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革命烈士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1、**奉命反擊占領597.9高地。戰斗中,兩位戰友陣亡,**身上也中了4槍,他昏了過去。機槍聲把他驚醒,他頑強地爬到槍口旁邊,用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眼,當場陣亡。
2、楊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確山縣。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動亂,同年5月轉入中國**。大革命失敗后,組織確山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1928年后,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3、劉胡蘭(1932年-1947年1月12日),原名劉富蘭。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人。1945年進中共婦女干部訓練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婦女工作,并成為中共候補黨員。1946年12月21日,劉胡蘭參與暗殺云周西村村長石佩懷的行動。
當時的山西省國民政府主席閻錫山派軍于1947年1月12日將劉胡蘭逮捕,因為拒絕投降,被鍘死在鍘刀之下,時年15歲。隨后,劉胡蘭被中共晉綏分局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
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曾親筆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4、1928年,**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十分難走。但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5、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蕩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干部,他不顧自我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方。干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
2.紅色革命故事 100——150字的 經典點的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蕩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干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干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創作了后來傳唱全中國的著名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3.革命故事100字
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雷鋒
雷鋒做好事常不留名,所以他一生做過多少好事已經無法統計。1962年8月15日雷鋒逝世后,**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題詞:“學習雷鋒同志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題詞:“學習雷鋒做**的好戰士。”**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此后,全國特別是青少年當中掀起了向雷鋒學習的熱潮。每年3月5日便成了全民學雷鋒的日子。雷鋒精神主要歸納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精神、螺絲釘精神、公而忘私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干一行愛一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現在,雷鋒精神已成為“做好事”的代名詞,并漂洋過海成為世界人民的楷模。
4.簡要講述一位你敬仰的革命前輩故事100字
長征中,我有許多我敬仰的革命前輩,其中讓我最感動的是-謝益先。
謝益先是為普通的紅軍戰士,他過草地時,分到了四斤干糧。在行軍過程中,戰士們看到了餓慌的母子三人,小謝就瞞著隊友,把自己的干糧給了他們,而他自己就吃些野菜.涼水充饑,最終,因體力不支就這樣走了。
直到那母子三人來還這只印著謝子干糧時,部隊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我看了這個故事,心中無比沉重啊!謝益先明明知道,在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干糧,都是救命的寶貝,意味著一個人的命。但是,就是這種情況下,他還是把自己的干糧給了那位母親。
每天,他在饑餓中蒸熬,也不愿意連累隊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在詢問那母子三人的情況,在得知“他們很好”的回答后,才微笑的離開了人世······謝益先深深的感動了我,讓我看到了他那舍己為人的精神。
5.簡要講述一位你敬仰的革命前輩故事100字
長征中,我有許多我敬仰的革命前輩,其中讓我最感動的是-謝益先。
謝益先是為普通的紅軍戰士,他過草地時,分到了四斤干糧。在行軍過程中,戰士們看到了餓慌的母子三人,小謝就瞞著隊友,把自己的干糧給了他們,而他自己就吃些野菜.涼水充饑,最終,因體力不支就這樣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來還這只印著謝子干糧時,部隊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我看了這個故事,心中無比沉重啊!謝益先明明知道,在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干糧,都是救命的寶貝,意味著一個人的命。但是,就是這種情況下,他還是把自己的干糧給了那位母親。每天,他在饑餓中蒸熬,也不愿意連累隊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在詢問那母子三人的情況,在得知“他們很好”的回答后,才微笑的離開了人世······
謝益先深深的感動了我,讓我看到了他那舍己為人的精神!
6.求2個有意義的革命小故事(100字左右)
1.鄭金煜從江西石城加入紅軍,成為一名小宣傳員,他雖然個子不高人又長得秀氣,但打起仗來毫不含糊,因為作戰勇敢,16歲就入了黨。四團進入草地后,小紅軍鄭金煜背著武器、背包,還背著部隊生火用的柴火。他總是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宣傳鼓動的時候笑瞇瞇的,會講故事還會唱歌。后來,楊成武發現有兩天沒見著這個活潑的小紅軍了,一問,才知道鄭金煜因為呼吸困難已被送到衛生隊。紅軍官兵都表示無論如何也要把他帶出草地。楊成武把自己的馬給了這個小紅軍,但是鄭金煜已經無法在馬背上坐住了,衛生隊把他綁在楊成武的馬上,讓人跟著馬看護著他。第4天中午,被繩子綁在馬背上的小紅軍鄭金煜突然說:“讓政治委員等我一下,我有話要對他說。”走在前面的楊成武立即趕了過來,鄭金煜斷斷續續地說:“政治委員,我在政治上是塊鋼鐵,但是我的腿不管用了,我要掉隊了,我舍不得紅軍,我看不到勝利了。”周圍的人都哭起來。楊成武說:“你一定能夠走出草地,我們一定會幫助你走出草地。”——四團走出草地的前一天,17歲的小紅軍鄭金煜死在了馬背上。
2.悲壯炊事班
紅三軍團的一個連隊有9名炊事員。班長姓錢,矮個子,不大愛說話。他帶領的這個炊事班,每個人挑的擔子都超過了規定的重量。錢班長說草地里弄不到糧食,多挑一點有好處。雖然受到了上級的批評,但是在向草地出發的那一刻,錢班長還是帶上了連隊的那個大銅鍋。
這個大銅鍋從江西一直跟隨著他們到了松潘草地。大銅鍋有幾十斤重,上級命令把鍋扔了,錢班長說:“鍋扔了,炊事班干什么?”雖然錢班長很嚴厲,但是大家還是很喜歡他,因為他對革命無比忠誠。在貴州打土城的時候,官兵們眼看著他在給陣地上送飯時倒下了,大家都以為他犧牲了,難過了很久。可是半夜時分,他又一個人爬回來了,敵人的子彈打在了他的腿上。炊事班行軍負重大,別人休息的時候他們還要忙。錢班長發現官兵們的腳被黑水泡腫了,于是每天都要用大銅鍋燒熱水讓官兵們燙腳。
進入草地的第二天,大銅鍋就沒有糧食可煮了。炊事班給那些沒有了干糧的官兵不斷地補充著事先炒好的小麥和青稞。但是大銅鍋還照常被挑著行軍。一天早上,一個炊事員剛挑起大銅鍋,身子一歪就一聲不響地倒下了。另外一個炊事員挑起大銅鍋繼續趕路。中午的時候,狂風大雨,部隊被迫停止前進。炊事班在雨布下忙著用大銅鍋燒姜水給大家喝,好容易把水燒開了,那個挑大銅鍋的炊事員端著一碗姜水想給病號送過去,沒走幾步就連人帶碗摔在了泥水里,官兵們趕忙上前想扶起他來,發現他已經死了。這時候官兵們才知道,炊事班的同志自從進入草地以后,誰都沒舍得吃一粒糧食。
第4天的時候,半夜里,錢班長突然想喝水,自己走到篝火前坐了下來。大銅鍋里一滴水也沒有,錢班長就這樣守著空鍋一直坐到天亮。篝火已經熄滅,部隊又要上路了,官兵們發現錢班長還在那里坐著,走過去一看,他就這個樣子死了。官兵們叫著他,輪流把他抱住,試圖讓他活過來,但是錢班長的身體已經涼了。和錢班長一起轉戰了這么遠的路途,大家竟然誰都不知道他的家鄉在哪里,也不知道他在世上還有什么親人,只知道在江西的時候他跟在紅軍的隊伍后面走了很遠才被批準參加紅軍。
錢班長和炊事班的戰士全都犧牲在了草地里
7.抗戰小故事,短一些,100字左右
把兒子叫回來打鬼子:1940年6月的一天,八路軍來到豬頭嶺。
鄧玉芬第一次聆聽八路軍宣講抗日道理,懂得了只有窮苦人都行動起來,拿起槍桿打日本,才能救國救己。鄧玉芬和丈夫商量:“抗日是咱自己的事,把兒子叫回來打鬼子去吧!”丈夫二話沒說,揣塊糠餅子連夜出去找兒子。
鄧玉芬的大兒永全、二兒永水成了游擊隊戰士。9月,鄧玉芬又送三兒參加了白河游擊隊。
兒子在外抗戰,鄧玉芬在家也閑不住。她承擔起全部的家務活,讓丈夫騰出空為八路軍運軍糧、背子彈、跑交通。
鄧玉芬為八路軍燒水做飯、縫補衣服,為傷員喂湯喂水、精心照顧,把糧食省下來,自己以野菜充饑。每當傷病員痊愈離開,她都像送兒子出征一樣,拉著手送出老遠……八路軍戰士都知道,豬頭嶺有個溫暖的家,那里有位慈祥的媽媽。
擴展資料抗戰紀念日起源:1、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于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每年的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2、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舉行。
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注視下,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送六位親人上戰場(民族記憶·你不知道的抗戰故事)。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一個簡短的革命故事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