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黔驢技窮的意思
驢技窮
qián lǘ jì qióng
解 釋 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
出 處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用 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示 例 他現在已經是~了
近義詞 無計可施、束手無策、黔驢技盡
反義詞 神通廣大、力大無窮
【典故原文】黔無驢①,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②,以為神。蔽林間窺之③,稍出,近之,憗憗然莫相知④。他日,驢一鳴,虎大駭⑤,遠遁⑥,以為且噬己也⑦,甚恐。然往來視之⑧,覺無異能者⑨,益習其聲⑩。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11)。稍近,益狎(12),蕩倚沖冒(13),驢不勝怒(14),蹄之。虎因喜,計之曰(15),“技止此耳!”因跳踉大?(16),斷其喉,盡其肉,乃去。——《柳河東集》
[注釋]
①黔(qiǎn)——貴州省的別稱。
②龐然大物——形容體積大而笨重的東西。
③蔽——躲藏。窺(kuī)——偷看。
④憗憗(yìnyìn)然——小心謹慎的樣子。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東西)。
⑤駭(hài)——害怕。
⑥遁(dùn)——逃避。
⑦——將。噬(shì)——咬。
⑧往來——來來回回地。
⑨異能——特別的本領。
⑩益習其聲——更加習慣它的叫聲。益,更加,進一步。
(11)搏——捕捉,這里指老虎抓驢。
(12)押(xiǎ)——戲弄。這里有親熱、熟習的意思。
(13)蕩——晃悠。倚——挨近。沖——碰撞。冒——冒犯。
(14)不勝(shēng)——禁不住。
(15)計——心里盤算。
(16)跳踉(liáng)——騰躍跳動。大?(hǎn)——大聲吼叫。
【譯文】很久以前,在中國貴州沒有驢子這種動物,大家都不知道驢子長什么樣子。有一天,有一個人從別的地方運了一頭驢子到貴州,他把驢子放在山腳下,山里的老虎遠遠看到驢子在叫,心想:“這是哪來的怪物呀!看它的樣子好像很厲害,我還是離他遠一點比較安全!”過了一段時間,老虎看到驢子每天就是走來走去、偶爾叫幾聲!老虎心里又想:“這個家伙個子是很大,不曉得會些什么,我來試試它!”老虎就偷偷地走到驢子身邊,故意碰了驢子一下,驢子被碰了以后非常生氣:“你干嘛碰我呀!”說完就舉起腳來踢老虎,一次、二次,三次,每次都沒踢中,老虎這才發現:“這個驢子只會用腳踢人,根本沒什么本事嘛!” 于是,老虎就張大嘴要把驢子吃掉,驢子嚇的大叫:“你不要靠過來喔!我會踢人喔!”老虎大笑說:“你會的不過就是踢人,我還會吃人呢!”老虎說完就把驢子給吃到肚子里去了! 后來,大家就把這只貴州的驢子被老虎吃掉的事變成“黔驢之技”這句成語,比喻人有限的一點本領已經用完。也說“黔驢技窮”
【評點】這個故事生動地說明,世界上有很多東西貌似強大,樣子很可怕,但其實沒有什么可怕的。從而說明,革命人民不要被貌似強大的敵人所嚇倒,而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力量,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奪取勝利。
2.黔驢技窮是什么意思
這是一個成語故事:
相傳過去貴州(黔)這個地方沒有驢。有個多事的人用船運來了一頭驢,運來后卻沒有什麼用處,就把驢放到山腳下。
一只老虎看見了驢,以為這個軀體高大的家伙一定很神奇,就躲在樹林里偷偷觀察著,后來又悄悄走出來,小心翼翼地接近驢,不知道驢子的底細。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大虎大吃一驚,遠遠躲開,以為驢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懼。然而,老虎反復觀察以后,覺得驢并沒有什麼特殊本領,而且越來越熟悉驢的叫聲了。
老虎開始走到驢的前后,轉來轉去,還不敢上去攻擊驢。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驢,越來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斷冒犯它。驢非常惱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盤算著:“你的本事也不過如此罷了!”非常高興。於是老虎騰空撲去,大吼一聲,咬斷了驢的喉管,啃完了驢的肉,才離去了。
唉!那驢的軀體高大,好像有德行;聲音洪亮,好像有本事。假如不顯出那有限的本事,老虎雖然兇猛,也會存有疑慮畏懼的心理,終究不敢攻擊它。現在落得如此下場,不是很可悲嗎?
3.黔驢技窮什么意思
黔:今貴州省一帶;
技:技能;
窮:盡。
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
黔驢技窮這個成語說的是: 從前貴州一帶沒有毛驢,有一個好事者從北方運來一頭毛驢放到山腳下吃草,山上的老虎發現了這個怪物,開始只有遠遠的望著,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驢,被毛驢大叫嚇了一跳,最后發現毛驢只能用蹄踢,再也沒有別的本事就跳上去飽餐一頓。
黔驢技窮說明,世界上有很多東西貌似很強大,樣子很可怕,但其實沒有什么可怕的。從而說明,(寓意一)革命人民不要被貌似強大的敵人所嚇倒,而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力量,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奪取勝利。
這個成語出自 唐·柳宗元《柳河東集·黔之驢》,原文如下: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4.黔驢技窮的意思是什么
黔是貴州地區。
這是一則寓言。說的是古時那個地方沒有驢。
有多事的人弄了頭驢放到那個地方的山上。老虎看到了大吃一驚。
以為這個龐然大物一定很厲害。躲在樹林中偷偷地看。
看了多時后,就慢慢地向驢靠近。突然驢大叫了一聲,老虎嚇得趕緊又躲起來。
又過了一會兒,見驢沒什么動作,就又慢慢地向驢靠近,并且試探著撩撥驢,起初驢不以為意,但是老虎越來越大膽地吵鬧。驢生氣了,抬起腿踢了老虎一腳。
老虎大喜:原來這個大家伙只有這么點本事呀!于是老虎跳起來大吼一聲向驢撲去,把驢咬死并且吃掉了。所以這個成語詞面意思是:黔地的驢沒有沒有什么本事。
可以借用來說某人沒有什么本事。
5.“黔驢技窮”的意思
黔驢技窮 釋義: 黔:地名,貴州省的別稱;技:技能,本領;窮:盡,完。 據唐柳宗元所寫的寓言《三戒·黔之驢》說,以前貴州就沒有驢子,一個沒事找事的人用船運來了一頭。運來后又覺得沒有用處,就把它放在山下。一只老虎看到這頭驢子龐然大物的樣子,以為是神,就隱蔽在樹林里偷偷地觀察它,后又漸漸走近它,但仍十分謹慎,因為不知道它是個什么家伙。一天,驢子一聲長鳴,老虎大吃一驚,連忙逃得遠遠的,還以為驢子要吃它,心里很恐懼。但經過反復地觀察覺得驢子并沒有特別的本領,而且對驢子的叫聲也習慣了,便慢慢靠近到它的身前身后,但總不敢去襲擊它。后來,老虎進一步走到驢子的身邊,故意戲弄它,沖撞它。驢子極為憤怒,用蹄子亂踢老虎。老虎一見如此,因而大喜,心想:原來它的本領僅此而已。于是,縱身猛地撲過去,一口咬斷了驢子的喉管,吃光了驢肉,方才離去。后就以“黔驢技窮”比喻僅有的一點本領都用完了。 《三戒·黔之驢》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惡,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6.黔驢技窮的意思
釋義
黔:指當時的黔中道,主要包括今天的貴州省中部-北部、重慶南部和湖南西北部,治黔州(今重慶市黔江縣)。技:技能. 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諷刺一些虛有其表,外強中干,無德無才的人。
這個故事原來是形容在不了解敵人的情況下,敵人看起來都很可怕,一旦掌握了敵人的特點,摸清底細,就沒有什么可怕的了。現在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一個人用盡了全部的力量,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了。比如:“這個方案如果再通不過,我就黔驢技窮了,您就請別人來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