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想拜一位正宗太極者為師誰可以給我介紹一位一位真正的太極傳人
看看你在哪里生活居住,想學什么太極?太極拳分為陳氏太極,楊氏太極,吳氏太極,武氏太極等等。
得先確定了方向,才好找。其他不太了解,不過我推薦你學習陳氏太極(我不學陳氏太極,只是對其他的不太了解而推薦)。
河南陳家溝出來的幾位真正的陳氏太極的傳人陳培菊:真正陳氏小架嫡傳,是陳鑫的后人。系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陳氏第二十世、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自幼受到良好習武環境熏陶,隨父親陳立憲、姑母陳立清習練家傳陳氏太極拳小架。
父親隨叔父、姑母隨父陳鴻烈習練家傳拳術,并得到了十七世宗師陳椿元等老一輩的親自教授,深得陳氏拳術技藝和理論的真傳。陳沛菊謹遵父命,嚴格訓練,從不稍懈,系統學習并掌握了陳氏太極拳理論及拳術、器械、推手技法。
陳小旺:真正陳氏太極大架傳人,陳家溝太極拳學校校長,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太極拳掌門人,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協會名譽會長,陳家溝太極拳學校校長兼國際部主席,陳家溝太極拳協會技術總顧問,世界陳小旺太極拳總會會長,國際太極拳大師。
2.太極社團介紹學校太極社團要辦畫報需要些文字敘述希望各位能多找點
洪派太極拳 又分老架和新架兩種,老架是清初陳王廷所創,原有 5個套路,又名十三勢,另有長拳一百單八勢 1套,炮捶1套。
從陳王廷起,經過300多年的傳習,積累了不少經驗,對原有拳套不斷加工提煉,終于形成了近代所流傳的陳式太極拳第 1路和第2路拳套(圖1)。 這兩套拳動作都是經過精心編排的,其速度和強度不同,身法、運動量和難度也不盡相同,但都符合循序漸進和剛柔相濟的原則。
陳式第 1路拳套現有83式,主要特點如下:①纏絲勁明顯,要求處處留心源動腰脊,用意貫勁于四梢(即兩手和兩足尖),動作呈弧形螺旋,纏繞圓轉并要做到“一動內外俱動”;②剛柔相濟,柔中寓剛,亦即能打出一種似剛非剛,似柔非柔、沉重而又靈活的內勁;③動作要和呼吸運氣相結合,不僅做到“氣沉丹田”,而且在練動作的同時進行“丹田內轉”, 有時也可在呼氣時發聲 (如呵、哂、噓、吹),以加大勁力;④快慢相間,亦即在動作轉換處要快,一般行拳時要慢;⑤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 3種,體弱有病者可以練高架子,青壯年體健者則可練低架子。 陳式第2路拳套原名炮捶,現有71式,主要特點如下:①震腳發勁的動作更多; ②動作比第1路快、剛, 爆發力強;③“竄蹦跳躍,閃展騰挪”的動作較多,氣勢雄壯。
第 2路只適于青壯年練,流傳不廣。陳式新架套路也有兩種,一種是陳有本(陳家溝拳師)編創的,順序與老架同,架式較老架小,轉圈也較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較難的動作,陳家溝村人稱之為“小圈拳”,把老架稱為“大圈拳”。
這種拳后來又傳至陳鑫,他著有《陳氏太極拳圖說》,闡發陳氏歷代積累的練拳經驗。新架另一種套路是由陳有本的弟子陳青萍創編的,特點是小巧緊湊,動作緩慢,練會后逐漸加圈,以至極為復雜。
因為是在河南溫縣趙堡鎮首先傳開的,故人們稱為“趙堡架”。陳式太極拳是古老的拳種,其他流派的太極拳(如楊式、吳式、武式、孫式)都是在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太極集團的簡短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