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挫折的事例、故事100字
.一位屢屢失意的年輕人請教一位得道高僧。高僧明白他的來意后,便在他的面前放了兩只裝滿了茶葉的杯子,他用溫開水沖了一杯,叫年輕人喝。年輕細細喝了幾口,發現一點香味也沒有,高僧又用沸開水沖了另一杯,沒沖滿,只見茶葉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著,一會兒,一絲細微的清香便緩緩地從杯中溢出來,接著高僧又往杯里加了點沸開水,一共加了三次水,里面的茶葉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厲害。年輕人聞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芳香,他細細地品味了一會兒,滿意地點了點頭,說一切全都明白了。
點評:人生就猶如一片茶葉,只有在艱難險阻中沉浮,在痛苦辛酸中磨礪,才能真真實實地體味到生活的原味和魅力。在一次次的沉浮與磨礪中,生命便變得光彩照人芳香四溢。
2.100字的關于挫折的故事
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并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后在班級里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
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后,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
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來,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并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在十三四歲時,霍金發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
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貝多芬以他的行動為我們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自幼雙耳失聰,命運給了他音樂的天賦,卻不讓他聽見美妙的聲音,面對如此的不公,跌宕起伏的人生,他并沒有退縮,不能聽聞,他便用一根筷子抵住牙齒,通過振動來創作,在這種情況下,同樣創造出了“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的《月光曲》。他自己曾說過:“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他成功了,是挫折讓他變得美麗。 小故事(不超過100字) 證明的大道理(50字左右)(只寫一點) 1 淮陰屠宰場里有侮辱韓信的年輕人,他當眾侮辱韓信說:“韓信你如果不怕死,就用刀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褲襠下鉆過去。”
于是韓信仔細看著他,俯下身子從那人的襠下匍匐鉆過去。整個市場中的人都嘲笑韓信,認為他是膽怯的。
這就是胯下之辱。 做大事者不拘小節。
忍一時之辱,成就將來。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昂頭向前走。
2 海倫·凱勒三歲時,一場大病奪去了她的聽覺和視覺。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占據了她整個心靈,但她看不見,聽不到,她很傷心,很痛苦。
狂暴似的撞擊房間里的東西,努力表達自己無法言語的憤怒。最終她接受了這殘酷的事實,他慢慢地開始懂事了。
她并沒有放棄追逐幸福的陽光,她付出了數不清的努力和汗水,她成功了,她得到了幸福,永存人民心中。 “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對于困難,我們無法避免,那么就昂起頭來,用努力來戰勝它。你就將是勝利者,成功者。
3 一位青年去拜訪畫家門采爾在:“為什么我畫一幅畫,只消一天功夫,可賣掉它卻要整整一年?”“請你倒過來試試。你花一年功夫畫一幅畫,興許一天就能賣掉。”
門采爾說。青年照辦:觀察,寫生,構思,創作。
后來事實果然如此。 一件事物的價值,在于你投入了多少精力。
有付出,才會有收獲。 4 宋朝的歐陽修常將寫好的文章張之素墻,反復吟哦修改,甚至文章被人取走后,想到沒有推敲好的地方,還要派人騎馬追回來,重新改過。
嚴謹是做人、做事,對人對己都極負責任的一種態度和作風。嚴謹的人都必須以較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從方方面面考慮周全。
5 豆子如果賣不出去,就讓豆子發成豆芽賣。豆芽賣不出去,再賣豆苗。
豆苗再賣不出去,移植到花盆里賣盆景。如果盆景也賣不出去,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等它長大。
幾個月后,又會結出許多新豆子,一粒豆子變成成千上萬顆豆子,這樣的買賣豈不劃算。 “機遇只偏愛那些有頭腦的人。”
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同樣也沒有找不到的機會,關鍵是你是否做好了準備。 6 在加州動物園保護區有一種瀕臨滅絕的美洲虎。
因為它稀少而珍貴,加州政府為它單獨辟出一塊20平方公里的森林作為虎園,還為它準備了牛、羊等牲畜作為食物。但美洲虎不但沒有老虎的那種森林之王的氣勢,更是整天無精打采,后來放了幾種豹子,老虎頓時恢復了活力。
眾人皆知,一種動物沒有對手就會死氣沉沉,人也一樣。許多人都把對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其實,正是因為有一個強勁的對手,才會讓你有危機四伏的感覺,才會激起你們的斗志,應當把對手當作你的一劑強心針,一條警策鞭。 7 孟母為了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學習,一連三次搬家。
最后終于給孟子營造了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使孟子那顆貪玩的心靜了下來,開始認真學習,成就了一代“亞圣”。
小故事(不超過100字) 證明的大道理(50字左右)(只寫一點) 1 淮陰屠宰場里有侮辱韓信的年輕人,他當眾侮辱韓信說:“韓信你如果不怕死,就用刀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褲襠下鉆過去。”于是韓信仔細看著他,俯下身子從那人的襠下匍匐鉆過去。
整個市場中的人都嘲笑韓信,認為他是膽怯的。這就是胯下之辱。
做大事者不拘小節。忍一時之辱,成就將來。
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昂頭向前走。 2 海倫·凱勒三歲時,一場大病奪去了她的聽覺和視覺。
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占據了她整個心靈,但她看不見,聽不到,她很傷心,很痛苦。狂暴似的撞擊房間里的東西,努力表達自己無法言語的憤怒。
最終她接受了這殘酷的事實,他慢慢地開始懂事了。她并沒有放棄追逐幸福的陽光,她付出了數不清的努。
3.關于挫折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謝謝
有一天,農夫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枯井里,農夫絞盡腦汁想要救出驢子,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里哀號著.最后,農夫決定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已經老了,不值得大費周折的把它救出來,但是不管如何這口井是一定要填起來的.于是農夫就找鄰居幫忙,一起將井里的驢子埋了,以免除驢子的痛苦.
" 大伙人手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鏟進井里.當這頭驢子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哭得很凄慘.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它安靜下來了.大家好奇的往井底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情形令他們大吃一驚:
" 當鏟進的泥土落到驢子的背部時,它將泥土抖落一旁,然后站到泥土堆上面.
" 就這樣,驢子一步一步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眾人的驚訝中快步跑開了.
" 挫折可以是成功的墊腳石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從那以后,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體育鍛煉彌補了由于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于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后,終于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臺。
華羅庚。初中畢業后,華羅庚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學費而中途退學,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
此后,他開始頑強自學,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傷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殘疾。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
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國外雜志上發表了多篇論文。1936年夏,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中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引起國際數學界贊賞。1938年,華羅庚訪英回國,在昆明郊外一間牛棚似的小閣樓里,他艱難地寫出名著《堆壘素數論》。
1914年12月深夜,愛迪生的制造設備被一場大火嚴重毀壞,他損失了約100萬美元和絕大部分難以用金錢來計算的工作記錄。第二天早晨,他在埋葬著他多年勞動成果的灰燼旁散步。這位發明家說:“災難有災難的價值,我們的錯誤全部燒掉了,現在可以重新開始。”愛迪生的成就實在令人佩服,但更讓人佩服的是他面對挫折的勇氣。人生旅途,難免會有困難、坎坷抑或是沉重的打擊。面對這些,你可以傷心,你可以悔恨,但重要的是不能喪失面對它的勇氣,要有勇氣戰勝自己。
你可以選一個,刪一刪字數就好了
4.名人逆境短故事(100字以內)
網友推薦答案作家、全國政協委員: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現為作家、全國政協委員。
桑蘭:體育健將。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在全國性運動會上曾獲得跳馬冠軍。1998年在紐約市長島舉辦的友好運動會上不幸因脊髓嚴重挫傷而造成癱瘓。在美國治療期間,以“桑蘭微笑”征服了大洋彼岸的人們。2001年1月14日,桑蘭接受申奧形象大使聘書 ,成為2008年北京申辦奧運會的形象大使!)
美國第一位總統林肯的簡歷:22歲生意失敗;23歲競選州議員失敗;24歲再次生意失敗;27歲精神崩潰;29歲競選州議長失敗;34歲競選國會議員失敗;35歲當選州議員;39歲競選國會議員再次失敗;46歲競選參議員失敗;47歲競選副總統失敗;49歲競選參議員再次失敗;51歲當上美國總統。
居里夫人瑪麗的童年是很不幸的,媽媽和大姐在她不滿10歲時就相繼病逝了,她家的生活非常困難。但就是這樣的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的生活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練出非同尋常的意志。她是波蘭人,高中畢業時,因波蘭不收女性入大學,對她打擊很大。但她讀大學的信念并未因此而改變,于是決定通過家教攢錢去法國留學。在家教時,她與主人的長子熱戀,但因貧富懸殊而被拆散。然而,她仍沒有消沉,在調整好情緒后,又堅定地面對人生。幾年后,她只身來到巴黎,1895年與比埃爾·居里結婚。他倆共同就柏克勒爾在當時首先發現的放射性現象進行研究,在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挫折后,先后發現了釙和鐳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在1903您她和比埃爾·居里、柏克勒爾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年她丈夫不幸死于車禍,她強忍悲痛,繼續研究放射性現象,獲得了新的成就,并著有〈〈放射性通論〉〉、〈〈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等論著,對原子核科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1911年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樣,在世界科學史上,瑪麗不僅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而且成為在兩個不同科學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
"破釜沉舟"指的是項羽,當時巨鹿一戰,滅了秦軍主力,項羽建立了霸業。但是,在核下一戰中,項羽潰敗,后在烏江自殺。"臥薪嘗膽"指的是越王勾踐,他曾被吳王所俘,但他沒有失去信心而是每天品嘗苦膽激發自己的斗志,終于打敗了吳王。
5.關于挫折困難的事例反面事例100字左右
19世紀法國聞名的科幻小說家儒勒。
凡爾納第一部作品《氣球上的五星期》一連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賞識,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國作家杰克。
倫敦最初投稿,也沒有一家出版社愿意發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后來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舉成名。
丹麥聞名童話家安徒生處女作問世,有人知道他是一個鞋匠的兒子,即攻擊他的作品“別字連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辭”。但他毫不氣餒,筆耕不輟,終于成名。
英國詩人拜倫19歲時寫作的《閑散的時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罵得“狗血淋頭”,說他“把感情抒發在一片死氣沉沉的沼澤上”。然而拜倫并未退卻,而是以更為優秀的詩作往返敬那個誹謗者。
逆境奮爭,苦中尋樂(高士其苦斗病魔) 高士其是我國科普作家。在外國留學時,有一次做實驗,一個裝有培養腦炎過濾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腦。
從此留下了身體致殘的禍根。他忍受著病毒的折磨,學完了芝加哥大學細菌學的全部博士課程。
回國以后,他拖著半癱的身子,到達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惡化,說話和行動都十分困難,連睜、合眼都需要別人幫助。
但他仍以驚人的吃苦精神進行創作,先后寫成100多萬字的作品。有人問他苦不苦,他笑著說:“不苦!因為我天天都在斗爭,斗爭是有無窮樂趣的。”
苦難也是一筆財富(“西部民歌之父”王洛賓) 王洛賓,這位被譽為中國“西部民歌之父”的音樂大師,一生歷經飲坷,身陷囹圄,妻離子散,長期處于心理壓力極大的逆境中。然而他卻以“勝似閑庭信步”的態度,投身于大西北的沙漠孤煙之中,創作了《在那遙遠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經歷挫折,更能發憤(貝利與記者) 貝利成名后,有個記者采訪他。“你的兒子以后是否也會同你一樣,成為一代球王呢?”貝利回答:“不會。
因為他與我的生活環境不同。我童年時的生活環境十分差,但我卻正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磨練我堅強斗志,使我有條件成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沒有經受困難的磨練,他不可能成為球王。”
面對挫折決不氣餒(愛迪生不被火災嚇倒) 一場大火,把實驗室燒成一片瓦礫。愛迪生研究有聲電影的所有資料和樣板被燒成灰燼。
他的老伴難過得哭了出來:“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場火燒了個精光。而今你已年邁力衰,這可怎么辦啊!”愛迪生也很傷心,但他決不會由此趴下。
發明電燈時,他就先后試驗了7600多種材料,失敗了8000多次,仍不氣餒,終于獲得成功。眼下這場火災也同樣不能使他后退。
愛迪生對老伴說:“不要緊,別看我67歲了,可是我并不老。從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將重新開始。”
能屈能伸是俊杰(臥薪嘗膽的勾踐) 越國兵敗吳國于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只好“審辭厚禮”向吳求和,等待東山再起。
勾踐先用美女、金銀珠寶賄賂吳王和眾臣,還用妻子作人質,自己為吳王當馬夫。勾踐還為吳王送茶送飯,端屎端尿,終于贏得了吳王信任,得以被釋放。
勾踐死里逃生回國后,臥薪嘗膽,一面繼續進貢吳國,一面聚兵練習。最后他率精兵數萬,徹底打敗了吳國,實現了洗辱復國的志愿。
以樂觀打敗挫折(牛頓等人面對挫折) 古今中外,因為有極強烈而有效的樂觀主義,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勝利的大有人在。牛頓發明地心吸力學說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哈維(Harvey )發明血液循環學說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達爾文公布進化論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貝爾(Bell )第一次造電話的時候,全世界人譏笑他;萊特(Wrigt )初用苦工于制造飛機的時候,全世界人譏笑他。
講到孫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講革命救國的時候,有一次聽的人只有三個。這許多人都因抱著樂觀主義的精神,而為世人所稱道。
極強烈而有效的樂觀主義,能使人們戰勝全世界的糊涂、盲從、冷酷、恐怖、怨恨和反抗。而且工作愈偉大,所受的反抗也愈厲害,簡直成為一種律令,對付這種厲害的反抗,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樂觀主義。
一個人,缺少了樂觀主義精神,難免在各種惡魔面前敗下陣來。 成功,好比順境,而挫折,就是逆境。
有時,順境是一種麻醉劑和腐蝕劑,讓你完成從呼嘯山林的獸中之王到懶貓的變化,讓你經歷從將軍到囚徒的蛻變。 然而,置身絕境,你必然會飽受痛苦的煎熬,忍受非人的折磨。
它迫使你不得不躲在一個偏僻的角落,反觀自身的內心和靈魂,掃清思想上的障礙,觸摸心靈中最脆弱的一部份,對生命進行深層的、近乎本質的思考,正視這突如其來的人生絕境,把它當做一塊磨煉人的礪石,捶煉自己,激發生命活力。 所以,成功和逆境也是成比例的。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成功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幸運的事。但成功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的。
成功不是路邊的小石子,隨處可揀,也不是田間的小花,隨處可覓。要成功需要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在這期間是要經歷許多挫折的。
對待挫折,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一條條彎曲的小徑。只有不謂攀登的人,才有可能登上科學的頂峰。”
強者在挫折面前會愈挫愈勇,而弱者面對挫折會貿然不前。我們要正視挫折,正確對待挫折,只。
6.關于品味挫折的名人事例 100字
戰勝殘疾的巴雷尼——堅持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
從那以后,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于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于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后,終于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臺。
開普勒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從童年開始便多災多難,在母腹中只呆了七個月就早早來到了人間。后來,天花又把他變成了麻子,猩紅熱又弄壞了他的眼睛。但他憑著頑強、堅毅的品德發憤讀書,學習成績遙遙領先于他的同伴。后來因父親欠債使他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他就邊自學邊研究天文學。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經歷了多病、良師去世、妻子去世等一連串的打擊,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學研究,終于在59歲時發現了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以驚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學的桂冠,成為“天空的立者”。
愛迪生
在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時候他失敗了很多次 ,當他用到一千多種材料做燈絲的時候,助手對他說:“你已經失敗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經變得渺茫,還是放棄吧!”但愛迪生卻說:“到現在我的收獲還不錯,起碼我發現有一千多種材料不能做燈絲。”最后,他經過六千多次的實驗終于成功了。
我可以試想,如果愛迪生在助手勸他停止實驗的時候放棄了,我們現在會怎么樣呢?可能我們還要點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燈在夜里照明。其實愛迪生的每次試驗失敗都可以看作是挫折。這么一算,愛迪生發明電燈也就是遇上了六千多次的挫折,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目啊!
張海迪
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后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奧斯特洛夫斯基
命運對奧斯特洛夫斯基是殘酷的:他念過三年小學,青春消逝在疾馳的戰馬與槍林彈雨中。16歲時,他腹部與頭部嚴重負傷,右眼失明。20歲時,又因關節硬化而臥床不起。面對著命運的嚴峻挑戰,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沒比掉隊更可怕的事情了。”奧斯特洛夫斯基與命運進行了英勇的抗爭:他不想躺在殘廢榮譽軍人的功勞簿上向祖國和人民伸手,他用沸騰的精力讀完了函授大學的全部課程,如饑似渴地閱讀俄羅斯與世界文學名著。書籍召喚他前進,書籍陪伴他披荊斬棘。
7.挫折人生類事例100字左右,要5個
霍去病屢立戰功,獲得了高官厚祿,但他把個人的享受擱在一邊,一心以國家利益為重。
河西戰役勝利后,漢武帝為了獎勵他的卓越戰功,特意命人在長安為他建造了一座豪華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滿意。霍去病謝絕了漢武帝的好意,氣概豪壯地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傳誦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輝一生的寫照。
霍去病在顯貴的待遇和面對國家的責任之間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倡改革被貶知鄧州。
在遭受政治上的無情打擊之后,他既沒有消極頹廢,隨波逐流,更沒有降志曲節,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而是留下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革命導師馬克思: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的《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的和稱。
本書中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創建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世代而不衰,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有著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經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歷路程,凸現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一闋“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傳》貝多芬,身高5英尺4英寸,與當時歐洲另一位顯赫的征服者拿破侖等高。
貝多芬自幼不幸,他的父親是一個殘暴的酒鬼,他剝奪了小貝多芬學習、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而只是一味地強迫幼小的兒子沒完沒了地練習鋼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將來成為自己的搖錢樹。 1787年,貝多芬前往維也納拜他仰慕已久的偶像莫扎特為師。
莫扎特聽了他的即興演奏之后感到十分驚奇,當場對其他人說:請注意,這位少年將震動世界。可惜,在維也納的學習時光很快就中斷了,原因是他母親患重病,并很快地離開了人世,失去了心目中唯一的親人的貝多芬悲痛欲絕,過度悲痛使他接二連三地得了幾場大病,其中一次是出天花,永遠地毀了他的容貌。
1792年11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
起初,他獨自一人守著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愛上了一位名叫朱麗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殘疾(此時他已耳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虛榮,兩年后她嫁給了一個伯爵。
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幻想奏鳴曲)、。
8.關于名人遇到挫折勇敢面對的事例,100字以內
張海迪
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后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奧斯特洛夫斯基
命運對奧斯特洛夫斯基是殘酷的:他念過三年小學,青春消逝在疾馳的戰馬與槍林彈雨中。16歲時,他腹部與頭部嚴重負傷,右眼失明。20歲時,又因關節硬化而臥床不起。面對著命運的嚴峻挑戰,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沒比掉隊更可怕的事情了。”奧斯特洛夫斯基與命運進行了英勇的抗爭:他不想躺在殘廢榮譽軍人的功勞簿上向祖國和人民伸手,他用沸騰的精力讀完了函授大學的全部課程,如饑似渴地閱讀俄羅斯與世界文學名著。書籍召喚他前進,書籍陪伴他披荊斬棘。
9.挫折人生類事例100字左右,要5個
霍去病屢立戰功,獲得了高官厚祿,但他把個人的享受擱在一邊,一心以國家利益為重。河西戰役勝利后,漢武帝為了獎勵他的卓越戰功,特意命人在長安為他建造了一座豪華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滿意。霍去病謝絕了漢武帝的好意,氣概豪壯地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傳誦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輝一生的寫照。霍去病在顯貴的待遇和面對國家的責任之間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倡改革被貶知鄧州。在遭受政治上的無情打擊之后,他既沒有消極頹廢,隨波逐流,更沒有降志曲節,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而是留下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革命導師馬克思: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的《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的和稱。
本書中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創建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世代而不衰,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有著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經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歷路程,凸現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一闋“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傳》貝多芬,身高5英尺4英寸,與當時歐洲另一位顯赫的征服者拿破侖等高。貝多芬自幼不幸,他的父親是一個殘暴的酒鬼,他剝奪了小貝多芬學習、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而只是一味地強迫幼小的兒子沒完沒了地練習鋼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將來成為自己的搖錢樹。
1787年,貝多芬前往維也納拜他仰慕已久的偶像莫扎特為師。莫扎特聽了他的即興演奏之后感到十分驚奇,當場對其他人說:請注意,這位少年將震動世界。可惜,在維也納的學習時光很快就中斷了,原因是他母親患重病,并很快地離開了人世,失去了心目中唯一的親人的貝多芬悲痛欲絕,過度悲痛使他接二連三地得了幾場大病,其中一次是出天花,永遠地毀了他的容貌。
1792年11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著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愛上了一位名叫朱麗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殘疾(此時他已耳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虛榮,兩年后她嫁給了一個伯爵。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幻想奏鳴曲)、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挫折故事簡短事例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