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賣小哥辛苦了 作文
【原創】歌詞 外賣小哥
胡秉言
外賣小哥
你是多么的執著
起早貪黑
從沒把腳步停歇
速度速度速度
在大街小巷中穿梭
搶單搶單搶單
是為了有更富足的生活
外賣小哥
你辛苦了
為了生活你努力拼搏
不怕艱苦頂風冒雪
不誤時間堅守承諾
外賣小哥你辛苦了
注意安全保護關節
為了生活
要把健康想著
2.外賣小哥做過哪些讓你暖心的舉動
冬天下雪的時候,外賣小哥無法騎電動車出行,他們就拉著外賣箱子在結冰的道路上徒步送外賣,那一次外賣小哥把飯送到我手里的時候,我看到他的臉都摔腫了,但是我的飯卻沒有灑出來。
我老家在北方的一個小縣城,過年回家的時候,我早上懶得起床,一般都把早飯時間放在了上午十點左右,那一次,老家下大雪,并且在下大雪之前先下了一場雨,所以道路上非常的滑,兩輪的電動車根本無法在道路上行駛,但是非常懶的我還是忍不住點了外賣(面條),本來想著商家會拒絕接單,畢竟這大冷天的,那還有人送外賣呀。
但是,我下單沒多久商家接單了,半個多小時之后,外表小哥的電話打了過來,他說已經在我家樓下了,腿摔傷了,不方便上樓,麻煩我下來取一下。于是我趕忙下樓去取外賣,看到外賣小哥的那一刻,我驚呆了,只見他鼻青臉腫的,好像剛剛被人狂揍了一頓,問了才知道原來是在路上摔的,當時,我瞬間感慨萬千。
后來我把面條的湯都喝干凈了,因為我感覺這頓飯真的“來之不易”啊。雖然說,有人認為是平臺的懲罰制度的原因,外賣小哥才那么的敬業,但是我認為他們真的是值得尊敬的人,盡管說我給予了他報酬,但是我還是很感動。
總之,對待身邊的人和事,我們要有一顆感恩之心,不能只想著自己付出了什么,應該看到自己收獲了哪些東西,學會感恩,生活就會變得更美好。
3.這外賣小哥拿生命送餐的時事評論作文
如果說互聯網深刻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那么外賣則深刻改變了城市上班族的一日三餐,外賣讓就餐更多樣化,便捷化,讓上班族們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這本是一件好事,但在凡事都要講求效率的當下,外賣時限也成了外賣小哥頭上的一道“緊箍咒”,時刻提醒著他們在送餐的路上加速再加速,不然就會得到一個差評,差評的后果就是面臨公司罰款,這個處罰可能會讓自己一天的辛苦就白白付出了。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點了外賣,除了美食的口味,最在意的可能就是外賣的送到時間了。而各大外賣送餐企業也正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紛紛在占領市場和競爭中打出各種不可思議的送達時限廣告,吸引消費者選擇他們家的送餐服務,而這種幾乎不可能實現的承諾最終是要靠外賣小哥們用“速度和激情”來實現。
為了有效的占領市場和留住客戶,送餐企業就只能在送餐時限上對外賣小哥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迫使他們不得不在安全送達和公司利潤之間做出第三種選擇——犧牲自己的安全保障,以速度來換取公司的利益和自己的收入不受損,但這帶來了公共交通安全的巨大風險.
如上海市對送餐外賣行業發生傷亡交通事故的統計就很能說明問題,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外賣小哥騎著電動車快速的奔走在大街小巷的身影也十分熟悉,他們好像沒有更好的選擇,為了獲得更多的收入,只能是在速度上快了更快,而社會大眾對此好像也形成默契,見了快遞的電動車,都會自動的躲到一邊去,因為他們都騎的太快了。
外賣小哥“拿生命送餐”的快進鍵必須得慢下來,因為送餐企業不顧公共交通安全和外賣小哥個人交通安全權益的各種所謂規章和獎懲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將公共安全風險轉嫁給了社會和外賣小哥,這些規定需要有相關部門尤其是交通部門進行評估,如果真的超出了安全風險范圍,就必須采取約束措施。
4.外賣小哥兼職碰瓷背后的辛酸故事
監控畫面顯示,今年7月3日,外賣員李某騎著電瓶車從張馬路轉彎到南大街,看到前面有車輛倒車,并沒有及時剎車,而是撞了上去,隨即駕駛員停好車,與李某私了。
無獨有偶,7月4日李某在滬宜公路非機動車道上行駛,正巧一輛黑色汽車右轉彎經過非機動車道,李某也沒避讓,他順勢跟著汽車,轉彎撞上去。就這樣,迄今為止,李某實施碰瓷詐騙5起,詐騙金額共計1.3萬余元。
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菊園新區派出所民警蔡益晨介紹說:“他看到一些車輛慢速行駛或者轉彎的時候,就將他的非機動車撞在機動車后側,造成簡單的碰擦。這些駕駛員往往急于了事,直接賠錢私了。”
審訊過程中,提到為何要碰瓷時,李某聲稱是在電視上看到的,便開始模仿。至于碰瓷“賺來”1萬多元都用來給孩子買奶粉了。
目前,嫌疑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李某供認稱:“小孩4個月大,沒錢吃奶粉,我也知道錯了,真的,我知道悔改了,我想想吃虧的還是小孩。”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被碰瓷的駕駛員要么沒有避讓非機動車,要么為了圖方便,選擇私了,給了李某可趁之機。警方提醒,一旦發生交通事故,不要輕易私了,謹防碰瓷。
蔡益晨也提醒:“駕駛員如果碰到交通事故,不要輕易私了,應當及時報警,讓警方來調查事情的經過,在平常駕駛過程中應該注意兩邊的后視鏡,尤其是在轉彎倒車慢速行駛的過程中。”本文來源:看看新聞Knews責。
5.詩詞奪冠外賣小哥雷海為告訴你飽讀詩書,有什么用
一個外賣小哥對詩詞的理解竟如此之深,真實佩服啊!我們上學時只是為了考試背詩詞,完全不懂詩的意境。
小編整理了一篇詩詞奪冠外賣小哥雷海為告訴你飽讀詩書,有什么用?供大家欣賞! 這幾天,有位外賣小哥火了。居然不是因為長得帥,而是因為會背詩! 他作為一名普通送餐員,碾壓北大文學碩士,成為《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冠軍。
幾乎所有新聞,都在為草根逆襲而歡呼:年輕人好好看看,多勵志啊,好好學吧。 但年輕人的評論亮了!討論得最多的,竟然是so,有什么用呢?。
言外之意,詩背得再好,拿不到名校一紙文憑,不還是得去送外賣。 飽讀詩書,究竟有什么用?這個問題太沉重!1 如果,你看過《詩詞大會》決賽,就會知道,讀詩歌到底有什么用。
賽場上,一位是北大碩士,帶著天之驕子的名號,掛著衛冕冠軍的大旗,氣勢洶洶而來。但他點的每一個答案都遲疑,臉上的每一個表情都寫著必勝的緊張。
另一位,是淳樸的外賣小哥,他沒有人們想象得那樣卑微到塵埃里,而是像個戰士一樣,士氣如虹,擲地有聲。現場老師都夸獎:他讀詩時,有種漢軍的氣魄。
決賽開始,北大碩士聽錯題目,搶答錯誤,先送兩分。外賣小哥寵辱不驚,微微一笑,淡然自若,開始發力。
外賣小哥得第一分,是看到一扇窗、一個人,就答出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畫畫老師都驚訝:怎么知道的呀?他說:這窗戶畫在西邊。 如此敏銳的觀察力,竟發現了出題人都沒留意的細節,真是驚人! 外賣小哥得第二分,不但根據條件猜出了詩人賀鑄的名字,還準確答出了其名號賀梅子。
現場老師又驚訝:這不是一個普遍用法呀!他只能笑而不語。 如此廣泛的知識面,不是死記硬背能夠得來的,還需要深厚的文化積淀! 此時,現場比分四比零,一邊早已亂了節奏,一邊已然勝券在握。
最終毫無疑問,外賣小哥獲得了勝利。 也許,比賽過后,外賣小哥依然送著外賣。
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人沉穩內斂,又有如此的觀察力和知識面,一定不會被埋沒。 這就是詩歌的用途,它不能幫你考入名校,也不能幫你獲得關注,但可以增加內心的力量,找到自我的價值,擁有面對世間萬物得之不驚、失之不驚的勇氣。
人們關注有用本身,就已經失去了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 遺憾的是,這是我們接受這么多年教育,而養成的通病。 2 記得小學時,我有幸遇到一位負責任的班主任。
他年輕氣盛,老想創新,自作主張利用早自習時間,領同學們背詩,占用晚自習時間,給同學們講古詩背后的故事。 結果麻煩就來了,領導親自找他談話,說這么做不符合教學大綱,影響正常教學進度。
沒辦法,再背詩歌、講故事,只能偷偷來,但學生們背得更起勁了。 諷刺地是,直到那屆學生畢業,教學大綱突然被修改了,古詩詞成為指定教學內容。
從此以后,所有學生,早自習都必須背古詩,因為小升初要考試! 不知道后來的學生怎么樣,反正我們記住的絕大多數古詩,都是那時候背下來的。沒有壓力,沒有功利,只是好玩,反而記得更深刻! 后來,再見這位老師,他說早已被歲月磨平了棱角,之后沒有精力再搞創新了。
有沒有人想過,我們讀詩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么?是因為教學大綱,還是考試必考? 一代代人,從小被教育,讀書是為了考好成績、去好學校、找好工作。明明簡單的學習,被扣上沉重的枷鎖,真的太痛苦了,誰不想掙脫呢。
長大后,被迫學習的一代,只能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可是,他們大談功名,長輩們開始搖頭,他們熱愛錢財,老年人卻又嗤之以鼻。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那些求了很多年有用的人,最后根本得不到,所以只能嘴上說不想要。
結果就是,一茬又一茬年輕人,本來各有各的美,卻被人們按在一個模子里,都長成了病梅,表現著時代急功近利的陣痛。 3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從小到大,每做一件事,就至少有一個人說沒用。
那到底什么是有用呢?當然就是眼前的好處。在這個意義上說,別說讀詩了,就連讀書也沒那么立竿見影的效果。
可是,真正有長遠價值的事情,沒人能看到它的用處。尤其是今天,社會發展速度成指數倍增長,一個人一天接受的信息量,超過了古人一輩子。
馬云爸爸做的事情,幾年之前,不光是普通人,連那些投資大佬都覺得沒用。但今天,所有人都知道,他創造的一些東西已經改變了世界。
李安導演喜歡拍電影,沒名氣的時候靠妻子養活,說閑話的人,都覺得他學得那些東西沒用。但成為世界著名導演以后,人們又開始羨慕他獨特的才華。
JK羅琳一開始寫奇幻小說,是窮得叮當響的單親媽媽,很多出版社都覺得她寫的東西沒用,不給出版機會。可是《哈利波特》風靡全球后,沒人再質疑她寫作的價值。
好像所有做成事情的人,都是靠著那些所謂的無用功,撇下了目光短淺的同類。 或許,當人們開始用有沒有用來衡量一件事兒時,就已經變得徹底無用了。
我國哲學家老子,對這種情況做了有趣的描寫。 他說:以前的車子,都是三十根輻條穿進中間的空洞中,才能拉走;陶土做成的器皿,都是中間空著,才能盛放東西;建造房屋時,都是將墻上挖空,做出門和窗戶,才能供人居住。
所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