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汪國真資料 簡短
汪國真,,祖籍福建廈門,是中國大陸當代著名詩人。
1956年6月22日出生,中學畢業以后進入北京第三光學儀器廠當工人。1982年畢業于暨南大學中文系。
在學校時,喜讀寫詩歌,1985年起將業余時間集中于詩歌創作,期間一首打油詩《學校一天》刊登在《中國青年報》上。畢業后,分配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后任《中國文藝年鑒》編輯部副主任。
1990年開始,汪國真擔任《遼寧青年》、《中國青年》、《女友》的專欄撰稿人。汪國真自稱其創作得益于四個人:李商隱、李清照、普希金(俄國)、狄金森(美國)。
追求普希金的抒情、狄金森的凝煉、李商隱的警策、李清照的清麗。第一本詩集《年輕的潮》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出現,并風靡與中學生群體。”
可以說,汪國真的詩歌影響了很多的年輕人,是中國詩歌最后一個輝煌的詩人。著作有詩集《年輕的潮》,《年輕的風》,《年輕的瀟灑》,《年輕的思緒》等。
著名詩作有《熱愛生命》《我微笑著走向生活》《嫁給幸福》。我是他的忠實讀者。
還有他的散文詩(哲思短語),詞,畫,書法。
2.鄧稼先和楊振寧的資料 簡短一點,急呀 快
鄧稼先
鄧稼先(1924-1986)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8年10月,鄧稼先赴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物理系讀研究生,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在他取得學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國的輪船。回國后,鄧稼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1958年8月調到新籌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隨后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并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后,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并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制和實驗工作。
他主要從事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并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后,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組織領導并親自參與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制和試驗工作。1979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時任**副總理的**前往醫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去世。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楊振寧
一、生平簡介
楊振寧(Chen Ning Yang 1922~)美籍華人,理論物理學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縣(含合肥市)。在西南聯合大學物理學系,在吳大猷指導下完成學士論文,1942年畢業后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導下研究統計物理學。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學做研究生,深受E.費米熏陶,在導師E.特勒的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1948年獲博士學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學教員,1949~1955年在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該所教授,1966年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愛因斯坦物理學講座教授,并任新創辦的該校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美國總統授予他1985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章。1984年12月27日,北京大學授予楊振寧名譽教授證書。
二、科學成就 楊振寧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范圍很廣,包括基本粒子、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等領域。對理論結構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貢獻。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風格:獨立性與創建性強,眼光深遠。
楊振寧于1971年夏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美籍知名學者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他回美以后,對促進中美建交、促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促進中美科學技術教育交流都做了大量工作。楊振寧受聘為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3.汪國真資料 簡短
汪國真,,祖籍福建廈門,是中國大陸當代著名詩人。
1956年6月22日出生,中學畢業以后進入北京第三光學儀器廠當工人。1982年畢業于暨南大學中文系。
在學校時,喜讀寫詩歌,1985年起將業余時間集中于詩歌創作,期間一首打油詩《學校一天》刊登在《中國青年報》上。畢業后,分配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后任《中國文藝年鑒》編輯部副主任。
1990年開始,汪國真擔任《遼寧青年》、《中國青年》、《女友》的專欄撰稿人。汪國真自稱其創作得益于四個人:李商隱、李清照、普希金(俄國)、狄金森(美國)。
追求普希金的抒情、狄金森的凝煉、李商隱的警策、李清照的清麗。第一本詩集《年輕的潮》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出現,并風靡與中學生群體。”
可以說,汪國真的詩歌影響了很多的年輕人,是中國詩歌最后一個輝煌的詩人。著作有詩集《年輕的潮》,《年輕的風》,《年輕的瀟灑》,《年輕的思緒》等。
著名詩作有《熱愛生命》《我微笑著走向生活》《嫁給幸福》。我是他的忠實讀者。
還有他的散文詩(哲思短語),詞,畫,書法。
4.吉鴻昌簡介,簡短一些,急
吉鴻昌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受父親影響,吉鴻昌幼年即具有愛國思想。1913年秋天,不滿18歲的吉鴻昌棄學從戎,投入馮玉祥部當兵。
因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從士兵遞升至軍長。1930年9月,吉鴻昌所部被**改編后,任第22路軍總指揮兼第30師師長,奉命“圍剿”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吉鴻昌大義凜然地說:“我能夠加入革命的隊伍,能夠成為**的一員,能夠為我們黨的主義,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這正是我畢生的最大光榮。”1934年11月24日,經**下令,被殺害于北平陸軍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