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家宴酒的百家宴傳說
百家宴的美麗傳說
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的侗族人有個傳統的習俗延續至今,即每逢佳節,除了侗哥侗妹載歌載舞歡慶節日外,還要在鼓樓前擺起百家宴。
在百家宴開席前,兩排長長的桌子上擺滿了侗家的特色菜,族長帶領大家唱著祝福歌圍著桌子轉上一圈,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席間,侗家姑娘小伙子唱著敬酒歌走到客人面前,一個個地拉著耳朵敬酒,以此表示對貴客到來的歡迎和祝福。
而侗家的百家宴,源于一個古老的傳說。古時候,一個侗寨遭到洪魔的襲擊。眼看稻田被淹沒,房屋被沖倒,侗民就要被洪魔吞食,這時,從天上下來一位英雄,用他有力的翅膀,斬斷了洪魔的脊梁,侗民得救了。
為了表示對英雄的敬意,家家戶戶都想請英雄到家中吃頓飯,但英雄第二天一大早就要離去,不可能一一到侗民家里做客。這時,一位漂亮的侗族姑娘想出了一個好主意,每家做幾道最好的菜,在鼓樓前擺開百家宴熱情款待英雄。因此這個習俗一直沿襲到現在。
百家宴上,不管客人從哪里來,都會被熱情的侗家人拉入席,以侗家特有的香醇的糯米酒溶入酒中倒進客人的嘴里。席后,全寨的男子吹起蘆笙,姑娘們跳起踩堂舞,一直到月亮高掛。
正是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才成就了五糧液的百家宴酒。
品牌 百家宴酒,系出名門 “百家宴”是五糧液股份公司旗下重磅推出的自銷品牌,為五糧液旗下的嫡系精品,“是五糧液的親孩子”。2009年下半年投放市場。百家宴走的是中低端路線,價格從二三十元到二三百元不等。也就是說,普通老百姓花幾十元就能喝到真正的五糧液酒。百家宴酒作為五糧液自己的低價產品,肩負著為五糧液進攻最廣大低價市場的重任。自面市之后,得到了公司高層領導的關注與支持,并且確保百家宴酒的每瓶酒都流淌著五糧液的血液,代表五糧液的品質。同時,五糧液也構成了百家宴酒這個增值價值鏈中的最關鍵一個環節。品質 健康白酒,宴請百家 百家宴系列產品是五糧液股份公司精心規劃的一款自銷優勢產品,喝過的人有80%反映,五六十元的百家宴酒,和其他品牌100多元的酒相比,口感相當。 據了解,百家宴酒源自五糧液的釀造工藝,和五糧液一樣為純糧釀造產品,而且不含任何香精,含醇量極低,屬于健康型白酒,喝著順暢,不口干,不頭暈。 據介紹,百家宴目前推出了五款酒,其中包含五糧液系列酒中唯一的一款光瓶酒,延續了原五糧液瓶子的包裝風格;其余還推出了四款包裝最符合當今感觀的產品,均以紅色的喜慶顏色為主,具備“百家宴酒,宴請百家”的基本特質。品格 重視銷售,效益突顯 由于白酒市場競爭激烈,所以一個品牌如果想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專賣、直銷等傳統的銷售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因此,一些頗具個性特色的銷售模式誕生了。 針對百家宴酒,在做好專賣、直銷等渠道的基礎上,又開創性地通過團購、定制等新型營銷模式開辟市場。截至目前,團購、定制已經為百家宴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口碑效應也日益突顯。“以客戶為導向的定制酒個性鮮明,滿足了消費群體個性化需求。” 品位 重視服務,贏得民心 在白酒市場,重視銷售工作的企業不勝枚舉,都渴望通過得力的銷售舉措,贏得最大的市場份額和市場話語權。但是,重視服務工作的白酒企業卻不多見,而百家宴酒卻是其中之一。 一些新酒上市,口感究竟如何,往往讓消費者不知所措。百家宴酒為了表明產品品質,推出了“先嘗后買”的服務,讓消費者覺得好喝了再掏錢買也不遲。同時,他們還實行不滿意退貨的服務舉措,“消費者喝了覺得不好喝,就可以退貨。” 還有,由于白酒市場監管不力、個別商家缺乏誠信等原因,假冒白酒在一定區域較為泛濫,因此有的消費者一不小心就會買到假酒,讓人煩悶不已。而且,有些小廠生產的酒常常通過“傍大款”的形式打擦邊球,而經常有消費者因為普遍缺乏識別能力而上當受騙。 對此,百家宴酒為了幫助消費者解除煩惱,特向廣大消費者鄭重承諾:“假一賠萬。”這表明,凡在百家宴形象店購買的酒,均可以放心飲用。
2.請簡單介紹越南歷史.
越南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4世紀已生活在紅河流域的中下游,并逐步形成了部落聯盟。從公元前111年起,越南處于中國封建王朝的管轄之下,直到中國的宋朝以前都是中國的郡縣,當時越南稱為"交趾"、"安南",這就是越南歷史上的郡縣時代。公元968年,丁部落建立"大瞿越國",自稱"大勝明皇帝"。從此,越南擺脫了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成為自主的國家,但仍然與中國保持"藩屬"關系。1802年,越南的阮氏政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1804年,定國號為"越南"。1858年法國殖民主義者侵略越南,1884年阮氏王朝與法國簽訂了《順化條約》,承認了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1885年,中國清政府和法國簽訂了《天津條約》,承認越南是法國的保護國,結束了越南的"藩屬"關系。法國占領越南后,全面推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將越南分割為交趾支那、安南、東京三個部分,將它們和柬、老拼湊為"法屬印度支那聯邦",集大權于法國總督一身。
越南人民為反抗法國的殖民統治進行了長期的英勇斗爭。1945年8月19日,越南八月革命成功。同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內巴亭廣場發表"獨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1945年9月23日,法國對越南發動殖民主義戰爭,越南人民進行了9年的全國抗戰。1954年5月7日,越南取得了奠邊府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迫使法國于同年7月20日簽訂了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全部解放了越南北部國土。此時,越南從北緯17 劃分為南北兩方。
日內瓦協議簽訂后,美國取代法國,在南方扶持親美政權。1960年12月20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戰線成立,越南進入了抗美救國時期,也就是著名的越戰時期。經過長期的軍事、外交斗爭,1973年1月27日,越美在巴黎簽訂了《關于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美軍被迫從越南全部撤走。1975年春季,越軍對西貢偽軍發動總攻擊,同年4月30日解放西貢,5月1日解放南方全境,統一了越南。1976年7月2日,越南國會正式宣布南北統一,并更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3.越南阮氏起源
古越南有阮氏王朝,因此,今天越南多有阮姓者。
越南有阮氏是否與我國阮氏同宗、同源無考。
我國阮氏起源:
一、姓氏源流阮氏起源有三: 1、以國為氏,是皋陶氏之后。商代有阮國,是商的諸侯國,汽笛在今甘肅省涇川縣境內。商末,西岐諸侯王姬昌滅阮國,原阮國王族相約以國名為姓,成為阮姓。后來,阮姓族人為避仇殺,分散到了各地。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阮氏,商之諸侯,國在岐渭之間。周文王侵阮徂共見于詩,子孫以國為氏。" 2、出自偃姓,亦屬皋陶之后。據傳,皋陶生于曲阜,偃姓,其后亦有人以阮為姓。 3、石姓有人改姓阮姓。據《南史》記載,東晉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二、郡望堂號【郡望】 太原郡:戰國時秦國初置,治所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堂號】 "竹林堂":三國時候,阮籍為竹林七賢之一,曾官至步兵校尉。三、歷史名人 阮瑀(約165-212):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為曹操司空軍謀祭酒,管記事,能詩,善作書檄,有《阮元瑜集》阮籍(210-263):三國時魏國文學家、名士,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他博覽群書,尤好莊老,有《阮嗣宗集》。他有八十余首《詠懷詩》,頗為有名。阮咸:魏晉間名士,字仲容,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籍之侄,"竹林七賢"之一。他精通音律,善彈琵琶,曾為散騎侍郎。阮孝緒(479-536):字士宗,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他撰寫了《七錄》,仿照《七略》分類法,將當時所見圖書6288種,44520卷,分為經典、紀傳、子兵、文集、術技、佛法、仙道七錄,已佚。現尚寸《廣宏明集》,有五十五部序目,可考察其分類情況。阮元:字伯元,號云臺,清朝江蘇儀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進士。嘉慶、道光年間,歷任戶、兵、工部侍郎,浙、閩、贛諸省巡撫,兩廣、云貴總督,體仁閣大學士。他倡修《清史》、《儒林》、》文苑傳》、,歷官所至,以提倡學術為己任。他在浙設詁經精舍,在粵立學海堂,撰《十三經校勘記》、《經籍纂詁》、匯刻《皇清經解》180余種。
4.越南國名的由來
阮福映遣使宗主國中國,請求改國號為“南越”,最終嘉慶皇帝下賜國號“越南”,并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這就是越南國名的由來。
具體歷史:
10世紀,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越南(當時叫安南)利用中國的四分五裂局面,擺脫了中國的控制。
980年,黎桓建立前黎朝,并擊退了侯仁寶率領的北宋軍隊的干涉。1010年,李公蘊建立李朝,1054年改國號為“大越”。
1471年,后黎朝滅占婆國,疆土逐漸向南擴張。1527年,莫登庸篡奪后黎朝,建立莫朝。1531年,后黎朝在鄭、阮兩大家族的支持下復辟(又稱中興黎朝),與莫朝對峙,越南開始進入了200多年的南北分裂時期。
1592年,后黎朝滅莫朝,名義上統一全國,但越南繼續分裂,北部由鄭氏家族控制,南部則由阮氏家族控制,兩大家族不斷發生戰爭,史稱“鄭阮紛爭”。而名義上的共主——后黎朝皇帝則完全是傀儡,處于鄭氏控制之下。1698年,阮氏家族出兵吞并下高棉(今湄公河三角洲),奠定了當代越南的版圖。
1771年,爆發西山起義,阮文惠三兄弟先后滅阮、鄭,統一全國,建立西山朝。后黎朝末代君主黎維祁逃往中國,請求清軍援助其復國。
西山軍在1789年擊退了清朝干涉軍,后黎朝徹底滅亡。1802年,原阮氏家族的后代阮福映在法國支持下滅西山朝,建立阮朝(1802年~1945年)。次年阮福映遣使宗主國中國,請求改國號為“南越”,最終嘉慶皇帝下賜國號“越南”,并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這就是越南國名的由來。
擴展資料
越南的人口和民族:
1、人口
越南人口約為9000萬,排名世界第13位。男性占50.2%,女性占49.8%。城市人口占33%,農村人口占67%。越南有54個民族,京族占總人口87%;少數民族有岱依族、泰族、芒族、高棉族、赫蒙族、儂族、華族等。
2、民族
越南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政府認定的有54個。每一個越南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生活方式,以及文化遺產。多數越南西部的少數民族族群被統稱為“山里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越南
5.“越南”叫法的由來是什么
如今的越南國在清嘉慶前稱安南國,是當時中國的屬國。乾隆帝曾出兵安南,支持黎維祁與安南國王阮光平交戰,并作為“十全武功”之一,大肆宣揚。
嘉慶即位以后,安南的局勢一度更加動蕩不安,阮光平死后,其子阮光纘繼位,不僅與故廣南王的后裔阮福映發生內戰,還暗中支持中國廣東省一帶“洋盜”的活動,而嘉慶卻無力象乾隆時那樣耀武揚威,只得采取克制優容態度,終于釀成嚴重問題。“洋盜”事件從最初就有阮光纘支持的安南人參與,嘉慶深知此情,但只是說:內地人民出洋為“匪”,還無法官為禁止,何況外國人,怎么值得為這種事興師動眾去征討該國呢?
阮光纘與阮福映交戰之后.都想討好清廷以讓清廷支持自己,阮光纘一改過去做法,把60多個“洋盜”解送到廣東;阮福映得知,也縛送“洋盜”到廣東正法。嘉慶對比,卻采取了“坐山觀虎斗”的態度,囑咐粵督吉慶,說安南兩派自相吞噬,與我國無關,不必過問.如果安南有人內投,自應妥為安置,如果來我國請兵,則一定要據實奏聞。對一直向自己朝覲納貢的小國如此挑釁置之不理,如此內亂又公然表示不干涉,這在一向以“天朝”自居的清廷,實是少見之事。
嘉慶七年(1802),阮福映擊敗阮光纘而登上國王寶座,遂遣使清朝,請求以“南越”為國名。嘉慶對此類問題.倒是非常敏感,立即指令軍機處:以“南越”二字冊封,斷不可行。因為南越之名,包羅甚廣,考之前史,如今的廣東、廣西地界,都包括在內。嘉慶認為,阮福映即使領有整個安南,也不過是交恥故地,怎么竟敢稱為南越,他到底想要干什么?于是,嘉慶讓軍機處密飭廣東、廣西一帶海道邊關的地方官留心防備,以防阮福映圖謀不軌。
其實,阮福映表現還是極為恭順的,他之所以想用“南越”作國名,是因他原從越裳之地起家,如今又吞并安南,所以以兩地各取一字為“南越”,并沒有其它非分之想。嘉慶在摸清實情之后,倒也靈活,持令廣西巡撫孫玉庭轉知阮福映,冊封該國為“越南”,因其先據越裳,越字自應在前,后有安南,南字理應居后。從地理位置看,該國又位于百越之南,如此稱呼,也不會與古代的“南越”相混淆。阮福映得知.也很滿意,雙方皆大歡喜,而“越南”國名,也就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