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趣的歷史故事,簡短一點
孟母三遷: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圍魏救趙:且說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時,田忌想直逼趙國邯鄲,孫臏制止說:“解亂絲結繩,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爭斗,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制約才能自然分開。現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直攻魏國。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自解。我們再于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田忌依計而行。”果然,魏軍離開邯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于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又后十三年,齊魏之軍再度相交于戰場,龐涓復又陷于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兵敗遂自刎。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指鹿為馬: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給秦二世,并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于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后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指鹿為馬的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便用指鹿為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
暗度陳倉:出自司馬遷 《史記淮陰侯列傳》 。秦末農民起義后,項羽與劉邦為爭奪天下,進行了為期四年地“楚漢戰爭”。劉邦首先攻入咸陽,自立為關中王。項羽軍事力量強大,劉邦把咸陽和關中讓給了項羽,自己到了漢中。與劉邦地守地漢中相鄰的是章邯。劉邦為了迷惑項羽,防止章邯入侵,把出入漢中的棧道燒毀了。后來,劉邦逐漸強大起來,命韓信為大將,出兵與項羽一決雌雄。為了迷惑敵人,韓信派了一萬多人馬去修復燒毀多棧道。棧道修復工程艱巨,進展緩慢。章邯料定棧道修復絕非易事,毫無戒備。殊不知韓信多主力已抄小路向陳倉進軍,很快攻下咸陽,占領關中。汗腺采用一明一暗、以明掩暗多計謀,取得了奪取關中的重大勝利。
基本上成語都是古代有趣的故事或史實來的。
2.【有沒一則有趣的歷史故事
河南省封丘縣沿黃河一帶,至今流傳著“猴官”的故事. 乾隆年間,有一河工叫裴尚友,家住封丘縣裴樓村.裴尚友家里很窮,無田無地,只有一間夏不遮雨、冬不擋風的草房子,娘倆相依為命,他三十多歲了還是光棍一條.日子苦是苦,裴尚友對年老多病的老娘很孝順,有一口吃的也要給老娘,自己卻餓得皮包骨頭. 那時候,黃河年年發大水,決堤淹莊沖地,老百姓受盡了黃河的苦,皇帝很是害怕.河官進京三聲炮,他就得派銀子,白花花的銀子從京城運到黃河邊,一多半被河防官裝進自己腰包,只有很少銀兩用于堵口治河.裴尚友和治河的窮人們就靠當河工,砍柳、割蘆葦換點糧糊口. 有一年,連降幾次暴雨,黃河水有意和窮人過不去,河水打著滾猛漲,裴尚友無法到外邊割蘆葦砍柳換糧,家里米面凈光,一連幾天未動煙火,老娘餓得隨風倒.裴尚友不忍心看著親娘活活餓死,就想去河堤上偷幾個埽再賣給河防官換點糧來,救救奄奄一息的老娘.這天夜里,雷聲爆響,風雨交夾,裴尚友悄悄摸上河堤,走至垛埽的地方,剛要動手,突然有人吼道:“誰?” “我,裴尚友.” 裴尚友暗自叫苦,真倒霉,還沒有下手就被人發現了.他想脫身,那人又問:“干啥的?” 裴尚友機靈地說:“雨太大,我來看看壩有沒有危險.”這才脫身. 裴尚友兩手空空回家,看見老娘那饑餓難受的樣子,橫了橫心又去上堤偷埽,真是冤家路窄,剛靠近埽垛,又有人問:“干啥的.”裴尚友壯著膽說:“我是裴尚友,河水一個勁地漲,我怕河水沖了埽,來看看當緊不當緊.”這一次又遮擋過去了. 黎明前,天正濃黑的時候,裴尚友想:“天快亮了,河官總該回去了,趁無人,我再去試一次.”他四下看看沒有人,只聽嘩嘩地響,走到埽堆前,正彎腰去搬埽,“誰,干啥的?”又有人在問.裴尚友有上兩次的經驗,說:“我怕河堤決口,不放心,來看看.” 幾次遇見的河官,原來是在朝里有名的清官劉中清.黃河河官年年要治河銀子,黃河還是十年九決口,乾隆這次派他來察看黃河.剛踏上河堤劉中清就趕上連陰雨,他怕黃河決堤,就正夜在大堤上巡視.恰巧一夜三次碰見這樣“有心”的人.這人對黃河的事很關心,有這樣的人還怕黃河治不好嗎?劉中清越想越受感動,對裴尚友說:“天快亮了,你一夜都沒有睡覺,快回家休息吧.”劉中清便從懷中摸出些銀子交給了他.裴尚友絕處逢生,喜出望外,謝了劉中清回家去了. 且說劉中清回到京城,向乾隆皇帝稟報了黃河的情況后,又把裴尚友三次上堤的事向圣上稟告.說皇上如能召用這樣熱心治河的人,治好黃河就有希望了. 乾隆皇帝準了劉中清的奏章,傳旨:“速召裴尚友進京.” 這天,裴尚友正在家中伺候老娘,河防官引著一架八抬大轎來到門前,宣召裴尚友進京.這下可把裴尚友嚇壞了,心里突突地跳,手也抖了,腳也顫了,心想,我上堤的事八成是被皇帝知道了,這一回不是掉腦袋就是坐牢,沒有指望回來了. 裴尚友懷著九死一生的心情勸慰老娘:“這是劉大人給的銀子,你留著花吧,我進京是為黃河的事去的.”裴尚友怕老娘受驚,把他偷埽的事咽下了. 裴尚友辭別老娘,走出家門,見那些官差不打他,不捆他,還叫他上了八抬大轎,點頭哈腰地說:你見了圣上,要為我們多美言幾句呀.這下,弄得裴尚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裴尚友到京城后,劉中清把裴尚友引薦給皇上.乾隆問:“你是何人?”“小民是封丘裴樓村裴尚友.”“你在家是干啥的?”“治河的.”“你是咋治河的.”裴尚友聽皇上要刨根問底,怕說多露了餡,再也不敢說話了,就在金鑾殿上比手劃腳,表演起堵口打樁的動作來.他拿起掄錘的架子,打打這根,又打那根,從這頭跳到那頭,嘴里還哼著號子.那動作真是靈巧,蹦蹦跳跳地覺得挺有趣,乾隆皇帝樂得喜笑顏開,脫口說到:“看你像猴公似的.”文臣武將們也哈哈大笑. 裴尚友正在表演著,猛聽皇上說他像猴公,立即跪地,口呼:“謝皇恩.” 乾隆一聽謝皇恩,也鬧懵了,“你謝啥皇恩?”裴尚友稟道:“圣上見我會治河,封我做猴官,臣豈敢不謝皇恩.” 劉中清一見乾隆自知失口,沒法下臺,便忙奏道:“圣上就封他做猴官吧.”乾隆順著劉中清搭的梯子下了臺.封裴尚友做猴官. 裴尚友被封后,一心撲在治河上.由于他飽受河官的苛刻和黃河帶來的災害,他對窮河工親如兄弟,從不欺壓百姓.后來因他治河有功,人們就改稱他裴官.。
3.歷史故事 簡短一點50字
1、姜太公釣魚
太公姓姜,名尚,西周時人,曾輔佐周武王滅了商朝。據民間傳說,太公在出仕之前,隱居於渭水(在今陜西省境內)之濱。
他常拿一根不帶魚餌的直鉤釣竿,在水面上憑空釣魚。一些樵夫看到他這樣釣魚都發笑。太公說:”我不是想釣真的魚,而是想釣一位賢明的君主。”
太公就這樣期待了幾十年,到他快八十歲的時候,周武王的父親周文王得知太公有治國才能,親自請他出來做了丞相。
2、味如雞肋
三國時期,曹操帶領軍隊攻打一個城市,很長時間沒有攻打下來。這時候,他感到進推兩難:撤退吧,就前功盡棄,實在可惜;繼續攻打下去吧,又實在沒有取勝的把握。一天他在吃雞的時候,感到這情形就像是吃雞肋:實在沒有多少肉可以吃,可是丟掉又舍不得。這時候有人來問他”今天晚上的口令是什麼?”他就隨口回答”雞肋。”
3、胸有成竹
宋朝有個畫家叫文興可,善於畫竹子。他在自己的住房周圍,栽了許多竹子,一年四季,常去觀察竹子的不同姿態與變化。因而對竹子的形象非常熟悉,所以他畫出的竹子生動逼真。《宋史·文同傳》里說:”當時人們紛紛請他畫竹子,送去的絹,堆了一大堆,他有時厭煩地把它們扔在地上。”
當時,文興可的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兆補之寫了一首詩贊揚他的繪竹藝術,其中有兩句:”興可畫竹時,胸有成竹。”
4、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
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于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
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
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等孟子長大成人后,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為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5、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后討伐孫權。
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之戰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也是孫、曹、劉各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事。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味如雞肋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胸有成竹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姜太公釣魚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孟母三遷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赤壁之戰
4.有趣簡短的300字以內的歷史小故事
1、相傳古時候有一位寡婦她叫陳秀英,她的兒子朱耀宗考中了狀元,皇上很欣賞他,讓他做駙馬,這位狀元想到自己的母親這么多年都沒有嫁人,所以請求皇上給他的母親立一座貞節牌坊。
皇上答應了他的這個請求,于是他很開心地回家告訴母親,結果母親告訴他不需要貞節牌坊,因為她馬上就要改嫁給他的老師。
這位狀元不允許母親這樣做,母親告訴他說:你去把我的衣服洗了,如果曬一天一夜,這個裙子干了的話就聽你話,不改嫁了,如果沒有曬干的話,我就要改嫁。這位狀元洗完衣服后,曬在了院子里,晚上突然下起了大雨,于是他的母親對他說了這句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2、相傳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宰相叫房玄齡,相傳這個宰相是非常怕老婆的,怕到什么程度呢?傳說這個宰相怕老婆的程度就好比他一生對朝廷做出的貢獻,有一次下了早朝,房玄齡在宮殿門口一直徘徊不肯離去,皇上見到后就很奇怪,問他你在這里干什么?怎么還不回家呢?
房玄齡就說,昨晚得罪了我的夫人今天早朝來的時候她還在生氣,我怕我一會回去沒有好果子吃,請皇上下一道圣旨不讓我夫人生氣,我才敢回家。
皇上聽后非常的差異,心想想不到她竟然如此的怕老婆,皇上絕對房玄齡乃當今唐唐的一位宰相,竟然如此的害怕老婆,這要傳了出去豈不是讓后人笑話,同時也為房玄齡感到不公平。
于是皇上就想到了一個主意,故意找了一個原因說房玄齡有功,賞賜美女數名,送回家中想要殺殺房玄齡妻子的銳氣,房玄齡的妻子看到皇帝賞賜的美女大怒便關著房門不肯出去,皇上便派自己皇后來勸說房玄齡的妻子,沒想到皇后卻碰了一鼻子的灰。皇上知道后,非常的生氣。
就親自對房玄齡的妻子說,如果你今天同意了我賞賜房玄齡的那些美女為小妾便罷,如果不同意我便賜你毒酒,你自行了解,房學齡的老婆聽后一句話不說拿起皇帝賜的毒酒便喝,皇上心中大驚,這等女子我都會感到害怕別說房學齡了,但是那杯毒酒其實是假的,是皇帝找人放的醋。
3、清朝道光年間的時候舉行秀才考試,有很多的考生都去參加考試,其中就有12歲的張之洞。因為他年齡很小所以考官有點小瞧他,對他說,你才這么小,是來這里搗亂的嗎。張聽了之后很不開心,對這個考官說,今天我是來考試的,不是來比拼年齡的。
考官看見他的眼睛炯炯有眼,胸有成竹的樣子說話利落干脆,就說,這樣吧,我給你出一個上聯,你如果對的上就讓你來應考,要是對不上,你就回家,小孩子不要來這個地方玩。
張聽完考官的話后,知道考官又把自己當做了小孩子,于是很不開心的說:“對不上您的對子,我自己就能夠離開,如果我對上了,還請您能夠讓我留下考試。”
這位考官聽了張的話之后思考了一個上聯:南皮縣童子十歲。張隨口就對出了下聯:北京城皇上萬歲。這位大人看見張應對得這么快心里是很佩服的,最后經過考試,張考中了秀才。
4、秦穆公外出巡視的時候不小心把自己的戰馬弄丟了,等他找到的時候,一伙人已經把馬殺掉正在吃肉。秦穆公看到愛馬身死,雖然心中不忍,但是不知者無罪,馬死已經無可挽回,再追究也沒有意義,反而會失去民心。
于是,秦穆公便對殺馬的眾人說:“吃馬肉怎么可以不喝酒?”又命隨從給他們斟酒喝。國君不罰反賜酒,挽救他們的性命,讓這一伙殺馬人心中慚愧不已,秦穆公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幾年后晉國攻打秦國,秦穆公被晉軍包圍,危在旦夕。當時吃秦穆公馬肉的那伙人聽說了此事,決定報答秦穆公的恩德,他們在危急時刻沖破晉軍包圍救出秦穆公。秦穆公的大軍來援,大敗晉軍,還俘虜了晉惠公。
5、東吳大將呂蒙因為讀書少,被稱為吳下阿蒙。孫權看不下去,就對呂蒙說:“你之仗軍務,不讀書怎么行?”呂蒙感覺軍務繁忙,無暇讀書。孫權批評呂蒙:“不要求你學富五車,涉獵一些歷史罷了,你難道比我還忙嗎?”
呂蒙為了不再挨批,就開始讀書,學識漸長。有次魯肅跟呂蒙商議國事非常吃驚:“世人都說將軍不過一介武夫,沒想到今日一敘學識淵博,已非吳下阿蒙。”呂蒙說:“讀書人分別幾日,就應當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
5.有趣的短篇歷史小故事
狡兔三窟 在戰國時期,一些國家的重臣喜歡結交和收養各種各樣有一定本領的人,做他的“門客”,給他出謀劃策,并借此提高自己的聲望,維持和鞏固自己的地位。
這種做法一時成為風氣。如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蔡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收養的門客都很多,人們稱他們為“四公子”。
這里我們給大家說說齊國的孟嘗君的故事。孟嘗君名叫田文,是田嬰的兒子。
田嬰在孫臏指揮的馬陵戰役中擔任過副將,因作戰有功,齊國把他封于薛地(今山東滕縣東南),稱為薛公。田嬰死了以后,田文繼承了父親的官位和封地,號稱孟嘗君。
孟嘗君懂得,收養大量門客,獲得很多人的擁護和支持,這對于取得名望,鞏固自己的地位是很必要的。于是他到處搜羅人才,不論貴賤,只要有一技之長,都以客相待。
這樣,他愛慕賢人的名聲就慢慢地傳開了。別的國家的一些豪杰之土,甚至一些逃跑的犯人也來投奔他,把他當作知己朋友,為他辦事。
有一次,一個叫馮驩的人來投奔孟嘗君。孟嘗君看他那副打扮,一身破衣裳,腳穿草鞋,腰里系著一把劍,連劍鞘也沒有,知道是個窮苦人,就問他:“先生找我有何見教?”馮驩說:“我窮得活不下去,到您這兒找口飯吃。”
“你有什么本事呢?”“我什么本領也沒有。”孟嘗君笑了起來,說:“那你就先住下吧。”
孟嘗君手下的人看馮驩這么窮,又沒本領,都看不起他,把他安排在下等房間里住,天天給他粗飯吃。沒過幾天,孟嘗君問起:“那個馮驩干什么?”回答說:“他呀,天天彈那把劍,邊彈還邊唱;劍啊咱們回去吧,這兒吃飯沒魚蝦。”
孟嘗君覺得這話傳出去,自己沒臉面,就讓人把馮驩搬到中等房間里住,給他魚蝦吃。沒過多少日子,馮驩又唱了:“劍啊咱們回去吧,這里出門沒車馬。”
有人把這話報了孟嘗君,孟嘗君吩咐再給他一套車馬。誰知沒過多久,有人又來反映說:馮驩仍舊天天唱哩,什么“劍啊咱們回去吧,沒錢不能養活家。”
孟嘗君挺生氣,心想,這個窮鬼怎么這樣不知足呢。不過,為了籠絡更多的人,他還是派人經常給馮驩的老母親送錢用。
馮驩這才不彈不唱了。過了一年光景,孟嘗君名氣越來越大,當上了齊國的相國。
這時候,他的門客已經有三午人了。養活這么一大幫人,得多少錢啊!盡管他收入不少,可也感到力不從心。
他想來想去,想到在薛城還放了一大筆高利貸,已經年把沒收上利息來了,決定派人去收一下。這收債可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還得懂一套會計業務,門客沒人愿意去倒叫孟嘗君作了難。
有人推薦馮驩,說:“這家伙身材高大,又很會說話,別的本事沒有,收債也許還行。”孟嘗君就把馮驩找來,對他說:“我平時太忙,對先生照應不夠。
請您原諒。現在請您上薛城去一趟,替我收債,不知道您愿不愿意去?”馮驩很爽快答應:“行,我去。”
于是準備車馬,收拾行裝,帶著債券,就出發了。臨走的時候,他問孟嘗君:“債收了以后,要買點什么回來嗎?”孟嘗君說:“你看我家缺什么就買什么吧。”
馮驩到了薛城,那些比較寬裕的人跑來還了利錢,那些還不起債的窮人家早躲得無影無蹤了。馮驩用收上來的錢,買了幾頭大肥牛和十幾壇美酒,辦了幾十桌酒席,邀請所有的債戶來喝酒,并且通知說,不管還得起還不起的都要來,還不起不要緊,來核對一下債券就行了。
聚會那天,債戶們都來了,馮驩熱情地招待他們。喝過酒,馮驩同債戶們一一核對了債券,問明了情況。
凡是當時能給利錢的,就收下他們的錢;一時沒錢的,就約好歸還的期限;窮得實在還不起的,就干脆把他們手中的債券收回,隨即當著大家的面,一把火把那些債券都給燒了。債戶們看了真是又驚又喜,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這時候,馮驩站起來說:“咱們孟嘗君借錢給你們,是看到大家沒有本錢務農經商,難以度日;本來他是不想收利錢的,可是他手下有一大幫門客要養活,所以叫我來收利錢。如今核對了債券,能付的都付清了,暫時沒錢的都約定了歸還的期限,請務必按期交付,實在付不起利錢的,孟嘗君說,連本帶息都奉送了。
所以我把這些人的債券全燒了。這都是孟嘗君的恩典,大伙可別忘了啊!”一番話,說得大家歡呼起來,都萬分感激孟嘗君的恩德。
孟嘗君聽到馮驩焚燒債券的消息,不由得火冒三丈,立刻派人把馮驩叫回來,氣呼呼地責備他:“好哇,我要你去收利息,你收了錢,就殺牛買酒,大擺宴席,還把債券給燒了。你搞的是什么名嘗啊!”馮驩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公子您別急!請您想一想,不辦酒席怎么能把債戶全都找來呢?債戶不來,怎么知道誰付得起利錢,誰又付不起呢?現在,付得起的,已經定好期限,到期準能交上。
付不起的,就是再過十年八年,他還是付不起。逼急了,他索性跑到別的地方去了,那些債券還有什么用處呢?您要是硬逼著他們,得錢不多,倒落個不好的名聲,這劃得來嗎?我把這些沒用的債券燒了,使薛城百姓對您感恩戴德,到處頌揚您的美名,這不是大好的事情嗎?我臨走的時候,您囑咐我揀您家缺少的東西帶回來。
我看您這兒金銀財寶,山珍海味,什么都不缺,唯獨缺少對窮苦人的情義。所以我就把情義給您買回來了。”
孟嘗君聽了。
6.一篇簡短搞笑歷史故事
最早的好友買賣
徐庶作為劉備的軍師兩人如魚得水,可是一天徐庶一上網卻發現:“曹操花13775收你做奴隸。”徐庶見此大哭,只好向劉備告別。劉備不舍,徐庶說:“主公別急,我將我的好友諸葛亮賣給你。”劉備上網一看,果然:“諸葛亮已經成為你的奴隸,他的身價漲到了14005”,比徐庶還值錢。
第一個使用QQ隱身的人是西周時的靜女
有《靜女》詩為證: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意思是:有個非常嫻靜的MM,和我約好了在QQ上見面,可等我上線的時候她卻隱身著,急得我呀抓耳撓腮。
7.求有趣的歷史故事
東方朔故事公車令奉祿微薄,又始終沒有見到皇帝,東方朔很是不滿。
為了讓漢武帝盡快召見自己,他故意嚇唬給皇帝養馬的幾個侏儒:“皇帝說你們這些人既不能種田, 又不能打仗, 更沒有治國安邦的才華, 對國家毫無益處, 因此打算殺掉你們。你們還不趕快去向皇帝求情!”侏儒們大為惶恐, 哭著向漢武帝求饒。
漢武帝問明原委, 即召來東方朔責問。東方朔終于有了一個直接面對皇帝的機會。
他風趣地說:“我是不得已才這樣做的。株儒身高3尺, 我高9尺, 所掙傣祿卻一樣多, 總不能撐死他們而餓死小臣吧!圣上如果不愿意重用我, 就干脆放我回家, 我不愿再白白耗費京城的白米。”
東方朔詼諧風趣的語言, 逗得漢武帝捧腹大笑, 遂任命他侍詔金馬門, 不久又擢為侍郎, 侍從左右。 漢武帝喜歡游戲, 為政之暇, 常出謎語, 讓侍從猜測。
東方朔每猜必中, 應答如流, 很快得到寵幸。而東方朔則利用接近皇帝的機會, 屢屢向漢武帝諫諍國政。
建元三年(前138年), 漢武帝為了田獵游樂, 擬劃出關中方圓百里的良田, 建造規模宏大的林苑。朝中眾臣大多迎合帝意, 表示贊同, 東方朔卻據理力諫:“聽說謙虛謹慎, 天將降福, 驕傲奢侈, 天將降災。
現在圣上嫌宮殿不高大, 苑林不寬廣, 要建上林苑。試想, 關中一帶, 土地肥美, 物產豐饒,國家賴以太平, 小民賴以富足, 劃地為苑, 將上乏國家, 下虧小民;為建造虎鹿樂園而毀人墳墓, 拆人房屋, 將使小民無家可歸, 傷心流淚, 怨恨朝庭。
昔殷紂王建九市而諸侯叛亂, 楚靈王造章華臺而楚民離心, 秦始皇修阿房宮而天下大亂。前事之鑒, 不可不察。”
漢武帝雖不愿停修上林苑, 但對東方朔表現出的膽識和忠誠十分欣賞, 下詔賜給黃金百斤, 并授予太中大夫給事中的官銜。 漢武帝的妹妹隆慮公主老來得子,封昭平君,深得武帝寵愛,但她卻驕橫不法, 酒后殺人,廷尉不敢依法治罪, 特向武帝請示。
武帝礙于法律, 不好明令赦免。于是假意哭泣, 想暗示廷尉免罪。
左右大臣都看出了皇帝的用意, 紛紛為昭平君求情, 獨東方朔故作糊涂, 向漢武帝祝頌說:“圣王執政, 哭賞不避仇敵, 誅殺不擇骨肉。今圣上嚴明, 天下幸甚!”此舉使漢武帝難徇私情, 不得不忍痛依法懲處了昭平君。
漢武帝好大喜功, 也喜歡臣下歌功頌德。一次,武帝問東方朔:“先生以為聯是一位什么樣的君主呢?”東方朔回答說:“圣上功德, 超過三皇五帝, 要不眾多賢人怎么都輔佐您呢, 譬如周公旦、邵公奭都來做丞相, 孔丘來做御史大夫, 姜子牙來做大將軍…… ”東方朔一口氣將古代32個治世能臣都說成了漢武帝的大臣。
他語帶諷刺, 但又裝出一幅滑稽相, 使漢武帝欲恨不能,破泣為笑, 笑恨之余又確實感到自己不如圣王。 甘羅故事甘羅的爺爺甘茂,是秦國的丞相,有一回因為一件事得罪了秦武王。
秦武王本想處罰甘茂,可又覺著他是朝中老臣,不好公開發落,就想了個法子整治他。 這一天,秦武王把甘茂叫到面前,板著臉說道: “命你在三天內,給我送來三個雞蛋。”
甘茂剛答應了一個“是”字,秦武王又接著說: “我要的可是公雞蛋!聽清了嗎?公雞蛋。” 甘茂立刻傻了眼。
他睜著驚訝的眼睛,呆呆地望著秦武王。秦武王連看都不看他,揮揮手說: “你走吧。”
甘茂回到家里,茶不思,飯不想,愁眉苦臉,悶悶不樂。甘羅見爺爺神色不對,就纏著爺爺非要問出個究竟不可。
甘茂只好一五一十地說出了原委,最后嘆了一口氣,說: “我的死期已經不遠了。” 沒想到甘羅聽了以后,一點我也不著急,反倒安慰甘茂說: “爺爺,您別著急,三天以后,我替您去面見大王。”
三天的限期到了。秦武王召見甘茂,想不到進來的竟是一個孩子。
“你是誰家的孩子?”秦武王奇怪地問。” 甘羅不慌不忙地說: “尊敬的大王,我是甘茂的孫子甘羅。”
秦武王生氣地說: “你爺爺為什么不來見我?倒派了你這樣一個孩子,真不像話!” “報告大王,我的爺爺正在家里生孩子,來不了,所以派我來見大王。” 秦武王一聽這話,禁不住怒火上升,一拍幾案,說: “真是胡說,男人怎么會生孩子呢!” 甘羅一點兒也不害怕,從容地答道: “大王說得有理。
既然男人不會生孩子,那么公雞也自然不會下蛋!” 秦武王張口結舌,不能答對。他覺得眼前這個孩子真是又聰明,又大膽,實在太可愛了。
于是就不再提要公雞蛋的事兒,甘茂也免了一場災難。 不久,秦武王死了,他的弟弟即位,就是秦昭王。
有人在秦昭王面前說了甘茂的壞話,甘茂被迫逃到了魏國。他的封地、家產也被沒收了。
甘羅只好四處流浪,后來成了一個叫呂不韋的大官的食客。 智激張唐 秦王贏政(就是后來的秦始皇,他的故事請看本全書政治家卷一)即位的時候,呂不韋掌握著大權。
有一次,秦王打算派一個大臣到燕國去當丞相,以便秦、燕聯合起來,夾攻中間的趙國。呂不韋就推舉了張唐。
沒想到張唐說什么也不愿去燕國。他苦著臉對呂不韋說: “以前,我曾經率兵攻打過趙國。
趙國人十分恨我,趙王還下令,誰能捉住張唐,就賞誰一百里的土地。現在,要是派我去燕國,必定得從趙國經過,那我還能活命嗎?” 不管呂不韋怎么連勸帶。
8.10個短小的歷史故事
1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說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繼任東吳的都督。
設計擊敗了蜀漢的關羽,派部將潘璋把關羽殺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么學識。
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踉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著對位開玩笑說: “現在,你的學識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謀,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
呂蒙答道: “人別后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2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
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
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后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
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3戰國末期,秦國有一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商時,曾資助過秦莊襄王(名子楚,當時在趙國做質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為文信侯,官居相國。莊襄王在位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歲的兒子政(趙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呂不韋為仲父,行政大權全操在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
當時養士之風甚盛,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便都養有門客數千人,呂不韋也養了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想出種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這些門客,三教九流的人,應有盡有,他們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心得;都提出來寫在書面上。
匯集起來,成了一部二十余萬言的巨著,提名“呂氏春秋”。呂不韋就把這部書作為秦國統一天下的經典。
當時呂氏把這書在秦國首都咸陽公布:懸了賞格,說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減一字者,就賞賜千金(合黃金一斤)。 4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
那時侯,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
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克苦僅能以雙手勉強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
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并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 后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5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 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 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
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 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
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看,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 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 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
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 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6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 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 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 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
9.簡短一些的歷史故事
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于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這個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敵人的后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里?起初,田忌準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議說,現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猛插進去,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于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后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圍魏救趙
就是孫臏指揮齊軍打敗龐涓率領的魏軍,援救趙國的著名戰役。自此,孫臏便聞名天下了
10.要10個歷史故事簡短急需
《烽火戲諸侯》 西周時遇到敵情靠烽火臺傳信報警。
白天報警,燃狼糞冒濃煙;黑夜報警,點柴草起火光。濃煙和火光會把敵情很快傳遍各地。
諸侯們就率兵前來保衛周天子。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無道,王妃褒姒不愛笑,為了取悅她,幽王竟下令燃烽火。
各地諸侯率兵趕到京城,幽王和褒姒在城頭,望著疲憊受騙的將士,拍手大笑。后來,戎族真的來攻西周。
幽王派人點燃烽火,諸侯沒有再來救緩。結果,幽王被殺。
此后,西周滅亡。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諸侯紛爭的局面。
(我覺得,昏庸君王,很多都是因為美人而斷送江山,好像商朝的最后一個王紂,因為紂王最寵愛的妃子妲己,人長得十分嫵媚,卻心狠手辣,荒淫無度,詭計多端。她為自己的喜好,經常挑唆紂王害人。
他們兩人作惡多端,遭到一些諸侯、大臣以及人民的反對和責難。紂王聽從妲己的唆使,創造了一種叫做“炮烙”的刑罰:就是用一些涂了油、用炭火燒紅的銅柱子,來對付那些反對、責難他們的臣民,讓他們光著腳在這些燒得滾燙的銅柱上行走,人走不幾步,就被燙得痛苦萬分,掙扎不已,直至皮焦肉爛。
紂王和妲己不但毫無憐憫之心,反而高興得拍手大笑。)《標榜立金》 公元前356年,秦國新上任的官員商鞅在咸陽城南門豎起一根木桿,并貼出告示:“誰能把這根木桿扛到北門,賞‘十金’。”
告示下聚滿了人,大伙都直嘀咕:“這是什么難事,賞這么多金?”結果誰也不去扛。商鞅見沒人響應,把上進提高到“五十金”。
人們更加疑惑了,不知這位新官葫蘆里賣什么藥。這時候,一個壯漢前來扛起木桿就走,一口氣走到北門。
商鞅立即賞他“五十金”。看熱鬧的人紛紛討論:“這位新官說話真算數。”
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老師常說,學歷史就要學里面一些人物的用的方法,那你就會很聰明,愛歷史的人會很聰明)《晏子使楚》(其一部分)春秋末期,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
有一回,齊王派大夫晏子去訪問楚國,楚國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想乘機侮辱晏子,顯顯威風。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旁邊開了個一米來高的洞。
晏子來到楚國,楚王叫人給城門關了,讓晏子從這個洞鉆進去。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個是狗洞,不是城門。
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等著,你們先去弄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國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話傳給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打開城門,迎接晏子。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愿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
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
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于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
后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后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
萬斯同由于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里。
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并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于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并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
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于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趣說一則歷史故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