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桂林山水簡短介紹資料三條
桂林,位于廣西東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漓江西岸,以盛產桂花、桂樹成林而得名。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構成了別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是對桂林旅游資源的總稱。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圍很廣,項目繁多。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譽,桂林山水包括山、水、喀斯特巖洞、古跡、石刻等等。
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瑯滿目,于是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秦始皇統一天下后,設置桂林郡,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漓江。桂林從此便成為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廣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號稱“西南會府”,直到新中國建立。在漫長的歲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著無數的文人墨客,使他們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和文章,刻下了兩千余件石刻和壁書,歷史還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古跡遺址。陳毅詩云:“ 寧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桂林的山水養育了桂林人民,桂林山水之靈氣更是培育了一大批桂林山水畫家。
2.桂林山水資料 短短短 急
桂林山水
位于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地處湘桂走廊南端的槽谷平原,包括桂林市、陽朔縣以及臨桂、靈川、興安、永福、龍勝等縣的部分地區。地勢北高南低,海拔140~600米,為石灰巖巖溶地區。商周時代,這里即與中原有密切關系。秦漢時,是中原與嶺南的重要通道。桂林山水有奇麗俊秀的風貌,宏偉博大的氣勢,氣象萬千的姿態,含蓄深長的意趣,極富浪漫色彩和詩畫情趣。中唐時已是名聞全國的風景勝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贊語流傳古今。1982年定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桂林風景資源十分豐富,尤以山水取勝。唐朝詩人韓愈的“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是桂林山水的最佳寫照。而簪山、帶水、幽洞、奇石,歷來被譽為桂林風景的四絕,其山水洞石渾然一體的景象組合,舉世無雙。煙雨、光影、植物、動物、田園、村舍、名園、古跡,則被稱為桂林風景的八勝。這些勝、絕的風景因素融合成各具特色的16個風景區和數百個風景點。
3.桂林山水資料,短一點
桂林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在19℃左右,總面積約27809平方公里,2000年末人口約為483.60萬。 桂林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壯、苗、瑤、侗等28個少數民族占全市總人口的8.5%左右,秀麗的山水與濃郁的民俗風情相結合,使原已嫵媚的山水更有了幾分生動,也使純厚的民俗風情增添了幾分清麗和脫塵。
桂林地區屬巖溶地貌,據地質研究,大約在三億多年前,桂林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殼運動,海沉積的石灰巖上升為陸地,后經風化和溶蝕,形成了神姿仙態的峰林,幽深瑰麗的溶洞和神秘莫測的地下河。這些獨特的喀斯特地貌與景象萬千的漓江及其周圍美麗迷人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一格、馳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并有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
桂林因“玉桂成林”而得名,每年農歷八月秋風宋爽的時節,就會聞到撲鼻的桂花芳香,真是:“芬芳丹桂滿山城、花市端宜賜今名”。在古代,這里是百越之地,戰國時屬于楚國。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后,設置桂林郡,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漓江,桂林從此便成為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不過秦朝時設的桂林郡,郡治不在現在的桂林,而在現今的桂平西南(一說在貴縣)。現今的桂林,魏晉南北朝時叫始安;唐代改稱桂州,在這里設置桂州都督府,后因靜江軍節度使駐在這里,宋高宗趙構曾做過靜江軍節度使和桂州牧,又把她升為靜江府。桂州被稱為桂林,首見于杜甫一詩:"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廣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號稱“西南會府”。明清以后,桂林這一名稱就固定了。桂林的別號"榕城",則源自唐高祖武德年間(618-627年)李靖在桂林筑城后,明代楊基一詩"蘭根出土長斜掛,榕樹城門卻倒生"。
桂林擁有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其中有以甄皮巖為代表的豐富的史前歷史文化,以靈渠為代表的秦代水利文化,以靖江王墓、王府為代表的宏偉壯觀的明藩王文化,以摩崖石刻和山水詩詞為代表的異彩紛呈的山水文化。
往往是還沒有到桂林就被她“山水甲天下”的美名所吸引,總想精心準備一個假期、一份心情去細細體味這里的山水、人情、風俗和悠閑舒適的生活。泛舟漂游在如詩如畫的漓江上;月上枝頭時到象山欣賞水中映月;徜徉在龍脊梯田中感受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把自己慵懶地放在陽朔,悠然地放縱思緒,融入到中西文化的交匯中;或者在桂林的小街上吃一碗熱氣騰騰的桂林米粉……
桂林總是能給人無窮的回味。
4.桂林山水資料,短一點
桂林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在19℃左右,總面積約27809平方公里,2000年末人口約為483.60萬。
桂林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壯、苗、瑤、侗等28個少數民族占全市總人口的8.5%左右,秀麗的山水與濃郁的民俗風情相結合,使原已嫵媚的山水更有了幾分生動,也使純厚的民俗風情增添了幾分清麗和脫塵。 桂林地區屬巖溶地貌,據地質研究,大約在三億多年前,桂林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殼運動,海沉積的石灰巖上升為陸地,后經風化和溶蝕,形成了神姿仙態的峰林,幽深瑰麗的溶洞和神秘莫測的地下河。
這些獨特的喀斯特地貌與景象萬千的漓江及其周圍美麗迷人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一格、馳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并有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 桂林因“玉桂成林”而得名,每年農歷八月秋風宋爽的時節,就會聞到撲鼻的桂花芳香,真是:“芬芳丹桂滿山城、花市端宜賜今名”。
在古代,這里是百越之地,戰國時屬于楚國。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后,設置桂林郡,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漓江,桂林從此便成為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
不過秦朝時設的桂林郡,郡治不在現在的桂林,而在現今的桂平西南(一說在貴縣)。現今的桂林,魏晉南北朝時叫始安;唐代改稱桂州,在這里設置桂州都督府,后因靜江軍節度使駐在這里,宋高宗趙構曾做過靜江軍節度使和桂州牧,又把她升為靜江府。
桂州被稱為桂林,首見于杜甫<寄楊五桂州譚>一詩:"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廣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號稱“西南會府”。
明清以后,桂林這一名稱就固定了。桂林的別號"榕城",則源自唐高祖武德年間(618-627年)李靖在桂林筑城后,明代楊基一詩"蘭根出土長斜掛,榕樹城門卻倒生"。
桂林擁有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其中有以甄皮巖為代表的豐富的史前歷史文化,以靈渠為代表的秦代水利文化,以靖江王墓、王府為代表的宏偉壯觀的明藩王文化,以摩崖石刻和山水詩詞為代表的異彩紛呈的山水文化。 往往是還沒有到桂林就被她“山水甲天下”的美名所吸引,總想精心準備一個假期、一份心情去細細體味這里的山水、人情、風俗和悠閑舒適的生活。
泛舟漂游在如詩如畫的漓江上;月上枝頭時到象山欣賞水中映月;徜徉在龍脊梯田中感受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把自己慵懶地放在陽朔,悠然地放縱思緒,融入到中西文化的交匯中;或者在桂林的小街上吃一碗熱氣騰騰的桂林米粉…… 桂林總是能給人無窮的回味。
5.桂林山水資料短短短急
桂林山水 位于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
地處湘桂走廊南端的槽谷平原,包括桂林市、陽朔縣以及臨桂、靈川、興安、永福、龍勝等縣的部分地區。地勢北高南低,海拔140~600米,為石灰巖巖溶地區。
商周時代,這里即與中原有密切關系。 秦漢時,是中原與嶺南的重要通道。
桂林山水有奇麗俊秀的風貌,宏偉博大的氣勢,氣象萬千的姿態,含蓄深長的意趣,極富浪漫色彩和詩畫情趣。中唐時已是名聞全國的風景勝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贊語流傳古今。
1982年定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桂林風景資源十分豐富,尤以山水取勝。
唐朝詩人韓愈的“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是桂林山水的最佳寫照。而簪山、帶水、幽洞、奇石,歷來被譽為桂林風景的四絕,其山水洞石渾然一體的景象組合,舉世無雙。
煙雨、光影、植物、動物、田園、村舍、名園、古跡,則被稱為桂林風景的八勝。這些勝、絕的風景因素融合成各具特色的16個風景區和數百個風景點。
6.桂林山水簡短介紹資料三條
1、桂林,位于廣西東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和歷史文化名城。
地處漓江西岸,以盛產桂花、桂樹成林而得名。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構成了別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是對桂林旅游資源的總稱。
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圍很廣,項目繁多。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譽,桂林山水包括山、水、喀斯特巖洞、古跡、石刻等等。
2、桂林處處皆勝景,漓江山水堪稱其中的典范。漓江風光尤以桂林陽朔為最,“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高度概括了陽朔自然風光的美。
我們選擇了從陽朔到桂林的路線,逆流暢游漓江。船駛出不久,遠遠地見到一座峰頂懸掛著一輪初日,縷縷陽光從云中穿過,江中波光粼粼,與群山倒影交相輝映,令人疑是到了仙境。
3、如果說桂林的山是“鳥鳴山更幽”,那么,桂林的水則是清澈透明﹑綠得欲滴。俯首看去,江水泛著細細的漣漪,玉塔微瀾,水色晶瑩剔透,加之兩岸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怎么看都是一幅長長的山水畫,凝重中透露著靈動之氣,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拓展資料:桂林山水是對桂林旅游資源的總稱。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桂林山水是中國山水的代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構成了別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圍很廣,項目繁多。
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瑯滿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桂林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