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趣的歷史故事,簡短一點
孟母三遷: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圍魏救趙:且說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時,田忌想直逼趙國邯鄲,孫臏制止說:“解亂絲結繩,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爭斗,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制約才能自然分開。現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直攻魏國。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自解。我們再于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田忌依計而行。”果然,魏軍離開邯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于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又后十三年,齊魏之軍再度相交于戰場,龐涓復又陷于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兵敗遂自刎。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指鹿為馬: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給秦二世,并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于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后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指鹿為馬的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便用指鹿為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
暗度陳倉:出自司馬遷 《史記淮陰侯列傳》 。秦末農民起義后,項羽與劉邦為爭奪天下,進行了為期四年地“楚漢戰爭”。劉邦首先攻入咸陽,自立為關中王。項羽軍事力量強大,劉邦把咸陽和關中讓給了項羽,自己到了漢中。與劉邦地守地漢中相鄰的是章邯。劉邦為了迷惑項羽,防止章邯入侵,把出入漢中的棧道燒毀了。后來,劉邦逐漸強大起來,命韓信為大將,出兵與項羽一決雌雄。為了迷惑敵人,韓信派了一萬多人馬去修復燒毀多棧道。棧道修復工程艱巨,進展緩慢。章邯料定棧道修復絕非易事,毫無戒備。殊不知韓信多主力已抄小路向陳倉進軍,很快攻下咸陽,占領關中。汗腺采用一明一暗、以明掩暗多計謀,取得了奪取關中的重大勝利。
基本上成語都是古代有趣的故事或史實來的。
2.有趣簡短的300字以內的歷史小故事
1、相傳古時候有一位寡婦她叫陳秀英,她的兒子朱耀宗考中了狀元,皇上很欣賞他,讓他做駙馬,這位狀元想到自己的母親這么多年都沒有嫁人,所以請求皇上給他的母親立一座貞節牌坊。
皇上答應了他的這個請求,于是他很開心地回家告訴母親,結果母親告訴他不需要貞節牌坊,因為她馬上就要改嫁給他的老師。
這位狀元不允許母親這樣做,母親告訴他說:你去把我的衣服洗了,如果曬一天一夜,這個裙子干了的話就聽你話,不改嫁了,如果沒有曬干的話,我就要改嫁。這位狀元洗完衣服后,曬在了院子里,晚上突然下起了大雨,于是他的母親對他說了這句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2、相傳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宰相叫房玄齡,相傳這個宰相是非常怕老婆的,怕到什么程度呢?傳說這個宰相怕老婆的程度就好比他一生對朝廷做出的貢獻,有一次下了早朝,房玄齡在宮殿門口一直徘徊不肯離去,皇上見到后就很奇怪,問他你在這里干什么?怎么還不回家呢?
房玄齡就說,昨晚得罪了我的夫人今天早朝來的時候她還在生氣,我怕我一會回去沒有好果子吃,請皇上下一道圣旨不讓我夫人生氣,我才敢回家。
皇上聽后非常的差異,心想想不到她竟然如此的怕老婆,皇上絕對房玄齡乃當今唐唐的一位宰相,竟然如此的害怕老婆,這要傳了出去豈不是讓后人笑話,同時也為房玄齡感到不公平。
于是皇上就想到了一個主意,故意找了一個原因說房玄齡有功,賞賜美女數名,送回家中想要殺殺房玄齡妻子的銳氣,房玄齡的妻子看到皇帝賞賜的美女大怒便關著房門不肯出去,皇上便派自己皇后來勸說房玄齡的妻子,沒想到皇后卻碰了一鼻子的灰。皇上知道后,非常的生氣。
就親自對房玄齡的妻子說,如果你今天同意了我賞賜房玄齡的那些美女為小妾便罷,如果不同意我便賜你毒酒,你自行了解,房學齡的老婆聽后一句話不說拿起皇帝賜的毒酒便喝,皇上心中大驚,這等女子我都會感到害怕別說房學齡了,但是那杯毒酒其實是假的,是皇帝找人放的醋。
3、清朝道光年間的時候舉行秀才考試,有很多的考生都去參加考試,其中就有12歲的張之洞。因為他年齡很小所以考官有點小瞧他,對他說,你才這么小,是來這里搗亂的嗎。張聽了之后很不開心,對這個考官說,今天我是來考試的,不是來比拼年齡的。
考官看見他的眼睛炯炯有眼,胸有成竹的樣子說話利落干脆,就說,這樣吧,我給你出一個上聯,你如果對的上就讓你來應考,要是對不上,你就回家,小孩子不要來這個地方玩。
張聽完考官的話后,知道考官又把自己當做了小孩子,于是很不開心的說:“對不上您的對子,我自己就能夠離開,如果我對上了,還請您能夠讓我留下考試。”
這位考官聽了張的話之后思考了一個上聯:南皮縣童子十歲。張隨口就對出了下聯:北京城皇上萬歲。這位大人看見張應對得這么快心里是很佩服的,最后經過考試,張考中了秀才。
4、秦穆公外出巡視的時候不小心把自己的戰馬弄丟了,等他找到的時候,一伙人已經把馬殺掉正在吃肉。秦穆公看到愛馬身死,雖然心中不忍,但是不知者無罪,馬死已經無可挽回,再追究也沒有意義,反而會失去民心。
于是,秦穆公便對殺馬的眾人說:“吃馬肉怎么可以不喝酒?”又命隨從給他們斟酒喝。國君不罰反賜酒,挽救他們的性命,讓這一伙殺馬人心中慚愧不已,秦穆公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幾年后晉國攻打秦國,秦穆公被晉軍包圍,危在旦夕。當時吃秦穆公馬肉的那伙人聽說了此事,決定報答秦穆公的恩德,他們在危急時刻沖破晉軍包圍救出秦穆公。秦穆公的大軍來援,大敗晉軍,還俘虜了晉惠公。
5、東吳大將呂蒙因為讀書少,被稱為吳下阿蒙。孫權看不下去,就對呂蒙說:“你之仗軍務,不讀書怎么行?”呂蒙感覺軍務繁忙,無暇讀書。孫權批評呂蒙:“不要求你學富五車,涉獵一些歷史罷了,你難道比我還忙嗎?”
呂蒙為了不再挨批,就開始讀書,學識漸長。有次魯肅跟呂蒙商議國事非常吃驚:“世人都說將軍不過一介武夫,沒想到今日一敘學識淵博,已非吳下阿蒙。”呂蒙說:“讀書人分別幾日,就應當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
3.有趣的短篇歷史小故事
狡兔三窟 在戰國時期,一些國家的重臣喜歡結交和收養各種各樣有一定本領的人,做他的“門客”,給他出謀劃策,并借此提高自己的聲望,維持和鞏固自己的地位。
這種做法一時成為風氣。如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蔡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收養的門客都很多,人們稱他們為“四公子”。
這里我們給大家說說齊國的孟嘗君的故事。孟嘗君名叫田文,是田嬰的兒子。
田嬰在孫臏指揮的馬陵戰役中擔任過副將,因作戰有功,齊國把他封于薛地(今山東滕縣東南),稱為薛公。田嬰死了以后,田文繼承了父親的官位和封地,號稱孟嘗君。
孟嘗君懂得,收養大量門客,獲得很多人的擁護和支持,這對于取得名望,鞏固自己的地位是很必要的。于是他到處搜羅人才,不論貴賤,只要有一技之長,都以客相待。
這樣,他愛慕賢人的名聲就慢慢地傳開了。別的國家的一些豪杰之土,甚至一些逃跑的犯人也來投奔他,把他當作知己朋友,為他辦事。
有一次,一個叫馮驩的人來投奔孟嘗君。孟嘗君看他那副打扮,一身破衣裳,腳穿草鞋,腰里系著一把劍,連劍鞘也沒有,知道是個窮苦人,就問他:“先生找我有何見教?”馮驩說:“我窮得活不下去,到您這兒找口飯吃。”
“你有什么本事呢?”“我什么本領也沒有。”孟嘗君笑了起來,說:“那你就先住下吧。”
孟嘗君手下的人看馮驩這么窮,又沒本領,都看不起他,把他安排在下等房間里住,天天給他粗飯吃。沒過幾天,孟嘗君問起:“那個馮驩干什么?”回答說:“他呀,天天彈那把劍,邊彈還邊唱;劍啊咱們回去吧,這兒吃飯沒魚蝦。”
孟嘗君覺得這話傳出去,自己沒臉面,就讓人把馮驩搬到中等房間里住,給他魚蝦吃。沒過多少日子,馮驩又唱了:“劍啊咱們回去吧,這里出門沒車馬。”
有人把這話報了孟嘗君,孟嘗君吩咐再給他一套車馬。誰知沒過多久,有人又來反映說:馮驩仍舊天天唱哩,什么“劍啊咱們回去吧,沒錢不能養活家。”
孟嘗君挺生氣,心想,這個窮鬼怎么這樣不知足呢。不過,為了籠絡更多的人,他還是派人經常給馮驩的老母親送錢用。
馮驩這才不彈不唱了。過了一年光景,孟嘗君名氣越來越大,當上了齊國的相國。
這時候,他的門客已經有三午人了。養活這么一大幫人,得多少錢啊!盡管他收入不少,可也感到力不從心。
他想來想去,想到在薛城還放了一大筆高利貸,已經年把沒收上利息來了,決定派人去收一下。這收債可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還得懂一套會計業務,門客沒人愿意去倒叫孟嘗君作了難。
有人推薦馮驩,說:“這家伙身材高大,又很會說話,別的本事沒有,收債也許還行。”孟嘗君就把馮驩找來,對他說:“我平時太忙,對先生照應不夠。
請您原諒。現在請您上薛城去一趟,替我收債,不知道您愿不愿意去?”馮驩很爽快答應:“行,我去。”
于是準備車馬,收拾行裝,帶著債券,就出發了。臨走的時候,他問孟嘗君:“債收了以后,要買點什么回來嗎?”孟嘗君說:“你看我家缺什么就買什么吧。”
馮驩到了薛城,那些比較寬裕的人跑來還了利錢,那些還不起債的窮人家早躲得無影無蹤了。馮驩用收上來的錢,買了幾頭大肥牛和十幾壇美酒,辦了幾十桌酒席,邀請所有的債戶來喝酒,并且通知說,不管還得起還不起的都要來,還不起不要緊,來核對一下債券就行了。
聚會那天,債戶們都來了,馮驩熱情地招待他們。喝過酒,馮驩同債戶們一一核對了債券,問明了情況。
凡是當時能給利錢的,就收下他們的錢;一時沒錢的,就約好歸還的期限;窮得實在還不起的,就干脆把他們手中的債券收回,隨即當著大家的面,一把火把那些債券都給燒了。債戶們看了真是又驚又喜,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這時候,馮驩站起來說:“咱們孟嘗君借錢給你們,是看到大家沒有本錢務農經商,難以度日;本來他是不想收利錢的,可是他手下有一大幫門客要養活,所以叫我來收利錢。如今核對了債券,能付的都付清了,暫時沒錢的都約定了歸還的期限,請務必按期交付,實在付不起利錢的,孟嘗君說,連本帶息都奉送了。
所以我把這些人的債券全燒了。這都是孟嘗君的恩典,大伙可別忘了啊!”一番話,說得大家歡呼起來,都萬分感激孟嘗君的恩德。
孟嘗君聽到馮驩焚燒債券的消息,不由得火冒三丈,立刻派人把馮驩叫回來,氣呼呼地責備他:“好哇,我要你去收利息,你收了錢,就殺牛買酒,大擺宴席,還把債券給燒了。你搞的是什么名嘗啊!”馮驩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公子您別急!請您想一想,不辦酒席怎么能把債戶全都找來呢?債戶不來,怎么知道誰付得起利錢,誰又付不起呢?現在,付得起的,已經定好期限,到期準能交上。
付不起的,就是再過十年八年,他還是付不起。逼急了,他索性跑到別的地方去了,那些債券還有什么用處呢?您要是硬逼著他們,得錢不多,倒落個不好的名聲,這劃得來嗎?我把這些沒用的債券燒了,使薛城百姓對您感恩戴德,到處頌揚您的美名,這不是大好的事情嗎?我臨走的時候,您囑咐我揀您家缺少的東西帶回來。
我看您這兒金銀財寶,山珍海味,什么都不缺,唯獨缺少對窮苦人的情義。所以我就把情義給您買回來了。”
孟嘗君聽了。
4.求歷史小故事,要好玩、簡短
晏子出使楚國。楚國人(想侮辱他,)因為他身材矮小,楚國人就在城門旁邊特意開了一個小門,請晏子從小門中進去。晏子說:“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洞中進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國,應該不是從此門中入城吧。”楚國人只好改道請晏子從大門中進去。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恐怕是沒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人挨著人,肩并著肩,展開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樣,怎么能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這樣,為什么派你這樣一個人來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賢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賢明的國君,無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無能為力的國君,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國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侍臣說:“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現在 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辦法呢?”侍臣回答說:“當他來的時候,請讓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干什么的?’(我就) 回答說:‘(他)是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 么罪?’(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公差兩名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 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于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了席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 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現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喜歡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圣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有疑問 請在線交談 祝你天天開心 心想事成 O(∩_∩)O 。
5.短篇歷史小故事15個
1、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后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
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
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后,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
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并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2.程門立雪 宋代有個叫楊時的人,是理學家程頤的學生,他40多歲時到洛陽去拜見程頤,當他與另一位同學來到程頤家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就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候,直到程頤醒來,這時雪已經下了一尺多深,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程門立雪"的故事 3.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于是征得魯昭公的同意后,與宮敬叔同行。
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
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旦撣測趕爻非詫石超將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來。
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后,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
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
至于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4、秦始皇拜荊條 秦始皇焚書坑儒,為此而落得個罵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師的故事卻鮮為人知.那是秦始皇統一中國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時發生的事.當時,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護衛下,乘著車輦,浩浩蕩蕩地從碣石向東北的仙島前進.隨著均勻的馬蹄聲,秦始皇不覺沉入對往事的追憶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師,仿佛他就在眼前,雖說嚴厲,可令人欽敬難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呢.那位威嚴的老人,第一次授課講的就是舜爺賜給我們家的姓.他先分別講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個"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寫."老師,這字太難寫了.""什么 一個嬴字就難住了 將來秦國要*你去治理,難事多著哩,能知難而不進嗎 "說著就舉起了荊條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沒見過這位老師,聽說他老人家已經去世了.突然,車停了.前衛奏道:仙島離此不遠,請萬歲乘馬.于是,秦始皇換乘了心愛的大白馬.過不多時,便到了島上.始皇環視渤海,胸襟萬里,豪氣昂然,更加思緒萬千.待到他低頭察看眼前,卻忽然下馬,撩衣跪拜起來.隨從的大臣們見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著參拜.等皇帝站起身來,大臣李斯才問他為何參拜.秦始皇深情地說:"眾位卿家,此島所生荊條,正是朕幼年在邯鄲時老師所用的荊條,朕見荊條,如見恩師,怎能不拜 "后來,人們就把這個島稱為秦皇島.傳說島上的荊條為秦始皇敬師的精神所感動,皆垂首向下,如叩頭答謝狀. 5、張良拜師 張良年輕時,曾計劃要刺殺暴君秦始皇,失敗后,為躲避官府通緝,潛藏在下邳.有一天,張良閑游到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張良很不高興.等張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于是,張良跪著幫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沒客氣,笑瞇瞇地離開了.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時分在這里等我."張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剛亮,他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見了張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到,豈有此理.過5天再早些見我."說完就離去了.又過5天后,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復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這下張良可點急了,又過了5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井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秘地說:"你讀了這本王者之書,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將起.再過13年,你到濟北,可以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說完飄揚而去.天一亮,張良打開書一看,原來是太公望兵法書.張良特別高興.后來張良認真研讀黃石老翁授給的那部兵法書,真的當上了漢高祖劉邦的高級參謀. 6、孔夫子的誤會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游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
6.求有趣的歷史故事
東方朔故事公車令奉祿微薄,又始終沒有見到皇帝,東方朔很是不滿。
為了讓漢武帝盡快召見自己,他故意嚇唬給皇帝養馬的幾個侏儒:“皇帝說你們這些人既不能種田, 又不能打仗, 更沒有治國安邦的才華, 對國家毫無益處, 因此打算殺掉你們。你們還不趕快去向皇帝求情!”侏儒們大為惶恐, 哭著向漢武帝求饒。
漢武帝問明原委, 即召來東方朔責問。東方朔終于有了一個直接面對皇帝的機會。
他風趣地說:“我是不得已才這樣做的。株儒身高3尺, 我高9尺, 所掙傣祿卻一樣多, 總不能撐死他們而餓死小臣吧!圣上如果不愿意重用我, 就干脆放我回家, 我不愿再白白耗費京城的白米。”
東方朔詼諧風趣的語言, 逗得漢武帝捧腹大笑, 遂任命他侍詔金馬門, 不久又擢為侍郎, 侍從左右。 漢武帝喜歡游戲, 為政之暇, 常出謎語, 讓侍從猜測。
東方朔每猜必中, 應答如流, 很快得到寵幸。而東方朔則利用接近皇帝的機會, 屢屢向漢武帝諫諍國政。
建元三年(前138年), 漢武帝為了田獵游樂, 擬劃出關中方圓百里的良田, 建造規模宏大的林苑。朝中眾臣大多迎合帝意, 表示贊同, 東方朔卻據理力諫:“聽說謙虛謹慎, 天將降福, 驕傲奢侈, 天將降災。
現在圣上嫌宮殿不高大, 苑林不寬廣, 要建上林苑。試想, 關中一帶, 土地肥美, 物產豐饒,國家賴以太平, 小民賴以富足, 劃地為苑, 將上乏國家, 下虧小民;為建造虎鹿樂園而毀人墳墓, 拆人房屋, 將使小民無家可歸, 傷心流淚, 怨恨朝庭。
昔殷紂王建九市而諸侯叛亂, 楚靈王造章華臺而楚民離心, 秦始皇修阿房宮而天下大亂。前事之鑒, 不可不察。”
漢武帝雖不愿停修上林苑, 但對東方朔表現出的膽識和忠誠十分欣賞, 下詔賜給黃金百斤, 并授予太中大夫給事中的官銜。 漢武帝的妹妹隆慮公主老來得子,封昭平君,深得武帝寵愛,但她卻驕橫不法, 酒后殺人,廷尉不敢依法治罪, 特向武帝請示。
武帝礙于法律, 不好明令赦免。于是假意哭泣, 想暗示廷尉免罪。
左右大臣都看出了皇帝的用意, 紛紛為昭平君求情, 獨東方朔故作糊涂, 向漢武帝祝頌說:“圣王執政, 哭賞不避仇敵, 誅殺不擇骨肉。今圣上嚴明, 天下幸甚!”此舉使漢武帝難徇私情, 不得不忍痛依法懲處了昭平君。
漢武帝好大喜功, 也喜歡臣下歌功頌德。一次,武帝問東方朔:“先生以為聯是一位什么樣的君主呢?”東方朔回答說:“圣上功德, 超過三皇五帝, 要不眾多賢人怎么都輔佐您呢, 譬如周公旦、邵公奭都來做丞相, 孔丘來做御史大夫, 姜子牙來做大將軍…… ”東方朔一口氣將古代32個治世能臣都說成了漢武帝的大臣。
他語帶諷刺, 但又裝出一幅滑稽相, 使漢武帝欲恨不能,破泣為笑, 笑恨之余又確實感到自己不如圣王。 甘羅故事甘羅的爺爺甘茂,是秦國的丞相,有一回因為一件事得罪了秦武王。
秦武王本想處罰甘茂,可又覺著他是朝中老臣,不好公開發落,就想了個法子整治他。 這一天,秦武王把甘茂叫到面前,板著臉說道: “命你在三天內,給我送來三個雞蛋。”
甘茂剛答應了一個“是”字,秦武王又接著說: “我要的可是公雞蛋!聽清了嗎?公雞蛋。” 甘茂立刻傻了眼。
他睜著驚訝的眼睛,呆呆地望著秦武王。秦武王連看都不看他,揮揮手說: “你走吧。”
甘茂回到家里,茶不思,飯不想,愁眉苦臉,悶悶不樂。甘羅見爺爺神色不對,就纏著爺爺非要問出個究竟不可。
甘茂只好一五一十地說出了原委,最后嘆了一口氣,說: “我的死期已經不遠了。” 沒想到甘羅聽了以后,一點我也不著急,反倒安慰甘茂說: “爺爺,您別著急,三天以后,我替您去面見大王。”
三天的限期到了。秦武王召見甘茂,想不到進來的竟是一個孩子。
“你是誰家的孩子?”秦武王奇怪地問。” 甘羅不慌不忙地說: “尊敬的大王,我是甘茂的孫子甘羅。”
秦武王生氣地說: “你爺爺為什么不來見我?倒派了你這樣一個孩子,真不像話!” “報告大王,我的爺爺正在家里生孩子,來不了,所以派我來見大王。” 秦武王一聽這話,禁不住怒火上升,一拍幾案,說: “真是胡說,男人怎么會生孩子呢!” 甘羅一點兒也不害怕,從容地答道: “大王說得有理。
既然男人不會生孩子,那么公雞也自然不會下蛋!” 秦武王張口結舌,不能答對。他覺得眼前這個孩子真是又聰明,又大膽,實在太可愛了。
于是就不再提要公雞蛋的事兒,甘茂也免了一場災難。 不久,秦武王死了,他的弟弟即位,就是秦昭王。
有人在秦昭王面前說了甘茂的壞話,甘茂被迫逃到了魏國。他的封地、家產也被沒收了。
甘羅只好四處流浪,后來成了一個叫呂不韋的大官的食客。 智激張唐 秦王贏政(就是后來的秦始皇,他的故事請看本全書政治家卷一)即位的時候,呂不韋掌握著大權。
有一次,秦王打算派一個大臣到燕國去當丞相,以便秦、燕聯合起來,夾攻中間的趙國。呂不韋就推舉了張唐。
沒想到張唐說什么也不愿去燕國。他苦著臉對呂不韋說: “以前,我曾經率兵攻打過趙國。
趙國人十分恨我,趙王還下令,誰能捉住張唐,就賞誰一百里的土地。現在,要是派我去燕國,必定得從趙國經過,那我還能活命嗎?” 不管呂不韋怎么連勸帶。
7.一篇簡短搞笑歷史故事
最早的好友買賣
徐庶作為劉備的軍師兩人如魚得水,可是一天徐庶一上網卻發現:“曹操花13775收你做奴隸。”徐庶見此大哭,只好向劉備告別。劉備不舍,徐庶說:“主公別急,我將我的好友諸葛亮賣給你。”劉備上網一看,果然:“諸葛亮已經成為你的奴隸,他的身價漲到了14005”,比徐庶還值錢。
第一個使用QQ隱身的人是西周時的靜女
有《靜女》詩為證: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意思是:有個非常嫻靜的MM,和我約好了在QQ上見面,可等我上線的時候她卻隱身著,急得我呀抓耳撓腮。
8.求15個歷史小故事越精簡.越短越好
1、斷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 卒。
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只箭。父親 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 。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 ,耳旁仿佛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 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欲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 試圖看個究竟。
驟然間他驚呆了。 一只斷箭,箭囊里裝著一只折斷的箭。
我一直刳著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 然意志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于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 遠也做不成將軍。” 把勝敗寄托?一只寶箭上,多么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 又多么危險!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 單位身上…… 溫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堅韌,若要它鋒利,若要它百步穿楊,百發百 中,磨礪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2、生命的價值 不要讓昨日的沮喪令明天的夢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里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 鈔票。面對會議室里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只只手舉了起來。
他接 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準許我做一件事。”他 說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后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
他又說:“那么,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么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 腳,并且用腳碾它。爾后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
“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
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 想要它,因為它并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 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
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 么,或將要發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
在他看來,骯臟或潔凈 ,衣著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 溫馨提示: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 決于我們本身!我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3、昂起頭來真美 別看它是一條黑母牛,牛奶一樣是白的。
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的小女孩,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有一天,她到飾物 店去買了只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贊美她戴上蝴蝶結挺漂亮,珍妮雖不信,但是挺高興 ,不由昂起了頭,急于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
珍妮走進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師,“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 拍她的肩說。 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
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可往鏡前一照,頭上 根本就沒有蝴蝶結,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而很多人卻因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樂。
溫馨提示: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貌若天仙,還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頭 來,快樂會使你變得可愛——人人都喜歡的那種可愛。4、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跡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后一片葉子》里講了個故事:病房里,一個生命 垂危的病人從房間里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 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 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后,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
最后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溫馨提示: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的一項 重要的價值。
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5、飛翔的蜘蛛 信念是一種無堅不催的力量,當你堅信自己能成功時,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發現,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兩檐之間結了一張很大的網。
難道蜘蛛會飛? 要不,從這個檐頭到那個檐頭,中間有一丈余寬,第一根線是怎么拉過去的?后來,我 發現蜘蛛走了許多彎路--從一個檐頭起,打結,順墻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 ,翹起尾部,不讓絲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別的物體上,走過空地,再爬上對面的檐頭,高 度差不多了,再把絲收緊,以后也是如此。 溫馨提示:蜘蛛不會飛翔,但它能夠把網凌結在半空中。
它是勤奮、敏感、沉默而 堅韌的昆蟲,它的網制得精巧而規矩,八卦形地張開,仿佛得到神助。這樣的成績,使 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
于是,我記住了蜘蛛不會飛翔, 但它照樣把網結在空中。奇跡。
9.【有沒一則有趣的歷史故事
河南省封丘縣沿黃河一帶,至今流傳著“猴官”的故事. 乾隆年間,有一河工叫裴尚友,家住封丘縣裴樓村.裴尚友家里很窮,無田無地,只有一間夏不遮雨、冬不擋風的草房子,娘倆相依為命,他三十多歲了還是光棍一條.日子苦是苦,裴尚友對年老多病的老娘很孝順,有一口吃的也要給老娘,自己卻餓得皮包骨頭. 那時候,黃河年年發大水,決堤淹莊沖地,老百姓受盡了黃河的苦,皇帝很是害怕.河官進京三聲炮,他就得派銀子,白花花的銀子從京城運到黃河邊,一多半被河防官裝進自己腰包,只有很少銀兩用于堵口治河.裴尚友和治河的窮人們就靠當河工,砍柳、割蘆葦換點糧糊口. 有一年,連降幾次暴雨,黃河水有意和窮人過不去,河水打著滾猛漲,裴尚友無法到外邊割蘆葦砍柳換糧,家里米面凈光,一連幾天未動煙火,老娘餓得隨風倒.裴尚友不忍心看著親娘活活餓死,就想去河堤上偷幾個埽再賣給河防官換點糧來,救救奄奄一息的老娘.這天夜里,雷聲爆響,風雨交夾,裴尚友悄悄摸上河堤,走至垛埽的地方,剛要動手,突然有人吼道:“誰?” “我,裴尚友.” 裴尚友暗自叫苦,真倒霉,還沒有下手就被人發現了.他想脫身,那人又問:“干啥的?” 裴尚友機靈地說:“雨太大,我來看看壩有沒有危險.”這才脫身. 裴尚友兩手空空回家,看見老娘那饑餓難受的樣子,橫了橫心又去上堤偷埽,真是冤家路窄,剛靠近埽垛,又有人問:“干啥的.”裴尚友壯著膽說:“我是裴尚友,河水一個勁地漲,我怕河水沖了埽,來看看當緊不當緊.”這一次又遮擋過去了. 黎明前,天正濃黑的時候,裴尚友想:“天快亮了,河官總該回去了,趁無人,我再去試一次.”他四下看看沒有人,只聽嘩嘩地響,走到埽堆前,正彎腰去搬埽,“誰,干啥的?”又有人在問.裴尚友有上兩次的經驗,說:“我怕河堤決口,不放心,來看看.” 幾次遇見的河官,原來是在朝里有名的清官劉中清.黃河河官年年要治河銀子,黃河還是十年九決口,乾隆這次派他來察看黃河.剛踏上河堤劉中清就趕上連陰雨,他怕黃河決堤,就正夜在大堤上巡視.恰巧一夜三次碰見這樣“有心”的人.這人對黃河的事很關心,有這樣的人還怕黃河治不好嗎?劉中清越想越受感動,對裴尚友說:“天快亮了,你一夜都沒有睡覺,快回家休息吧.”劉中清便從懷中摸出些銀子交給了他.裴尚友絕處逢生,喜出望外,謝了劉中清回家去了. 且說劉中清回到京城,向乾隆皇帝稟報了黃河的情況后,又把裴尚友三次上堤的事向圣上稟告.說皇上如能召用這樣熱心治河的人,治好黃河就有希望了. 乾隆皇帝準了劉中清的奏章,傳旨:“速召裴尚友進京.” 這天,裴尚友正在家中伺候老娘,河防官引著一架八抬大轎來到門前,宣召裴尚友進京.這下可把裴尚友嚇壞了,心里突突地跳,手也抖了,腳也顫了,心想,我上堤的事八成是被皇帝知道了,這一回不是掉腦袋就是坐牢,沒有指望回來了. 裴尚友懷著九死一生的心情勸慰老娘:“這是劉大人給的銀子,你留著花吧,我進京是為黃河的事去的.”裴尚友怕老娘受驚,把他偷埽的事咽下了. 裴尚友辭別老娘,走出家門,見那些官差不打他,不捆他,還叫他上了八抬大轎,點頭哈腰地說:你見了圣上,要為我們多美言幾句呀.這下,弄得裴尚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裴尚友到京城后,劉中清把裴尚友引薦給皇上.乾隆問:“你是何人?”“小民是封丘裴樓村裴尚友.”“你在家是干啥的?”“治河的.”“你是咋治河的.”裴尚友聽皇上要刨根問底,怕說多露了餡,再也不敢說話了,就在金鑾殿上比手劃腳,表演起堵口打樁的動作來.他拿起掄錘的架子,打打這根,又打那根,從這頭跳到那頭,嘴里還哼著號子.那動作真是靈巧,蹦蹦跳跳地覺得挺有趣,乾隆皇帝樂得喜笑顏開,脫口說到:“看你像猴公似的.”文臣武將們也哈哈大笑. 裴尚友正在表演著,猛聽皇上說他像猴公,立即跪地,口呼:“謝皇恩.” 乾隆一聽謝皇恩,也鬧懵了,“你謝啥皇恩?”裴尚友稟道:“圣上見我會治河,封我做猴官,臣豈敢不謝皇恩.” 劉中清一見乾隆自知失口,沒法下臺,便忙奏道:“圣上就封他做猴官吧.”乾隆順著劉中清搭的梯子下了臺.封裴尚友做猴官. 裴尚友被封后,一心撲在治河上.由于他飽受河官的苛刻和黃河帶來的災害,他對窮河工親如兄弟,從不欺壓百姓.后來因他治河有功,人們就改稱他裴官.。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歷史簡短有趣的故事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