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鴉片戰爭的簡短資料
鴉片戰爭包括兩次:
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
中國近代史共兩次鴉片戰爭。
影響:
1、使中國從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漸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是中國近代史開始。
2、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市場,獨立發展的道路被迫中斷。
3、戰后的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巨大破壞。中國的司法、關稅、海關等主權遭到巨大破壞。
4、開創了通過不平等條約侵略中國的先例。《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封建的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的轉折點。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后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列強加強對中國邊疆和內地的滲透,使勞動人民的生活更加艱苦。
在《中俄北京條約》中國喪失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根據這個條約,中國割讓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國,并把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作中俄共管。
同時,沙皇俄國還將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邊界走向強加給中國,把歷來屬于中國的山河湖泊和設在中國境內的卡倫強行指為分界標志,為更多地割占中國西部領土制造了條件。中國的珍貴文物、宮廷建筑遭到重大破壞和劫掠:比如圓明園被破壞。鴉片戰爭之后的南京條約以及其后的連串不平等條約,使中國主權遭到嚴重的破壞,鴉片戰爭開啟了之后中國百年受到西方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
2.中國鴉片戰爭資料非常 簡短
材料一 (鴉片煙)來自英吉利,洋人嚴禁其國人吸食……而專誘他國,以耗其財,弱其人。”(引自魏源《道光洋艘征撫紀》上)
材料二 初,鴉片煙在康熙初以藥材納稅。乾隆三十年(1765年)以前,每年多不過二百箱。及嘉慶元年(1796年)因嗜者日眾,始禁其入。嘉慶末,每年私鬻至三、四千箱。”道光六年(1826年)“設巡船之后,巡船每月受規銀三萬六千兩,放私入口(每年二萬箱)”。到1837年,鴉片走私“遂至四、五萬箱矣”。(同上)
材料三 林則徐(1838年12月奉命赴廣東查禁鴉片。次年3月,到廣東,嚴拿煙販,懲辦受賄官弁。)同時傳諭外商“勒限是繳”鴉片。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眼見抗拒不成,只得繳出鴉片二萬余箱,“自行遞稟求收”。林則徐“在虎門毀化煙土”。當時有前往觀看的洋人撰文“以紀其事,大意謂天朝法令,足服人心”。“迨后各國來船。……皆已絕無鴉片,惟英逆不遵法度,且肆鴟張,是以特奉諭旨,斷其貿易。”(引自林則徐《密陳夷務不能歇手片》)
材料四 義律(被追繳煙的同時)報告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稱:中國政府禁煙“乃是陛下政府對于過去所受一切損失取得補償的最好理由”,也是擴大對華貿易“最有希望的機會”。中國“強追繳出英國人的財產(注:指鴉片)就是一種侵略”,“應該使用足夠的武力”,對中國進行“迅速而沉重的打擊”。(引自《義律致巴麥尊私人機密件》)不久,巴麥尊告知義律:“陛下政府意將派遣海軍到中國海去,可能還有少量陸軍”,“立刻封鎖廣州與白河或北京諸河”,并“有意于永遠占有”,可作為英國征軍基地和商務基地的島嶼。“我希望你用心研究實現這樣一個計劃”的各種條件“和對華貿易有關的商人和制造家”對中國人實行強硬行動的要求。(引自《巴麥尊致義律的機密件》)
材料五 根據黃爵滋的奏疏:“自道光帝三年至十一年(1823-1831年),歲漏銀一千七八百萬兩。自道光十一年至十四年(1831-1834年),歲漏銀二千余萬兩。自十四年至今(編者注:即1838年),漸漏至三千萬兩之多。此外福建、江浙、山東、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數千余萬兩。以中國有用之財,填海外無窮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漸成病國之憂。”
希望對你有用。
3.第一次鴉片戰爭資料簡短點
鴉片戰爭是中國抗擊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第1次戰爭。英軍以較少的兵力、較小的代價戰勝了中國。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觀上敵人兵器占有優勢,戰略戰術運用得當,能集中大部兵力轉沿海城市,占領經濟命脈之地,戰斗中常以正面攻擊與側翼包抄相結合之外,在主觀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政治腐敗中國封建社會制度到了19世紀30年代,更加沒落腐朽,不僅經濟停滯,十分落后,削弱了戰爭賴以取勝的經濟基礎,而且整個統治集團內部,彌漫著享樂茍安,貪污腐化氣息。隨著鴉片的輸入,統治集團中的大部分人越來越依賴這種毒品來消磨荒淫無度的寄生生活。他們既接受內外煙販的收買,又依賴這種毒品的走私,從中取得利益。有些走私船,公然插著兩廣總督或粵海關監督的旗號,威風十足地從伶仃洋駛進廣州。清廷的貴族大臣,則從廣東和沿海官吏那里,獲得豐厚的賄賂。甚至皇帝也收取大量的西洋奇珍,成為這種“通商”關系里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禁煙與反禁煙、戰與和的問題上,他們始終搖擺不定,在整個戰爭中,始終沒有堅定的方針。從皇帝到將軍、督、撫,戰守無策,沒有切合實際的作戰方法。當戰爭受挫時,他們立刻求和;和議不成,又空喊作戰。當議和投降比打仗有利于維系搖搖欲墜的反動統治時,他們就屈辱投降。
4.鴉片戰爭 簡短
1840年由英國發動的鴉片戰爭,是中國近現代的開端。也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的國家的開端,人們的矛盾由農民和地主上升以中華民族和外來侵略為主。第一次鴉片戰爭簡介
日期: 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地點: 中國
結果: 英國勝利
起因: 虎門銷煙
領土變更: 割讓香港島予英國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侵略者在其它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支持下,向古老封建的中國發動了一次侵略戰爭。由于這次戰爭是英國強行向中國傾銷鴉片引起的,所以歷史上叫做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由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華民族開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難、探索、斗爭的歷程。
英法資產階級第一次聯合侵略中國的戰爭
1856~1860年(咸豐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因其實質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而得名,亦稱英法聯軍之役。
中國 再次損失了大量主權和領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進了一步。其中,鴉片貿易合法化、華工出國及允許外國人前往內地傳教,都使中國的社會矛盾更趨激化。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進入中國內地,并日益擴展,外國公使駐京加強了對清政府的影響和控制,中國社會進一步半殖民地化。
5.鴉片戰爭的資料
鴉片戰爭即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閉關鎖國”后的滿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于貿易順差地位。 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后,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并于虎門海口悉數銷毀。打擊了英國走私販的囂張氣焰,同時影響到了英國的利益。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其間的一系列戰斗和軍事行動相互之間并無關聯。
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并賠款割地告終。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并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6.關于鴉片戰爭的資料
)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鴉片戰爭前夕: 中國——(1)社會:清朝統治下,處于封建社會末期,危機四伏。
(2)經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然占統治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土地高度集中政治腐敗,軍隊裝備廢弛,財政虧空,階級矛盾激化。 世界——歐美資本主義國家迅速崛起,英法等國完成工業革命,為奪取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加緊對外擴張。
(必然性——根本原因) 2.英國鴉片走私和中國禁煙運動: 背景:中國在正當中英貿易中處于出超地位(貿易順差)。(原因: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英國為扭轉逆差,向中國走私鴉片,掠走白銀。
民族英雄林則徐禁煙運動:在廣州整頓海防、緝拿煙販、收繳鴉片。 虎門銷煙(1839年6月):中國禁煙運動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決心。
3.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經過:A革職查辦林則徐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反侵略精神C清政府組織抵抗不力D(1842年8月英軍于南京揚言攻城)清政府屈服求和,戰爭結束。 實質:落后的封建制度(中國)對抗先進的資本主義(英國)——失敗的根本原因 4.中英《南京條約》——近代史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及其附件的主要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2100萬銀元。 (3)開放通商口岸: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5處。
(4)稅款與英國商定。 (5)附件:英國獲得“裁判領事權”、“片面最惠國待遇”。
5.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戰爭前:政治上獨立自主、清政府全部主權;經濟上自給自足。 戰爭后:政治上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主權遭到嚴重破壞;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
社會矛盾:由原來的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主要)與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革命任務:由原來的反對本國的封建統治變為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
社會性質: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史的開端。舊民主主義革命開始。
(總理衙門的設立——清朝中央機構半殖民地化的標志) 6.新思潮的萌發:尋求強國御侮之道 林則徐:“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根據《四洲志》編寫出《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當時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翔實的專著。
洪仁玕的《資政新篇》 性質: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新方案。 評價:不是農民革命初中的產物,沒有反映農民當時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它根本沒有實行。
7.第二次鴉片戰爭: (1)借口:英國——“亞羅”號事件;法國——“馬神甫事件”; 根本原因:鴉片戰爭后英法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借“修約”時機,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目的與第一次鴉片戰爭一樣,所以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擴大侵略權益。“火燒圓明園”;廣州巡撫柏貴——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的傀儡政權 (2)《天津條約》:(英法美俄四國)A外國公使進駐北京B增開南京等10處通商口岸C(賠款)軍費200萬兩白銀、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D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E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經商、傳教。《北京條約》:(中英、中法)A天津為商埠B(割地)九龍給英國C(賠款)對英法各增至800萬兩白銀D準許華工出國。
(3)俄國(近代史上侵占我國土地最多的國家)侵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我國北方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時間 不平等條約名稱 割占領土范圍 割占領土面積 1858年 中俄《璦琿條約》 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 六十多萬平方公里 1860年 中俄《北京條約》 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 約四十萬平方公里 1860年1864年 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 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 19世紀80年代 中俄《改訂條約》以及以后五個勘界議定書 中國西北部 七萬多平方公里 (4)影響: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其實你可以在百度上下載個文檔的。
我都下載好多科會考資料了。
7.關于鴉片戰爭的資料大概50字
50字想要把整個鴉片戰爭的資料完整寫下來是不可能的。
第一次鴉片戰爭 時間為1840年6月-1842年8月,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歷時四年多。
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
1840年6月——1841年5月
爆發:1840年6月,英艦封鎖珠江口,戰爭爆發
英軍路線:珠江口——廈門——占定海——天津白河口
第二階段:
1841年初,占香港,虎門之戰,5月攻占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1841年8月——1842年8月侵略東南沿海
定海戰役、鎮海戰役、吳淞戰役
1842年8月,英艦抵達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求和,戰爭結束
簽訂的條約: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主要內容:(1)割香港島給英國。(2)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3)中國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4)英國在中國的進出口貨物納稅,中國與英國共同議定。(5)英國商人可以自由地與中國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1843年英國政府又強迫清政府訂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條款》(《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附約,增加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條款。
1844年7月、10月,美國和法國乘火打劫,效仿英國,先后威逼清政府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獲得除割地、賠款之外,與英國同樣的特權。從1845年起,比利時、瑞典等國家也都脅迫清政府簽訂了類似條約,中國的主權遭到進一步破壞。鴉片戰爭的失敗和《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政治上獨立自主的中國,戰后由于領土主權遭到破壞,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解體,逐漸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商品市場和原料供給地,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歷時四年多。
第二次鴉片戰爭又簽訂下:1858年《天津條約》,同年,簽訂《瑗琿條約》,1860年10月簽訂《北京條約》。
以上條約的簽訂致使中國賠償巨額賠款,喪失大片領土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