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幫我寫一篇幫扶日記
參加困難幫扶活動
“助人為快樂之本”、“日行一善”、“施比受更有福”等等,這些為善最樂的道理是我們自小便耳熟能詳的,但對于我這個沒有經濟能力的小學生來說,做善事彷佛是一句遙不可及的口號,因為我即使有心想救助別人,也會因為自己身無分文而心有余力不足。更何況我的生活重心總圍繞著課業、才藝班,很少會去注意周遭有哪些人需要幫忙,直到前幾年的臺風天帶來豪雨,釀成災害,我才驚覺幫助別人有時并不需要擁有雄厚的經濟能力,只要擁有一顆真誠助人的心,適時的伸出援手,亦能達到幫助別人的效果,品嘗做好事的快樂。
對于這種來當義工的任務,令我感覺既新鮮又興奮,畢竟能付出一己之力幫助別人是件好事。但是不能否認的,這必須犧牲掉自己許多的玩樂時間、睡大頭覺的時間,而且又不是什么輕松的差事。這里沒有網絡,沒有超市,也沒有便利商店,附近只有一間又小又陰暗半殘破的老式雜貨店。但當一個小女孩熱情的跟我分享她的玩具時,我吃了一驚,那是一只缺了一個耳朵、臟污破舊的熊布偶,但在她眼中,卻是時時抱在懷中、愛不釋手的寶貝。我趕緊翻出自己從家里帶來的幾本圖畫書給她,她興奮得手舞足蹈,抱住我一直說謝謝,連其它的小朋友都過來拉住我的手說:“謝謝哥哥,你真是個好人!”頓時,我突然覺得自己是那么的富足,那么的開心。原來,平時我生活在比他們富裕許多的環境中卻不知珍惜,原來,我本認為只是一己之力的付出,但自己卻真的有能力幫助別人了。那一刻,我的心是真真實實的感覺到充實與快樂的!幫他們整理著從各處捐贈出來的愛心物資,想著這些東西能夠對他們的生活有所幫助,內心就替他們感到開心!
即使忙得不可開交,即使晚上只能睡在簡陋的活動中心,但看見他們一張張綻開笑容的臉,一雙雙充滿感激的眼神,以及一聲聲真誠的感謝,就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了。當然,我也在心里默默的感謝著,感謝這一次的活動,讓我體悟了并非只有富人才能“做好事”,其實只要時時秉持著一顆善良的心、一股助人的熱情,常常去關懷周遭的人,并適時的伸出援手,便能隨時隨地的做好事。不論是幫助視障者過馬路、搭公車讓位給老弱婦孺,或是參與社區服務等等,都能獲得幫助別人后那種滿滿的快樂。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為善不落人后”,我想,從此以后,我更懂得做好事的真諦了。
2.幫我寫一篇幫扶日記
參加困難幫扶活動“助人為快樂之本”、“日行一善”、“施比受更有福”等等,這些為善最樂的道理是我們自小便耳熟能詳的,但對于我這個沒有經濟能力的小學生來說,做善事彷佛是一句遙不可及的口號,因為我即使有心想救助別人,也會因為自己身無分文而心有余力不足。
更何況我的生活重心總圍繞著課業、才藝班,很少會去注意周遭有哪些人需要幫忙,直到前幾年的臺風天帶來豪雨,釀成災害,我才驚覺幫助別人有時并不需要擁有雄厚的經濟能力,只要擁有一顆真誠助人的心,適時的伸出援手,亦能達到幫助別人的效果,品嘗做好事的快樂。對于這種來當義工的任務,令我感覺既新鮮又興奮,畢竟能付出一己之力幫助別人是件好事。
但是不能否認的,這必須犧牲掉自己許多的玩樂時間、睡大頭覺的時間,而且又不是什么輕松的差事。這里沒有網絡,沒有超市,也沒有便利商店,附近只有一間又小又陰暗半殘破的老式雜貨店。
但當一個小女孩熱情的跟我分享她的玩具時,我吃了一驚,那是一只缺了一個耳朵、臟污破舊的熊布偶,但在她眼中,卻是時時抱在懷中、愛不釋手的寶貝。我趕緊翻出自己從家里帶來的幾本圖畫書給她,她興奮得手舞足蹈,抱住我一直說謝謝,連其它的小朋友都過來拉住我的手說:“謝謝哥哥,你真是個好人!”頓時,我突然覺得自己是那么的富足,那么的開心。
原來,平時我生活在比他們富裕許多的環境中卻不知珍惜,原來,我本認為只是一己之力的付出,但自己卻真的有能力幫助別人了。那一刻,我的心是真真實實的感覺到充實與快樂的!幫他們整理著從各處捐贈出來的愛心物資,想著這些東西能夠對他們的生活有所幫助,內心就替他們感到開心!即使忙得不可開交,即使晚上只能睡在簡陋的活動中心,但看見他們一張張綻開笑容的臉,一雙雙充滿感激的眼神,以及一聲聲真誠的感謝,就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當然,我也在心里默默的感謝著,感謝這一次的活動,讓我體悟了并非只有富人才能“做好事”,其實只要時時秉持著一顆善良的心、一股助人的熱情,常常去關懷周遭的人,并適時的伸出援手,便能隨時隨地的做好事。不論是幫助視障者過馬路、搭公車讓位給老弱婦孺,或是參與社區服務等等,都能獲得幫助別人后那種滿滿的快樂。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為善不落人后”,我想,從此以后,我更懂得做好事的真諦了。
3.精準扶貧民情日記
2016精準扶貧民情日記一連日來,我們駐村工作組和村干部一道開展“精準扶貧”信息入戶調查工作。
仁吉中心村有10個自然寨20個村民小組4500多人,“精準扶貧”信息入戶調查工作是一個大問題。但是入戶能夠了解群眾的生活情況,與農戶面對面談心,心連心,密切了干群關系,改變我們工作作風,我覺得很必要。
下一步的信息采集工作,我們還將做得更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了解到群眾的實際情況,才能打開我們駐村工作的局面,真正為民辦實事,辦好事。2016精準扶貧民情日記二 9月23日,我和同事們一道進村入戶開展“掛包幫”、“轉走訪”精準扶貧攻堅工作。
我們在天星鎮雙河村與村“三委”班子成員一道學習傳達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會議精神,聽取了村支書蔣貴強扶貧工作匯報,研究了部門掛鉤扶貧工作。在談到村里的困難時,蔣支書對我們說,雙河村有17個村民小組,767戶2928人。
雖然全村貧困面大,但是我們有信心通過多方努力,在2019年全面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468戶1594人脫貧出列。村里存在的主要困難是群眾增收難,居住環境差、生活不寬裕。
公共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后,無戶間作業路硬化到家家戶戶,村組公路晴通雨阻現象突出。特別是一些邊遠高寒的地方,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居住生存環境條件十分差,房屋破爛、生活簡陋,急需異地搬遷轉移安置。
聽完蔣支書的情況介紹后,我們一行6人從村委會出發,踏著泥濘小道、爬坡上坎,走訪扶貧對象72戶。下晚返回到村委會休整,明天還將繼續進村走訪扶貧對象。
9月24日,從早8時開始進村入戶,到晚18時45分,我們一行6人終于完成了每人12戶扶貧對象的調查摸底和訪問任務,平安返回縣城。 一大早,雨下個不停,仿佛為我們洗塵。
心里惦記著住在山一家、水一家的鄉親們,我們繼續冒雨進入雙河村營頭、團山自然村,走進貧困農戶家中完成昨天未走訪完的任務。走在滑溜溜、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上,堅定的腳印淺一腳深兩腳的通向遠方的家。
走進村民家中,老鄉們把我們視親人般遞水讓座。我們同鄉親們拉著家常、講解扶貧政策,用筆記錄生產、生活困難情況,用相機見證一瓦一房一家人的境況。
秋雨也不一直下了,汗水也不一股腦流了,大家心里都暖暖的。那天大的困難也一下子讓微笑著的精氣神趕跑了。
中午,我們走訪到雙河村監督委員趙德芳老人家。75高齡的趙老也是團山自然村老社長,一位在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位老百姓心中的貼心人。
中午,我們走訪到雙河村監督委員趙德芳老人家。75高齡的趙老也是團山自然村老社長,一位在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位老百姓心中的貼心人。
精神矍鑠的趙老告訴我們,他當了32年的社長,為村民們發展生產、生活做了一些力所能盡的事,獲得了一些榮譽。看著墻上的榮譽牌,趙老喜滋滋告訴我們,這是2013年12月天星鎮黨委、政府首屆 “十佳道德模范”評選給他的“敬業奉獻模范”先進個人獎牌。
同行的蔣貴強村支書介紹說:老社長沒讀過兩天書,也不是**員,但他思想先進、熱愛集體、愛學習,處事公道、為人正派,敢說敢想敢做,鄉親們都佩服他、敬重他。村里大小事都聽他的意見和安排。
前年,團山公路有一段路被山洪沖毀,急需要恢復,村委會幫助解決了5噸水泥,老社長硬是發動了100余名村民,花了兩天時間,自力更生把近100米的損毀路面打成了水泥路,這段路至今都保持了順暢通車。蔣支書還給我們介紹說:今年,老社長動員發展了村里有志青年羅國文成為團山社的第一個養殖大戶。
我們隨后走訪進入羅國文家,參觀了他今年新修的養豬場。羅國文介紹說:他年初投入了50余萬元資金,喂養了100余頭豬,長勢良好,豬價也看好。
在談到今后打算時,他期盼幫扶資金支持,通過聯戶經營、群眾入股、訂單收購等方式帶動周圍鄉里鄉親發展生豬養殖,逐步壯大養殖規模,為大家脫貧致富盡一份力。 下午,我們來到在9月17日被近300方危石阻斷村組公路的排危作業現場(該路斷位于雙河村委會老街安置點去榨房自然村20余米入口處),因下雨路滑推車濺了一身泥的蔣支書指著工人正在破碎的石頭對我們說:9月14日,我們接到村民險情報告,當天就組織人員安全轉移了涉及危險威脅的5戶18人。
同時還在在公路兩頭加設了防護欄和安全警示牌。這幾天,雖然天天都是秋雨,險斷邊坡還不時有石頭、泥土滾落,但是我們采取了有效措施、險情處置及時,險情預警預報有力,當地群眾生命安全和過往車輛行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山路在延伸,腳步在丈量,夢想在心中,希望在前方。我們堅信,有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舉全社會之力打贏扶貧攻堅戰,大關貧困群眾必將與全國人民一道齊步康莊大道。
4.精準扶貧民情日記
2016精準扶貧民情日記一
連日來,我們駐村工作組和村干部一道開展“精準扶貧”信息入戶調查工作。
仁吉中心村有10個自然寨20個村民小組4500多人,“精準扶貧”信息入戶調查工作是一個大問題。但是入戶能夠了解群眾的生活情況,與農戶面對面談心,心連心,密切了干群關系,改變我們工作作風,我覺得很必要。下一步的信息采集工作,我們還將做得更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了解到群眾的實際情況,才能打開我們駐村工作的局面,真正為民辦實事,辦好事。
2016精準扶貧民情日記二
9月23日,我和同事們一道進村入戶開展“掛包幫”、“轉走訪”精準扶貧攻堅工作。我們在天星鎮雙河村與村“三委”班子成員一道學習傳達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會議精神,聽取了村支書蔣貴強扶貧工作匯報,研究了部門掛鉤扶貧工作。
在談到村里的困難時,蔣支書對我們說,雙河村有17個村民小組,767戶2928人。雖然全村貧困面大,但是我們有信心通過多方努力,在2019年全面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468戶1594人脫貧出列。村里存在的主要困難是群眾增收難,居住環境差、生活不寬裕。公共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后,無戶間作業路硬化到家家戶戶,村組公路晴通雨阻現象突出。特別是一些邊遠高寒的地方,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居住生存環境條件十分差,房屋破爛、生活簡陋,急需異地搬遷轉移安置。
聽完蔣支書的情況介紹后,我們一行6人從村委會出發,踏著泥濘小道、爬坡上坎,走訪扶貧對象72戶。下晚返回到村委會休整,明天還將繼續進村走訪扶貧對象。
9月24日,從早8時開始進村入戶,到晚18時45分,我們一行6人終于完成了每人12戶扶貧對象的調查摸底和訪問任務,平安返回縣城。
一大早,雨下個不停,仿佛為我們洗塵。心里惦記著住在山一家、水一家的鄉親們,我們繼續冒雨進入雙河村營頭、團山自然村,走進貧困農戶家中完成昨天未走訪完的任務。走在滑溜溜、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上,堅定的腳印淺一腳深兩腳的通向遠方的家。走進村民家中,老鄉們把我們視親人般遞水讓座。我們同鄉親們拉著家常、講解扶貧政策,用筆記錄生產、生活困難情況,用相機見證一瓦一房一家人的境況。秋雨也不一直下了,汗水也不一股腦流了,大家心里都暖暖的。那天大的困難也一下子讓微笑著的精氣神趕跑了。
中午,我們走訪到雙河村監督委員趙德芳老人家。75高齡的趙老也是團山自然村老社長,一位在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位老百姓心中的貼心人。
中午,我們走訪到雙河村監督委員趙德芳老人家。75高齡的趙老也是團山自然村老社長,一位在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位老百姓心中的貼心人。
精神矍鑠的趙老告訴我們,他當了32年的社長,為村民們發展生產、生活做了一些力所能盡的事,獲得了一些榮譽。看著墻上的榮譽牌,趙老喜滋滋告訴我們,這是2013年12月天星鎮黨委、政府首屆 “十佳道德模范”評選給他的“敬業奉獻模范”先進個人獎牌。同行的蔣貴強村支書介紹說:老社長沒讀過兩天書,也不是**員,但他思想先進、熱愛集體、愛學習,處事公道、為人正派,敢說敢想敢做,鄉親們都佩服他、敬重他。村里大小事都聽他的意見和安排。前年,團山公路有一段路被山洪沖毀,急需要恢復,村委會幫助解決了5噸水泥,老社長硬是發動了100余名村民,花了兩天時間,自力更生把近100米的損毀路面打成了水泥路,這段路至今都保持了順暢通車。蔣支書還給我們介紹說:今年,老社長動員發展了村里有志青年羅國文成為團山社的第一個養殖大戶。我們隨后走訪進入羅國文家,參觀了他今年新修的養豬場。羅國文介紹說:他年初投入了50余萬元資金,喂養了100余頭豬,長勢良好,豬價也看好。在談到今后打算時,他期盼幫扶資金支持,通過聯戶經營、群眾入股、訂單收購等方式帶動周圍鄉里鄉親發展生豬養殖,逐步壯大養殖規模,為大家脫貧致富盡一份力。 下午,我們來到在9月17日被近300方危石阻斷村組公路的排危作業現場(該路斷位于雙河村委會老街安置點去榨房自然村20余米入口處),因下雨路滑推車濺了一身泥的蔣支書指著工人正在破碎的石頭對我們說:9月14日,我們接到村民險情報告,當天就組織人員安全轉移了涉及危險威脅的5戶18人。同時還在在公路兩頭加設了防護欄和安全警示牌。這幾天,雖然天天都是秋雨,險斷邊坡還不時有石頭、泥土滾落,但是我們采取了有效措施、險情處置及時,險情預警預報有力,當地群眾生命安全和過往車輛行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山路在延伸,腳步在丈量,夢想在心中,希望在前方。我們堅信,有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舉全社會之力打贏扶貧攻堅戰,大關貧困群眾必將與全國人民一道齊步康莊大道。
5.幫我寫一篇幫扶日記內容是體驗農村生活幫助孤寡老人
體驗農村生活幫助孤寡老人
一月二十日早上,我剛吃過早飯就拿上打掃的家具來到了王爺爺家.快過年啦,我也為他老人家打掃一下衛生,讓他也干干凈凈的過個年.王爺爺起的也很早,他已經吃過飯正在洗碗.王爺爺的聽覺能力已經大大不如以前,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我的來意說清楚.老人家聽了很高興,先是推辭,在我的一再堅持下才答應.一間小小的房屋里除了一張床和一張桌,幾個小凳子外還雜七雜八的放了很多東西,這就是老人家所特有的節儉習慣,現在很少有年輕人能夠做到.我先把屋子里的東西整理好,畢竟年齡大啦,身體行動不便,屋子很久沒有整理啦.然后我把垃圾全部打掃出來倒掉.整理好他的家務又幫他擦洗了家具.幫王爺爺整理家務是我的目的之一,另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陪老人家聊天.在一個人的生活中最可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無親無友無人聊天的孤獨.王爺爺年紀那么大了,在沒有親人的情況下,自然也就很少人愿意“光臨”這位孤寡老人的住所.畢竟王爺爺已經八十多歲,聽覺也不好,說話也不如以前那么清楚.他略帶傷感的說:“已經一個多月沒有人來我家啦,我現在啥也不能干,平時就是看別人打牌.現在眼也不行啦,看不清,聽不見.下雨的時候就只能呆在家里,一天從早到晚一個人也沒有.人老啦,誰還愿意跟一個老頭子聊天啊!”說著說著,老人的淚就掉了下來,這就是孤獨的可怕.經歷了那么多風雨的人,無數的苦難都沒有能讓他掉下一滴淚,但孤獨就把這位老人折磨的淚水直流.臨走時我答應王爺爺以后有空我就會來陪他聊天.
小時候我們聽他講故事獲得了快樂,現在我聽他訴苦衷,卻能給他帶來溫暖.新年的第一天,我大清早端了一碗水餃來到忘爺爺家.天還沒有亮,但王爺爺屋里的燈已經亮了.小小的房屋顯得跟整個村子格格不入,好像荒山野嶺中一間古老的廟堂.我坐了一會就走了,老人這一次臉上一直掛著笑容,整個人也精神了許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輕松了許多,這是我最有意義的一次寒假作業.這次社會實踐給了我一次很好的社會生活體驗機會,讓我看到了孤寡老人的孤獨和社會對他們照顧的不夠.增強了我的社會責任感,身為一個大學生不僅要有努力學習,好好工作的決心孤更要有為社會,為祖國分擔壓力的行為.同時這次社會實踐也讓我品嘗到了幫助別人所獲得的樂趣.
6.三支一扶日記模版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
青春是一筆彌足珍貴的財富,也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每個人都冀望在有限的美好時光里追求自己的理想,實現奉獻的價值,譜寫無悔的青春樂章。 服務基層——讓我的青春不迷茫 勵志書《你能行》中有這樣一句話:你的第一份工作可能決定你的人生軌跡。
2012年5月,剛剛邁出大學校門的我,面臨工作的抉擇,在心里默默地問了自己無數遍,“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適合做什么”,有過迷茫,有過困惑,不知道何去何從。新聞學專業的我,從小就有一個記者夢,夢想用手中的筆,記錄真實、傳遞能量、感受民生。
直到偶然在網上看到了“2012年江蘇省‘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招募公告”,我毅然決定響應號召,參加考試。正義的筆,揮灑在基層,才能接“地氣”,才是我內心最深處的精神追求。
樹木“接地氣”,枝繁葉茂;莊稼“接地氣”,長勢喜人;青年人“接地氣”,務實有為。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我成為了泰州市“三支一扶”志愿者中的一員,我堅信這是正確的選擇,是命運的轉折。
扎根基層,服務群眾,是機遇,是考驗,是挑戰。 “滿懷激情、缺乏實踐、沒有經驗、稚氣未脫”,是工作之初對自己的認識。
剛剛被分配到海陵區土地流轉中心的時候,我既激動又忐忑,為能夠成為單位的一員而激動,也為能否勝任這份工作而煩惱。服務基層,空懷滿腔熱血,也許并不能真正沉下心做好每一件事,只有主動學習、踏踏實實,堅持不懈地努力,盡己所能地付出,才真正對得起“三支一扶”志愿者的稱號。
“我志愿參與三支一扶計劃,立足基層、愛崗敬業、服務群眾、磨練意志、奉獻才干、鍛煉成長,為建設美好江蘇貢獻青春和力量!”鏗鏘有力的宣誓聲音仿佛還回響在耳旁。“三支一扶”是我前進道路上的一盞明燈,點亮了未來的明燈,指明了理想的方向。
從第一天踏上工作崗位到現在,短短十個月,我堅定信念、踐行諾言,實現了從一名大學生到基層工作者的轉變。
7.幫我寫一篇幫扶日記內容是體驗農村生活幫助孤寡老人
體驗農村生活幫助孤寡老人一月二十日早上,我剛吃過早飯就拿上打掃的家具來到了王爺爺家.快過年啦,我也為他老人家打掃一下衛生,讓他也干干凈凈的過個年.王爺爺起的也很早,他已經吃過飯正在洗碗.王爺爺的聽覺能力已經大大不如以前,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我的來意說清楚.老人家聽了很高興,先是推辭,在我的一再堅持下才答應.一間小小的房屋里除了一張床和一張桌,幾個小凳子外還雜七雜八的放了很多東西,這就是老人家所特有的節儉習慣,現在很少有年輕人能夠做到.我先把屋子里的東西整理好,畢竟年齡大啦,身體行動不便,屋子很久沒有整理啦.然后我把垃圾全部打掃出來倒掉.整理好他的家務又幫他擦洗了家具.幫王爺爺整理家務是我的目的之一,另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陪老人家聊天.在一個人的生活中最可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無親無友無人聊天的孤獨.王爺爺年紀那么大了,在沒有親人的情況下,自然也就很少人愿意“光臨”這位孤寡老人的住所.畢竟王爺爺已經八十多歲,聽覺也不好,說話也不如以前那么清楚.他略帶傷感的說:“已經一個多月沒有人來我家啦,我現在啥也不能干,平時就是看別人打牌.現在眼也不行啦,看不清,聽不見.下雨的時候就只能呆在家里,一天從早到晚一個人也沒有.人老啦,誰還愿意跟一個老頭子聊天啊!”說著說著,老人的淚就掉了下來,這就是孤獨的可怕.經歷了那么多風雨的人,無數的苦難都沒有能讓他掉下一滴淚,但孤獨就把這位老人折磨的淚水直流.臨走時我答應王爺爺以后有空我就會來陪他聊天.小時候我們聽他講故事獲得了快樂,現在我聽他訴苦衷,卻能給他帶來溫暖.新年的第一天,我大清早端了一碗水餃來到忘爺爺家.天還沒有亮,但王爺爺屋里的燈已經亮了.小小的房屋顯得跟整個村子格格不入,好像荒山野嶺中一間古老的廟堂.我坐了一會就走了,老人這一次臉上一直掛著笑容,整個人也精神了許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輕松了許多,這是我最有意義的一次寒假作業.這次社會實踐給了我一次很好的社會生活體驗機會,讓我看到了孤寡老人的孤獨和社會對他們照顧的不夠.增強了我的社會責任感,身為一個大學生不僅要有努力學習,好好工作的決心孤更要有為社會,為祖國分擔壓力的行為.同時這次社會實踐也讓我品嘗到了幫助別人所獲得的樂趣。
8.民情日記300篇簡短版
今天早晨,我們工作組一起在村里轉了轉,對村容村貌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在我們走在街上的時候,我們聽到一群人在議論紛紛,原來是村里86歲高齡李德昌老人養的羊昨天生下了2只小羊羔,由于管理疏忽母羊因產后虛弱死亡,老人家心疼的打自己的臉,李德昌飼養這頭母羊已有3年之久,他定期打掃羊圈、添加飼料、更換清水,還不時地采來地瓜秧、青草為母羊改善伙食,這幾乎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母羊死后,老人悲傷不已,家人非常焦急。我們看到老人家困難的情況,給了老人家100塊錢。
但考慮到老人現在的心理狀態,我們決定給老人重新買一只母羊,以緩解老人的悲傷之情。于是我迅速聯系濟寧市青山羊養殖基地,趕到那里挑選了一頭剛生產完、體形健壯的母羊和出生三天的兩只小羊。并在下午送往李德昌家中,向他詳細介紹了飼養的注意事項。看著健壯的山羊和可愛的小羊,老人顯得非常激動,握著我的手不停的說:感謝工作組,感謝黨的好干部。
經過這件事,讓我意識到:在農村里,有些群眾生活確實困難,幾只羊就可能是他生活的保障,讓他們的生活有保障,感受到黨的溫暖,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9.包扶貧困日記
操場上,一個小男孩學著騎車,旁邊站著他的父親。
沒有一句指導,沒有一絲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雙腿早已是鮮血淋漓。終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
父親依舊是那么筆挺地站著,眼中滿是不屑與冷漠。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勵。
沒有;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擁抱,還是沒有。只是那雙空洞的眼睛,讓孩子感到冷酷與無情。
終于,孩子不哭了,倔強地站起來,跨上車,開始又一次的嘗試。父親早已是興趣索然,轉過身,邁著大步,走了。
身后又是一陣金屬與地面的摩擦聲,父親只是不經意地回了下頭,手卻在顫抖。孩子站起來,想著剛才父親冷漠依舊的眼神,兩行熱淚莫名其妙地滑過他的臉頰。
一步、兩步、三步……父親的腳步聲依舊堅定。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第一季度幫扶日志簡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