逢歡復泣,鳳巢西隔九重門。
2.求幾首李商隱詩,并附有簡單賞析
霜月
霜月·李商隱
霜月 shuāng yuè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全部注釋
1.霜月:《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寒蟬鳴,仲秋之月鴻雁來,季秋之月霜始降。"
2.初聞兩句: 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哀蟬無留響,征雁鳴云霄。"《晉書·樂志》:"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樓與天連。"按:"水接天"之水,一說指霜月之光,即俗言月華如水。則此句乃言秋空明凈,月色澄清。
3.青女兩句:《淮南子·天文訓》:"至秋三月,地氣不藏,乃收其殺,百蟲蟄伏,靜居閉戶,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誘注:"青女,天神,青腰玉女,主霜雪也。"素娥:謝莊《月賦》:"集素娥于后庭。"李周翰注:"常娥竊藥奔月,……月色白,故云素娥。"嬋娟:左思《吳都賦》:"檀藥嬋娟,玉潤碧蘚。"呂向注:"檀藥嬋娟皆美貌。"斗嬋娟即比美。
此詩作年無考。馮《注》以為艷情詩。僅從文本看,詩寫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靜態描寫,而借神話傳說宛言月夜冷艷之美。首句以物候變化說明霜冷長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華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寫超凡神女,爭美競妍。詩以想像為主,意境清幽空靈,冷艷絕俗。頗可說明義山詩之唯美傾向。
秋天,草木搖落而變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約枯黃,黯然無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卻顯得分外光明皎潔。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著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盡管“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絕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見出霧鬢風鬟之美。她們的綽約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為她們具有耐寒的特性,經得起寒冷的考驗啊!
寫霜月,不從霜月本身著筆,而寫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詩里是作為霜和月的象征的。這樣,詩人所描繪的就不僅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攝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這精神是詩人從霜月交輝的夜景里發掘出來的自然之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在混濁的現實環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標絕俗、耿介不隨的一面的自然流露。當然,我們不能說,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詩人隱以自喻;或者說,它另有所實指。詩中寓情寄興,是不會如此狹隘的。王夫之說得好:“興在有意無意之間。”(《姜齋詩話》)倘若刻舟求劍,理解得過于窒實,反而會縮小它的意義,降低它的美學價值。
紫府仙人號寶燈,云漿未飲結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瑤臺十二層。
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的反映,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復表現著融貫全詩的復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復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綿邈深情。
詩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從李商隱以前的詩歌創作中發現相似的描寫。在前人創作的薰陶和啟發下,詩人有所繼承和借鑒。但是他并沒有簡單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創造性,向前跨進了一大步,把原來比較樸素的表現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動,用以反映更為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實際上已經脫去舊的形跡,成為新的創造了。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豐富的文學修養與他對于意境和表現手段的探索,是這首詩取得成就的重要條件。
3.詩人李商隱簡短簡介 急用
李商隱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自祖父起,遷居鄭州滎陽。自稱與皇室同宗,但高、曾祖以下幾代都只做到縣令縣尉、州郡僚佐一類下級官員。所謂“宗緒衰微,簪纓殆歇”、“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這類自述真實地反映了他比較寒微的處境。
李商隱一生經歷,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文宗開成二年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時期。16歲著有《才論》、《圣論》,以古文為士大夫所知。文宗大和三年,受天平軍節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大和六年,令狐楚調任河東節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隱隨至太原。以后曾有短時期在兗海觀察使崔戎幕府逗留。開成二年登進士第。這個階段存留的詩作不多,但已形成重要的開端。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反映社會政治的詩篇,如《隋師東》、《有感二首》、《重有感》、《壽安公主出降》、《行次西郊作一百韻》等,指事陳情,激切感人,顯示了青年詩人關懷國家命運的抱負和器識。另一些作品以比興寄托的手法抒寫作者的凌云壯志和渴求用世的心愿,如《初食筍呈座中》和《無題》“八歲偷照鏡”,筆意宛轉,風格清新。此外,也有少量應酬詩和艷體詩。 第二階段,從開成三年到武宗會昌六年,是李商隱踏上仕途和開始卷入黨爭旋渦的中年時期。這一階段坎坷不平的人生歷程,促使詩人的創作向縱深發展。題材比前期寬廣,包括感時、抒懷、言情、贈答、行旅、田園、詠史、詠物許多方面。詩中感情更為沉郁,表達愈加婉曲,藝術上達到成熟的境界,代表作如《安定城樓》、《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歸京》。另一方面,消極頹廢的思想和綺靡俗艷的詩作也有所發展,如《鏡檻》、《曲池》、《縣中惱飲席》、《花下醉》。第三階段,宣宗大中元年 (847)以后,是李商隱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后期。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會昌年間得勢的李德裕黨紛遭貶逐,詩人受到進一步壓抑。他在京沒有出路,只好到遠方幕府去安身。 大中十二年,罷職回鄭州閑居。大約就在這一年年底病逝。漂泊無定的生涯,使詩人后期的詩風變化更為多樣,詩境也日趨老成。所寫的詩更加發人深思,令人嘆惋。
4.李商隱的所有詩歌
【代贈二首之一】 樓上黃昏欲望休, 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1] 同向春風各自愁。[2]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李商隱 【宮辭】 君恩如水向東流, 得寵憂移失寵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 涼風只在殿西頭。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李商隱 「夜出西溪」李商隱 東府憂春盡,西溪許日曛。
月澄新漲水,星見欲銷云。 柳好休傷別,松高莫出群。
軍書雖倚馬,猶未當能文。 「效長吉」李商隱 長長漢殿眉,窄窄楚宮衣。
鏡好鸞空舞,簾疏燕誤飛。 君王不可問,昨夜約黃歸。
卷541_24 「柳」李商隱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輕黃惹嫩條。灞岸已攀行客手, 楚宮先騁舞姬腰。
清明帶雨臨官道,晚日含風拂野橋。 如線如絲正牽恨,王孫歸路一何遙。
「九月於東逢雪」李商隱 舉家忻共報,秋雪墮前峰。嶺外他年憶,於東此日逢。
粒輕還自亂,花薄未成重。豈是驚離鬢,應來洗病容。
「四皓廟」李商隱 本為留侯慕赤松,漢庭方識紫芝翁。 蕭何只解追韓信,豈得虛當第一功。
「贈司勛杜十三員外」李商隱 杜牧司勛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前身應是梁江總, 名總還曾字總持。
心鐵已從干鏌利,鬢絲休嘆雪霜垂。 漢江遠吊西江水,羊祜韋丹盡有碑。
「高花」李商隱 花將人共笑,籬外露繁枝。宋玉臨江宅,墻低不礙窺。
「嘲桃」李商隱 無賴夭桃面,平時露井東。春風為開了,卻擬笑春風。
「送豐都李尉」李商隱 萬古商於地,憑君泣路岐。固難尋綺季,可得信張儀。
雨氣燕先覺,葉陰蟬遽知。望鄉尤忌晚,山晚更參差。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時蔡京在坐京曾為僧徒故有第五句」李商隱 罷執霓旌上醮壇,慢妝嬌樹水晶盤。更深欲訴蛾眉斂, 衣薄臨醒玉艷寒。
白足禪僧思敗道,青袍御史擬休官。 雖然同是將軍客,不敢公然子細看。
「江上憶嚴五廣休(一本入集外詩)」李商隱 征南幕下帶長刀,夢筆深藏五色毫。 逢著澄江不敢詠,鎮西留與謝功曹。
「餞席重送從叔余之梓州」李商隱 莫嘆萬重山,君還我未還。武關猶悵望,何況百牢關。
卷541_37 「訪隱」李商隱 路到層峰斷,門依老樹開。月從平楚轉,泉自上方來。
薤白羅朝饌,松黃暖夜杯。相留笑孫綽,空解賦天臺。
卷541_38 「寓興」李商隱 薄宦仍多病,從知竟遠游。談諧叨客禮,休浣接冥搜。
樹好頻移榻,云奇不下樓。豈關無景物,自是有鄉愁。
卷541_39 「東南」李商隱 東南一望日中烏,欲逐羲和去得無。 且向秦樓棠樹下,每朝先覓照羅敷。
卷541_40 「歸來」李商隱 舊隱無何別,歸來始更悲。難尋白道士,不見惠禪師。
草徑蟲鳴急,沙渠水下遲。卻將波浪眼,清曉對紅梨。
卷541_41 「子直晉昌李花(得分字)」李商隱 吳館何時熨,秦臺幾夜熏。綃輕誰解卷,香異自先聞。
月里誰無姊,云中亦有君。樽前見飄蕩,愁極客襟分。
卷541_42 「河清與趙氏昆季宴集得擬杜工部」李商隱 勝概殊江右,佳名逼渭川。虹收青嶂雨,鳥沒夕陽天。
客鬢行如此,滄波坐渺然。此中真得地,漂蕩釣魚船。
卷541_43 「寓目」李商隱 園桂懸心碧,池蓮飫眼紅。此生真遠客,幾別即衰翁。
小幌風煙入,高窗霧雨通。新知他日好,錦瑟傍朱櫳。
卷541_44 「題道靜院院在中條山故王顏中丞所置虢州刺史…寫真存焉」李商隱 紫府丹成化鶴群,青松手植變龍文。壺中別有仙家日, 嶺上猶多隱士云。
獨坐遺芳成故事,褰帷舊貌似元君。 自憐筑室靈山下,徒望朝嵐與夕曛。
卷541_45 「賦得桃李無言」李商隱 夭桃花正發,秾李蕊方繁。應候非爭艷,成蹊不在言。
靜中霞暗吐,香處雪潛翻。得意搖風態,含情泣露痕。
芬芳光上苑,寂默委中園。赤白徒自許,幽芳誰與論。
卷541_46 「登霍山驛樓」李商隱 廟列前峰迥,樓開四望窮。嶺鼷嵐色外,陂雁夕陽中。
弱柳千條露,衰荷一面風。壺關有狂孽,速繼老生功。
卷541_47 「寄和水部馬郎中題興德驛,時昭義已平」李商隱 仙郎倦去心,鄭驛暫登臨。水色瀟湘闊,沙程朔漠深。
鹢舟時往復,鷗鳥恣浮沉。更想逢歸馬,悠悠岳樹陰。
卷541_48 「題小松」李商隱 憐君孤秀植庭中,細葉輕陰滿座風。桃李盛時雖寂寞, 雪霜多后始青蔥。
一年幾變枯榮事,百尺方資柱石功。 為謝西園車馬客,定悲搖落盡成空。
卷541_49 「行次昭應縣道上,送戶部李郎中充昭義攻討」李商隱 將軍大旆掃狂童,詔選名賢贊武功。暫逐虎牙臨故絳, 遠含雞舌過新豐。
魚游沸鼎知無日,鳥覆危巢豈待風。 早勒勛庸燕石上,佇光綸綍漢廷中。
卷541_50 「水齋」李商隱 多病欣依有道邦,南塘宴起想秋江。卷簾飛燕還拂水, 開戶暗蟲猶打窗。
更閱前題已披卷,仍斟昨夜未開缸。 誰人為報故交道,莫惜鯉魚時一雙。
卷541_51 「奉同諸公題河中任中丞新創河亭四韻之作」李商隱 萬里誰能訪十洲,新亭云構壓中流。河鮫縱玩難為室, 海蜃遙驚恥化樓。
左右名山窮遠目,東西大道鎖輕舟。 獨留巧思傳千古,長與蒲津作勝游。
卷541_52 「過故府中武威公交城舊莊感事(武威公王茂元也)」李商隱 信陵亭館接郊畿,幽象遙通晉水祠。日落高門喧燕雀, 風飄大樹撼熊羆。
新蒲似筆思投日,芳草如茵憶吐時。 山下只今黃絹字,淚痕猶墮六州兒。
卷541_53 「贈田叟」李商隱 荷筱衰翁似有情,相逢攜手繞村行。
5.李商隱的著名詩句
無題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七律】 類別:【閨情】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無題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七律】 類別:【未知】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無題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五古】 類別:【未知】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題二首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七律】 類別:【未知】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后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元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6.李商隱資料,簡潔
李商隱,著名詩人。
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人傳誦。
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7.李商隱的詩
【代贈二首之一】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1]同向春風各自愁。[2]【出處】:中華詩詞-唐五代-李商隱【宮辭】君恩如水向東流,得寵憂移失寵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涼風只在殿西頭。【出處】:中華詩詞-唐五代-李商隱「夜出西溪」李商隱東府憂春盡,西溪許日曛。
月澄新漲水,星見欲銷云。柳好休傷別,松高莫出群。
軍書雖倚馬,猶未當能文。「效長吉」李商隱長長漢殿眉,窄窄楚宮衣。
鏡好鸞空舞,簾疏燕誤飛。君王不可問,昨夜約黃歸。
卷541_24 「柳」李商隱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輕黃惹嫩條。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宮先騁舞姬腰。
清明帶雨臨官道,晚日含風拂野橋。如線如絲正牽恨,王孫歸路一何遙。
「九月於東逢雪」李商隱舉家忻共報,秋雪墮前峰。嶺外他年憶,於東此日逢。
粒輕還自亂,花薄未成重。豈是驚離鬢,應來洗病容。
「四皓廟」李商隱本為留侯慕赤松,漢庭方識紫芝翁。蕭何只解追韓信,豈得虛當第一功。
「贈司勛杜十三員外」李商隱杜牧司勛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前身應是梁江總,名總還曾字總持。
心鐵已從干鏌利,鬢絲休嘆雪霜垂。漢江遠吊西江水,羊祜韋丹盡有碑。
「高花」李商隱花將人共笑,籬外露繁枝。宋玉臨江宅,墻低不礙窺。
「嘲桃」李商隱無賴夭桃面,平時露井東。春風為開了,卻擬笑春風。
「送豐都李尉」李商隱萬古商於地,憑君泣路岐。固難尋綺季,可得信張儀。
雨氣燕先覺,葉陰蟬遽知。望鄉尤忌晚,山晚更參差。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時蔡京在坐京曾為僧徒故有第五句」李商隱罷執霓旌上醮壇,慢妝嬌樹水晶盤。更深欲訴蛾眉斂,衣薄臨醒玉艷寒。
白足禪僧思敗道,青袍御史擬休官。雖然同是將軍客,不敢公然子細看。
「江上憶嚴五廣休(一本入集外詩)」李商隱征南幕下帶長刀,夢筆深藏五色毫。逢著澄江不敢詠,鎮西留與謝功曹。
「餞席重送從叔余之梓州」李商隱莫嘆萬重山,君還我未還。武關猶悵望,何況百牢關。
卷541_37 「訪隱」李商隱路到層峰斷,門依老樹開。月從平楚轉,泉自上方來。
薤白羅朝饌,松黃暖夜杯。相留笑孫綽,空解賦天臺。
卷541_38 「寓興」李商隱薄宦仍多病,從知竟遠游。談諧叨客禮,休浣接冥搜。
樹好頻移榻,云奇不下樓。豈關無景物,自是有鄉愁。
卷541_39 「東南」李商隱東南一望日中烏,欲逐羲和去得無。且向秦樓棠樹下,每朝先覓照羅敷。
卷541_40 「歸來」李商隱舊隱無何別,歸來始更悲。難尋白道士,不見惠禪師。
草徑蟲鳴急,沙渠水下遲。卻將波浪眼,清曉對紅梨。
卷541_41 「子直晉昌李花(得分字)」李商隱吳館何時熨,秦臺幾夜熏。綃輕誰解卷,香異自先聞。
月里誰無姊,云中亦有君。樽前見飄蕩,愁極客襟分。
卷541_42 「河清與趙氏昆季宴集得擬杜工部」李商隱勝概殊江右,佳名逼渭川。虹收青嶂雨,鳥沒夕陽天。
客鬢行如此,滄波坐渺然。此中真得地,漂蕩釣魚船。
卷541_43 「寓目」李商隱園桂懸心碧,池蓮飫眼紅。此生真遠客,幾別即衰翁。
小幌風煙入,高窗霧雨通。新知他日好,錦瑟傍朱櫳。
卷541_44 「題道靜院院在中條山故王顏中丞所置虢州刺史…寫真存焉」李商隱紫府丹成化鶴群,青松手植變龍文。壺中別有仙家日,嶺上猶多隱士云。
獨坐遺芳成故事,褰帷舊貌似元君。自憐筑室靈山下,徒望朝嵐與夕曛。
卷541_45 「賦得桃李無言」李商隱夭桃花正發,秾李蕊方繁。應候非爭艷,成蹊不在言。
靜中霞暗吐,香處雪潛翻。得意搖風態,含情泣露痕。
芬芳光上苑,寂默委中園。赤白徒自許,幽芳誰與論。
卷541_46 「登霍山驛樓」李商隱廟列前峰迥,樓開四望窮。嶺鼷嵐色外,陂雁夕陽中。
弱柳千條露,衰荷一面風。壺關有狂孽,速繼老生功。
卷541_47 「寄和水部馬郎中題興德驛,時昭義已平」李商隱仙郎倦去心,鄭驛暫登臨。水色瀟湘闊,沙程朔漠深。
鹢舟時往復,鷗鳥恣浮沉。更想逢歸馬,悠悠岳樹陰。
卷541_48 「題小松」李商隱憐君孤秀植庭中,細葉輕陰滿座風。桃李盛時雖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蔥。
一年幾變枯榮事,百尺方資柱石功。為謝西園車馬客,定悲搖落盡成空。
卷541_49 「行次昭應縣道上,送戶部李郎中充昭義攻討」李商隱將軍大旆掃狂童,詔選名賢贊武功。暫逐虎牙臨故絳,遠含雞舌過新豐。
魚游沸鼎知無日,鳥覆危巢豈待風。早勒勛庸燕石上,佇光綸綍漢廷中。
卷541_50 「水齋」李商隱多病欣依有道邦,南塘宴起想秋江。卷簾飛燕還拂水,開戶暗蟲猶打窗。
更閱前題已披卷,仍斟昨夜未開缸。誰人為報故交道,莫惜鯉魚時一雙。
卷541_51 「奉同諸公題河中任中丞新創河亭四韻之作」李商隱萬里誰能訪十洲,新亭云構壓中流。河鮫縱玩難為室,海蜃遙驚恥化樓。
左右名山窮遠目,東西大道鎖輕舟。獨留巧思傳千古,長與蒲津作勝游。
卷541_52 「過故府中武威公交城舊莊感事(武威公王茂元也)」李商隱信陵亭館接郊畿,幽象遙通晉水祠。日落高門喧燕雀,風飄大樹撼熊羆。
新蒲似筆思投日,芳草如茵憶吐時。山下只今黃絹字,淚痕猶墮六州兒。
卷541_53 「贈田叟」李商隱荷筱衰翁似有情,相逢攜手繞村行。燒畬曉映遠山色,伐樹暝傳深谷聲。
鷗鳥忘機翻浹洽,交親。
8.李商隱的所有詩歌
一、李商隱李商隱的詩歌流傳下來的約600首,存于《李義山詩集》,字數關系,這里沒法全部舉例。
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占廿二首,數量位列第四。以下例出《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全部作品。
李商隱:韓碑李商隱:蟬 李商隱:涼思李商隱:風雨李商隱:落花李商隱:北青蘿 李商隱:錦瑟 李商隱:無題李商隱:隋宮李商隱:無題二首李商隱:籌筆驛李商隱:無題 李商隱:春雨 李商隱:無題二首李商隱:登樂游原李商隱:夜雨寄北李商隱:寄令狐郎中李商隱:隋宮李商隱:瑤池李商隱:為有李商隱:嫦娥 李商隱:賈生二、擴展知識: 1、人物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祖輩遷滎陽。晚唐著名詩人。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懷州雍店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
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
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2、作品特點:李商隱的詩歌能在晚唐獨樹一幟,在于他心靈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來表現晚唐士人傷感哀苦的情緒,以及他對愛情的執著,開創了詩歌的新風格、新境界。
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與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此外李商隱將含蓄、朦朧的表現手法運用到了極致,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李商隱詩歌成就最高的是近體詩,尤其是七言律絕。他是繼杜甫之后,唐代七律發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