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恩節的由來(簡短)
感恩節是北美洲獨有的節日,始于1621年。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將它定為國家假日,并且規定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美國的感恩節。感恩節有四天假期。借著長假,很多人都會趕回家慶祝佳節,所以,美國感恩節的熱鬧程度絕不亞于中國的中秋節。
17世紀初,英國的清教徒遭到迫害。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登上“五月花”號帆船,于12月26日到達了美國的普利茅斯港,準備開始新的生活。然而,這些移民根本不適應當地環境,第一年冬天過后,只有50人幸存。第二年春天,當地印第安人送給他們很多必需品,并教會他們如何在這塊土地上耕作。這一年秋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11月底,移民們請來印第安人共享玉米、南瓜、火雞等制作成的佳肴,感謝他們的幫助,感謝上帝賜予了一個大豐收。自此,感恩節變成了美國的固定節日。
2.感恩節的由來(簡短)
感恩節的由來: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
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于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習俗,移民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并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日。
1621年11月下旬的星期四,清教徒們和馬薩索德帶來的90名印第安人歡聚一堂,慶祝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感恩節。擴展資料:很多美國人說感恩節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節日。
感恩節的由來有很多版本,最普遍的說法是初次來美洲大陸的清教徒感謝當地印第安人的幫助。直到19世紀,感恩節正式成為全國性的年度固定假日。
對于感恩節的由來,最普遍的說法是1621年在麻薩諸塞州登陸的清教徒和當地的印第安人共同舉行秋收盛宴,感謝印地安人的幫助,因為沒有這些印地安人他們無法在第一年生存下來,這次盛宴就演變成今天的感恩節。另外一個則是1619年由伍德利夫船長帶領的36人在弗吉尼亞州登陸,舉行了歷史上第一個感恩節祈禱。
1789年,美國時任總統華盛頓首次宣布當年的11月26號星期四為全國感恩假日,隨后的總統也宣布過類似的總統令,但是到了十九世紀,感恩節才正式成為固定的年度全國假日。當時一個名叫沙拉-約瑟瓦-黑利的女作家(兒歌《瑪麗有只小綿羊》的作者)受到清教徒日記的啟發,決心再現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感恩盛宴的傳統,于是從1827年到1857年一直不懈努力推動把感恩節社會全國假日。
美國前總統林肯1863年首次宣布,11月最后一個星期四慶祝感恩節。1939年,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決定把感恩節提前一個星期,讓大蕭條時代的零售商有更多的時間促銷,但此舉遭到反對。
1941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由總統羅斯福簽署,把感恩節正式定為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現在美國人的感恩節大餐少不了火雞。
不過位于華盛頓的印地安文化博物館廚師長格蘭特說,1621年清教徒與印第安人的聚會上沒有火雞:“1621年在馬薩諸塞普利茅斯舉行的第一次感恩活動上,當時的菜單有煮南瓜,漿果,野鹿,還有魚類和貝殼類海鮮,當時他們沒吃火雞。”他說,那時候的火雞肉不能吃:“那時候的火雞會飛。
它們不像現在的火雞那么大腹便便,飛不動了。那時候火雞會飛,所以它們的肉很硬,不能吃。”
那一年的感恩盛宴也沒有現在的火雞大餐中必備的南瓜派,土豆泥,那時候這些東西還沒有傳到新英格蘭一帶。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美國感恩節由來:初次登陸清教徒謝印第安人幫助。
3.感恩節的由來,簡略一點
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因此美國人提起感恩節總是備感親切。
美國國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國式的節日( holiday ),它和早期美國歷史最為密切相關。
1620年,一些朝拜者乘坐"五月花"號船去美國尋求宗教自由。他們在海上顛簸了兩個月之后,終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現在的馬莎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陸。
在第一個冬天,半數以上的移民都死于( die )饑餓和傳染病,活下來的人們在第一個春季即1621年開始播種。整個夏天( summer )他們都熱切地盼望著豐收的到來,他們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殖民地的存在都將取決于即將到來的收成。最后( finally ),莊稼獲得了意外的豐收,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舉行了3天的狂歡活動。從此,這一習俗就沿續下來,并逐漸風行各地。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宣布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感恩節慶祝活動便定在這一天,直到如今.屆時,家家團聚,舉國同慶,其盛大、熱烈的情形,不亞于中國人過春節。
感恩節慶祝模式許多年來從未改變。豐盛的家宴早在幾個月之前就開始著手準備。人們在餐桌上可以吃到蘋果、桔子、栗子、胡桃和葡萄,還有葡萄干 布丁、碎肉餡餅、各種其他食物以及紅莓苔汁和鮮果汁,其中最妙和最吸引人的大菜是烤火雞( roast turkey )和南瓜餡餅( pumpkin pie ),這些菜一直是感恩節中最富于傳統和最受人喜愛的食品( food )。
人人都贊成感恩節大餐必需以烤火雞為主菜。火雞在烘烤時要以面包作填料以吸收從中流出來的美味汁液,但烹飪技術常因家庭和地區的不同而各異,應用什么填料也就很難求得一致。
另外,加拿大的感恩節是在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4.感恩節的由來(80字左右,簡單些的.)
感恩節的由來可以追溯到美國歷史的發端,起源于馬薩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這些移民在英國本土時被稱為清教徒,因為他們對英國教會的宗教改革不徹底感到不滿,以及英王及英國教會對他們的政治鎮壓和宗教迫害,所以這些清教徒脫離英國教會,遠走荷蘭,后來決定遷居到大西洋彼岸那片荒無人煙的土地上,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信教自由地生活。
以下無視之
我是一條傲嬌的小尾巴!
我是一條可愛的小尾巴!
我是一條單純的小尾巴!
我是一條全能的小尾巴!
我是一條天然的小尾巴!
我是一條漂亮的小尾巴!
我是一條溫柔的小尾巴!
我是一條愛笑的小尾巴!
5.感恩節的由來寫作文用簡短一些使勁簡短簡短簡短不超過70個字
西元1620年,五月花號(TheMayflower)載著大約有大人和小孩共一百多人的英國清教徒(Pilgrims)在現在麻薩諸塞州的普利斯敦登陸,而當年的寒冬讓他們受盡苦難,到春天來臨,只剩下50多人存活。
春季來臨后,得到印地安人給予協助,而有了較好的豐收。為感謝上帝及印地安人朋友,清教徒門每年舉行感恩歡慶,在黎明時鳴放禮炮,列隊走進教堂,點起舞火舉行盛宴。
到了1789年華盛頓總統就職聲明中宣布,11月26日星期四為感恩節,以鼓勵美國人發揚祖先感恩精神,成為美國正式節日。
6.誰知道感恩節的由來,超短的
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感恩節。
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因此美國人提起感恩節總是備感親切。 感恩節是美國國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國式的節日( holiday ),它和早期美國歷史最為密切相關。
1620年,一些朝拜者乘坐"五月花"號船去美國尋求宗教自由。他們在海上顛簸了兩個月之后,終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現在的馬莎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陸。
在第一個冬天,半數以上的移民都死于( die )饑餓和傳染病,活下來的人們在第一個春季即1621年開始播種。整個夏天( summer )他們都熱切地盼望著豐收的到來,他們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殖民地的存在都將取決于即將到來的收成。
最后( finally ),莊稼獲得了意外的豐收,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舉行了3天的狂歡活動。從此,這一習俗就沿續下來,并逐漸風行各地。
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宣布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感恩節慶祝活動便定在這一天,直到如今。
屆時,家家團聚,舉國同慶,其盛大、熱烈的情形,不亞于中國人過春節。 感恩節慶祝模式許多年來從未改變。
豐盛的家宴早在幾個月之前就開始著手準備。人們在餐桌上可以吃到蘋果、桔子、栗子、胡桃和葡萄,還有葡萄干 布丁、碎肉餡餅、各種其他食物以及紅莓苔汁和鮮果汁,其中最妙和最吸引人的大菜是烤火雞( roast turkey )和南瓜餡餅( pumpkin pie ),這些菜一直是感恩節中最富于傳統和最受人喜愛的食品( food )。
人人都贊成感恩節大餐必需以烤火雞為主菜。火雞在烘烤時要以面包作填料以吸收從中流出來的美味汁液,但烹飪技術常因家庭和地區的不同而各異,應用什么填料也就很難求得一致。
另外,加拿大的感恩節是在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編輯本段感恩節的由來 感恩節的起源,和英國基督教的宗教紛爭有關。
大約在公元16世紀末到17世紀,英國清教徒發起了一場來勢猛烈的宗教改革運動,宣布脫離國教,另立教會,主張清除基督教圣公會內部的殘余影響。但是,在17世紀中葉時,保皇議會通過了《信奉國教法》,清教徒開始遭到政府和教會勢力的殘酷迫害,逮捕、酷刑,宗教審判,每時每刻都在威脅著清教徒。
被逼無奈,他們只得遷往荷蘭避難。但是,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
在荷蘭,清教徒不僅沒能逃脫宗教迫害,而且飽受戰爭帶來的痛苦和折磨。更令他們難以忍受的是,遠在異國他鄉,孩子們受不到“英國式的教育,對故土的感情一天一天地淡薄下去。
為了徹底逃脫宗教迫害的魔爪,為下一代保留住祖國的語言和傳統,他們再一次想到大遷徙。 天下雖大,何處是這群天涯淪落人的歸宿呢?想來想去,他們把目光投向了美洲。
哥倫布在100多年前發現的這塊“新大陸”,地域遼闊,物產富饒,而且有很多地方還是沒有國王。沒有議會、沒有劊子手、未開發的處女地。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只有在這樣的地方,他們才能輕輕松松地生活,自由自在地信奉、傳播自己所喜歡的宗教,開拓出一塊屬于清教徒的人間樂園。
于是,清教徒的著名領袖布雷德福召集了102名同伴,在1620年9月,登上了一艘重180噸,長90英尺的木制帆船——五月花號,開始了哥倫布遠征式的冒險航行。對于航海來說,這艘有著浪漫名稱的船只未免太小了。
由于形勢所迫,他們“選擇”的,又是一年中最糟的渡洋季節。不過,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為了找回失去的權利和自由,這群飽經憂患的人已經不顧一切了。
海上風急浪高,五月花號就像狂風暴雨中的一片樹葉,艱難地向前漂泊著,幾乎隨時都有船毀人亡的危險。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船只沒有遇到任何損害,并在航行了66天后,于11月21 日安抵北美大陸的科德角,即今天美國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敦港。
稍事休整后,五月花號繼續沿海岸線前進。由于逆風和時差,它沒有能到達預定的目的地——弗吉尼亞的詹姆斯敦,反而在圣誕節后的第一天,把他們送上了新英格蘭的土地。
有意思的是,在這次充滿危險的遠征中,所有探險者只有一人死亡。但由于旅途中誕生了一名嬰兒,使到達美洲的人不多不少,仍然是102名。
移民都是虔誠的教徒,無不手劃十字,衷心感謝上帝的眷顧。 現在,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完全是一塊陌生的土地,蜿蜒曲折的海岸線,顯得沉寂、荒涼。
因此,大約在一個月內,移民們不敢貿然靠岸,仍然以船為家。在此期間,他們派出了偵察隊,乘坐小船在科德角灣沿線尋找定居地。
一天,正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時候,偵察隊返回來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個適合移民們居住的、真正的“天堂”。“天堂”就是今天的普利茅斯港,這是一個天然的良港,非常適合五月花號停泊。
港口附近有一個優良的漁場,可以提供大量的海產品。不遠處一片連綿起伏的小山,就像一道天然屏障,把這塊土地環繞起來。
在明亮的陽光下,結了冰的小溪反射著晶瑩的光澤,可以為移民們提供充足的淡水。開墾過的肥沃農田,一塊一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
除此之外,他們還看到了一片雖然殘破,卻足以遮風避雨,幫助他們度過嚴冬的房屋……看起來,一切都不錯,而且不能再好了。唯一令他們感到迷惘的是,這片到處都有人類生活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