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罵鴨)的簡單
就是這個咯:
在縣的西邊白家莊有某個居民,偷了鄰居的鴨煮來吃。到了夜里,覺得全身的皮膚刺癢難耐。等到天亮一看,原來渾身長出了毛茸茸的鴨毛,碰到就疼。這個人嚇壞了,可是這種怪病找不到醫生可以醫治。有一天夜里,他做了夢,夢中有個人告訴他:“你的病是老天爺給你的懲罰,需要讓失主痛罵你一頓,鴨毛才會脫落。”可是鄰居老人一向寬厚,平常損失東西,從不“怒”形于色。于是,這個偷鴨的人就騙老人說:“您的鴨是被某甲偷走,因為他最怕人罵,您罵他一頓,也可警告他以后不可再偷。” 結果,老人笑著說:“誰有閑氣去罵那些惡人呢?”這個人感到更加難堪,只好把實情告訴鄰居老人。于是,老人才痛罵了他一頓,而這個人的病很快就好了。
2.義犬救主的簡短翻譯
譯文:
有個叫華隆的人喜歡狩獵,喂養了一只狗,取名叫“的尾”,每次出游都會帶上它。有一次,這個叫華隆的人到了一江邊,被一條大蛇圍困。于是那條狗將蛇咬死了。而華隆渾身僵硬的臥在地上,毫無知覺。“的尾”在他周圍轉來轉去不停的吠叫,又在華隆的家至江邊的路上反復走動,華隆的家人發現這狗奇怪的舉止,很是疑惑,便跟著狗一起來到了江邊。發現華隆蜷縮著,急忙將他送回家。兩天后才蘇醒過來。在他還沒有蘇醒的這兩天,那只狗一直都沒有吃飯。他知道這件事了以后,從此對“的尾”愛護有加,無微不至,像是對待他的親戚朋友一般。
3.童趣簡短的翻譯誰有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視力好極了,每遇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脫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夜里,蚊群發出雷鳴似的叫聲,我心里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現了千百只白鶴;抬頭看著它們,連脖子也變得僵硬了。我又留幾只蚊子在白色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邊飛邊叫,構成一幅青云白鶴圖,果真像鶴群在青云邊上發出叫聲一樣,這使我感到高興極了。
我常在土墻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臺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臺子一般高,把叢草當成樹林,把蟲子、蚊子當成野獸,把土塊凸出部分當成丘陵,低陷部分當成山溝,我便憑著假想在這個境界中游覽,愉快而又滿足。 有一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斗,(便蹲下來)觀察,興味正濃厚,忽然有個極大極大的獸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只癩蝦蟆,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全被它吃掉。
我那時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聲驚叫起來。待到神智恢復,捉住癩蝦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
4.逢入京使翻譯
逢入京使①
故園東望路漫漫②,
雙袖龍鐘淚不干③。(有的版本也作“淚始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④。
注釋∶
①入京使:進京的使者。
②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遙遠。
③龍鐘:涕淚淋漓的樣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淚龍鐘。”這里是沾濕的意思。
④憑:托。傳語:捎口信。
譯文:
回頭向東看自己的故鄉,路途遙遠,
滿面淚水沾濕了衣袖,涕淚依然擦不干。
途中與君馬上相遇,想要寫封信卻沒有紙與筆,
唯有托你捎個口信,回家幫我報個平安。
5.簡短的古文小故事及翻譯
拔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注釋:
憫:耽心、憂慮的意思。長:生長、發育的意思。揠:拔的意思。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樣子。謂:告訴。病:勞累。予:文言人稱代詞,我的意思。趨:趕去。非徒:不僅只是。
(戰國時候),宋國有個農民種了一塊地。栽下禾苗后,他希望它很快長高。結出果實。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長得很慢,他心里非常著急。怎樣才能讓禾苗盡快長高呢?
天氣很好,艷陽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家后,他很得意地對家里人說:“累死我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的兒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此則寓言從反面生動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遇事如果不從客觀實際出發,只能是好心辦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