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草的來歷五十字力爭上游
每到端陽,人們便天不亮起身,踏著初夏的清涼到近郊或公園采艾草,回來插在屋門、窗戶上,有的人還插在頭發上,帶在身上。
這風俗多年不變,很有情趣。艾為菊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只是名稱不同而已。
河南稱“北艾”,浙江、寧波一帶稱“海艾”,北方也有叫“苦艾”的,但是“艾蒿”是盡人皆知的名字。艾可入藥,而以湖北蘄州的“蘄艾”為上品,藥書上稱為“艾葉”。
早在梁代的《荊楚歲時記》中就曾記“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懸門戶上,以祛毒氣”。原來,艾草能避邪祛毒,人們對它有個美好的寄托。
醫書記載,“艾葉苦溫,暖子這宮,散寒逐濕調經用,能理血氣,可安胎,又有止痛之用。”現代醫學認為它是一種芳香化濁藥物,含有辛味軟性樹脂、揮發性精油、鞣酸、菊糖、氯化鉀和維生素B、維生素C等。
此外,也有人用艾草治頭痛、牙痛、胃痛等,都有一定效果。針灸療法中的灸,就是把艾草切碎,用紙卷成條條,點燃后以草熏灼穴位。
這是頗受人歡迎的一種醫療方法。人們在端陽采艾,門戶插艾,意在驅除病害。
因為端陽一過,天就炎熱了,蚊、蠅等害蟲開始繁生、傳播。所以,在端陽節做次驅毒祛害之舉,是很符合科學道理的。
2.艾草的來歷五十字力爭上游
每到端陽,人們便天不亮起身,踏著初夏的清涼到近郊或公園采艾草,回來插在屋門、窗戶上,有的人還插在頭發上,帶在身上。
這風俗多年不變,很有情趣。艾為菊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只是名稱不同而已。
河南稱“北艾”,浙江、寧波一帶稱“海艾”,北方也有叫“苦艾”的,但是“艾蒿”是盡人皆知的名字。艾可入藥,而以湖北蘄州的“蘄艾”為上品,藥書上稱為“艾葉”。
早在梁代的《荊楚歲時記》中就曾記“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懸門戶上,以祛毒氣”。原來,艾草能避邪祛毒,人們對它有個美好的寄托。
醫書記載,“艾葉苦溫,暖子這宮,散寒逐濕調經用,能理血氣,可安胎,又有止痛之用。”現代醫學認為它是一種芳香化濁藥物,含有辛味軟性樹脂、揮發性精油、鞣酸、菊糖、氯化鉀和維生素B、維生素C等。
此外,也有人用艾草治頭痛、牙痛、胃痛等,都有一定效果。針灸療法中的灸,就是把艾草切碎,用紙卷成條條,點燃后以草熏灼穴位。
這是頗受人歡迎的一種醫療方法。人們在端陽采艾,門戶插艾,意在驅除病害。
因為端陽一過,天就炎熱了,蚊、蠅等害蟲開始繁生、傳播。所以,在端陽節做次驅毒祛害之舉,是很符合科學道理的。
3.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
艾葉即艾草。由來如下: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以防蚊蟲,“避邪卻鬼。”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稈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植物簡介:
艾草(學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別名:蕭茅、冰臺、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莖單生或少數,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并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托葉或極小的假托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藥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于花冠。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亞洲及歐洲地區。
4.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
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時節歷來就有插艾葉的習俗。這是因為端午前后,艾葉長勢正盛,新鮮艾葉散發出的強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殺菌素,能有效起到驅蚊殺菌的作用。
古時候,湘潭出了一個很能干的人,姓趙名申喬,人們都叫他“趙撫院”。他爹八十歲那年生下了他。
申喬五歲讀書,非常聰明,四書五經過目不忘,十八歲中舉,當了湖南巡撫。 找巡撫上任后,清正廉明,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有一年,長沙市岳麓山的一個山洞里,出了一條大蟒蛇,這條蟒蛇經常變化為一個老和尚,到長沙市街上化緣,逢人便說:“岳麓山上搭了一座天橋,凡間人要想成仙,就可以從橋上走到天堂。”很多老百姓信以為真,結果天堂沒上成,卻進了大蟒蛇的肚子。
原來這天橋就是大蟒蛇伸出來的舌頭,人們從蛇舌頭走進它的嘴里,許多人被它吃了。 趙撫院決心為民除害。
他日思夜想,卻苦無良策。一天晚上,他夢見一個老叫花子走來對他說:“你想除掉大蟒蛇,只有用震天神弓和穿云神箭,射瞎它的眼睛,再用雄黃就可以毒死它。
如果它到老百姓家里來放毒,每家每戶都可懸掛菖蒲艾葉,水缸里放些菖蒲根,可以消災免禍。”趙撫院醒來后,發現床上果然有震天神弓和穿云箭。
原來這個老叫花子就是太白金星。 吃了早飯,趙撫院帶領隨從,身背震天神弓,腰佩穿云箭,走到岳麓山,果然看見一座青石板天橋。
他腳穿釘鞋走上天橋,用勁一踩,石板橋軟綿綿的。邪不壓正,大蟒蛇害怕了。
趙撫院抬頭一看,岳麓山頂上有一對大燈籠,照得通明透亮。他拉弓射箭,一盞燈籠滅了,又是一箭,另一盞燈籠也熄滅了,這時天橋也突然消失了。
趙撫院回府后,立即曉諭長沙城內各家藥店:明天有一個爛眼和尚前來買眼藥,不可把真藥賣給他,可以把一包雄黃給他。又告訴各家各戶:明天門口懸掛菖蒲艾葉,水缸里放些菖蒲根。
第二天果然有一個爛眼和尚到藥店買眼藥,藥店老板給了他一包雄黃。爛眼和尚又轉身到各家各戶去放毒,從前門進,各家各戶懸掛的菖蒲艾葉變成了利劍,光芒四射。
他不敢從前門進,又竄入后門到廚房水缸里去放毒,泡在水里的菖蒲根把毒液全部化解了。大蟒蛇的爛眼睛搽了雄黃后,立即全身潰爛,不一會就死了。
這天正是五月五日端陽節,街上老百姓奔走相告,欣喜若狂,齊聲稱贊趙撫院的功德。人們趕到岳麓山趕到蟒蛇洞一看,這條大蟒大的嚇死人。
后來,人們從洞里挑出幾十擔人骨頭和婦女佩戴的金銀首飾,被吃掉的人不計其數。從此以后,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菖蒲艾葉,還要喝雄黃酒。
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聽起來很有趣,每個典故都有它的意義在里面,相信端午節插艾葉讓我們更加了解了端午節的文化。
5.艾草是干什么用的
中醫認為,風寒咳嗽為風寒犯肺,艾葉可溫中、逐寒,所含的揮發油被人體吸收后還能鎮咳、平喘及祛痰。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中山中醫院中藥藥理實驗室主任梅全說,所以用艾葉煎水泡腳或泡浴還有溫驅寒邪及宣肺止咳的作用。
當然,艾草浴不僅有利于防治感冒咳嗽,對濕疹、毛囊炎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又因艾草可以促進氣血流通,改善皮膚新陳代謝,所以經常進行艾草浴還有很好的美容作用,相傳慈禧御醫研究的美白大浴中就有艾草。
艾葉的食用價值也非常高,它含有軟性樹脂、揮發性精油、葡萄糖、鞣酸、氯化鉀和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及鈣、磷、鐵、鋅等多種礦物質元素等成分。而且含有一種單寧成分卡泰新具有軟化血管的作用。
從養生的角度來說,用它烹制一些食療養生品食用,可以達到養胃助消化、驅寒去濕、調經止痛、降血壓、降血脂、緩解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擴展資料:
據《本草綱目》記載,艾草是性溫、味苦、無毒的一味藥。它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用艾草泡腳還能夠改善肺功能,對于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艾草泡腳的方法和生姜泡腳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腳,煮法與前面提到的相同。
身體寒濕重的病人,每周可以用艾草泡一次腳。還可在用艾草水泡腳的同時,喝上一杯生姜紅棗水(10粒干紅棗加兩片生姜,加十碗水煮兩個小時)作為輔助。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祛濕止痛找艾草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艾葉泡腳治百病 中醫教你如何泡腳保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