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發展歷程
Linux 是一套 Unix-like 的操作系統,是 Unix 的一種,它控制整個系統基本服務的核心程序 (kernel) 是由 Linus 帶頭開發出來的,「Linux」這個名稱便是以「Linus's unix」來命名,Linus 選擇用「大眾公有版權」 (GPL)的方式來發行這份程序,這個版權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復制與散布 Linux 的原始程序,換句話說,Linux 實際上是「免費的」,使用者在網絡上就可以抓到 Linux 的原始程序代碼,隨心所欲的復制與更改 Linux 的原始程序,在因特網的日漸盛行以及 Linux 開放自由的版權之下,吸引了無數計算機高手投入開發、改善 Linux 的核心程序,使得 Linux 的功能日見強大,所以今日我們可以在網絡上免費下載 Linux 使用,或者花很少的一點費用就可以取得 Linux 光盤,這都是因為 Linux 是 GPL 版權的緣故。
除了核心程序以外,一個操作系統還需要其它的系統程序跟應用程序才有實用性,Linux 系統中常用的系統程序大部份是美國自由軟件基金會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開發出來的軟件,而且也有不少機構或個人為 Linux 開發應用程序,這些程序一樣大多都是自由軟件,任何人都可以免費的在網絡上取得,不過自行去取得這些程序再一一安裝非常不便,于是有些公司或團體就會去搜集、整合 Linux 上的程序,把「核心-系統程序-應用程序」總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讓一般使用者可以簡便的安裝完整個系統,這就是所謂的「安裝軟件包」(distribution),我們一般講的 Linux 系統便是針對這些安裝軟件包而言,同樣是 Linux 系統,卻分成不同公司、機構整合出來的不同安裝軟件包,這就是大家常常在網絡上看到 Linux 有那么多「種」的原因。 Linux 具有 Unix 系統的程序接口跟操作方式,也繼承了 Unix 穩定有效率的特點。
網絡上安裝 Linux 的主機連續運做一年以上而不曾當機、不必關機是稀松平常的事,不過 Linux 卻不象一般 Unix 要負擔龐大的版權費用,也不需要在專屬的昂貴硬件上才可以使用;Linux 可以在一般的 i386 PC 上執行,效能又高,自然而然的接收了過去幾十年來在 Unix 上累積的程序資源跟使用者,加上 GPL 的版權允許大家自由散布 Linux 的原始碼,并針對自己的需求修改程序,使得 Linux 在目前已經成為非常受人歡迎的一個多人多任務、免費、穩定、效率高、可以在包括 i386、Sparc、Alpha、Mips、PPC 等眾多不同計算機系統平臺上執行的操作系統。 Linux支持多種硬件裝置,諸如x86、Motorola 68k、Digital Alpha、Sparc、Mips、Motorola PowerPC和ARM等等。
由于程序代碼公開,硬件廠商無須多付額外的版權費用,便得以替自行生產的硬件裝置開發適用于Linux的驅動程序,提高產品銷售率。 軟 體方面,如X,為窗口系統的工業標準;另外,由理察·史托曼主導的Emacs,提供窗口版和文字版的文書編輯環境,功能復雜強大,有一套完整的在線說明檔 案;而眾人合作開發的SpreadSheet,是窗口版的電子表格,任何熟稔Lotus 1-2-3的人,看到這樣豐碩的成果,都會有莫名的感動的。
當然,最為人稱道的,是Linux的網絡能力,不論是SLIP、PPP、NetBEUI、DDP、X.25還是ISDN等等,Linux都有相應的軟件供應;而穩定的服務器功能,適用于架設Intranet和Internet。 一般用戶受益于GNU GPL和LGPL的保護,可以不同的管道取得完整的Linux,故而Linux可以是「免費的(gratis)」。
相對于Unix昂貴的版權費用,Linux稱得上是物美價廉。 除此以外,Linux還具有如下的特色∶ · 具備多人多任務∶這表示Linux可以在同一段時間內服務許多人各別的需求。
形象一點講,你可以一邊聽鐵達尼號的原聲CD,一邊編輯文書,一邊又在打印檔案,還可以隨時玩X版的俄羅斯方塊。 · 支持多CPU∶這絕對不是NT的專利,Linux也支持這種硬件架構,代表著更快速的運算和革命性的算法即將成為時代的主流。
· RAM保護模式∶程序(processes)之間不會互相干擾,保證系統能常久運作無誤。根據許多人下載系統評量程序(benchmarks)以測試 Linux的執行效能,結果發現單單是配備486CPU的PC,效能便足堪媲美升陽(Sun)或是迪吉多的中級工作站了。
· 動態加載程序∶當程序加載RAM執行時,Linux僅將磁盤中相關的程序模塊加載,有效地提升了執行的速率和RAM的管理。 · 動態連結共享程序館∶這表示執行檔的大小大量地減少,有助于節省磁盤空間。
· 支持多種檔案系統∶如Minix、Xenix、System V等等著名的操作系統。將來NT的NTFS也會列入支持的。
· 看得見DOS∶這是所謂的透明化(transparency);把DOS的FAT檔案系統視為特殊的遠程檔案系統,不需任何特別的指令便可以靈活運用,就如同一個在Linux底下存在的目錄一樣。 Linux的發展 近幾年的發展,已使得Linux成為微軟、升陽的另一大敵手。
Linux挾其價格低廉、品質良好與穩定的競爭優勢,正無形無影地擴散至眾多以PC為主的工作 平臺上。早期因缺乏商業性應用軟件,單憑學術味道濃厚的工具程序,是無法打入一般商家的主流操作系統的。
然而,今日的Linux已非吳下阿蒙,KDE、Gimp、Gnome等計劃相繼地開展,為X提供了更多圖形接口的桌面操作。
*的歷史
1991年8月一 位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年輕人Linus Benedict Torvalds,對外發布了一套全新的操作系 統。
事情的緣起是這樣的:為了實習使用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 Andrew S. Tanenbaum開發的 Minix (一套功能簡單,簡單易懂的UNIX操作系統,可以在8086上運行,后來也支持80386, 在一些PC機平臺上非常流行),Linus購買了一臺486微機,但是他發現Minix的功能還 很不完善,于是他決心自己寫一個保護模式下的操作系統,這就是Linux的原型。最開始的 Linux是用匯編語言編寫的。
主要工作是用來處理80386保護模式,按照Linus本人的描述, 剛開始的時候是這樣的: “最開始的確是一次痛苦的航行,但是我終于可以擁有自己的一些設備驅動程序了, 并且排錯也變的更容易了,我開始使用C語言來開發程序,這大大加快了開發速度,我開 始擔心我發的誓言:'作一個比Minix更好的Minix',我夢想有一天我能在Linux下重新 編譯GCC……” “我花了兩個月來進行基本的設置工作,直到我擁有了一個磁盤驅動程序(有很多錯 誤,但碰巧能在我的機器上工作)和一個小小的文件系統,這就是我的第0.01版(大約是 1991年8月下旬的事情),它并不完善,連軟盤驅動器的驅動程序都沒有,什么事情也做 不了,但是我已經被它吸引住了,除非我能放棄使用Minix,不然我不會停止改進它。” 1991年10月5日,Linus發布了Linux的第一個“正式”版本: 0.02版,現在Linus 可以運行bash(GNU的一個UNIX shell程序),GCC(GNU的C編譯器),它幾乎還 是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但是它被設計成一個黑客的操作系統,主要的注意力被集中在系統 核心的開發工作上了,沒有人去注意用戶支持,文檔工作,版本發布等等其他東西。
最開始的Linux版本被放置到一個FTP服務器上供大家自由下載,FTP服務器的管理 員認為這是Linus的Minix,因而就建了一個Linux目錄來存放這些文件,于是Linux這個 名字就傳開了,如今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名稱了。 Linus是在 USENET 討論區* 首先發布下面這條消息的: “用戶可曾渴望Minix-1.1會有這樣美好的一天:人們可以自己編寫驅動程序,用戶是 否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美妙的計劃--人們可以自己修改操作系統以適應自己的需要?用戶 是否對所有東西都在Minix上運行這一點感到沮喪?用戶是否沒有找到一個業余時間可以 干的好題目?下面這篇文章也許正是用戶所需要的: ‘如同我在一個月以前所提到的那樣,我正在開發一個類似于Minix的基于AT-386的 操作系統,它現在已經可以工作了(當然得看用戶怎么想),現在我將公布它的源代碼, 它是第0.02版本,但是可以運行bash,GCC,gnu-make,gnu-sed,compress,等等。
’” 然后這個娃娃操作系統就以兩個星期出一次新的修正版本的速度迅速成長,在版本 0.03之后Linus將版本號迅速提高到0.10,這時候更多的人開始在這個系統上工作。在幾 次修正之后Linus將版本號提高到0.95,這表明他希望這個系統迅速成為一個“正式”的 操作系統,這時候是1992年,但是直到一年半之后,Linux的系統核心版本仍然是 0.99.p114,已經非常接近1.0了。
Linux終于在1994年的3月14日發布了它的第一個正式版本1.0版(注二),而Linux 的討論區也從原來的 *中獨立成為*,后來又更名為*。 這是USENET上有名的投票表決之一,有好幾萬用戶參加了投票。
后來由于使用者越來越 多,討論區也越來越擁擠又不得不再細分成 *.*,如今已經有十幾個討論組了, 這還不把專門為Redhat Linux和Debian Linux設的討論組計算在內。這個討論組也是 USENET上最熱鬧的討論組之一,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文章發表。
*系統的發展史
Linux 操作系統的誕生 1981 年IBM 公司推出享譽全球的微型計算機IBM PC。
在1981-1991 年間,MS-DOS 操作系統一直是微型計算機上操作系統的主宰。此時計算機硬件價格雖然逐年下降,但軟件價格仍然是居高不下。
當時Apple 的MACs 操作系統可以說是性能最好的,但是其天價沒人能夠輕易靠近。 到1991 年,GNU 計劃已經開發出了許多工具軟件。
最受期盼的Gnu C 編譯器已經出現,但還沒有開發出免費的GNU 操作系統。即使是MINIX 也開始有了版權,需要購買才能得到源代碼。
而GNU 的操作系統HURD 一直在開發之中,但并不能在幾年內完成。對于Linus 來說,已經不能等待了。
從1991 年4 月份起,他開始醞釀并著手編制自己的操作系統。剛開始,他的目的很簡單,只是為了學習Intel 386 體系結構保護模式運行方式下的編程技術。
但后來Linux 的發展卻完全改變了初衷。 1991 年初,Linus 開始在一臺386sx 兼容微機上學習minix 操作系統。
通過學習,他逐漸不能滿足于minix 系統的現有性能,并開始醞釀開發一個新的免費操作系統。根據Linux 在* 新聞組上發布的消息,我們可以知道他逐步從學習minix 系統到開發自己的Linux 的過程。
從1991 年的4 月份開始,Linus 幾乎花了全部時間研究386-minix 系統(hack the kernel),并且嘗試著移植GNU 的軟件到該系統上(GNU gcc、bash、gdb 等)。并于4 月13 日在* 上發布說自己已經成功地將bash 移植到了minix 上,而且已經愛不釋手、不能離開這個shell 軟件了。
第一個與Linux 有關的消息是在1991 年7 月3 日在* 上發布的(當然此時還不存在Linux 這個名稱,當時Linus 的腦子里想的可能是FREAX ,FREAX 的英文含義是怪誕的、怪物、異想天開等)。其中透露了他正在進行Linux 系統的開發,并且在Linux 最初的時候已經想到要實現與POSIX(UNIX 的國際標準)的兼容問題了。
在Linus 的下一發布的消息中(1991 年8 月25 日 *),他向所有minix 用戶詢問"What would you like to see in minix?"("你最想在minix 中見到什么?"),在該消息中他首次透露出正在開發一個(免費的)386(486)操作系統,并且說只是興趣而已,代碼不會很大,也不會象GNU 的那樣專業。開發免費操作系統這個想法從4 月份就開始醞釀了,希望大家反饋一些對于minix 系統中喜歡那些特色不喜歡什么等信息,由于實際的和其它一些原因,新開發的系統剛開始與minix 很象(并且使用了minix 的文件系統)。
并且已經成功地將bash(1.08 版)和gcc(1.40 版)移植到了新系統上,而且再過幾個月就可以使用了。 最后,Linus 申明他開發的操作系統沒有使用一行minix 的源代碼;而且由于使用了386 的任務切換特性,所以該操作系統不好移植(沒有可移植性),并且只能使用AT 硬盤。
對于Linux 的移植性問題,Linus 當時并沒有考慮。但是目前Linux 幾乎可以運行在任何一種硬件體系結構上。
到了1991 年的10 月5 日,Linus 在* 新聞組上發布消息,正式向外宣布Linux 內核系統的誕生(Free minix-like kernel sources for 386-AT)。這段消息可以稱為Linux 的誕生宣言,并且一直廣為流傳。
因此10 月5 日對Linux 社區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許多后來Linux 的新版本發布時都選擇了這個日子。所以RedHat 公司選擇這個日子發布它的新系統也不是偶然的。
Linux 的命名 Linux 操作系統剛開始時并沒有被稱作Linux,Linus 給他的操作系統取名為FREAX,其英文含義是怪誕的、怪物、異想天開等意思。在他將新的操作系統上載到ftp,funet。
fi服務器上時,管理員Ari Lemke很不喜歡這個名稱。他認為既然是Linus 的操作系統就取其諧音Linux 作為該操作系統的目錄吧,于是Linux 這個名稱就開始流傳下來。
在Linus 的自傳《Just for Fun》一書中,Linus 解釋說:"坦白地說,我從來沒有想到過要用Linux 這個名稱發布這個操作系統,因為這個名字有些太自負了。而我為最終發布版準備的是什么名字呢Freax。
實際上,內核代碼中某些早期的Makefile - 用于描述如何編譯源代碼的文件 - 文件中就已經包含有"Freax"這個名字了,大約存在了半年左右。但其實這也沒什么關系,在當時還不需要一個名字,因為我還沒有向任何人發布過內核代碼。
而Ari Lemke,他堅持要用自己的方式將內核代碼放到ftp 站點上,并且非常不喜歡Freax 這個名字。他堅持要用現在這個名字(Linux),我承認當時我并沒有跟他多爭論。
但這都是他取的名字。所以我可以光明正大地說我并不自負,或者部分坦白地說我并沒有本位主義思想。
但我想好吧,這也是個好名字,而且以后為這事我總能說服別人,就像我現在做的這樣。"-- Linus Torvalds《Just for fun》第84-88 頁。
Linux的基本思想有兩點:第一,一切都是文件;第二,每個軟件都有確定的用途。其中第一條詳細來講就是系統中的所有都歸結為一個文件,包括命令、硬件和軟件設備、操作系統、進程等等對于操作系統內核而言,都被視為擁有各自特性或類型的文件。
至于說Linux是基于Unix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兩者的基本思想十分相近。
4.求Linux發展歷史的詳細資料
"Hello everybody out there using minix——I'm doing a (free) operating system"在1991年的八月,網絡上出現了一篇以此為開篇話語的帖子——這是一個芬蘭的名為Linus Torvalds的大學生為自己開始寫作一個類似minix,可運行在386上的操作系統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1991年10月5日,Linus Torvalds在新聞組*發布了大約有一萬行代碼的Linux v0.01版本。 到了1992年,大約有1000人在使用Linux,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基本上都屬于真正意義上的hacker。
1993年,大約有100余名程序員參與了Linux內核代碼編寫/修改工作,其中核心組由5人組成,此時Linux 0.99的代碼有大約有十萬行,用戶大約有10萬左右。 1994年3月,Linux1.0發布,代碼量17萬行,當時是按照完全自由免費的協議發布,隨后正式采用GPL協議。
至此, Linux的代碼開發進入良性循環。很多系統管理員開始在自己的操作系統環境中嘗試linux,并將修改的代碼提交給核心小組。
由于擁有了豐富的操作系統平臺,因而 Linux的代碼中也充實了對不同硬件系統的支持,大大的提高了跨平臺移植性。 1995年,此時的Linux 可在Intel、Digital 以及Sun SPARC處理器上運行了,用戶量也超過了50萬,相關介紹Linux的Linux Journal雜志也發行了超過10萬冊之多。
1996年6月,Linux 2.0內核發布,此內核有大約40萬行代碼,并可以支持多個處理器。此時的Linux 已經進入了實用階段,全球大約有350萬人使用。
1997年夏,大片《泰坦尼克號》在制作特效中使用的160臺Alpha圖形工作站中,有105臺采用了Linux操作系統。 1998年是Linux迅猛發展的一年。
1月,小紅帽高級研發實驗室成立,同年RedHat 5.0獲得了InfoWorld的操作系統獎項。4月Mozilla 代碼發布,成為linux圖形界面上的王牌瀏覽器。
Redhat 宣布商業支持計劃,網絡了多名優秀技術人員開始商業運作。王牌搜索引擎"Google"現身,采用的也是Linux服務器。
值得一提的是, Oracle 和Informix 兩家數據庫廠商明確表示不支持Linux,這個決定給予了Mysql數據庫充分的發展機會。同年10月,Intel和Netscape宣布小額投資紅帽軟件,這被業界視作Linux獲得商業認同的信號。
同月,微軟在法國發布了反Linux公開信,這表明微軟公司開始將Linux視作了一個對手來對待。十二月,IBM發布了適用于Linux的文件系統AFS 3.5以及Jikes Java 編輯器和Secure Mailer及DB2測試版,IBM的此番行為,可以看作是與Linux羞答答地第一次親密接觸。
迫于Windows和Linux的壓力,Sun逐漸開放了Java協議,并且在UltraSparc上支持Linux操作系統。1998年可說是Linux與商業接觸的一年。
1999年,IBM宣布與Redhat公司建立伙伴關系,以確保Redhat在IBM機器上正確運行。三月,第一屆 LinuxWorld 大會的召開,象征Linux時代的來臨。
IBM、Compaq和Novell宣布投資Redhat公司,以前一直對Linux持否定態度的Oracle公司也宣布投資。五月,SGI公司宣布向Linux移植其先進的XFS文件系統。
對于服務器來說,高效可靠的文件系統是不可或缺的,SGI的慷慨移植再一次幫助了Linux確立在服務器市場的專業性。7月IBM啟動對Linux的支持服務和發布了Linux DB2,從此結束了Linux得不到支持服務的歷史,這可以視作Linux真正成為服務器操作系統一員的重要里程碑。
2000年初始,Sun公司在Linux的壓力下宣布Solaris8降低售價。事實上Linux對Sun造成的沖擊遠比對 Windows來得更大。
2月Red Hat發布了嵌入式Linux的開發環境,Linux在嵌入式行業的潛力逐漸被發掘出來。在4月,拓林思公司宣布了推出中國首家Linux工程師認證考試,從此使Linux操作系統管理員的水準可以得到權威機構的資格認證,此舉大大增加了國內Linux愛好者學習的熱情。
伴隨著國際上的Linux熱潮,國內的聯想和聯邦推出了"幸福Linux家用版",同年7月中科院與新華科技合作發展紅旗Linux, 此舉讓更多的國內個人用戶認識到了存在著Linux這個操作系統。11月,Intel 與 Xteam合作,推出基于Linux的網絡專用服務器,此舉結束了在Linux單向順應硬件商硬件開發驅動的歷史。
2001月新年依使就爆出新聞,Oracle宣布在OTN上的所有會員都可免費索取Oracle 9i的Linux版本,從幾年前的"絕不涉足Linux系統"到如今的主動獻媚,足以體現Linux的發展迅猛。IBM則決定投入10億美元擴大 Linux系統的運用,此舉猶如一針強心劑,令華爾街的投資者們聞風而動。
到了5月這個初夏的時節,微軟公開反對"GPL"引起了一場大規模的論戰。8月紅色代碼爆發,引得許多站點紛紛從windows操作系統轉向linux操作系統,雖然是一次被動的轉變,不過也算是一次應用普及吧。
12月Red Hat 為IBM s/390大型計算機提供了Linux解決方案,從此結束了AIX孤單獨行無人伴的歷史。 2002年是Linux企業化的一年。
2月,微軟公司迫于各洲政府的壓力,宣布擴大公開代碼行動,這可是Linux開源帶來的深刻影響的結果。3月,內核開發者宣布新的Linux系統支持64位的計算機。
2003年1月,NEC宣布將在其手機中使用Linux操作系統,代表著Linux成功進。
*的發展史
1998年,國人第一次在本土市場上接觸到Linux,給我們創造這個機會的是Turbo Linux。通過與國內大型IT媒體的密切合作,Turbo Linux將自由軟件和Linux的概念借助報刊附送光盤的形式廣為傳播,并率先建立起國內Linux認證體系,無論在市場造勢和商業策略的制訂上都取得了領先的成功。 1999年起,以藍點(BluePoint)和沖浪(Xteam Linux)為代表的本土產品異軍突起,使中文Linux真正變成中國人的事業。 接著,以紅旗Linux為代表的“國家隊”正式介入中文Linux領域。紅旗軟件匯集中國科學院20多年在開放系統上的研究成果,以及10多年來中文系統的開發經驗,率先推出的紅旗Linux服務器,揚起國產軟件的一面旗幟,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 最后殺出的一匹黑馬,是以聯想為代表的IT傳統實力派,坐擁龐大的PC銷量帶來的OEM預裝市場,聯想推出了幸福Linux,對其他Linux廠商造成了強大的沖擊和市場壓力。 中文Linux的進程簡單明了,而從這一過程中也足以看到,國人對Linux的無限熱愛之情。在各大廠商頻頻活躍于眾人眼前的同時,諸位Linux的忠實追隨者也紛紛建立了各式各樣的Linux論壇,并在其中發表自己的高談闊論,為中文Linux的發展搖旗吶喊。 應用推廣一直以來都是Linux最大的難題,在國內也是如此。不過,經過兩年的發展,在嵌入式系統、服務器和桌面應用等應用領域,國產Linux推廣應用趨勢已經逐漸明朗化。據專家預測,未來幾年中,嵌入式Linux系統將在中國市場上有高速增長,工業控制類產品將走在前面,網絡設備將緊隨其后。 服務器一直以來都是Linux應用值得自豪的一個領域,政府、銀行、郵電、保險等關鍵部門已經開始規模推廣。Linux服務器的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已經得到業界認可,一大批中間件、數據庫、網絡及應用軟件紛紛運行在Linux平臺上。產業的形成也已日漸清晰,紅旗、Turbo Linux、中軟等公司已經形成開發、服務、市場、銷售體系。 Linux桌面系統的僵局一度很難打破,但是廠商們還是在努力地發展和推廣桌面Linux,紅旗的桌面Linux OEM協議在上半年就已經突破了100萬份,而中軟等廠商也都推出了新的桌面版本。盡管我們可能質疑它的實際應用意義,但我們看到,廠商更多的用意是培育市場,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專家的客觀分析表明,桌面Linux應用時代的到來還需假以時日
*的發展歷史歷程是怎樣的
Linux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0年,Linus Torvalds還是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一名學生,最初用匯編語言寫了一個在80386保護模式下處理多任務切換的程序,后來從Minix(用于操作系統教學、很小的Unix)中得到靈感,發誓要寫一個比Minix更好的Minix,于是開始寫了一些硬件的設備驅動程序、一個小的文件系統。
,這樣0。
0。1版本的Linux就出來了,但是它必須在有Minix的機器上編譯以后才能玩,這時候的Linus已經完全“走火入魔”了,決定踢開Minix“鬧革命”,于是在1991年10月5號發布了Linux 0。
0。2版本,這個版本已經可以運行bash(一種用戶與操作系統內核通訊的軟件)和gcc(GNU C編譯器)了。
Linus從一開始,就決定自由擴散Linux、包括源代碼,他把源代碼發布在網上,隨即就引起愛好者的注意,他們通過互連網也加入了Linux的內核開發工作,一大批高水平程序員的加入,使得Linux達到迅猛發展,到1993年底,Linux 1。 0終于誕生。
Linux 1。0已經是一個功能完備的操作系統了,其內核寫得緊湊高效,可以充分發揮硬件的性能,在4M內存的80386機器上也表現得非常好。
很多人對Linux的認識有個誤區,即總把Linux與低檔硬件平臺聯系到一起,其實從2。1。
xx系列內核開始,Linux就開始走高端的路子了,大約在1。3版本之后,開始向其他硬件平臺上移植,包括號稱最快的CPU---Digital Alpha(目前主頻是最高的),目前Linux能將硬件的性能充分發揮出來,可以囊括低端到高端的所有應用。
Linux加入GNU并遵循公共版權許可證(GPL),由于不排斥商家對自由軟件進一步開發,不排斥在Linux上開發商業軟件,故而使Linux又開始了一次飛躍,出現了很多的Linux發行版,如Slackware、Redhat、Suse、TurboLinux、OpenLinux等十多種,而且還在增加,還有一些公司在Linux上開發商業軟件或把其他Unix平臺的軟件移植到Linux上來,如今很多IT界的大腕如IBM、Intel、Oracle、Infomix、Sysbase、Corel、Netscape、CA、Novell等都宣布支持Linux! 商家的加盟彌補了純自由軟件的不足和發展障礙,Linux得以迅速普及。
*的發展史是什么
1998年,國人第一次在本土市場上接觸到Linux,給我們創造這個機會的是Turbo Linux。通過與國內大型IT媒體的密切合作,Turbo Linux將自由軟件和Linux的概念借助報刊附送光盤的形式廣為傳播,并率先建立起國內Linux認證體系,無論在市場造勢和商業策略的制訂上都取得了領先的成功。
1999年起,以藍點(BluePoint)和沖浪(Xteam Linux)為代表的本土產品異軍突起,使中文Linux真正變成中國人的事業。
接著,以紅旗Linux為代表的“國家隊”正式介入中文Linux領域。紅旗軟件匯集中國科學院20多年在開放系統上的研究成果,以及10多年來中文系統的開發經驗,率先推出的紅旗Linux服務器,揚起國產軟件的一面旗幟,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
最后殺出的一匹黑馬,是以聯想為代表的IT傳統實力派,坐擁龐大的PC銷量帶來的OEM預裝市場,聯想推出了幸福Linux,對其他Linux廠商造成了強大的沖擊和市場壓力。
中文Linux的進程簡單明了,而從這一過程中也足以看到,國人對Linux的無限熱愛之情。在各大廠商頻頻活躍于眾人眼前的同時,諸位Linux的忠實追隨者也紛紛建立了各式各樣的Linux論壇,并在其中發表自己的高談闊論,為中文Linux的發展搖旗吶喊。
應用推廣一直以來都是Linux最大的難題,在國內也是如此。不過,經過兩年的發展,在嵌入式系統、服務器和桌面應用等應用領域,國產Linux推廣應用趨勢已經逐漸明朗化。據專家預測,未來幾年中,嵌入式Linux系統將在中國市場上有高速增長,工業控制類產品將走在前面,網絡設備將緊隨其后。
服務器一直以來都是Linux應用值得自豪的一個領域,政府、銀行、郵電、保險等關鍵部門已經開始規模推廣。Linux服務器的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已經得到業界認可,一大批中間件、數據庫、網絡及應用軟件紛紛運行在Linux平臺上。產業的形成也已日漸清晰,紅旗、Turbo Linux、中軟等公司已經形成開發、服務、市場、銷售體系。
Linux桌面系統的僵局一度很難打破,但是廠商們還是在努力地發展和推廣桌面Linux,紅旗的桌面Linux OEM協議在上半年就已經突破了100萬份,而中軟等廠商也都推出了新的桌面版本。盡管我們可能質疑它的實際應用意義,但我們看到,廠商更多的用意是培育市場,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專家的客觀分析表明,桌面Linux應用時代的到來還需假以時日。
*簡介及其發展
Linux將不會取代Windows成為主流的桌面操作環境, 但它很有可能在信息接入設備中獨霸天下。 為什么Linux無法取代Windows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數最終用戶無法選擇操作系統。 研究表明:用戶在購買軟件時,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計算需求,其次才是運行這些軟件 的計算機。目前的狀況是:大部分軟件是為PC機和Mac機開發,而這些機器運行的操作 系統絕大多數是Windows或Mac OS,可以在Linux平臺上運行的應用軟件還很少。不過 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Linux的支持者正在努力使Windows應用可以在Linux上運行。 例如,著名的桌面軟件開發商Corel公司已經使其大多數產品能夠在Linux上運行,其中 包括久負盛名的CorelDraw和WordPerfect。
Linux無法在桌面操作系統領域占主導地位的另一個原因 是其界面不夠友好。迄今為止,盡管人們已經大大改善了Linux的用戶界面,但與Windows 或Mac OS相比,Linux仍稍遜一籌。Corel、Caldera等公司已經在其Linux發行版本中改 善了用戶界面,提供了相對簡單的安裝過程和特別的技術支持,并且隨發行版本提供了 一些Linux桌面軟件,但用戶有時仍然需要敲入命令。對大多數用戶來說,Windows和 Mac OS提供的完全通過鼠標點擊操作機器的界面是最理想的。
簡化Linux界面的努力仍在繼續。已經有公司提供全圖形 化的Linux用戶界面,用戶只需點擊鼠標就能操作計算機,完全不需要敲入任何命令。隨 著Linux界面的改善,將會有更多的PC機預裝Linux操作系統。
不過Linux真正的用武之地是蓬勃發展的信息接入設備市 場。這些新興的設備只有有限的內存,價格也只有幾百美元,因此開發者需要新的操作 系統來代替像Windows這樣昂貴、臃腫的操作系統。而Linux具有的短小、可定制、對Internet 極好的兼容性和低價特性使它成為這一領域的最佳選擇。正是由于這一原因,軟件開發 商已經推出了可以在手機、Palm裝置甚至汽車上運行的Linux版本。
此外,Linux還非常適合于各種專用計算機,例如收銀機 和其他專用終端等。在這些應用領域,Linux是一個廉價、連網性能好且能替代Windows 等通用操作系統的替代品。
總而言之,盡管我們在很長時間內仍將主要使用裝有 Windows或Mac OS的計算機,但我們的手機、PDA以及各種網絡設備將很快具有Linux 界面。
Linux是一套免費使用和自由傳播的類Unix操作系統,它主要用于基于Intel x86系列CPU的計算機上。這個系統是由世界各地的成千上萬的程序員設計和實現的。其目的是建立不受任何商品化軟件的版權制約的、全世界都能自由使用的Unix兼容產品。
Linux的出現,最早開始于一位名叫Linus Torvalds的計算機業余愛好者,當時他是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學生。他的目的是想設計一個代替Minix(是由一位名叫Andrew Tannebaum的計算機教授編寫的一個操作系統示教程序)的操作系統,這個操作系統可用于386、486或奔騰處理器的個人計算機上,并且具有Unix操作系統的全部功能,因而開始了Linux雛形的設計。
絕大多數基于Linux內核的的操作系統使用了大量的GNU軟件,包括了shell程序、工具、程序庫、編譯器及工具,還有許多其他程序,例如Emacs。正因為如此,GNU計劃的開創者理查德·馬修·斯托曼博士提議將Linux操作系統改名為GNU/Linux。但有些人只把操作系統叫做"Linux"。
Linux的基本思想有兩點:第一,一切都是文件;第二,每個軟件都有確定的用途,同時它們都盡可能被編寫得更好。其中第一條詳細來講就是系統中的所有都歸結為一個文件,包括命令、硬件和軟件設備、操作系統、進程等等對于操作系統內核而言,都被視為擁有各自特性或類型的文件。至于說Linux是基于Unix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兩者的基本思想十分相近。
*系統的發展史
Linux 操作系統的誕生 1981 年IBM 公司推出享譽全球的微型計算機IBM PC。
在1981-1991 年間,MS-DOS 操作系統一直是微型計算機上操作系統的主宰。此時計算機硬件價格雖然逐年下降,但軟件價格仍然是居高不下。
當時Apple 的MACs 操作系統可以說是性能最好的,但是其天價沒人能夠輕易靠近。 到1991 年,GNU 計劃已經開發出了許多工具軟件。
最受期盼的Gnu C 編譯器已經出現,但還沒有開發出免費的GNU 操作系統。即使是MINIX 也開始有了版權,需要購買才能得到源代碼。
而GNU 的操作系統HURD 一直在開發之中,但并不能在幾年內完成。對于Linus 來說,已經不能等待了。
從1991 年4 月份起,他開始醞釀并著手編制自己的操作系統。剛開始,他的目的很簡單,只是為了學習Intel 386 體系結構保護模式運行方式下的編程技術。
但后來Linux 的發展卻完全改變了初衷。 1991 年初,Linus 開始在一臺386sx 兼容微機上學習minix 操作系統。
通過學習,他逐漸不能滿足于minix 系統的現有性能,并開始醞釀開發一個新的免費操作系統。根據Linux 在* 新聞組上發布的消息,我們可以知道他逐步從學習minix 系統到開發自己的Linux 的過程。
從1991 年的4 月份開始,Linus 幾乎花了全部時間研究386-minix 系統(hack the kernel),并且嘗試著移植GNU 的軟件到該系統上(GNU gcc、bash、gdb 等)。并于4 月13 日在* 上發布說自己已經成功地將bash 移植到了minix 上,而且已經愛不釋手、不能離開這個shell 軟件了。
第一個與Linux 有關的消息是在1991 年7 月3 日在* 上發布的(當然此時還不存在Linux 這個名稱,當時Linus 的腦子里想的可能是FREAX ,FREAX 的英文含義是怪誕的、怪物、異想天開等)。其中透露了他正在進行Linux 系統的開發,并且在Linux 最初的時候已經想到要實現與POSIX(UNIX 的國際標準)的兼容問題了。
在Linus 的下一發布的消息中(1991 年8 月25 日 *),他向所有minix 用戶詢問"What would you like to see in minix?"("你最想在minix 中見到什么?"),在該消息中他首次透露出正在開發一個(免費的)386(486)操作系統,并且說只是興趣而已,代碼不會很大,也不會象GNU 的那樣專業。開發免費操作系統這個想法從4 月份就開始醞釀了,希望大家反饋一些對于minix 系統中喜歡那些特色不喜歡什么等信息,由于實際的和其它一些原因,新開發的系統剛開始與minix 很象(并且使用了minix 的文件系統)。
并且已經成功地將bash(1.08 版)和gcc(1.40 版)移植到了新系統上,而且再過幾個月就可以使用了。 最后,Linus 申明他開發的操作系統沒有使用一行minix 的源代碼;而且由于使用了386 的任務切換特性,所以該操作系統不好移植(沒有可移植性),并且只能使用AT 硬盤。
對于Linux 的移植性問題,Linus 當時并沒有考慮。但是目前Linux 幾乎可以運行在任何一種硬件體系結構上。
到了1991 年的10 月5 日,Linus 在* 新聞組上發布消息,正式向外宣布Linux 內核系統的誕生(Free minix-like kernel sources for 386-AT)。這段消息可以稱為Linux 的誕生宣言,并且一直廣為流傳。
因此10 月5 日對Linux 社區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許多后來Linux 的新版本發布時都選擇了這個日子。所以RedHat 公司選擇這個日子發布它的新系統也不是偶然的。
Linux 的命名 Linux 操作系統剛開始時并沒有被稱作Linux,Linus 給他的操作系統取名為FREAX,其英文含義是怪誕的、怪物、異想天開等意思。在他將新的操作系統上載到ftp,funet。
fi服務器上時,管理員Ari Lemke很不喜歡這個名稱。他認為既然是Linus 的操作系統就取其諧音Linux 作為該操作系統的目錄吧,于是Linux 這個名稱就開始流傳下來。
在Linus 的自傳《Just for Fun》一書中,Linus 解釋說:"坦白地說,我從來沒有想到過要用Linux 這個名稱發布這個操作系統,因為這個名字有些太自負了。而我為最終發布版準備的是什么名字呢Freax。
實際上,內核代碼中某些早期的Makefile - 用于描述如何編譯源代碼的文件 - 文件中就已經包含有"Freax"這個名字了,大約存在了半年左右。但其實這也沒什么關系,在當時還不需要一個名字,因為我還沒有向任何人發布過內核代碼。
而Ari Lemke,他堅持要用自己的方式將內核代碼放到ftp 站點上,并且非常不喜歡Freax 這個名字。他堅持要用現在這個名字(Linux),我承認當時我并沒有跟他多爭論。
但這都是他取的名字。所以我可以光明正大地說我并不自負,或者部分坦白地說我并沒有本位主義思想。
但我想好吧,這也是個好名字,而且以后為這事我總能說服別人,就像我現在做的這樣。"-- Linus Torvalds《Just for fun》第84-88 頁。
Linux的基本思想有兩點:第一,一切都是文件;第二,每個軟件都有確定的用途。其中第一條詳細來講就是系統中的所有都歸結為一個文件,包括命令、硬件和軟件設備、操作系統、進程等等對于操作系統內核而言,都被視為擁有各自特性或類型的文件。
至于說Linux是基于Unix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兩者的基本思想十分相近。
*的歷史
1991年8月一 位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年輕人Linus Benedict Torvalds,對外發布了一套全新的操作系 統。
事情的緣起是這樣的:為了實習使用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 Andrew S. Tanenbaum開發的 Minix (一套功能簡單,簡單易懂的UNIX操作系統,可以在8086上運行,后來也支持80386, 在一些PC機平臺上非常流行),Linus購買了一臺486微機,但是他發現Minix的功能還 很不完善,于是他決心自己寫一個保護模式下的操作系統,這就是Linux的原型。最開始的 Linux是用匯編語言編寫的。
主要工作是用來處理80386保護模式,按照Linus本人的描述, 剛開始的時候是這樣的: “最開始的確是一次痛苦的航行,但是我終于可以擁有自己的一些設備驅動程序了, 并且排錯也變的更容易了,我開始使用C語言來開發程序,這大大加快了開發速度,我開 始擔心我發的誓言:'作一個比Minix更好的Minix',我夢想有一天我能在Linux下重新 編譯GCC……” “我花了兩個月來進行基本的設置工作,直到我擁有了一個磁盤驅動程序(有很多錯 誤,但碰巧能在我的機器上工作)和一個小小的文件系統,這就是我的第0.01版(大約是 1991年8月下旬的事情),它并不完善,連軟盤驅動器的驅動程序都沒有,什么事情也做 不了,但是我已經被它吸引住了,除非我能放棄使用Minix,不然我不會停止改進它。” 1991年10月5日,Linus發布了Linux的第一個“正式”版本: 0.02版,現在Linus 可以運行bash(GNU的一個UNIX shell程序),GCC(GNU的C編譯器),它幾乎還 是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但是它被設計成一個黑客的操作系統,主要的注意力被集中在系統 核心的開發工作上了,沒有人去注意用戶支持,文檔工作,版本發布等等其他東西。
最開始的Linux版本被放置到一個FTP服務器上供大家自由下載,FTP服務器的管理 員認為這是Linus的Minix,因而就建了一個Linux目錄來存放這些文件,于是Linux這個 名字就傳開了,如今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名稱了。 Linus是在 USENET 討論區* 首先發布下面這條消息的: “用戶可曾渴望Minix-1.1會有這樣美好的一天:人們可以自己編寫驅動程序,用戶是 否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美妙的計劃--人們可以自己修改操作系統以適應自己的需要?用戶 是否對所有東西都在Minix上運行這一點感到沮喪?用戶是否沒有找到一個業余時間可以 干的好題目?下面這篇文章也許正是用戶所需要的: ‘如同我在一個月以前所提到的那樣,我正在開發一個類似于Minix的基于AT-386的 操作系統,它現在已經可以工作了(當然得看用戶怎么想),現在我將公布它的源代碼, 它是第0.02版本,但是可以運行bash,GCC,gnu-make,gnu-sed,compress,等等。
’” 然后這個娃娃操作系統就以兩個星期出一次新的修正版本的速度迅速成長,在版本 0.03之后Linus將版本號迅速提高到0.10,這時候更多的人開始在這個系統上工作。在幾 次修正之后Linus將版本號提高到0.95,這表明他希望這個系統迅速成為一個“正式”的 操作系統,這時候是1992年,但是直到一年半之后,Linux的系統核心版本仍然是 0.99.p114,已經非常接近1.0了。
Linux終于在1994年的3月14日發布了它的第一個正式版本1.0版(注二),而Linux 的討論區也從原來的 *中獨立成為*,后來又更名為*。 這是USENET上有名的投票表決之一,有好幾萬用戶參加了投票。
后來由于使用者越來越 多,討論區也越來越擁擠又不得不再細分成 *.*,如今已經有十幾個討論組了, 這還不把專門為Redhat Linux和Debian Linux設的討論組計算在內。這個討論組也是 USENET上最熱鬧的討論組之一,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文章發表。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linux發展史簡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