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組合家庭,應該要注意怎樣的事項
注意溝通,你不溝通永遠不知道對方想的是什么,注意孩子,多與孩子交流,不管他們表現的多么懂事,多么不在意也要交流。
讓孩子知道他只是多了一個家人而不是出現一個與他搶玩具的人,另外您說是雙方都有孩子那就要注意兩個孩子之間的關系,做大人的盡量要公平,孩子的內心是脆弱的,要讓他知道組合家庭不止是大人的責任,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分子也有他的責任,要讓他知道自己是有用的,并不是家里多出來一個孩子后自己就被拋棄了,有事多問問孩子的意見,最好一個月有幾次家庭聚會,坐在一起談談心彼此深入了解一下 。離婚對大人傷害大,對孩子傷害更大,對于一個新家庭孩子難免有些抵觸,讓孩子接受這不是一蹴而就的,慢慢來,總有一天孩子會接受溫暖的新環境。
可能是同病相憐吧,說的有點多,希望對你有用,祝你家庭和睦,幸福安康。
2.家長如何做好家校配合(1)求解
一、家校溝通配合的重要性認識 家校配合的重要性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可以互通孩子成長的情報,以便雙方全面地把握孩子學業、品行發展的狀況,及時給與干預和糾正。
上學的孩子,天天都在變,變成什么樣子了,家長和老師眼里看到的情況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從初三起上高中的學生,身心的變化都很快,他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思想也越來越復雜,不再像小的時候那么單純、好把握。
因為家長跟老師的角色不同,孩子在家長和老師面前的表現也漸漸不一樣了。這樣,家長和老師都只看到了孩子“成長變化”的“一個方面”。
因此就需要經常溝通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地把握孩子的成長狀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才能有的放矢。這個溝通是雙方都需要的。
二是,家校配合可以使二者的教育更好地協調一致,效果好。學校在文化知識的系統學習,即在智育的開發方面作用巨大,而家庭在行為習慣養成、品德個性形成方面的作用無可代替。
通過家校配合,家長了解了學校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品德行為的要求,比如《學習常規》、《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回家以后就可以監督和要求孩子按照學校的要求去做。這樣,把學校要求跟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道德養成,良好習慣的培養。
三是,家校配合可以更好地緩減孩子學習考試的壓力,防止孩子過早厭學。目前的中國教育,是以選拔淘汰為主的升學考試教育,為了考出好成績,學校和家長都在拼命攆著學生跑,學生忙得沒有時間睡覺,星期六、星期天不能休息,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極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家長必須給孩子更多的關心、鼓勵和支持,以幫助孩子緩減心理壓力,樹立信心。所以,要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家長就必須注意跟學校配合,隨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當發現孩子在學習中遇到挫折,信心不足,成績不理想時,家長就必須采取措施,鼓勵、支持、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特別要說明的是,孩子學習的好壞,老師的評價固然重要,但實際情況是,學生更看重家長的態度和評價,應該說是“特別在乎”且對孩子的學習狀況影響也就特別大。對很多孩子來說,他學習的動力首先是來自家長,首先是為家長學習,其次才是自己。
這一點希望家長仔細體會。四是,家校配合可以減少社會不良環境的對孩子的影響。
家校要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修渠、鋪路,共同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未成年人缺乏較強的是非辨別能力,自控能力弱,抗污染能力也不強。
松懈對孩子的管理,或者由于家校配合不力,造成孩子管理上的漏洞和空擋,游離于我們創造的環境之外,很容易被社會不良風氣影響,比如沉湎網吧、抽煙喝酒、敲詐勒索、盜竊搶劫、離家出走等,從而出現違法違紀行為。基于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家長一定要重視家庭和學校的配合。
二、家長做好家校配合的三點注意1、要充分理解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動機和目的是相同的。家長到學校來找老師,是為了孩子,老師叫您到學校來,指出孩子的問題,挑孩子的毛病也是為了孩子。
不同的只是方法和手段而已,各自發揮不同作用,但大目標是一致的。這是家校配合教育的大前提,要充分理解,理解到位了,就不會在家校配合上跟老師、學校鬧別扭。
即使老師和學校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要理解老師和學校的動機和目的都是為了“咱們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這是家校配合溝通的前提。
2、孩子有了問題不能互相埋怨。沒有一個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一個家長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有出息。
所以從學校來說,學生犯再大的錯誤也不能把怨氣撒到家長頭上,因為家長也不愿意看到這樣的局面。從家長來說,也要理解,沒有一個老師不愿意自己的學生有出息、成績出色、品行好,所以,孩子有問題也是老師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孩子在學校犯了這樣那樣錯誤,家長也不能把怨氣撒在老師頭上,除非學校和老師有明顯的責任。3、不要認為孩子犯錯誤是丟了家長的臉。
普天之下的父母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都能給自己長臉,這是可以理解的。這樣的期望也可以給孩子帶來上進的動力。
但是,我們也得尊重和理解這樣一個客觀事實:未成年人的成長實際上是一個“試錯”的過程,也就是說是在“不斷地與錯誤的斗爭中”成長起來的。所以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必然要面對的問題。
正是他的錯誤才給了我們教育他的機會,才成就了我們家長的權威。某種程度上說,我們應該感謝孩子的錯誤。
所以,第一要理解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的。第二當孩子有了錯誤,既不要因為自己的臉面而大發脾氣,對待孩子簡單粗暴,毫無節制地發泄自己的不滿。
也不要因此而不主動配合學校,更不要因為自己的臉面而包庇孩子的問題、或者阻撓對孩子問題的處理。因為孩子的健康成長遠比你的臉面更重要!這是為父母者特別要注意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