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護鳥類有什么好處
鳥的益處相當大,一只大山雀1天可捕食害蟲200多條;1只喜鵲1年消滅松毛蟲15000條;1對杜鵑1天可吃掉柳毒蛾幼蟲180條;1只啄木鳥1天消滅蛀干害蟲300多條;1只燕子1個夏天可吞食蚊、蠅等害蟲100多萬只;1只貓頭鷹1年可捕食老鼠1000多只,相當于保住了1000公斤糧食;1只土燕子在育雛期,每月能消滅蝗蟲16000只。鳥兒對人類有這么多好處,難道我們不應該把它當朋友嗎?
鳥語同音樂一樣作為一種信息,能調節人的神經系統的功能,使人的緊張情緒松弛,從而使人產生輕松感,有些鳥語還有防病健身作用。因此,集中精力聽聽鳥啼就能使疲勞的大腦得以休息,并能驅散肉體的疲勞,忘掉精神上的痛苦,增加思想上的快樂,形成開朗的性格。凝視鳥的動作,還能使人的注意力集中,使人的精神逐步條理化,不僅對預防青少年近視眼、提高視力有利,而且有助于培養青少年動中求靜的習慣,使他們干事專心,還可以直接對多種疾病的治療起輔助作用。
鳥對人的生產、生活的益處則更大。一對啄木鳥,可以保護10多畝森林不受害蟲侵襲。一只杜鵑,每天可消滅100多條松毛蟲。一只燕子,在一個夏季可捕食100多萬只蒼蠅、蚊子和蚜蟲。一只貓頭鷹一夜間可吃掉4~5只老鼠,捕鼠本領不亞于家貓,由此每年可減少糧食損失1000多千克。喜鵲、烏鴉的食物有60%以上也是害蟲,有昆蟲學家在解剖500只飛鳥后發現,其胃中有昆蟲和蟲體碎片的占93%之多。我國長白山的原始森林至今完好無損,沒有哪個角落被蟲子毀掉或病蟲害泛濫的情況,正是啄木鳥、茶腹〓、旋木雀、三寶鳥、北紅尾鴝、黃鵬、鶇鳥、鶯、鵑等"森林衛士"的功勞。鳥類是人的伙伴,假設我們周圍沒有鳥,那么就會出現害蟲猖獗、鼠害蔓延。生態平衡的破壞將導致農業減產、疾病傳播,直接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許多鳥還會準確地預報天氣,成為不需要報酬的小氣象站。晴天的早晨,麻雀跳躍歡叫,預示天氣繼續晴好。夏天日出或黃昏時,貓頭鷹叫聲低沉似泣,預示天將下雨。斑鳩伸著脖子,發出聲音嘶啞的叫聲,預示著雨天……許多老農至今還憑著這種經驗安排農事活動,且十拿九穩。
鳥對人類的好處可大呢!
鳥的羽毛顏色艷麗,體態活潑多姿,在樹林間飛舞,在高空中鳴叫,使我們周圍的環境優美多彩,生機勃勃。鳥的大多數種類是消滅害蟲、老鼠的能手,是樹木的“醫生”,農民的“助手”。在科學研究中,鳥還有很多用處。如:人們根據鳥的飛行原理發明了飛機;鳥還可以為研究空氣污染等提供可貴的資料。我們小朋友都應該保護益鳥。
除害蟲
傳播花粉
保證生態系統正常運作
腐食性的鳥類幫助清除自然垃圾
糞便肥田
海鷗、信天翁等為航船指引方向
林鳥常常見到蛇等發出警示鳴叫可以幫助獵人
從鳥鳴可以判斷天氣
為牧場的牛羊除去體表的寄生蟲
傳播種子
豐富人類的精神生活
為人類帶來感官愉悅
2.愛護鳥有哪些好處
鳥類有高超的飛行本領,當然現代的飛機在很多性能上都遠遠超過鳥類,可是在節約能源上,在靈巧性上就相形見絀了。如一只鳥連續在海洋上空飛行4000多公里,體重減輕0.06公斤;小巧的蜂鳥不僅能垂直起落,而且在吮吸花蜜時能取直立姿勢,懸在空中進退自如,靈活異常。對這些特殊功能的研究利用,將會使飛機的性能進一步得到改進。
如野鴨能悠然自得地飛行在9500米的半高空,而人在登上4500米時呼吸已經感到很困難了。研究鳥為什么會在空氣稀薄的條件下腦血管依然暢通,可對人類在供氧不足的環境中正常生活和延長生命有重要意義。
鴿子在仿生學方面有很大的貢獻。它的腿上有一個小巧而靈敏的感受地震的特殊結構,人們根據它的原理仿制出一種新的地震儀,使地震預報更加準確。它的眼睛有著特殊的識別本領,這是由于它的視網膜上有6種功能專一的神經節細胞:葉亮度檢測器、普通邊檢測器、凸邊檢測器、方向檢測器、垂直邊檢測器、水平檢測器,人們模仿它視網膜上的細胞結構制成的鴿眼電子模型,雖結構還不及它的復雜和完善,但安裝在警戒雷達上、應用于電子計算機處理有關數據方面已有廣闊的前景。
地球上海水占總水量的97%。而海水的人工淡化器目前設備龐大、結構復雜、耗能量高。但海鷗、信天翁這些海鳥卻可以通過眼睛附近一條鹽腺把喝下去的海水中的鹽分排出,一旦完成這個功能的模擬,人類利用海洋的前景將會更加廣闊。
此外,人們根據鷹眼的結構正在研制鷹眼系統導彈,這種導彈在飛臨打擊目標上空時就能自動尋找、識別目標而跟蹤攻擊。
鳥的經濟價值:鳥的經濟值十分廣泛。其用途可分為六種類型。
家禽。像雞、鴨、鵝、鴿子、鵪鶉等,主要是給人類提供蛋白質的來源。家禽是由野雞馴化而來的,如家雞的祖先是原雞,家鴨的祖先是綠頭鴨,家鵝的祖先是大雁。因此可利用野鳥不斷改良家禽的品種,因為野雞具有體型大、生長快、抗病力強等特點,是個十分豐富的基因庫。再是馴化野雞可以擴大家禽的品種。如現在人們開始飼養天鵝、大鴇、柴烏雞、褐馬雞等,將來又可能成為家禽的新品種,因此,要注意保護野雞。
狩獵禽。像野生的鴨類和雞類,其肉可食,其羽毛可做羽扇、頭飾、羽絨服、羽絨被等,只要處理好保護和利用的關系,就可以成為一項可以再生、用之不竭的重要資源。
糞肥禽。鳥類集中的棲息地、遷飛落腳地,往往是磷肥的主要產地。如西沙群島鰹鳥留下的糞堆積達數米厚。
藥用禽。我們比較熟悉的有燕窩和烏骨雞,還有白雞、丁香雞等。
觀賞禽。像畫眉、百靈鳥、鸚鵡、鴛鴦、孔雀等。
役用禽。像鸕鶿、雀鷹、蒼鷹等,是人們進行漁獵活動的好助手。
鳥的科學價值:事實上,人類的航空技術并不是在所有的方面都超過了鳥類。鳥的翅膀可以作相當復雜的運動。特別是一扇一招,能不斷產生一種氣動力,并分解成升力和推動力,使飛行自如。鳥在飛行時還可以暫時收起翅膀滑行,以減少體力消耗。人們羨慕撲翼飛行的許多優點,正在加緊模仿研制扇動翅膀的“撲翼機”。
此外,鳥類所特有的生理結構和功能,為機械系統、儀器設備、建筑結構和工藝流程的創新,提供了仿生科學的研究課題。特別是鳥那靈敏而精確的定向、導航、探測、控制調節、信息處理和生物力學功能,都把人們領進了新的科學領域。比如應用信息仿生制造的“鴿眼雷達系統”等。
鳥的生態價值:一只貓頭鷹一個夏天能消滅1000只田鼠,相當于保護了一噸糧食。群棲的一千只紫翅椋鳥,在繁殖期間可以消滅二十噸蝗蟲。一只燕子一個夏天能吃掉蚊子、蒼蠅和蚜蟲50萬至100萬只。一只啄木鳥一年能啄食50萬條寄生在樹皮中的害蟲。灰喜鵲、杜鵑等許多鳥都是食蟲“能手”。自然界各種各樣的鳥在捍衛人類經濟利益和維護人類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難以估計的。過去人們以為農藥可以代替一切,就濫施各種化學農藥,結果污染了環境。由此,人們才認識到生物防治,特別是鳥類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的巨大作用。
3.保護鳥兒的好處有哪些
好處:
1. 鳥類是人的伙伴,假設我們周圍沒有鳥,那么就會出現害蟲猖獗、鼠害蔓延。生態平衡的破壞將導致農業減產、疾病傳播,直接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2. 鳥還會準確地預報天氣,成為不需要報酬的小氣象站。晴天的早晨,麻雀跳躍歡叫,預示天氣繼續晴好。夏天日出或黃昏時,貓頭鷹叫聲低沉似泣,預示天將下雨。
3. 在科學研究中,鳥還有很多用處。如:人們根據鳥的飛行原理發明了飛機;鳥還可以為研究空氣污染等提供可貴的資料。
4. 鳥語同音樂一樣作為一種信息,能調節人的神經系統的功能,使人的緊張情緒松弛,從而使人產生輕松感,有些鳥語還有防病健身作用。
保護鳥兒的措施:
1. 開展濕地恢復工程,調整濕地周邊農田種植結構,優化鳥類棲息環境。濕地管理部門,應充分抓住汛期河流上游來水較多的機會,積極向濕地引蓄生態用水,啟動濕地恢復工程,實行退耕還濕,擴大濕地面積,改善生態環境,扭轉濕地退化趨勢,恢復濕地功能。
2. 加強濕地和鳥類知識的科學普及和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公眾保護意識。濕地主管部門,應加強關鍵鳥類重要棲息地的巡查力度,減少人為傷害,開展鳥類救護,利用多種形式加大濕地和鳥類科學知識的普及和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
4.保護小鳥對人有怎樣的好處
從人類文明歷史揭曉起,鳥類就同人類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保證人類正常生產生活的重要條件之一。人們發現,鳥類在維護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界綠色植物方面作用很大。譬如,益鳥可以防治蟲害。灰喜鵲、伯勞、燕子等都是滅蟲能手,啄木鳥是“森林醫生”。鼠害是森林的一大禍患,而貓頭鷹恰好是捕鼠健將。鳥類在維持生態平衡方面功不可沒。
鳥還可以向人們預報農時季節。杜鵑每年三四月飛來南方,其叫聲“快快—布谷”,似在催促人們抓緊春耕生產。鷓鴣鳴叫,則兆示當地的農事進入割麥插秧季節。人們曾用“鷓鴣始鳴,割麥插禾”的農諺指導生產。如今,預報農時節令都依靠科學氣象,但人類在過去“無歷日”的時代,確實是靠鳥鳴來指導農事活動的。
鳥類美麗的羽毛,婉轉嘹亮的鳴聲,南來北往的遷飛和各種各樣有關鳥的傳說,都是文人墨客吟頌的主題。歷代留下的名詩佳篇,給文苑增添了無數絢麗奇葩。我國成書于春秋時代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提到的鳥就有30多種,鳥被人稱贊可見一斑。鳥類不但入詩,其華麗的羽毛、俊美的神態,也是古今畫家揮毫潑墨的對象。鴛鴦戲水、松鶴延年、鷹擊長空、喜鵲登梅等都是常見的畫景。
鳥類中的鳴禽類,其鳴聲或悠揚婉轉,或高亢嘹亮,本身就是一首首絕妙動聽的音樂。所以世界上除了有許多以鳥為題材的歌曲和樂曲外,還有不少模擬鳥鳴聲譜寫的樂曲。例如,我國現代民樂中,《鳥投林》、《空山鳥語》、《百鳥朝鳳》等,描繪的就是陽春時節百鳥爭鳴的動人情景。人類在崇拜和欣賞鳥類的過程中,常常被鳥類優美的舞姿所吸引,于是,人們爭相模仿鳥類的舞蹈動作。發展至今,許多民族都有以鳥類活動為造型的舞蹈節目。如云南省的傣族有孔雀舞,白族有白鶴舞,納西族有云雀舞,哈尼族有白鷴舞,拉祜族有鵪鶉舞,藏族有金雀舞等。
如果沒有鳥,浩渺的長空將是滿目空虛,蔥郁的森林將寂靜無聲,生態將會失衡;如果沒有鳥,文學藝術將會失去不少情趣和魅力;如果沒有鳥,童心將少一份歡樂。
保護鳥類就是保護環境
林地是構成地球植被的重要部分,許多生物以林地為生息繁衍地,鳥類是其中最重要成員。在這里,植物是生產者,各種昆蟲和一些以植物為食的哺乳動物是消費者,鳥類一方面作為消費者參與了林地生態的活動,另一方面又抑制著對植物有破壞作用的生物。林地為鳥類提供了棲息地,而鳥類保護了植物的正常生長,它們處在不同的食物鏈上的不同環節,成為了林地生態系統的骨干。
我們的祖先深深懂得愛鳥的意義,文字記載雖詳略不一,但從古至今歷代不絕。甲骨文中有字像啄木鳥啄蟲狀,且出現在卜辭中,有令鳥防蟲之意,中國的古人很清楚這種鳥的價值。到孔子時,他明確地提出了“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的保護鳥類的思想。《禮記·王制篇》規定:“不麛不卵,不殺胎,不夭夭,不覆巢”,指出捕殺幼鹿和毀巢掏鳥蛋都是不允許的。《淮南子》中有休獵休漁的詳細記載,特別強調在特定的季節不得毀林和燒田以保護幼鳥。此后各朝代都有政府的法令強調保護鳥類和其它的動物,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先后出臺了許多保護鳥類和其它野生動物的法規和條例,并制定了相關的法律。世界共有鳥類156科,9000多種,已經有139 種滅絕了,保護鳥類已經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