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卓別林的資料(簡短)
查理·卓別林(CharlieChaplin,1889年4月16日出生于倫敦,1977年12月24日逝世于瑞士),是好萊塢一位著名的喜劇演員及反戰人士,后來也曾經作為導演。
他奠定了現代喜劇電影的基礎,往后不少藝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1889年,卓別林出生于英國倫敦南部地區的一個演藝家庭,父母都是藝人。
從小就投身舞臺表演,10歲時加入佛瑞卡洛劇團。1913年隨著名的卡爾諾啞劇劇團赴美表演,正式開始了他的銀幕生涯。
他在簡陋的出租房間、國立貧民院及一所孤兒院中度過了辛酸的童年。早年的貧困生活啟發了他后來創。
2.卓別林小故事
卓別林從小就深受父母離異的痛苦。幸運的是她有一位好母親,她在為生活操勞的同時,還常常教育他如何做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染幼小的卓別林,使他懂得:一個人的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
卓別林的母親是雜劇場的喜劇演員,那時她年紀剛近30,顯得嬌小玲瓏,白皙的面孔,青紫色的眼睛,淡棕色的長發一直垂到腰底下。卓別林和雪尼都崇拜母親,雖然實際上她并不是一位傾國傾城的佳人,但他們都覺得她美麗得像天仙一樣。她常常很得意地把兄弟倆打扮得整整齊齊,星期日一塊兒出去旅行,雪尼穿的是貴族伊登中學學生裝和長褲,卓別林身上是一件藍色天鵝絨上衣,配上一副藍色手套。每逢這種時候,他們總是沿著肯寧頓路漫步,一路上出盡了風頭。
卓別林記憶中的一次不平凡的大事是:一次跟母親一起去水族游樂場看雜耍,看到了“她”,那是一個活生生的女人,在熊熊烈火中伸出腦袋向人微笑,母親把卓別林舉到一個裝滿木屑的大桶口邊,讓他從里面摸一包意想不到的東西,結果包里是支吹不出聲音來的糖口哨,還有一只玩具紅寶石胸針。再有一次是去坎特伯雷雜劇場,卓別林坐在一張紅絲絨椅子上,看母親表演……
后來,天黑了,坐在一輛四匹馬拉的馬車頂上,母親把卓別林裹在一條旅行毯里,車上還有她劇團的一些朋友,他們的吹鼓手吹響了號,合著馬匹的得得蹄聲和挽具的丁丁鈴聲,沿著肯寧頓路駛去,于是年幼的卓別林就沉浸在他們的歡樂和嬉笑聲中。
后來,卓別林母親的嗓子漸漸失潤,她的喉嚨本來就容易感染,她稍微受了點兒風寒就會患喉炎,一病就是幾個星期,然而又必須繼續演唱,于是她的聲音就越來越差了。她對自己的嗓子已經沒有把握。唱到半當中,它會變得沙啞,突然低得像是在輕聲細語,于是聽眾就哄堂大笑,開始喧嘩。為自己的嗓子提心吊膽,這就影響了她的健康,使她在精神上垮了下來。結果是,她劇團里的生意越來越少了,最后是完全沒有生意了。
由于母親的嗓子不好,卓別林5歲那年就第一次登上了舞臺。母親不愿意把兒子一個人留在那間分租的房子里,晚上常常帶卓別林上戲院。那時候她正在奧爾德肖特的俱樂部里演唱,那實際上是一家骯臟的下等戲館,招待的對象多數是士兵。那些士兵都是很粗野的,只要一不滿意,就會跟你惡作劇。一般演員都把在奧爾德肖特的演出看作是恐怖的一周。
3.求一篇卓別林的小故事,演講要用的,大約要兩三分鐘左右
going to the sun during the night when the americans were getting ready to send their firstmen to the moon, an old irishman was watching them on tele vision in the bar of a hotel. there was an englishman in the bar too, and he said tothe irishman,“the americans are very clever, aren't they?they're going to send some men to the moon. it's a very longway from our world.” “oh that's nothing,”the *ed quickly.“the irish are going to send some men to the sun in a fewmonths' time. that's much farther away than the moon, youknow.” the englishman was very surprised when he heard this.“oh, yes, it is.” he said,“but the sun's too hot for people togo to.” the irishman laughed and answered.“well,the irish aren't stupid, you know. we won't go to the sun during theday, of course. we'll go there during the night.” 夜間到太陽上去 當美國人正準備將他們第一批宇航員送上月球時,有一個上了年紀的愛爾蘭人在一家旅館的酒巴里正從電視中觀看著宇航員的壯舉。
在酒巴里還有一個英國人,他對那個愛爾蘭人說:“美國人真聰明,是吧?他們就要將幾個人送上月球了。那兒離我們地球有好長好長的一段路呢。”
“嘔,那又有什么,”愛爾蘭人馬上回話說。“再過幾個月的時間愛爾蘭人要將一些人送到太陽上去呢。
你是知道的,那兒比月球要遠得多了。” 那英國人聽了這番話,感到很吃驚,他說:“噢,是的,是遠得多了,不過太陽太熱了,人們去不了那兒。”
愛爾蘭人大笑起來,回答說:“咳,你知道,愛爾蘭人可沒那么蠢。我們當然不會在白天到太陽上去。
我們在夜間上太陽那兒去。”。
4.卓別林的資料(簡短)
查理 卓別林(Chaplin,Charlie;1889~1977)
英國電影演員,導演,制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于倫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科西耶。幼年喪父,曾在游藝場和巡回劇團賣藝或打雜。1913年,隨卡爾諾啞劇團去美國演出,被美國導演M.塞納特看中,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頭戴圓頂禮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鴨子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首次出現在影片《陣雨之間》中。這一形象成為卓別林喜劇片的標志,風靡歐美20余年。從1919年開始,卓別林獨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攝80余部喜劇片,其中在電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舞臺生涯》等。這些影片反映了卓別林從一個普通的人道主義者到一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過程。卓別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藝術,對下層勞動者寄予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對法西斯頭子希特勒進行了無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離開美國,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間,他拍攝了尖銳諷刺麥卡錫主義的影片《一個國王在紐約》。1972年,美國隆重邀請卓別林回到好萊塢,授予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稱他“在本世紀為電影藝術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卓別林贊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取得的成就。
5.卓別林的生平事跡,整理完整版
童年 1889年,卓別林出生于英國倫敦南部地區的一個演藝家庭,父母都是藝人。
從他很小的時候開始他的父母就分居,查理與他的同母異父的哥哥雪尼·卓別林隨他們的母親生活。1896年他的母親失業,兄弟兩人被送入倫敦蘭貝斯區的一個少年感化院。
幾周后他們又被送入一個收養孤兒的學校。卓別林12歲半時,父親酗酒去世,母親患精神病,最后被送入一個精神病院。
當時雪尼和查理不知道他們還有一個被父親撫養大的同母異父的兄弟,后來這個兄弟在查理·卓別林在好萊塢的制片廠中工作。1920年查理·卓別林將他的母親接到美國,1928年母親在好萊塢逝世。
因父親在37歲時早逝,母親又患神經病,年幼的卓別林被送進貧民孤兒學校。7歲后,他離開了孤兒學校,成了一名流浪兒。
他當過報童、雜貨店小伙計、玩具小販、醫生的小傭人、吹玻璃的小工人,還在游藝場掃過地。 早年的貧困生活啟發了他后來創造流浪漢的靈感;小胡須、細手杖、大號褲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禮服,暗示了在兒童天真的想象中的威嚴的成人,意在用一個天真無邪的形象重新塑一個下層階級的代表。
17歲時,卓別林進入了當時非常有名的卡爾諾劇團。在這里,卓別林有生以來遇到了使他終生受益的良師卡爾諾,正是卡爾諾,把卓別林帶進了喜劇的最高行列。
舞臺生涯 1894年卓別林五歲時在倫敦的一俱樂部代替他的母親首次登臺表演(母親嗓子突然沙啞)。他小時候曾生過一次大病,數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親在窗前給他表演外面發生的事情。
1900年他的哥哥為他在倫敦競技場上演的啞劇《灰姑娘》中扮演一只戲劇性的貓的角色。1903年他獲得了一個新角色,后來不久他獲得了他的第一個正式角色,扮演《歇洛克·福爾摩斯》中的一個報童。
直到1906年他扮演這個角色。此后他在一個雜技團里工作,次年在弗萊德·卡爾諾(Fred Karno)的喜劇團里扮演小丑。
移民美國 根據美國移民紀錄查理·卓別林是于1912年10月2日隨同卡爾諾啞劇劇團進入美國的。當時卡爾諾啞劇劇團的成員還包括斯坦·勞雷爾,卓別林和勞雷爾在旅店里分享一屋。
后來勞雷爾回到英國,而卓別林則留在美國。當時電影導演麥克·塞納特看到卓別林的表演后在雇用卓別林。
卓別林在那里與喜劇演員瑪布爾·諾曼德合作。1914年到1923年間,卓別林拍攝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啞劇技巧、完美的銀幕形象成為聞名世界的喜劇演員——事實上他可以說是第一名世界明星。
卓別林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這樣他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電影。 在卡爾諾劇團,卓別林有很多機會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國。
1912年,卓別林夢想成真,他在美國的演出非常轟動,以至于引起美國電影制片商的興趣。在最孤獨寂寞的時期,他一生中的轉折點慢慢到來。
當時,啟斯東公司的老板賽納特一眼相中了這個來自異國他鄉的青年,卓別林開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員生活。 卓別林在啟斯東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多半是兇狠的、輕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丑陋的。
這些人物符合啟斯東的“理想”,但和卓別林獨具一格的整套喜劇手法很不協調。卓別林曾說:我并不很喜歡自己的早期影片,因為在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
一兩塊奶油蛋糕飛到人的臉上,也許還有點逗趣,可是,如果整個喜劇性僅僅依靠這種辦法,那么影片馬上就會變得單調而索然寡味了。也許我并沒有能夠一貫做到實現我的意圖,不過,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歡用一種俏皮的姿態、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為去贏得笑聲。
卓別林基于他真正藝術家的天性,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幽默對生活基礎的特殊意義。他開始從早期的滑稽電影中擺脫出來,逐漸地把嚴肅的題材和喜劇片的傳統手法非常巧妙地結合起來。
在卓別林對現實的諷刺影片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攝的《狗的生涯》。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憂郁代替了嘲弄。
通過這部影片,他放棄了濫用的低級趣味,而以發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純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爾洛,露宿街頭,處處受辱,當他從職業介紹所碰了壁狼狽地走出來時,茫然地看見門口的幾只狗正在爭奪一塊骨頭。
這辛酸的一筆正是殘酷人生的真實寫照,也是童年卓別林的真實寫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別林自己的制片廠正式落成。
這天,他興高采烈地穿上那雙舉世聞名的夏爾洛的大皮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一個腳印。 卓別林力圖通過電影反映出時代的特征。
他說,創作喜劇,其中的悲劇因素往往會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種反抗。 1929年從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迅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此時拍攝的《城市之光》描寫夏爾洛愛上一個賣花的盲女,盲女卻誤以為他是百萬富翁。為了給賣花女攢錢治病,夏爾洛吃盡苦頭弄來一筆錢,賣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來是個乞丐式的窮人。
提出的問題更為尖銳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時代》。貪得無厭的資本家為了追求利潤,不顧工人死活,無限增加工人的勞動強度,甚至異想天開地發明“吃飯機”,連工人短短的午飯時間也不放過。
由于夏爾洛整天在傳送帶旁操作,機械地重復擰螺絲的單調工作,因而神。
6.卓別林的生平事跡,越詳細越好.
卓別林幼年喪父,曾在游藝場和巡回劇團賣藝或打雜。1913年,隨卡爾諾啞劇團去
個人圖片(7張)美國演出,被美國導演M.塞納特看中,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頭戴圓頂禮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鴨子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首次出現在影片《陣雨之間》中。這一形象成為卓別林喜劇片的標志,風靡歐美20余年。他奠定了現代喜劇電影的基礎,卓別林戴著圓頂硬禮帽和禮服的模樣幾乎成了喜劇電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藝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從1919年開始,卓別林獨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攝80余部喜劇片,其中在電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舞臺生涯》等。這些影片反映了卓別林從一個普通的人道主義者到一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過程。卓別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藝術,對下層勞動者寄予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對法西斯頭子希特勒進行了無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離開美國,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間,他拍攝了尖銳諷刺麥卡錫主義的影片《一個國王在紐約》。1972年,美國隆重邀請卓別林回到好萊塢,授予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稱他“在本世紀為電影藝術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城市之光》卓別林最出色的角色是一個外貌流浪漢,內心則一幅紳士氣度、穿著一件窄小的禮服、特大的褲子和鞋、戴著一頂圓頂硬禮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著一撇小胡子的形象。在無聲電影時期卓別林是最有才能和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編寫、導演、表演和發行他自己的電影。從在英國的大劇院作為孩童演員登臺演出到他88歲高齡逝世他在娛樂業從事了70多年的生涯。從狄更斯式的倫敦童年一直達到了電影工業的世界頂端,卓別林的一生是20世紀最引人矚目的一生之一,他本人成為了一個文化偶像。他一生中私生活和公眾生活的高高低低受到了有些人的高度贊揚,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人的嚴格批判。
7.卓別林的家庭事跡、個人著名事跡,希望朋友幫幫我額,謝謝
我不想在網上復制,我用我的話來說。
卓別林有許多老婆.好色但很現實.
1他用電影諷刺了當時資本主義現實情況.如人變成了動物,為機器服務,下崗的人員待業,在監獄的日子好過在現實社會中受苦。
用獨特的喜劇手法直接批評當時的現壯。與中國導演不同的是,卓別林對于影片的真實性,讓受過苦的人即時流下熱淚。再幸福的微笑。而一些人則只是笑笑而已。
2他用電影諷刺了當時聞名喪膽的希特LE。并扮演他的丑陋。
3卓別林由于諷刺太多,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懷疑。并官司纏身。從美國逐出。
4卓別林的電影全是獨立完成的,如音樂。從來不用好萊塢插手。
5他爸很帥,是當時的演員。喝酒死的。
6他媽很漂亮。也是演員。跟他爸離婚后不久就時好時瘋。
7卓別林生長在如同影片中類似的環境下。(電影孩子THE KID 便像是他的傳記)
8快去世時被封爵士。
9反戰人物。
10現實主義者。
11他的電影《城市之光》讓愛因斯坦流淚。
12他的電影是唯一一個讓人邊微笑邊流淚的。
總結語:我們觀眾沉靜在卓別林黑白畫面中的音樂中時。是多么的幸福啊。這樣的人才中國能出嗎?是他讓我覺得這世界上還有很多值得珍惜的東西。
他區別于馮小剛的坯子喜劇,區別于周星馳的夸張行為。區別于憨豆的肢體喜劇。他是全世界的喜劇大師,讓人能笑中淚點眼淚。
8.有誰查到了有關“人生”的名人事例(兩個短的)
一代先師孔子,初時以建立以“仁”治國的完美社會為志。
周游列國之后,終于沒有成功,然而它卻是很好的老師,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終成為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此可見,只有找到自己的枝頭,生命的意義才能實現。
一代喜劇大師卓別林,年少時因相貌不佳總是成為別人的笑柄,然而,在他的喜劇生涯中這恰恰成為一種優勢,他主演的無聲喜劇電影達到了無聲勝有聲的境界。這不得不說他那“不佳”的容貌促成了他“上佳”的表演。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本是一名外國著名大學的學生,然而當他感覺到大學所教的內容并不適合自己時,便毅然離開學校,從事自己喜愛的電腦設計工作,最終積累了世界上無人能比的巨額財富。 社會在發展,可是道理卻沒有變,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到適合自己的枝頭,生命才能閃光。
烏鴉敢于拼搏,樂于學習的精神固然值得贊賞,然而它不能認清自己的實力,不能量力而行,注定是要失敗的。 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應認清自己,只有二者具備,才有可能成功。
擁有自知與拼搏,光明就在眼前。
9.名人故事卓別林喜劇之王讀后感
揚名中外的喜劇大師卓別林,曾用喜劇的方法制服了歹徒,保全了自己的財務。他的做法讓我久久回味。
事情是這樣的:一天,歹徒在路上劫持了身帶巨款的卓別林,一場災難即將發生。在這緊急關頭,卓別林靈機一動,想出一個辦法。于是,他裝做順從地樣子把錢包交給歹徒,說:“請先在我的帽子上打兩個洞吧!”歹徒毫無戒備心理,并洋洋得意地說:“好,真夠朋友!”說著朝卓別林的帽子開了兩槍。又向他的衣服開了兩槍,正當他向卓別林的褲子開槍時,才發現知道上了當,可為時已晚。卓別林早已搶過錢包,登上汽車揚長而去!歹徒自言自語地說:“真不愧是喜劇大師,把我給耍了!”
看了這個故事,我對卓別林佩服得五體投地。佩服他機靈,腦筋動得快,我還佩服他的膽量,在危機關頭能沉著冷靜,這樣既保全了生命,又能讓自己的財務不受損失,這樣的辦法不是一般的人就想得出來的啊!
卓別林給我做出了榜樣,如果我遇到歹徒,我也會沉著冷靜,不會慌了手腳,用巧妙的 辦法脫身,并使歹徒不在傷害別人。
10.時間的名人故事兩個簡短點的
愛迪生試制電燈, 為了找到一種價錢便宜、使用時間長的燈絲, 不知做了多少次實驗.他常常在實驗室里一連工作幾十個小時, 實在太累了, 就躺在實驗臺上睡一會兒.他這樣不懈地努力, 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燈絲, 發明了電燈.后來, 愛迪生又發明了電影、留聲機。。他一生中發明的東西有1000多種.
牛頓出生前三個月,他的父親已經去世了。兩年后,他母親改嫁,牛頓便由他的外祖母撫養。到了十二歲,牛頓在舅父的資助下進入皇家中學。可是這時的牛頓并不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他在學校里的功課都做得很差,而且身體也不好,性格沉默和愛發白日夢,幾乎沒有出眾之處。他的超人才智竟然是被一個野蠻的同學無理地在他身上踢了一腳而喚醒的!他跟那個同學打架而且打贏了,可是那個霸道的同學在功課下卻遠比牛頓好。于是牛頓便決心發奮,誓要在功課上超越他,結果他不單在皇家中學中名列前茅,十八歲時更進入了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