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糧油行業發展現狀
一、我國糧油工業的基本情況 中國不僅是個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一個糧食、油料的生產大國、糧油消費和糧油,加工大國。
正常年景我國年產稻谷2億噸左右,小麥1億噸左右,玉米0.9億噸左右;年產油料5500—6000萬噸,加上近幾年每年進口油料2000萬噸左右,這些豐富的糧油資源為我國糧油工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就糧油加工而言,我國的糧油加工能力之大、企業之多均屬世界之最。
糧油加工是指對原糧、油料等基本原料進行處理制成成品糧油及其制品的過程。主要包括:稻谷加工、小麥制粉、玉米及雜糧加工、植物油加工和糧油加工機械設備的制造。
糧油加工業是糧油再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和基礎性行業,是糧油產業化經營(或者說糧油產業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搞活糧油經營,提升糧油附加值的不可缺少的中間環節,也是食品工業的基礎工業,糧油加工的產品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是一個永不衰敗的朝陽工業。 我國的糧油加工遍及城鄉,小型分散,經典型調查及推算,我國大大小小的糧油加工企業和加工點多達二十多萬個,其中大米加工企業和加工點就有十萬多個。
有一定生產規模的加工企業的比例相對較少。據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的統計,2010年,全國入統規模以上[注:規模以上糧油加工企業是指:大米加工廠日處理稻谷加工能力在30噸以上(含30噸),小麥粉加工廠日處理小麥加工能力在50噸以上(含50噸),食用植物油加工廠日處理油料加工能力在30噸以上(含30噸)]糧油加工企業8546個,其中,日加工能力100~200噸的1401個,日加工能力200~400噸的466個,日加工能力400~1000噸的207個,日加工能力1000噸以上的72個。
在所有制方面,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949個,占22.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05個,占l.2%;民營企業6492個,占76%。 入統企業現價工業總產值2459億元,利潤總額17,5億元,資產總計1394億元,年末從業人數34.8萬人。
總產值排序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河南、江蘇、山東、河北、安徽、黑龍江;湖北、廣東、福建、遼寧。其中:河南、江蘇、山東的工業總產值超過300億元。
在2010年的糧油加工業中,米、面、油加工業的情況分別如下: (一)大米加工業的基本情況 2010年,全國入統企業規模以上大米加工企業5666個,年生產能力9463萬噸,其中:日加工能力100噸以下的企業為4741個,100~200噸的企業為754個,200~400噸的企業為132個,400~1000噸的企業為38個,1000噸以上的企業為10個。 入統企業的大米總產量為2257.1萬噸。
其中:特等米764.2萬噸,占33.9%;標準一等米1310.2萬噸,占58.1%;標準二等米139.2萬噸,占6.2%。特等米和標準二等米的產量占大米總產量的92%。
入統企業的現價總產值712億元,利潤總額9。2億元,資產總計335.3億元,年末從業人數11.5萬人。
(二)小麥粉加工業的基本情況 2010年,全國入統企業規模以上小麥粉加工企業1990個,年生產能力6508萬噸,其中:日加工能力I00噸以下的企業為1184個,100—200噸的企業為460個,200~400噸的企業為236個,400~1000噸的企業為95個,1000噸以上的企業為15個。 入統企業的小麥粉總產量為2938.1萬噸。
其中:特制一等粉1215.3萬噸,占4l.4%;特制二等粉781萬噸,占26.6%;標準粉342.8萬噸,占11。7%;專用粉380.4萬噸,占13%。
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和專用粉的產量占小麥粉總產量的81%。入統企業的現價總產值610.4億元,利潤總額4.6億元,資產總計326億元,年末從業人數11.6萬人。
(三)食用植物油加工業的基本情況 2010年,全國入統企業規模以上食用植物油加工企業890個,年生產能力為:油料處理能力為5138萬噸,精煉能力為1460.5萬噸。其中:日加工能力100噸以下的企業為475個,100—200噸的企業為187個,200~400噸的企業為107個,400~1000噸的企業為74個,1000噸以上的企業為47個。
入統企業的食用植物油總產量為953.8萬噸,精煉油的產量為817.3萬噸。其中:精煉油中的一級油為346.8萬噸,占42.4%;二級油211.5萬噸,占25.9%;三級油68.7萬噸,占8.4%;四級油190.3萬噸,占23.3%。
一級油(原色拉油)、二級油(原高級烹調油)和三級油(原一級油)的產量占精煉油總產量的了6.7%。 入統企業的現價總產值1136.6億元,利潤總額3.7億元(注:2003年為21.89億元,2004年遇到了進口大豆價格風波的影響),資產總計732.8億元,年末從業人數11.7萬人。
以上一些統計數字與十年前相比,至少發生了以下五個方面的重大變化:第一、從糧油工業總產值前十名的排.序看,多少年來,一直是江蘇穩居第一,現在變成了產糧大省河南第一,另外,河北、安徽、黑龍江、湖北等糧油大省排序也大大提前;過去糧油工業產值中等偏后的廣東和福建,現在已經擠進了前十名,充分說明了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快,食品工業發展快,他們能抓住機遇,充分利用沿海港口的優勢發展糧油工業,尤其是油脂工業發展迅猛。反之,原來排序較前的吉林、湖南、四川、內蒙等省區的排序后退了。
這種變化,應該說是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第二、從年末。
2.面粉行業前景如何,以及這幾年的走勢
—2009-2012年中國面粉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預測報告—
第二章 2008-2009年面粉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2.1 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2.1.1 2008年中國宏觀經濟總體運行情況
2.1.2 2008年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分析
2.1.3 2009年一季度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
2.1.4 2009年中國宏觀經濟總體發展形勢分析
2.2 糧食行業發展分析
2.2.1 2008年中國糧食供求形勢分析
2.2.2 2009年中國糧食國內形勢分析
2.2.3 2009年中國糧食市場形勢分析
2.2.4 2009年中國糧食價格走勢分析
2.3 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2.3.1 國家對小麥粉的政策和標準
2.3.2 2008年國家糧食局實施新的小麥國家標準
2.3.3 2008年國家糧食局確定小麥儲存行業標準
2.3.4 2008年商務部摸底面粉出口配額分配方案
2.3.5 2009年國家糧食局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
2.3.6 2009年下半年可能會出臺禁用面粉增白劑
第三章 2008-2009年中國小麥行業分析
3.1 2008年小麥原糧市場情況
3.1.1 2008年小麥生產及消費情況
3.1.2 2008年中國小麥進出口情況
略。。。。
詳細見
3.急
中國標面粉市場發展研究報告(2009通用版) 中國市場調查研究中心 報告簡介 目前,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席卷全球,中國在全球性經濟蕭條的形勢下,經濟發展速度迅速下滑,國內需求不振,進出口量急劇萎縮,實體企業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嚴重。
2008年,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全年GDP下滑到9.0%,2008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6.8%,四季度進口同比下降8.8%,出口同比增長4.3%。預計2009年,國際經濟形式將進一步惡化,我國經濟也將面臨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本報告從標面粉行業特點出發,緊緊圍繞標面粉產品市場總量及增長速度、產品市場份額、市場供需情況、市場競爭格局、產品價格、進出口狀況及趨勢和標面粉生產企業基本情況和經營狀況、標面粉市場發展前景和趨勢等眾多市場發展因素進行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和資料。本報告依據國家統計局、工商局、海關總署和行業協會提供的權威數據,結合市場調查的第一手資料,以嚴謹的內容、直觀的圖表和詳實的數據進行研究,幫助業內企業、投資公司及政府部門準確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洞悉行業競爭格局、規避經營和投資風險、制定正確競爭和投資戰略決策。
報告屬性 【報告名稱】 中國標面粉市場發展研究報告(2009通用版)【制作機關】 中國市場調查研究中心【報告形式】 紙介版、電子版【交付方式】 電子郵件 特快專遞 【交付周期】 4—7個工作日 【報告價格】 8900元【定購電話】 86-10-88864829 (高老師) 88864539 (云老師) 88430838 (劉老師) 88893867 (姜老師) 【傳 真】 86-10-68450238 合同下載 報告目錄 第一章、中國標面粉行業概述 (一) 產品定義 (二) 市場基本特點 (二) 產品分類 第二章、標面粉市場發展概況 (一)國際市場發展概況 1、本產品國際現狀分析 2、本產品主要國家和地區概況 (二)國內市場發展概況 1、國內總體市場分析 2、國內市場發展存在的問題 第三章、2008年中國標面粉市場分析 (一)我國整體市場規模 1、總量規模 2、增長速度 3、各季度市場情況 (二)市場結構分析 1、產品市場結構 2、品牌市場結構 3、區域市場結構 4、渠道市場結構 (三) 市場特性 1、所處生命周期 2、該產品生產技術變革與產品革新 3、差異化/同質化分析 (四) 上游原材料市場分析 第四章、2008年中國標面粉市場供需調查分析 (一)需求分析 (二)供給分析 (三)重點客戶調查分析 1、重點客戶行為調查分析 2、重點客戶需求調查分析 3、重點客戶滿意度調查分析 4、重點客戶采購與渠道調查分析 5、重點客戶品牌戰略調查分析 第五章、2008年中國標面粉市場競爭格局與企業競爭力評價 (一)同類產品競爭力分析理論基礎 (二)同類產品國內企業與品牌分析 (三)同類產品競爭格局分析 (四)同類產品競爭群組分析 (五)同類產品市場分額分析 (六)主力企業市場競爭力評價 1、產品競爭力 2、價格競爭力 3、渠道競爭力 4、銷售競爭力 5、服務競爭力 6、品牌競爭力 第六章、國內市場產品價格分析 (一)價格特征分析 (二)主要品牌產品價位分析 (三)價格與成本的關系 (四)競爭對手的價格策略 第七章、國內標面粉市場渠道分析 (一)銷售渠道形式 (二)銷售渠道要素對比 (三)對競爭對手渠道的策略研究 (四)各區域市場主要代理商情況 第八章、影響2009-2012年中國標面粉市場發展因素 (一)有利因素 (二)不利因素 (三)政策因素 (四)次貸金融危機影響分析 第九章、國內標面粉進出口現狀與趨勢分析 (一) 我國出口及增長情況 (二) 主要海外市場分布情況 (五) 經營海外市場的主要品牌 (六) 進口分析 第十章、國內主要生產企業盈利能力比較分析 (一)2005-2008年行業利潤總額分析 1、2005-2008年行業利潤總額分析 2、不同規模企業的利潤總額比較分析 3、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利潤總額比較分析 (二)2005-2008年銷售毛利率分析 (三)2005-2008年銷售利潤率分析 (四)2005-2008年總資產利潤率分析 (五)2005-2008年凈資產利潤率分析 (六)2005-2008年產值利稅率分析 第十一章、國內10家標面粉生產企業分析 (一)、重點企業財務分析 1、企業基本情況 2、企業資產負債分析 3、企業經費用分析 4、企業收入及利潤分析 5、企業營業外支出分析 6、企業工業中間投入及現金流分析 (二)、重點企業品牌及市場占有率分析 第十二章、2009-2012年中國標面粉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一)產品發展趨勢 (二)價格變化趨勢 (三)渠道發展趨勢 (四)用戶需求趨勢 (五)服務發展趨勢 第十三章、2009-2012年標面粉市場發展前景預測 (一)國際市場發展前景預測 (二)我國市場資源配置的前景 (三)市場中長期預測 1、2009-2012年經濟增長與該產品需求預測 2、2009-2012年該產品總產量預測。
4.五得利面粉是全國最大面粉企業嗎
做為一家大型制粉企業,五得利面粉集團公司堅定不移地堅持客戶得利、農民得利、工人得利、國家得利、企業得利的“五得利”經營理念。
自1989年建廠以來,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已發展成為日處理小麥達9000多噸的全國最大的面粉加工集團。 集團公司總部設在河北大名,下轄五得利集團大名面粉有限公司、五得利集團深州面粉有限公司、五得利集團東明面粉有限公司、五得利集團商河面粉有限公司、五得利集團新鄉面粉有限公司、請參考: **。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面粉行業全國概況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