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將相和的主要內容,20字左右
將相和的主要內容:講了藺相如在三個事情中不辱使命,機智反駁和為國忍讓的故事。
《將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課課文,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
《將相和》這出故事宣揚的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相和,平天下。
擴展資料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
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屢次對人說:“以后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
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后來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之后兩人合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將相和 (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6課)
2.將相和背景資料100字
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
有一回,趙王得了一件無價之寶,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寫一封信給趙王,說愿意拿十五座城換這塊璧。
趙王接到了信非常著急,立即召集大臣來商議。大家說秦王不過想把和氏璧騙到手罷了,不能上他的當,可是不答應,又怕他派兵來進攻。
正在為難的時候,有人說有個藺相如,他勇敢機智,也許能解決這個難題。 趙王把藺相如找來,問他該怎么辦。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
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