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節短篇詩歌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2.關于清明節現代詩(短篇)
1、《清明》
如果下點雨
下點古典的雨
更讓人幽古了
千山萬山之中
萬墓千墓之上
迷離的幡子翻卷
萬碑千碑之側
千墳萬墳之旁
燦爛的杜鵑吐艷
黃紙低旋
鞭炮嗚咽
碧落之下
千人萬人祭拜
黃泉之上
萬魂千魂流連
隔著時空一重門
祖先和后代同泫然
連著陰陽一條路
后代與祖宗共纏綿
清明 清明
古今于此同斷魂
2、《清明》
視線模糊了
我濕漉漉的心情
由清明引領著
循祖輩以及父輩的足跡
沿山間彎彎曲曲的祭祀之路
去掃墓 給墳頭培一鍬新土
溫暖先人的靈魂
虔誠 點燃一炷香
裊裊繞繞的鄉愁 便不斷
升向多愁善感的天空
頭頂飄過的云朵禁不住
讓冰涼的淚水落下來
濕了 刻入碑文的思念
渾濁的清明,在眼窩里泛濫
3、《清明》
清明,一個特別的節日
沒有春節的歡聲笑語
沒有中秋的全家團圓
也沒有情人節的甜言蜜語
清明,是一個用來流淚的日子
我們在這一天緬懷先人
承認流年似水,承認萬物更替
清明祭奠的不只是逝去的人
還有我們那塵封的記憶
紛紛的雨,斷魂的行人
過去的光陰已然不再
只能是用一株濕漉漉的菊花
去溝通陰陽兩界
還有過去和現在
來慰藉自己的靈魂
3.清明詩歌短篇
古今中外寫清明的詩歌很多,先摘錄三首唐詩短篇如下: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3、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4.清明節的短詩
《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寒食》(唐)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閭門即事》(唐)張繼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宋)王禹俏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宋)楊萬里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郊行即事》(宋)程顥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5.有沒有短一些的清明詩歌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宋】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
【現代】萬寬
滿城風絮一層紗,寂寂青山不見家。
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間孤月映梨花。
奠清明節(組詩)(一) 是偶然還是必然 是無意還是巧合 天空——你的臉 為何總到這個時節 便開始陰沉哭泣 大地——你的心 為何莫名開始顫抖 仿佛要將整片大地顛覆 (二) 風蕭蕭 雨綿綿 人終惶惶而又凄凄 我默默站在 堆堆亂崗墳前 憑吊每顆游蕩的孤魂 我聽到了 你們在鬼嚎 你們在狂笑 所有聲音 和著風聲,嗚咽 (三) 不知是堆堆黃土 還是墳頭孤伶搖擺的狗尾巴草 還有被風雪滌滌后的斑駁碑文字跡 像把把鋒勵的劍 刺向我的眼睛 剖開我的淚腺 于是 毫無意義的淚滴 潤濕了我的唇齒——苦澀 (四) 他們都跪拜在那里 盡管路是泥濘 嶄新的褲子上滿是黃泥 他們依然如雕像般 久久不愿離去 香燭裊裊 鞭炮轟鳴 是為那些亡死的靈魂追悼魂靈嗎? 我不想 我只想用我的雙指 挖開每一座墳墓 讓那些魂靈能透一透氣
6.求一篇關于清明節的詩歌(短)字數在100~150字左右
清明節的詩歌有很多,如下兩首:《飄在云中央》輕盈,醉在這無助的塵世點一燭清香膜拜一生的寂然閃爍間回憶打開,排山倒海層次分明的年輪回應著無情的鐘聲清明的淚眸,清明的心靈在清明節里,靜默,安心《煙雨廊橋》你不再帶著微笑向我們走來我乘坐清明節的細雨和妹妹揣著濕透了的思念又一次來這里看你自從零四年你一個人住在這里我們沒就再也沒有見過面親人們間的相聚也就只能在淚流如海的夢里這么多年了你是否已經忘記了回家的路那為何不來看一看年邁的雙親難道你聽不見他們想你時的哭泣手中的塋錢像迎春花在寒風中顫栗決提的淚水和著紙灰在空中飛揚我要偷來天國大門上的鑰匙接你回家從此再不分離。
7.誰有有關清明節的較短的詩歌,散文,介紹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 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清明 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孟浩然 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開火,仙桃正發花。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清明日送韋侍御貶虔州 白居易 寂寞清明日,蕭條司馬家。 留餳和冷粥,出火煮新茶。
欲別能無酒,相留亦有花。 南遷更何處?此地已天涯。
清明日觀妓舞聽客詩 白居易 看舞顏如玉,聽詩韻似金。 綺羅從許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風老,無嫌酒盞深。 辭花送寒食,并在此時心。
清明夜 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 白居易 風光煙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間。 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
中橋車馬長無已,下渡舟航亦不閑。 冢墓累累人擾擾,遼東悵望鶴飛還。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巖村有懷 張繼 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鳥啼官路靜,花發毀垣空。
鳴玉慚時輩,垂絲學老翁。舊游人不見,惆悵洛城東。
清明日龍門游泛 李嶠 晴曉國門通,都門藹將發。紛紛洛陽道,南望伊川闕。
衍漾乘和風,清明送芬月。林窺二山動,水見千龕越。
羅袂罥楊絲,香橈犯苔發。群心行樂未,唯恐流芳歇。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門率成 李嶠 游客趨梁邸,朝光入楚臺。槐煙乘曉散,榆火應春開。
日帶晴虹上,花隨早蝶來。雄風乘令節,馀吹拂輕灰。
清明日詔宴寧王山池賦得飛字 張說 今日清明宴,佳境惜芳菲。搖揚花雜下,嬌囀鶯亂飛。
綠渚傳歌榜,紅橋度舞旗。和風偏應律,細雨不沾衣。
承恩如改火,春去春來歸。 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 祖詠 田家復近臣,行樂不違親。
霽日園林好,清明煙火新。 以文長會友,唯德自成鄰。
池照窗陰晚,杯香藥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鳥窺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隱淪。 清明后登城眺望 劉長卿 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清明日憶諸弟 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清明 孫昌胤 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并羽儀。 清明 杜甫 著處繁花務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
渡頭翠柳艷明眉, 爭道朱蹄驕嚙膝。此都好游湘西寺,諸將亦自軍中至。
馬援征行在眼前,葛強親近同心事。金鐙下山紅粉晚, 牙檣捩柁青樓遠。
古時喪亂皆可知,人世悲歡暫相遣。 弟侄雖存不得書,干戈未息苦離居。
逢迎少壯非吾道, 況乃今朝更祓除。 清明二首 杜甫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 紅顏騎竹我無緣。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虛沾焦舉為寒食, 實藉嚴君賣卜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
寂寂系舟雙下淚, 悠悠伏枕左書空。十年蹴踘將雛遠,萬里秋千習俗同。
旅雁上云歸紫塞,家人鉆火用青楓。秦城樓閣煙花里, 漢主山河錦繡中。
風水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