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國著名漫畫父與子 看圖 根據畫面寫出一個有趣的故事
天色緩緩暗了下來,夕陽的最后一絲腮紅也被快成黑色的深藍給覆蓋了。墨色的天空擠出一、兩顆星星,在天空使勁地眨著眼睛。月光柔和地照在大地上,倒映出樹的影子。家家戶戶的飯菜香從窗縫、門縫里飄了出來。
媽媽笑瞇瞇地從廚房端來一盆紅燒肉,熱氣騰騰,香味緊接著從盆里溢了出來。紅燒肉的香氣直往禿頭爸爸的鼻孔里鉆,擋也擋不住。禿頭爸爸饞涎欲滴,實在忍不住了,拿起筷子想夾肉,媽媽生氣地拍了一下爸爸的手:“看把你急的,你看現場少了什么?”禿頭爸爸光顧看桌子:“少了米飯,我馬上去拿!”“錯了,兒子還沒來呢,快去叫他!”媽媽指著兒子的房間。禿頭爸爸呶著嘴,指著香味四濺的紅燒肉,但拗不過妻子,只好上樓找兒子。
禿頭爸爸敲了一下門,咦,怎么沒反應?又敲了幾下,依舊沒反應,禿頭爸爸只得推門進入。令他吃驚的是,平時貪玩的刺猬頭兒子正沉浸在書海當中,他翻看著這本書,一頁,兩頁,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他時而眼睛發亮,好像發現了新大陸;時而默然神傷,似乎看見了過于悲傷的事。書似乎像一枚磁石,把他給吸引了過去。兒子像一個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那樣,不停地翻看著書。
直到禿頭爸爸擰著刺猬頭兒子的耳朵,他才回過神來。兒子戀戀不舍地放下書,情不自禁咽了一口唾沫,仿佛把書里所有的內容都吞了下去,然后讓頭腦把它們給汲取了。兒子似乎還想著故事主人公的悲歡離合,使他牽腸掛肚。禿頭爸爸情不自禁俯下身:“到底是什么書有這么大的魅力,把這么不愛看書的兒子也吸引了?”這時,書又轉化成了膠水,把禿頭爸爸的眼球給粘了過去。
當兒子坐在餐桌前,用興奮的語氣表示開始吃飯時,卻發現禿頭爸爸還沒下來。
一分鐘,兩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過了許久,禿頭爸爸還沒下來。媽媽的臉漸漸暗了下來,拉了下來,沒了笑容。媽媽和刺猬頭兒子清清楚楚看見盆中紅燒肉的熱氣已散盡。媽媽便指著禿頭爸爸去的房間,用命令的語氣對刺猬頭兒子說:“快點叫你爸爸下來吃飯!”
刺猬頭兒子嘟囔著嘴,很是不服氣。他來到房間,發現禿頭爸爸趴在地上,不時交替著雙腳,像一闕跳躍著歡快音符的樂章;兩只手托著腮幫,手肋頂著地面,支撐著大腦袋;大肚子貼在地上,肥肉與脂肪好像占了地板三分之一的面積。剛才還不服氣的兒子,看到老爸那副天真無瑕孩子的模樣,忍不住笑出了聲。
哈,真是一對有趣的父與子。
2.父與子漫畫作文
德國漫畫家埃.奧.卜勞恩畫的《父與子》,想必大家都看過,我看一這組漫畫后,想了很久很久,至今還記憶猶新。
首先第一幅畫的是一個禿頭在胡子的中年男人和一個中年婦女,可能是一對夫婦,做好了飯菜,熱氣騰騰地端上了餐桌,,可是右邊的位子卻空著,很顯然,他們的孩子還沒回來,妻子給男人在說話,可能是讓他去找兒子。
接著第二幅畫呢,是禿頭的中年人推開房門,只見一個小留著刺猬頭的小男孩爬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著漫畫或小說什么之類的什么書,這顯然就是他們的兒子,這幅畫的是他去喊兒子回家吃飯。
第三幅畫的是孩子推門回家去了,可禿頭爸爸卻想去看一下孩子究竟看的是一本什么書。
第四幅畫中呢,是母子二人坐在餐桌前,可是父親的位子又是空著的,老是沒見他回來。
最后一幅畫的可能是母子二人等得不耐煩了,媽媽又讓兒子去找爸爸,結果兒子極不情愿地走出房門一看,爸爸在和兒子一樣爬在地上看得入迷呢。
這組漫畫,灰諧、幽默,又讓人忍俊不禁,首先是兒子不守時間,癡迷的看書(漫畫或小說),父親去找兒子,可又犯了和兒子一樣的錯誤,結果兒子又去找父親。這就讓我們聯想起其它一些社會問題,我們班上的干部要求同學們愛學習、守紀律,首先是要自已帶頭愛學習、守紀律,自已做不到,別人能信服你嗎?作為一個家長,天天要求孩子勤奮好學表現好,將來考上名牌大學、研究生、留學生。。可是自已卻不務正業,天天泡在麻將館里打麻將,孩子能聽你的嗎?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說過:“有諸已而后諸人,無諸已而后非諸人”。意思是:你有這個優點才能要求別人有這個優點,你沒有這個缺點,才有資格要求別人沒有這個缺點.小到一個家庭的家長,班上的干部,大到一個單位|、地方、甚至國家的領導都是如此,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咱們老百姓可得看干部”也就是說干部不能只講大道理,指手畫腳,而是要實實在在給老百姓帶好頭,做榜樣,言傳身教,不然,就只能是誤國誤民。
希望每一個看過漫畫《父與子》的人都要認真的對照自已和別人,好好地反思,只有這樣,才有利于自已,也才有利于國家和人民。
3.五年級上冊《父與子》這組漫畫的主要內容
第一幅漫畫中,母親準備好了晚飯,正準備開飯時,不見兒子.第二幅中,父親慢步的走到兒子的房間,看見兒子津津有味地正在閱讀著一本書,父親叫了他.過了一會,兒子才知道父親叫他.第三幅中,兒子戀戀不舍地走到飯廳,父親卻在一旁看看到底是什么書,讓兒子看得那么入神.第四幅漫畫,兒子和母親正準備開飯時,卻找不到父親.第五幅中,母親叫兒子去看看父親,兒子只好皺著眉頭,無奈的去.最后一幅漫畫中,兒子生氣的來到在自己的房間,看見了父親趴在地上,童心未泯,開心的蹬著腿看書.體會自己寫。
4.父與子漫畫內容
內容簡介
1934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夜的德國,到處充滿了火藥味,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一套取材于日常生活反映父子間感情的漫畫作品開始在《柏林畫報》上連載,它的幽默溫情猶如一片人性的綠洲,拂過萬千民眾的心,這便是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的傳世名作《父與子》。它的幽默感和人情味表露得如此純真,以致在問世近70年后,依然不斷征服著世界各地的讀者,散發出不衰的藝術魅力。 《父與子》中一個個生動幽默的小故事都是來自于漫畫家在生活中的真實感受,父與子實際上就是卜勞恩與兒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實寫照。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畫面閃爍著智慧之光,無言地流瀉出純真的赤子之情與融融天倫之樂,永遠地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圖書目錄
卜勞恩和他的漫畫《父與子》 我愛卜勞恩 父親幫忙 圣誕書 汽車出了故障 會動的箱子 相像 像孩子一樣吵架 正中靶心 剪得正好的照片 繪畫的局限 晨練 一起上床睡覺 家庭雜技演出 榜樣不是好做的 “前長,后短” 忘了放葡萄干 兒子出逃后 都是因為愛 挑釁不成功 對被留在家的報復 復活節小兔生出的復活節彩蛋 請給我四張兒童票 歡樂重現 最佳方案 魚兒的信 新發明 一年之后 玩游戲時不要來打擾 不可救藥 生日驚喜 輸了棋的父親 足夠了 如果太過分,就別怪我不客氣 好奇怪的螺旋形 兩對父子 落日 一場不成功的音樂會 夢游者 可怕的鄰座 再來一次,這太棒了 足球 夢與現實 被熄滅的父親 樂于助人的教訓 人靠衣裝 按次序來 藝術帶來的好處 藝術帶來的好處 戰爭允許一切手段 最后一個蘋果 不聽話的馬被馴服了 父親的簽名 沒騙你,確確實實釣了條大魚 秘密的圣誕手工制作 圣誕禮物 “爆竹”聲聲辭舊歲 結果好,一切都好 裝腔作勢的人與無私奉獻的人 聰明的馬 關于糊豆子的教育 題詞 鬼怪 雪茄焰火 狂歡節 善待天鵝 用帶錨的帽子對付大風 瞎套近乎 蛋糕 相像會令人難堪 給復活節兔子一個驚奇 假裝小孩兒蒙混過去 并沒想當英雄 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被撿回的子彈 遺憾 蘑菇 管教……但是晚了一點 對策 假期第一天 直到輸掉最后一顆紐扣為止 回歸自然 無論如何——要歌德的書 醫生禁止他喝濃咖啡 鉛球與皮球 化恐懼為力量 道德與馬蜂 裝病 狂熱的釣魚愛好者 禮物 墻上的鏡孔 忍耐是有限度的 一個不領情的人 圖釘 進入幻覺 冒牌大力士 吸引人的書 木偶劇場 神奇的魔術 露了餡的文藝電影 家教 曾祖父、祖父、父親和孩子 節前的秘密 獨特的晨報 圣誕節的貴客 新年歷險記 飛來的一只野鴨 航空信帶來的懲罰 痛苦的自責 雪人的反擊 自制的小雪橇 一條冰道的意外發現 獅子的錯誤 原來不是金魚 大筆遺產 宮中趣事 海蝦帶來的煩惱 意外的復活節禮物 習慣的力量 虛榮心被治好了 命令就是命令 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難以實現的快樂 生活與理論不相符 行善的效果 了讓麥克風里有聲音 悲傷的樂曲 為什么要仆人 一飲而盡 順從的仆人 夏季旅行中的突發事件 饑餓奏口烏曲 火! 緊急任務 野馬 恩將仇報 想不到的獵物 神了,父親真棒 丟失的衣服和音樂的力量 趁火打劫 打了一網魚 小船沒造成,臉卻刮凈了 插話者 不情愿的信鴿 海貍的報復 和袋鼠的友誼 山羊的陷阱 做好事卻不得好報 龍卷風 配合默契 最后的精神食糧 完了——一場夢 魯濱遜的追隨者 這里——才是金子! 意外的勛童 瞧我,給你帶來了什么! 島上的意外救援 灰溜溜地離開 又回到了家 慶祝生日 “什么!這是我嗎?” 早到一步 搞破壞的魔術 合適的距離 父親見不得血 打獵成功后的悔恨 眨眼之間 畫像攝影術 美術館趣事 來自頭頂的報復 沒加考慮的援助 舉例警告 大好時機 祖先肖像畫廊 昂貴的狗兒 醉后剃須 毛筆和刷子 幸福從苦難中來 迅速實現的愿望 盛裝的禮節 不必要的悲傷 小把戲 示眾 像陳列館中難辨真假 捉弄有錢人 意外得獎 芬蘭蒸汽浴 糟糕的上鉤拳 職業:發明家 騙人的把戲 誰笑到最后? 城堡里的奇遇 沉迷之后 男人和雪茄 名聲的另一面 告別
5.漫畫父與子看圖片作文
寫作思路:可以寫當時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根據每個人物的面部表情,來判斷此時這個人物的心情是怎么樣的,語言要流暢,條理要清晰的來敘述。
正文:
“大饞貓,小饞貓,開飯啦!今天可是做了你們倆個最愛吃的紅燒魚和糖醋排骨喲,哦哦,還有還有,一盤香噴噴的青菜,碧玉般的呢,還有嘞,看上去油亮油亮的紅燒肉哩!還有一碗家常豆腐。”媽媽一邊解開圍裙,一邊說著。
“朕駕到!”爸爸一副皇上模樣,摸摸大胡子,撓撓自己的大禿頭,笑著喊道。“哇!真香啊!我的太太果真是一個‘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第一賢良婦女!”
爸爸豎著大拇指,說道。“呵呵,就你這嘴甜!”“咦,我們家的公子哥呢?又在干什么重大事情呢?”“在房間里呢,不知道又在干什么搗古什么鬼哩!”媽媽指著房間說道。
爸爸徑直走進房間,看到兒子俯臥在地板上,雙腿不知不覺地搖擺著,活像一條大黃魚,爸爸走過去一看,原來兒子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一本叫做《爆笑校園》的書呀,我得嚇嚇他。爸爸走到兒子身邊,向兒子的耳朵叫了一聲:“太子,該用膳了。”
這一嚇,把兒子的心都提了一下。兒子看到爸爸來叫了,便走到了飯廳。
剛準備用餐的時候,又發現爸爸沒出來,便又進入房間,看到爸爸也向他一樣,俯臥在地上,看那本書,兒子也準備報復一下爸爸,他學著爸爸一樣走過去,像爸爸叫一聲:“太上皇,你也該用膳了!”爸爸卻像沒事一樣,說:“來來,咱們一起看!”他一把拽過兒子。
直到媽媽進來了之后,看到這一幕,說:“你們這兩個祖宗呀,真是倆個寶貝呀!”被這么一說,父子倆朝媽媽做了一個鬼臉,一起笑了起來。這樣一家全沉浸在歡樂的世界里。
6.父與子的漫畫故事怎么寫
有一幅漫畫,名為《父與子》。
畫的是一位年邁的老人坐在一棵被砍斷了樹干的樹根上。他的身后是密密麻麻的樹根,一棵緊挨著一棵,似乎害怕自己也要“搬家”了。
可想而知,老人把森林里所有的樹都砍了,他面前立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出售圓木。是的,他想把那一大堆“不幸落難”的圓木賣了。
日子過了一天又一天,老人也在那坐了一天又一天,最終,他還是經不住歲月的洗禮,去世了。可是,他把樹砍光,人類的天敵——沙塵暴來光臨人類的住宅了。
老人的兒子自知不能再賣樹,于是,他改行開始賣沙塵暴留下的細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