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古文寫自我介紹
吾姓X名X,今正值舞勺之年,十二歲有余矣。
乃羊城本地之人。形貌昳麗,面如冠玉,唇紅齒白,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吾修五尺有余,善鋼琴、長笛,師長皆謂之聰慧矣。余逢外人外事亦可友善待之,故鄰人夸獎無數。
吾親朋好友皆語余平素美,笑則甚美矣!吾深信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是故吾以之為人生準則,處處依此行之。
吾成績優異,每逢考試均名列前茅,故在校師長愛吾甚深,對余贊不絕口。尤其吾之文科甚好,雖不能言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亦可為之較為精通。
詩詞:少年自有少年狂 藐昆侖 笑呂梁 磨劍數年 今朝試鋒芒 烈火再煉兩日半 化莫邪 斷金剛 雛鷹羽豐初翱翔 披驚雷 傲驕陽 狂風當歌 不畏冰雪霜 欲上青天攬日月 傾東海 洗蒼茫 希望對你有一定的幫助~!。
2.用文言文寫自我介紹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于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么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這里借回答于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里,不斷積累知識。“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孔于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么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3.怎樣用文言文介紹自己
一般人物傳記的模式:名,字,哪里人(你出生的地方),性格怎樣,舉例
比如:新唐書??李白傳
李白字太白,興圣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循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蘇颋為益州為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然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來山,日沈飲,號“竹溪六逸”。
【譯文】
李白字太白,是興圣皇第九代孫。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龍初年,他的祖輩從西域逃回來,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
李白出生的時候,他母親夢見太白星,因此給他取字叫太白。十歲時就通讀詩書,及至長大成人,隱居于岷山。當時所在州郡憑有道科舉薦他,可是他沒有應舉。蘇颋為益州(今四川成都)長史時,看見李白并認為是不同一般的人,說:“這個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稍加努力學習,便可以同相如相比。”然而李白愛好縱橫家那套術,學擊劍,想當個游俠之士,輕視財產而樂于施舍。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東濟寧),同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于徂來山,整天沉醉于酣飲之中,當時號稱“竹溪六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