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括牛郎織女的故事50字以內
窮苦孩子牛郎與老牛相依為命,無意結識了天上的織女,兩人情投意合結為夫妻。從此,男耕女織生兒育女過著幸福的生活。王母娘娘派神仙把織女抓回天庭,牛郎只好每年的7月7日在喜鵲搭的橋上見織女上一面。
牛郎織女,中國著名民間故事,講述的是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蘊含浪漫,更反映了矢志不渝的曲折愛情,折射出中國勞動人民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崇尚追求和傾心向往。
由這個故事而衍生出了中國傳統節日(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李家村也由此成為愛情文化之鄉,該故事深刻反映出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根深蒂固的久遠文化。
拓展資料:
原文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
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髡(kūn),相傳是日河鼓與織女會于河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
譯文:
天河的東邊住著織女,是天帝的女兒(注意:天帝不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崇拜的最高神靈,天帝是上古傳說中的帝俊或五天帝之一)。她年年在織布機上勞作,織出錦繡天衣,自己都沒有空閑打扮容貌。天帝可憐她獨自生活,準許她嫁給天河西邊的牽牛郎,織女出嫁后荒廢了紡織的工作。天帝大怒,責令她回到天河東邊,只許他們一年相會一次。
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們總會看見喜鵲的頭頂突然禿去。相傳這天牛郎和織女在銀河的東岸相會,役使喜鵲做橋梁從它們頭頂走過去,所以喜鵲頭上的毛都被踩禿了。
2.牛郎織女的故事 用50~80字簡單概括
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相傳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千百年來這個古老而動人的愛情故事,世代流傳,這一天還被現代人譽為中國版的“情人節”。
擴展資料
“牛郎織女”源于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后來發展成為七夕節。每到過節時,古代女性會向著天上的織女星和牛郎星許愿,希望自己能有智慧的頭腦、靈巧的雙手與美好的姻緣。
《牛郎織女》的各種地方化版本在南方少數民族中流傳廣泛,湘西苗族有《天女與農夫》,貴州清水江苗族有《牛郎織女的故事》,云南傈僳族有《花牛牛和天鵝姑娘》,廣西瑤族有《五彩帶》,貴州侗族有《郎都與七妹》等等。
雖然各個版本的故事情節甚至人物名稱都有差別,對牛郎織女最終是否在一起的結局也有不同,但基本的“男主人公與老牛相依為命”“天女下凡洗澡后與男主人公結合”“婚后男耕女織”“仙女被帶回天界”“男主人公為愛情與天界斗爭”這些情節框架都是一致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牛郎織女
3.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簡潔點
傳說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
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
織女是王母的孫女,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令織女不停地織云錦以作懲罰。 織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種神奇的絲在織布機上織出層層疊疊的美麗的云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不同而變幻它們的顏色,這是“天衣”。
自從牽牛被貶之后,織女常常以淚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牽牛。她坐在織機旁不停地織著美麗的云錦以期博得王母大發慈心,讓牽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幾個仙女向王母懇求想去人間碧蓮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應了她們。她們見織女終日苦悶,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讓織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懲后的孫女,便令她們速去速歸。
話說牽牛被貶之后,落生在一個農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來父母下世,他便跟著哥嫂度日。
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只給了他一條老牛和一輛破車,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獨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他們在荒地上披荊斬棘,耕田種地,蓋造房屋。
一兩年后,他們營造成一個小小的家,勉強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條不會說話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個人,日子過得相當寂寞。
牛郎并不知道,那條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這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牛郎,今天你去碧蓮池一趟,那兒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仙衣藏起來,穿紅仙衣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
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便問道:“牛大哥,你真會說話嗎?你說的是真的嗎?”老牛點了點頭,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里,等候仙女們的來臨。 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
牛郎便從蘆葦里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
織女見自己的仙衣被一個小伙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說,要她答應做他妻子,他才能還給她的衣裳。
織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牽牛,便含羞答應了他。這樣,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們結婚以后,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非常美滿幸福。不久,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十分可愛。
牛郎織女滿以為能夠終身相守,白頭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這件事后,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織女回天庭問罪。
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趕回,眼睛紅腫著告訴織女:“牛大哥死了,他臨死前說,要我在他死后,將他的牛皮剝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飛上天去。”織女一聽,心中納悶,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貶下凡的牽牛說了幾句公道話,也貶下天庭。
它怎么會突然死去呢?織女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這時,天空狂風大作,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不容分說,押解著織女便飛上了天空。
正飛著、飛著,織女聽到了牛郎的聲音:“織女,等等我!”織女回頭一看,只見牛郎用一對籮筐,挑著兩個兒女,披著牛皮趕來了。慢慢地,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織女可以看清兒女們可愛的模樣子,孩子們了都張開雙臂,大聲呼叫著“媽媽”,眼看,牛郎和織女就要相逢了。
可就在這時,王母駕著祥云趕來了,她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往他們中間一劃,霎時間,一條天河波濤滾滾地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無法橫越了。 織女望著天河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們,直哭得聲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來。
他們的哭聲,孩子們一聲聲“媽媽”的喊聲,是那樣揪心裂膽,催人淚下,連在旁觀望的仙女、天神們都覺得心酸難過,于心不忍。王母見此情此景,也稍稍為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便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讓他們相會一次。
從此,牛郎和他的兒女就住在了天上,隔著一條天河,和織女遙遙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當中,我們至今還可以看見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星星,晶瑩地閃爍著,那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
和牽牛星在一起的還有兩顆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兒一女。 牛郎織女相會的七月七日,無數成群的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橋。
鵲橋之上,牛郎織女團聚了!織女和牛郎深情相對,摟抱著他們的兒女,有無數的話兒要說,有無盡的情意要傾訴啊! 傳說,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們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靜靜地聽,可以隱隱聽到仙樂奏鳴,織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談。直是:相見時難別亦難,他們日日在盼望著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后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4.牛郎織女梗概50字
牛郎放牛時遇見下凡的織女,相識相愛.牛郎和織女,男耕女織,情深意重,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牛郎去追,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
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鵲橋相會。后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
擴展資料
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相傳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千百年來這個古老而動人的愛情故事,世代流傳,這一天還被現代人譽為中國版的“情人節”。
牛郎織女及“七夕”傳說源于天象星宿之說。早在西周,《詩經·小雅·大東》中,就有對“牛郎”、“織女”的記載。這里,對織女、牽牛二星僅是作為自然星辰形象引出一種隱喻式的聯想,并無任何故事情節。
此時,它們只作為一種文化因子,開始進入文學這個大系統之中。正是這種“因子”,為這個傳說的生成準備了潛在的文化條件。
5.牛郎織女的故事簡介
牛郎織女的故事簡介: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后,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里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于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喂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
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回家后,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后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后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并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后,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云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
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鵲橋相會。擴展資料:牛郎織女是中國最有名的四大民間傳說其一(其余三個分別是《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人民最早關于星的故事。
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里有這么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云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它是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孤兒跟著哥哥嫂子過日子。
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飯,穿破衣裳,每天天還沒亮,就趕他上山放牛。他沒有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
牛郎照看那頭老牛很周到。每天放牛,他總是挑最好的草地,讓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
老牛渴了,他就牽著它到小溪上游,去喝最干凈的溪水。夏天天氣熱,他把老牛牽到樹林里休息。
冬天天氣冷,他就讓老牛在山坡上曬太陽。平時,他總是把老牛的身子刷得干干凈凈,牛棚里也收拾得清清爽爽。
那頭老牛跟他也很親密,常常用溫和的目光看著他,有時候還伸出舌頭舔他的手呢。牛郎漸漸長大了。
哥嫂與他分家,只給了他這頭老牛。他上山放牛,有時心里悶得慌,便隨□哼幾支小曲兒。
其實沒人聽他的,唯獨老牛側著耳朵,好像聽得很有味兒。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說出來。
其實也沒人聽他的,唯獨老牛咧開了嘴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了他的心事。一天晚上,他走進牛棚,忽然聽到一聲“牛郎!”是誰叫他呢?回頭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原來是老牛在說話。
老牛說:“明天黃昏的時候,你翻過右邊那座山,山那邊有一個湖,湖邊有一片樹林。在樹林里,你會遇到一位美麗的姑娘。
可別錯過了這個機會呀!” 第二天黃昏,牛郎翻過右邊那座山,來到湖邊的樹林里。忽然,遠處傳來輕盈的歡笑聲。
牛郎循著笑聲望去,只見湖邊有幾個姑娘正在嬉戲。過了一會,其中的一個離開伙伴,向樹林走來。
這姑娘是誰呢?原來她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孫女,織得一手好彩錦,名字叫織女。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織的彩錦裝飾天空,那就是燦爛的云霞。
這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幾杯美酒,在寶座上睡著了。織女和眾仙女見機會難得,便一起飛到了人間。
牛郎和織女在樹林里相識了。交談中,牛郎知道了織女的身份,織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
織女見牛郎心眼兒好,又能吃苦,便決心留在人間,做牛郎的妻子。時候不早了,仙女們要回到天宮去了。
她們在樹林里找到織女。聽說織女要留在人間,姐妹們都很佩服她的勇氣。
她們對牛郎織女說了很多祝福的話,便揮淚告別,飛回天宮去了。織女跟牛郎一起來到牛棚。
老牛在一旁見了,眉開眼笑的,仿佛在說:“牛郎,牛郎,好心有好報哇!”。
6.牛郎織女的故事梗概 150字左右
在天宮負責編織彩云的織女(郭羨妮飾)不慎把‘云梭’掉落凡間,為怕王母娘娘(梁舜燕飾)發現,遂與情同姊妹的喜鵲(唐寧飾)偷下凡間尋找‘云梭’。織女在凡間偶遇牛郎(溫兆倫飾),牛郎不辭勞苦為織女重造‘云梭’,織女芳心暗許,自此常常偷會牛郎。此事給王母娘娘發現了,織女被急召回天庭,織女不愿放棄真愛,寧愿放棄仙界的一切,流落人間,牛郎則被王母娘娘洗去記憶。
另一邊廂,喜鵲為求早日成仙,不惜偷取財神比干(歐錦棠飾)庫房中的財帛,接濟窮人以換取功德,比干發現后告上天庭,喜鵲從此與比干為敵,更于發現比干為無心之人后,給他裝上狼心以戲弄他。比干自此性情大變,不斷迫害牛郎織女,喜鵲至此才知闖禍,急找九尾狐以取回比干的‘七巧玲瓏心’。
牛郎、織女終能在人間相遇,但卻因比干的阻撓而幾乎家破人亡,織女不忍牛郎一家受苦,忍痛返回天宮。喜鵲見狀,呼喚同伴結成一度鵲橋,讓二人每年在鵲橋上相會。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牛郎織女的故事梗概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