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懂得分享的事例
1、潘基文與桃子的故事
曾經有一個父親問他的三個兒子說:“如果有兩筐容易腐爛的桃子,該怎么樣吃才能使容易腐爛的桃子不浪費掉一個呢?”
大兒子說:“先挑熟透的吃,因為那些容易爛掉。”“可等你吃完那些,其余的桃子也要開始腐爛了”,父親立即反駁到。二兒子思考再三說:“應先吃剛好熟的,先揀好的吃唄!”“如果那樣的話,熟透的桃子會很快爛掉。”
父親把目光轉移到一直沉默的小兒子身上,問道:“你有什么好辦法嗎?”他思考片刻說道:“我把這些桃子分給鄰居們一些,讓他們幫著我吃,這樣就會很快吃完而不會浪費一個桃子。”父親十分滿意,不住的點頭。
他就是現今聯合國的秘書長潘基文!潘基文曾在不同場合說起桃子的故事。在我們與別人分亨的同時自然也會得到別人的回饋,只有那些被用于分享的桃子才會永久保鮮。
2、霍去病分享美酒
霍去病大敗匈奴后,駐兵在現在肅州城東的泉湖一帶。捷報飛傳長安,漢武帝大喜,傳旨賜霍去病白銀10萬兩,御酒一壇,犒賞有功將士。霍去病平日愛兵如子,皇上賜了御酒,他不愿獨自享受。可是一壇御酒,20萬大軍,如何飲得過來。
有人建議:每100人選一個代表,分酒一杯。但仔細一算,還是不夠。霍去病便把酒倒入一眼泉中,20萬將士開懷暢飲。從此,這眼水泉就被人們稱為“酒泉”。這地方就是甘肅酒泉。
3、居里夫人分享鐳的提純方法
居里夫人的三克鐳,第一克是自己提煉出來的;第二克是美國記者麥隆內夫人在全美婦女中奔走宣傳,美國公眾捐獻給她的;第三克鐳也是美國公眾捐獻的。
作為鐳的發現者的居里夫人,不僅沒像美國記者推斷的那樣富甲一方,還如此困頓,正是因為居里夫人沒有把鐳的專利權據為己有,而是把它獻給了全人類。
居里夫婦在提煉出第一克鐳時,就毫無保留地公布了鐳的提純方法,放棄了專利。即使是美國公眾為她捐獻的兩克鐳,一克用作科學研,一克用來為祖國創建鐳研究院,絲毫也沒有為自己。這正是她偉大的人格所在。
4、湯姆·霍普金斯分享畢生的成功經驗
在初踏入銷售界的前6個月,他屢遭敗績,窮困潦倒,身上僅50美金。于是決定把最后的積蓄投資到世界第一激勵大師金克拉的一個為期五天的培訓班。沒想到,這五天的培訓成為他生命的轉折點。
在之后的歲月中,他潛心鉆研心理學、公關學、市場學等理論,結合現代推銷,說服技巧,在短暫的時間里獲得了驚人的成功。
在銷售方面,他被美國報刊稱為國際銷售界的傳奇冠軍,是吉尼斯世界紀錄房地產銷售量最高記錄保持者,至今無人能破這個記錄。
平均每天賣一幢房子,3年內賺到3000萬美元,27歲就已成為千萬富翁,29歲成為億萬富翁,并擁有自己的私人飛機。
湯姆·霍普金斯目前是國際培訓集團的董事長,他每年出席全球上百場演講會,向全世界夢想獲得巨大成功的人們傳授銷售知識,分享自己畢生的成功經驗,被公認為“銷售冠軍的締造者”。如今全世界90%的銷售培訓課程,都來源于他的銷售培訓系統。
5、孔融讓梨
漢朝時,有個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盤梨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孔融先拿。你猜,孔融拿來了一個什么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見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里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
就故意問孔融說:“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兒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
父親又問他:“你不是還有個弟弟呢,他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孔融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你看,講得多好啊。父親聽了,好孩哈哈大笑:“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
2.綠山墻的安妮主要人物介紹非常簡短
女主人公安妮·雪莉
一個紅頭發的女孩,還長著一臉雀斑(最受不了別人批評她的紅發!)。年幼喪母,不久,父親也離開了人世。幾次波折(住過多戶人家,還同時照顧過多對雙胞胎),她陰差陽錯地被愛德華島上的一對老兄妹收養(他們原本想要收養一個男孩),從此開始了她的新生活。喜歡幻想,并且想象力非常豐富,熱愛大自然,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嘴也經常管不住,也常因此而做錯事。愛美的天性也經常鬧出笑話。為人直率,善良,勤勞,很珍惜友誼。
戴安娜·巴里
安妮的好朋友,有一頭漂亮的黑發和黑眼睛,善良,開朗,漂亮。充滿熱情,是安妮的知心朋友,曾和安妮辦過故事社。和安妮一樣,十分珍惜她們的友誼,是安妮最好的朋友, 與安妮幾乎形影不離。
馬修·卡斯伯特
綠山墻農舍的主人,性格內向,不敢與瑪麗拉和林德太太以外的女人說話(一個人去買布卻剛好遇見一個女服務員那一部分特別有趣)。但卻是一個很善良的人,他是第一個發現“女孩調包事件”的人,卻不忍心把實話告訴眼前這個對“新家”充滿了希望和幻想的紅頭發小姑娘知道。后來,也是在他的堅持下,才最終把安妮留在了綠山墻農舍。很寵愛安妮,在他眼中,安妮是個非常非常好的小姑娘。是安妮在這世上最像親人的親人,安妮自己也曾對瑪麗拉說過“如果是馬修的話,他一定能明白”這樣的話。在《綠山墻的安妮》的最后,因為存有一生積蓄的銀行倒閉,死于心臟病發(感人的一幕)。
瑪麗拉·卡斯伯特
馬修·卡斯伯特的妹妹,綠山墻農舍的女主人。脾氣與馬修截然不同,瑪麗拉是個古板嚴肅的人。對安妮的教育十分嚴格,有時候甚至有點過分了,但心里卻是很喜歡這個喋喋不休喜歡幻想的小家伙的。安妮去女王學院讀書的時候,有一個晚上,瑪麗拉就因為想念安妮而痛苦流涕。因為愛她,所以害怕自己會過于放縱她,就不自覺地變得十分嚴厲。“打是情,罵是愛”的最佳典范吧。
吉爾伯特·布萊思
在安妮童年的時候,因為吉爾伯特開了個玩笑,管安妮叫“紅蘿卜”倆人發生爭執。安妮發誓要一輩子討厭他,而吉爾伯特卻喜歡上了這個特別的紅頭發姑娘。后來,由于他把職教本校的機會讓給了安妮,兩人關系和解。在安妮大學的時候,他們是校友.吉爾伯特向安妮表白,遭到拒絕.《女大學生安妮》的最后,安妮聽說吉爾伯特患了重病并且可能會死掉,才終于醒悟過來,自己一直愛的是吉爾伯特。吉爾伯特會生大病,首先是由于身體上的,另一方面,也因為他以為安妮要嫁給羅伊·賈德納。最后,吉爾伯特聽到了安妮已經拒絕了羅伊·賈德納的求婚的消息,而奇跡般地好了起來。兩人最終在一起了,并且訂下了婚約。 安妮在夏緣鎮當校長的時候,吉爾伯特在學醫.兩人通過信件交談。當然,在《夢中小屋的安妮》里,兩人結婚了.以后的故事中,他們有了孩子,在《溫馨壁爐山莊的安妮》里提到.《彩虹幽谷》是安妮對孩子的教導.最后的《溫馨壁爐山莊里的里拉》,是安妮的小女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遭遇。
林德太太
卡思伯特兄妹的老鄰居、好朋友。是一個很傳統的英國式婦女(那時候的加拿大完全沿襲英國的風俗習慣),很喜歡留意別人的事情,書中原話:“如果要從林德太太家門前經過而不適當地注重體面與禮節的話,就無法從林德太太那敏銳的目光下逃脫。此時,林德太太正端坐在窗前,犀利的目光監視著外面的世界,從小溪到頑童,無論發現任何不同尋常的事情,她都要想辦法探個究竟,不然就無法安心。”因此,剛開始與安妮相處時,兩個人鬧了不少的矛盾,但最后都冰釋前嫌了。在《女大學生安妮》的時候,還搬到綠山墻農舍住了。
魯比·吉里斯
是安妮和戴安娜的好朋友,長得很漂亮,金色的頭發,碧藍色的眼睛,活力十足,性格有些大大咧咧,有時會歇斯底里,成績不錯,可惜后來得了病,安詳的死了。(悲劇~~)
艾倫太太
牧師的夫人,是安妮非常喜歡的一位夫人,她很和善又很漂亮,經常教導安妮,是安妮的另一位知心朋友,也是安妮的良師益友。
喬治·派伊
一位很毒舌的女孩子,經常嘲笑安妮,在安妮不小心把頭發染成綠色而不得不剪掉后,嘲笑安妮蠢的像個稻草人,有一次甚至害得安妮挫傷腳骨,性格有些自私,不和善,喜歡嘲笑,譏諷別人,甚至和安妮在大學時,被冠以“全校嘴最損的女人”。
簡·安德魯斯
也是安妮的朋友,曾和魯比一起參加過安妮的故事社,是一位很嚴謹的姑娘,學習很好。
斯塔西小姐
安妮的老師,對安妮很和善,教給安妮很多的東西,推薦安妮去大學的啟蒙老師。安妮也很喜歡她。
3.現在有最新的稍短些的作文素材嗎,急用
別讓特長擊敗自己□莊佩金提起章魚,它可是海洋里的“一霸”。
章魚力大無比、殘忍好斗、足智多謀,不少海洋動物都畏懼三分。它的特點是身體非常柔軟,幾乎可以將自己塞進任何它想去的地方。
因為它沒有脊椎,甚至可以穿過一個銀幣大小的洞。章魚最喜歡將自己的身體塞進海螺殼躲起來,等到魚蝦走近時,它會突然變成一個龐然大物,向魚蝦發起猛烈進攻,迅速咬破它們的頭部,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致死,然后美餐一頓。
章魚不但是營養豐富的海鮮食品,而且在醫學方面亦有極高的價值,是非常珍貴的補品。人們為了獵捕章魚,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因為它的隱身術太高明了。
慢慢地,聰明的漁民根據它的特長,摸索出一套輕松的獵捕方法。他們把小瓶子用繩子串在一起沉入海底,可笑的是,章魚見到了這些晶瑩剔透、光滑可愛的小瓶子,好像見到了護身符一般,都爭先恐后地往里鉆。
就這樣,漁民們不費吹灰之力,把一條條章魚捕捉到手。是什么囚禁了章魚?是瓶子嗎?不,囚禁了章魚的,是它們自己,而且正是它們那些自身熠熠閃光的特長。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像章魚一樣,本來有著令人羨慕的特長,卻不加珍惜,自命不凡,固執己見,結果囚禁了自己,葬送了未來。【素材分析】特長與弱點看似是一組反義詞,然而,如果自命不凡,固執己見,對自己令人羨慕的特長不加珍惜,使用不當,驕人的特長就有可能變成致命的弱點。
【速用名言】1.束縛人的羽翼的往往是對弱點的顧慮和對優點的忽視。——古希臘哲學家 蘇格拉底2.我沒有蘆葦的纖細,我只有綠葉的閃亮,我有一片綠蔭,便可展示靈魂的專長。
——意大利詩人 夸西莫多【適用話題】1.特長與弱點;2.珍惜特長;3.別讓特長葬送未來細心照顧老師28載的“感恩學生”宋金萍13歲時在北京王府井八面槽上小學,鐘炳望是他六年級時的班主任。當時鐘炳堃是單身,學生便成了她的孩子,她也給了從小就失去母親的宋金萍無限的母愛。
宋金萍在北京體育學院讀書時,鐘老師常去看他,并把平時積攢的22元錢和一些零零碎碎的糧票都給了宋金萍,幫助他渡過了人生最困難的階段。工作后的宋金萍也在一所學校當老師,深知老師的艱辛與偉大,因此,他常去看望鐘老師,為鐘老師買好生活用品。
在鐘炳堃70歲時,宋金萍擔心自己不能每天去看望老師,便和妻子商量,將老師接回了家。就這樣,鐘炳望老人住進了宋金萍家中。
年邁的鐘炳望感受到了久違的家的溫暖,人也開朗起來。2001年,鐘炳堃老人雙目失明,大部分時間只能躺在床上生活。
宋金萍悉心地照料著老師,雖然已是99歲高齡,但老師身體非常健康,血糖、血壓等各項指標都很正常。春去秋來28載,鐘老師已是孩子的奶奶,自己的“母親”。
有了這位“母親”,宋金萍除了買菜要出趟門,大部分時間就在家看書,陪伴老人。高齡醫生吳孟超醫者仁心,治愈病怠的不僅是高超的醫術,更是醫者心懷病人的仁愛之心。
吳孟超90高齡仍堅持在手術臺上工作,不是對權位的貪戀,而是因為他心里裝著病人。相比那些貪戀權術的人來說,吳孟超無疑是最可愛的人。
話題拓展神圣的職責、最可愛的人吳孟超是世界上唯一一位90歲高齡仍然工作在手術臺前的醫生。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肝臟科臨床醫生,更是一位杰出的醫學研究者,也是我國肝臟外科醫學的奠基人。
抗日戰爭時期,身居海外的吳孟超響應黨的號召,歷盡千辛萬苦回到了祖國,從同濟醫學院畢業,走上了外科醫生的路。50年代,他投入肝臟外科的研究,在艱苦的科研環境下,他用做乒乓球的賽璐珞當灌注材料,做成肝臟標本,并創造了肝臟解剖的“五葉四段”理論。
1960年3月1日,他成功進行了中國首例肝癌切除手術。1975年,他為患者切除了重18公斤、體積為63*48.5*40厘米的腫瘤,這也是至今為止被切掉的最大的血管瘤。
直到2011年,這個病人仍然健康地活著。50年間,吳孟超推動中國的肝臟醫學從無到有,從有到精。
1999年,他推動建立了中國的肝膽外科專科醫院,并使之成為國內最大、國際唯一的肝膽外科疾病診療和研究中心。現在該醫院一年收治的病人超過10 000名,一年的手術量達到4 000例。
2009年,吳孟超牽頭的“國家肝癌科學中心”經國家批準在上海建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中國多發的疾病肝癌術后5年生存率,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16%,上升到今天的53%,肝癌對國人的傷害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國際肝膽胰協會前主席威廉姆斯評價說:吳教授對肝癌的基礎研究和臨床工作,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他的成就令全球同行矚目和敬佩。一個好醫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裝的是人。
吳孟超正是這樣一位好醫生。吳孟超總是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
他要求醫生用最簡單、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為病人治療。吳孟超手術時,用的麻醉藥和消炎藥都是最普通的,縫合創面切口從不用專門的器械,他說:“用器械咔嚓一聲1000多元,我用手縫合分文不要。”
吳孟超一生愛國愛黨,他說,“我這一生有三條路走對了:回國、參軍、入黨。”2006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大會上,吳孟超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84歲的吳孟超又一次。
4.簡短的古代近代現代的愛國故事
1、屈原 屈原早年應該說算的上一帆風順,得到了楚懷王的賞識,在楚國進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使得楚國公元前342年屈原誕生于楚都丹陽,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
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提倡“美政”。國力爭強了很多,但是由于在改革的時候損害了很多人的利益,導致在奸人的誣陷后被流放,后來國家被攻破,他感到無比的絕望,雖然有心報國,但是無力回天,只好以死明志了,于是投江自殺明志。
2、蘇武 蘇武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名愛國人士了,從小我們就知道蘇武牧羊的故事。蘇武是漢武帝時期的重要人物,當時漢朝正在與匈奴處于微妙時期,雙方為了和平相互派出使者訪問對方國家。
為了表示尊重,漢武帝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助手-蘇武。于是蘇武就帶著禮物和旌節出使匈奴,本來一切都挺好的,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匈奴產生了內斗,其中還牽涉到了蘇武的手下,而且被人冤枉了,于是把他捉了起來,不給飯他吃,但是蘇武卻靠著吃雪生存了下來,知道自己有辱使命,于是自殺殉國,但是未能成功。
單于很想收復蘇武,但是蘇武寧死不屈,但是單于又不能把這么重要的人才放回漢朝,于是讓蘇武去北海邊放公羊,說什么時候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他回漢朝,于是蘇武靠著吃雪和雪地的小生物度過了漫長的19年,在此期間一直都想著如何回去漢朝報效祖國,最后在高齡時期終于得愿以償。他本來一開始就同意匈奴單于的勸服就能過上好日子,也可以討到一個好官位,但是他卻寧死不屈,寧愿吃雪也不投降,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典型的愛國人士。
3、林則徐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福建侯官縣人,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于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并將沒收鴉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虎門銷煙使中英關系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
4、鄧世昌 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漢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廣府人,籍貫廣東番禺縣龍導尾鄉(現為廣州市海珠區),清末北洋水師將領,民族英雄。鄧世昌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
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愿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即艦長)。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謚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
光緒帝挽聯如此寫道: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5、劉胡蘭 劉胡蘭生長在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在反動的封建軍閥閻錫山統治的黑暗年代,惡霸地主對農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劉胡蘭的心靈里從小就種下了仇恨的種子。
紅軍來了,把地主呂善卿家的財物分給了窮人。劉胡蘭從紅軍戰士孫同志講的故事里,懂得了革命的道理。
劉胡蘭漸漸長大了,為了擔負家庭的生活重擔,她和鄰居家的孩子小青,一起去山里馱炭,倆人漸漸產生了愛情。日本鬼子占領了文水縣,地主呂善卿又當上了村長。
孫同志回到這里,領導農民們建起了農會、民兵隊、婦救會,劉胡蘭擔任了婦救會的領導。小青要參軍了,劉胡蘭鼓勵他要勇敢戰斗,爭取入黨。
劉胡蘭在黨的領導下,組織群眾反掃蕩,粉碎了敵人的掃蕩。劉胡蘭經受了嚴峻的斗爭考驗,黨組織吸收她加入了中國**。
1945年,日本投降,小青所在的八路軍回到山西,將日本軍隊的武器收繳。但**又發動了內戰,小青的部隊奔向了解放戰爭的戰場。
劉胡蘭帶領著婦救會的姐妹們送慰問品,救護轉移傷員,積極支援前線。回到村里,她聽到支部書記石德輝和幾十個鄉親被反動派抓起來的消息后,勇敢地參加了營救行動,把他們救了出來。
但是,在轉移的途中,劉胡蘭不幸被捕。蔣匪軍和地主呂善卿對劉胡蘭嚴刑逼供,劉胡蘭堅貞不屈,表現了**員的高貴品質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最終,劉胡蘭在敵人的鍘刀下英勇就義。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屈原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劉胡蘭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鄧世昌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林則徐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蘇武。
5.現在有最新的稍短些的作文素材嗎,急用
別讓特長擊敗自己□莊佩金提起章魚,它可是海洋里的“一霸”。
章魚力大無比、殘忍好斗、足智多謀,不少海洋動物都畏懼三分。它的特點是身體非常柔軟,幾乎可以將自己塞進任何它想去的地方。
因為它沒有脊椎,甚至可以穿過一個銀幣大小的洞。章魚最喜歡將自己的身體塞進海螺殼躲起來,等到魚蝦走近時,它會突然變成一個龐然大物,向魚蝦發起猛烈進攻,迅速咬破它們的頭部,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致死,然后美餐一頓。
章魚不但是營養豐富的海鮮食品,而且在醫學方面亦有極高的價值,是非常珍貴的補品。人們為了獵捕章魚,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因為它的隱身術太高明了。
慢慢地,聰明的漁民根據它的特長,摸索出一套輕松的獵捕方法。他們把小瓶子用繩子串在一起沉入海底,可笑的是,章魚見到了這些晶瑩剔透、光滑可愛的小瓶子,好像見到了護身符一般,都爭先恐后地往里鉆。
就這樣,漁民們不費吹灰之力,把一條條章魚捕捉到手。是什么囚禁了章魚?是瓶子嗎?不,囚禁了章魚的,是它們自己,而且正是它們那些自身熠熠閃光的特長。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像章魚一樣,本來有著令人羨慕的特長,卻不加珍惜,自命不凡,固執己見,結果囚禁了自己,葬送了未來。【素材分析】特長與弱點看似是一組反義詞,然而,如果自命不凡,固執己見,對自己令人羨慕的特長不加珍惜,使用不當,驕人的特長就有可能變成致命的弱點。
【速用名言】1.束縛人的羽翼的往往是對弱點的顧慮和對優點的忽視。——古希臘哲學家 蘇格拉底2.我沒有蘆葦的纖細,我只有綠葉的閃亮,我有一片綠蔭,便可展示靈魂的專長。
——意大利詩人 夸西莫多【適用話題】1.特長與弱點;2.珍惜特長;3.別讓特長葬送未來細心照顧老師28載的“感恩學生”宋金萍13歲時在北京王府井八面槽上小學,鐘炳望是他六年級時的班主任。當時鐘炳堃是單身,學生便成了她的孩子,她也給了從小就失去母親的宋金萍無限的母愛。
宋金萍在北京體育學院讀書時,鐘老師常去看他,并把平時積攢的22元錢和一些零零碎碎的糧票都給了宋金萍,幫助他渡過了人生最困難的階段。工作后的宋金萍也在一所學校當老師,深知老師的艱辛與偉大,因此,他常去看望鐘老師,為鐘老師買好生活用品。
在鐘炳堃70歲時,宋金萍擔心自己不能每天去看望老師,便和妻子商量,將老師接回了家。就這樣,鐘炳望老人住進了宋金萍家中。
年邁的鐘炳望感受到了久違的家的溫暖,人也開朗起來。2001年,鐘炳堃老人雙目失明,大部分時間只能躺在床上生活。
宋金萍悉心地照料著老師,雖然已是99歲高齡,但老師身體非常健康,血糖、血壓等各項指標都很正常。春去秋來28載,鐘老師已是孩子的奶奶,自己的“母親”。
有了這位“母親”,宋金萍除了買菜要出趟門,大部分時間就在家看書,陪伴老人。高齡醫生吳孟超醫者仁心,治愈病怠的不僅是高超的醫術,更是醫者心懷病人的仁愛之心。
吳孟超90高齡仍堅持在手術臺上工作,不是對權位的貪戀,而是因為他心里裝著病人。相比那些貪戀權術的人來說,吳孟超無疑是最可愛的人。
話題拓展神圣的職責、最可愛的人吳孟超是世界上唯一一位90歲高齡仍然工作在手術臺前的醫生。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肝臟科臨床醫生,更是一位杰出的醫學研究者,也是我國肝臟外科醫學的奠基人。
抗日戰爭時期,身居海外的吳孟超響應黨的號召,歷盡千辛萬苦回到了祖國,從同濟醫學院畢業,走上了外科醫生的路。50年代,他投入肝臟外科的研究,在艱苦的科研環境下,他用做乒乓球的賽璐珞當灌注材料,做成肝臟標本,并創造了肝臟解剖的“五葉四段”理論。
1960年3月1日,他成功進行了中國首例肝癌切除手術。1975年,他為患者切除了重18公斤、體積為63*48.5*40厘米的腫瘤,這也是至今為止被切掉的最大的血管瘤。
直到2011年,這個病人仍然健康地活著。50年間,吳孟超推動中國的肝臟醫學從無到有,從有到精。
1999年,他推動建立了中國的肝膽外科專科醫院,并使之成為國內最大、國際唯一的肝膽外科疾病診療和研究中心。現在該醫院一年收治的病人超過10 000名,一年的手術量達到4 000例。
2009年,吳孟超牽頭的“國家肝癌科學中心”經國家批準在上海建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中國多發的疾病肝癌術后5年生存率,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16%,上升到今天的53%,肝癌對國人的傷害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國際肝膽胰協會前主席威廉姆斯評價說:吳教授對肝癌的基礎研究和臨床工作,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他的成就令全球同行矚目和敬佩。一個好醫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裝的是人。
吳孟超正是這樣一位好醫生。吳孟超總是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
他要求醫生用最簡單、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為病人治療。吳孟超手術時,用的麻醉藥和消炎藥都是最普通的,縫合創面切口從不用專門的器械,他說:“用器械咔嚓一聲1000多元,我用手縫合分文不要。”
吳孟超一生愛國愛黨,他說,“我這一生有三條路走對了:回國、參軍、入黨。”2006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大會上,吳孟超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84歲的吳孟超又一次。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生活小百科3000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