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典古箏曲
下面介紹幾首最著名的古琴曲: 《醉漁唱晚》,明代《西麓堂琴統》中載此曲,解題為唐代皮日休與陸龜蒙作。
今常用譜傳自川派琴家張孔山。樂曲描繪了漁人泛舟江上,搖櫓蕩槳,陶醉于山水之間的情態。
音樂從低音區開始,以緩慢均勻的吟猱技法,奏出富有吟唱性的旋律。 樂曲通過切分節奏音型的重復,以散音、按音交替運用產生的音色明暗對比,將漁夫步履踉蹌和“人影婆娑”的醉態表現得維妙維肖。
《酒狂》相傳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所作。阮籍為避時政,縱酒佯狂。
該曲內在含蓄,寓意深刻。音樂素材洗煉,節奏抑揚鮮明,描繪了醉者步履蹣跚的神態,用以表現醉態朦朧以泄內心積郁的不平之氣。
《平沙落雁》,譜初見于1634年刊《古音正宗》,深受琴家喜愛,經過加工發展,形成多種版本,是傳譜最多的琴曲之一。今人張子謙所傳之譜,解題取“清秋寥落,沙平江寬,鴻雁飛鳴”之意。
該曲旋律起伏大,涉展音域寬,曲調性強,優美可聽。以靜中含動,動中有靜為基調,抒發了恬淡愜意,徐抒幽靜的情趣。
《流水》,此曲初見于《神奇秘譜》,因與春秋時期的伯牙、鐘子期知音相遇的歷史傳說相連,廣為人們所熟悉。全曲為起、承、轉、合四大部份。
起:通過深沉、渾厚、流暢的旋律和清澈的泛音,表現了層巒迭峰,幽澗滴泉的奇境。承:綿延不斷,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猶如點滴泉水聚成淙淙潺潺的細流。
轉:音階下行和五聲音階進行的曲調,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滾、拂手法,如瀑布飛流,波濤洶涌。合:運用承、轉部分的音調,造成呼應的效果。
在人們耳際蕩起滔滔水勢的余響,表達了對華夏河山的贊美和熱愛。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
“廣陵”為古代地名,“散”為古代大曲的結構名稱。 樂曲以戰國時期聶政刺韓王的故事為背景,表達了一種憤懣情懷。
因此,魏晉時期,嵇康因反對司馬氏專權而遭害,臨刑前,從容撫琴,彈奏此曲,以托豪情。可見此曲已輾轉千余年。
樂譜初見于《神奇秘譜》,其時已成45段的大曲,是中國音樂史上代表性的著名樂曲之一。 樂曲情緒幽深,憤怒躁急,體現了對舊時代統治者的反抗意志,是古琴曲中不多的表現激烈情緒的樂章。
《瀟湘水云》南宋浙派琴家郭楚望作。據《神奇秘譜》中的解題,說明了作者創作此曲的歷史背景:北兵南侵時,郭楚望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游于瀟、湘二水合流處,每望九嶷山為云所蔽,便引發他對秀麗山河的贊美,及對國勢日危的關切和時勢飄零的感慨,于是作《瀟湘水云》,以寓其情。
樂曲前段,抒情瀟灑,恬靜宜人;后段奔騰激越,動魂蕩魄。全曲情景交融,云水奔騰,景色與心事浩茫之情,互為表里,是自南宋以來倍受各派琴家推崇的著名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