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導學方案23課《馬說》
12理解加點文言實詞bai的含義
(1)云固弗靈于龍也(靈:靈異)
(2)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薄:接近)(du伏:遮蔽)(感:震撼)(神:使。神奇莫測)
(3)然龍弗得云,無以神其靈矣(神:顯示)
(4)水下大,汩陵谷(水:雨水)(汩:使。汩,沉淪)
13.(1)失去它所憑借依靠的東西zhi,真dao正不行呢。
(2)奇妙啊!龍所依靠和憑借的東西全是它所創造出來的。
14.用簡潔語言概括三段的寫作中心
一段:龍憑借云可以神奇莫測。
二段:云是龍的版能力使它有靈異的。
三段:做龍就應該有云跟隨著它。
15.A:對 B:錯 C:對 D:對
1 6.施展個人才能的機會、條件并不會從天而降,而要靠個權人自己去創造。
2.概括《馬說》文章三段內容
第一層(第1段)說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第二層(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第三層(第3段)總結全文.表現作者對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第一段,說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一開篇就奇峰突起,發人之所未發,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點明全文主旨.這句話還包含著一個反題,即“無伯樂,則無千里馬”,說明千里馬的命運對伯樂的依賴關系.換句話說,就是除伯樂而外沒有人能識別千里馬;既然如此,千里馬的命運就決定于是否有伯樂來發現它了.而實際的情形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所以千里馬的悲慘命運簡直是具有必然性的了.接著就用“辱于奴隸人之手,驕死于槽櫪之間”,具體地描繪了它的可悲的遭遇.字里行間充滿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3.八年級下冊語文馬說研討與練習三100字
一、背誦課文,說說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設計此題,意在落實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古文背誦的要求。說的練習,要求學生口頭說出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即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既練習了口頭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不同學生的說,還有相互啟發、深入思考的作用。
二、翻譯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劃線的詞的意義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熟悉課文,理解關鍵語句。譯文見“有關資料”中的“參考譯文”。加點的字“策”和“其”的用法,弄清每一處的含義即可,至于語法意義,可以不要求學生掌握。
三、當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這些話題是常談常新的,請你聯系現實談談自己的看法。
這是一道完全開放性的練習。意在引導學生聯系當今的社會現實,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這篇作品的思想內容,以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此題設計的幾個問題,都是“常談常新”的,所以沒有標準答案,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理解,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個別同學的觀點有些偏激也不要緊,盡量讓學生暢所欲言,相信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多數學生是能夠明辨是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