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舉出兩個事例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勇于承擔責任的.
1.列寧八歲的時候到姑媽家去做客,不小心打碎了一只花瓶。
因為沒有人看見,當姑媽問起是誰打碎的時,列寧和其他孩子一樣地說:“不是我!”但他母親從他的表情上還是看出是他打碎了花瓶.于是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在三個月內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而是給兒子講各種各樣的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的良心深處萌發出對自己行為的羞愧感。從那以后,列寧的母親明顯地感覺到,兒子不如以前活潑了,似乎在受著良心的折磨。
有一天,在小列寧臨睡前,母親又像往常一樣,一邊撫摩著他的頭,一邊給他講故事。不料小列寧突然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干的。”
聽著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母親耐心地安慰他,說:“給姑媽寫封信,向她承認錯誤,姑媽一定會原諒你的。”于是,小列寧馬上起床,給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
2.。
2.近年來勇于承擔責任的名人事例
1、美國前總統里根小時候,一次在外面踢球,不小心把一家商店窗戶上的玻璃打碎了。老板找到里根的父親,要求賠償損失。
老里根照價賠償后,把兒子叫到跟前說:“玻璃窗是你打碎的,應該由你來承擔責任。由于你現在沒錢,所以我先暫時替你墊上這筆賠償款。你要利用暑假去打工,把錢還上。”
從那以后,男孩為了憑借自己的力量掙錢,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他放棄了平日里熱衷的各種游戲,把課余時間都利用起來做所有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最終,男孩掙夠了12.5美元并把它還給了父親。在把錢交到父親手中的時候,他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2、對工作極端的負責任貫穿于白求恩的每一個行動,甚至他的每一句話。
有一次,白求恩在病房里看到一個小護士給傷員換藥,發現藥瓶里裝的藥與藥瓶上標簽名稱不一致,也就是說,藥瓶里的藥不是應該用的藥,這怎么行呢?如果要用錯了,會出問題的。
白求恩嚴肅地批評了那個小護士,告訴她,做事這樣馬虎,會出人命的。白求恩用小刀把瓶子上的標簽刮掉,并說:“我們要對同志負責,以后不允許再出現這種情況。”小護士挨了批評,臉漲得通紅,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白求恩心里很生氣,但他控制著自己的情緒說:“請你原諒我脾氣不好,可是,做衛生工作不認真,不嚴格要求不行啊!”事后,白求恩向政委提出,要加強教育,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白求恩不僅用高超的醫術救治傷員,他還主動提出,要辦一所模范醫院,親自編寫教材,親自制作醫療器械,親自為八路軍醫生上課,為八路軍培訓了大批的醫務人員。這也體現了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千方百計改進工作。
擴展資料:
里根個人記錄:
里根是第一位當過美國總統的加州州長。里根也是第一位演員出身的總統與加州州長。
里根就任總統時69歲,成為就職時年齡最大的總統,打破了第9任總統威廉·亨利·哈里森就職時68歲的記錄,后來該記錄被就職時70歲的唐納德·特朗普打破。
在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之前,里根是唯一一位有離過婚的美國總統 。里根逝世后,超越了約翰·亞當斯,成為最長壽的美國總統(93歲又120天),后該記錄被福特總統打破(93歲又165天),截止至2019年4月,里根成了美國歷史上第四長壽的總統(前三分別為卡特、老布什、福特)。
白求恩個人記錄:
1924年,白求恩身患肺結核,仍然頑強拼搏,發明了“人工氣胸療法”,并在自己的身上實驗大獲成功。其獨創的胸外科醫術在醫學界享有盛名。
1931年夏,白求恩和美國費城皮林父子公司簽署了特許專利協議,后者負責全權制造和銷售由白求恩發明、并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術器械——這類器械共有22種之多,這些器械在當時處于極為領先的地位。
1936年至1937年,白求恩到西班牙作為支持國際反法西斯志愿者投身西班牙內戰。在此期間他創辦了一個移動的傷員急救系統,成了日后被廣泛采用的移動軍事外科醫院的雛形。為了輸血以搶救失血過多的傷員,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運輸血液的方法,在醫學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937年,中國的抗日戰爭爆發,白求恩率領一個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解放區,1938年4月經延安轉赴晉察冀邊區,在那里工作了近兩年,他的犧牲精神、工作熱忱、責任心均稱模范,直至以身殉職。他的事跡受到中國人民的廣泛贊揚。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羅納德·威爾遜·里根
搜狗百科-白求恩
3.名人勇于承擔責任的故事
翅膀:勇于承擔責任 有一天,上帝召集了所有的動物聚在一起吃飯。
吃完飯后,上帝取出了一雙翅膀。“我有一樣東西想要賜給各位,如果你還喜歡這件禮物,就可以把它拾起來放在背上。”
動物們聽到有禮物可領,邊爭先恐后地擠到了上帝面前。但是當它們看到躺在地上的翅膀時,不僅面面相覷。
心想:把這么笨重的東西,放在背上,不累死才怪呢!動物們在看了翅膀一眼后,紛紛回到座位上。最后,一只老鷹走過來,看了看地上的翅膀,心想,上帝應該不會虧待動物們,這個看起來笨重的東西,或許是一種恩賜。
于是,老鷹就把地上的翅膀撿起來,背在背上試著揮動了幾下,沒想到不但沒感到沉重,反而輕盈地飛上了天,。許多動物目睹此景,心中后悔也來不及了。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事情就是這樣的。有些看來似乎是沉重的負擔,恰恰是一種最美麗的嘗試。
如果老鷹不是勇敢的承擔,又豈能有振翅的高傲?也許,在生活中的只有勇于嘗試的人,才能夠有無限風光在險峰的驚喜。 勇于承擔責任 一次,約翰和戴維負責把一件很貴重的古董送到碼頭,上司反復叮囑他們路上要小心,沒想到送貨車開到半路卻壞了。
如果不按規定時間送到,他們要被扣掉一部分獎金。 于是,約翰憑著自己的力氣大,背起郵件,一路小跑,終于在規定的時間趕到了碼頭。
這時,戴維說:“我來背吧,你去叫貨主。”他心里暗想,如果客戶看到我背著郵件,把這件事告訴老板,說不定會給我加薪呢。
他只顧想,當約翰把郵件遞給他的時候,一下沒接住,郵包掉在了地上,“嘩啦”一聲,古董碎了。 “你怎么搞的,我沒接你就放手。”
戴維大喊。 “你明明伸出手了,我遞給你,是你沒接住。”
約翰辯解道。 他們都知道古董打碎了意味著什么,沒了工作不說,可能還要背負沉重的債務。
果然,老板對他倆進行了十分嚴厲的批評。 “老板,不是我的錯,是約翰不小心弄壞了。”
戴維趁著約翰不注意,偷偷來到老板的辦公室對老板說。老板平靜地說:“謝謝你,戴維,我知道了。”
老板把約翰叫到了辦公室。約翰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老板。
最后說:“這件事是我們的失職,我愿意承擔責任。另外,戴維的家境不太好,他的責任我愿意承擔。
我一定會彌補我們所造成的損失。” 約翰和戴維一直等待著處理的結果。
一天,老板把他們叫到了辦公室,對他們說:“公司一直對你倆很器重,想從你們兩個當中選擇一個人擔任客戶部經理,沒想到出了這樣一件事,不過也好,這會讓我們更清楚哪一個人是合適的人選。我們決定請約翰擔任公司的客戶部經理。
因為,一個能勇于承擔責任的人是值得信任的。戴維,從明天開始你就不用來上班了。”
“老板,為什么?”戴維問。 “其實,古董的主人已經看見了你們倆在遞接古董時的動作,他跟我說了他看見的事實。
還有,我看見了問題出現后你們兩個人的反應。”老板最后說。
任何一個老板都清楚,一個能夠勇于承擔責任的員工,對于企業有著重要的意義。問題出現后,推諉責任或者找借口,都不能掩飾一個人責任感的匱乏。
因此,工作中承擔責任,把它當成一種習慣去培養并固定下來,一旦出現問題,就敢于擔當,并設法改善。慌忙推卸責任并置之度外,只會傷害公司和客戶的利益,同時,也會傷害到你自己。
絕大多數老板都不愿意讓那些習慣于推卸責任的員工來做他的得力助手。在老板眼里,習慣于推卸責任的員工,便是一個不可靠的人。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公司和老板負責,對客戶負責,這才是老板最喜歡的員工。也只有這樣的員工,才能在公司中有所發展。
4.求責任的事例、簡短點的 5個以上
1、約女朋友看電影,看完后送她回家是你的責任
2、領導給你的任務,按時很好的完成是你的責任
3、孝順父母是你的責任,養育兒女也是你的責任
一個學生問:“我們的眼睛為什么不對著長,使兩只眼睛對看,可以馬上看到自己的樣子,不必擔心牙齒上有菠菜屑,也不必擔心嘴邊的飯屑?”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很多動物的眼睛都是長在兩邊,至少它看的范圍廣,不像人類,腦后無眼,被人暗殺了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的確,誠如孔子說:“人苦于不自知”。我們眼睛演化的目的是朝外看,“明察秋毫而不見輿薪”,看得見別人臉上的小雀斑,但是看不見自己臉上的青春痘。為此,人類發明了鏡子,“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但是有了鏡子以后,人類就真的有了自知之明了嗎?
在心理學上曾有個很有趣的實驗,用鏡子來測試動物知不知道什么叫自我。
實驗者先把一面鏡子放進黑猩猩籠中,十天之后,將黑猩猩麻醉,在它額頭上點一個無臭無味的紅點。黑猩猩醒來后,鏡子還沒有放進來前,它并不會用手去摸額頭,但是當鏡子放進籠子后,黑猩猩一看到鏡子中的“倩影”,便立刻用手去摸額頭,而且用力去搓,表示它知道鏡中是自己,而且知道自己原來是沒有紅點的。
如果省略第一步,沒有讓黑猩猩先接觸到鏡子,后來它雖然看到鏡中的自己有紅點,但不會用手去摸,因為沒有以前的自我可作比較,就無從判斷。沒有比較就沒有抱怨,就不會用力去把不是自己心甘情愿放上的裝飾品搓掉。
這個實驗很讓人震驚,當一個人不曉得自己原來是什么樣,就只好任人擺布,添多了,減少了,都不會抗爭。但是一旦照過了鏡子,知道自己是什么樣了, 那么一有非自主的改變便立刻發覺,而且這個覺識出現后,不可逆轉,已經知道便無法再假裝不知道,它會在鏡子前面一直看,所以有沒有自知是非常重要的。
蘇格拉底說,一個沒有檢視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
內省不僅是了解自己做了什么,最重要的是透過它了解自己真正的意圖;柏拉圖更進一步說,內省是做人的責任,沒有內省能力的人不配做人,人只有透過自我內省才能實現美德與道德。
我們目前整個社會最缺的便是內省的能力、自知的覺悟,給人一面鏡子本來是應該照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使能自我改進。不知怎的,現在的鏡子卻變成照妖鏡,把進諍言的人都照成妖怪,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自己絕對沒有錯。看到臺灣臺面上的政治人物,真讓發明鏡子的老祖宗墳墓里翻身,徒呼奈何!演化了600萬年,還比不上個黑猩猩!
5.關于負責任的事例50字
承擔責任是一種品質
事例:
A、1920年,美國一個年僅11歲的男孩在踢足球時踢碎了鄰居的玻璃,人家索賠12.5美元。當時12.5美元可以買125只下蛋的母雞,闖了禍的男孩向父親承認錯后,父親讓他對自己說:對過失負責。可他沒錢,父親說:錢我可以先借給你,但一年后還我。從此,這個男孩就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后,他終于還給了父親12.5美元。這個男孩就是后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我不知道,沒有經歷這件事里根還是不是現在的里根。但我知道,他父親的所作所為是為了讓他懂得:犯了錯就該勇于承擔后果,不逃避,也不推卸責任。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就擁有了至高無尚的靈魂和堅不可摧的力量;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在別人心
6.名人正視自己的錯誤改正后成功的例子簡短
愛因斯坦坦承“一生最大錯事” 世界級的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一直為他“一生最大錯事”而愧疚。
愛因斯坦究竟做錯了什么事?1917年,也就是他創立廣義相對論的第二年,為了解釋宇宙的穩恒態性問題,愛因斯坦和荷蘭物理學家德西特各自獨立進行此項工作的研究。他們發現引力場方程的宇宙解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
也就是說宇宙要么膨脹,要么收縮。由于物理直覺上的偏見和數學運算上的失誤,愛因斯坦決不放棄靜態宇宙的概念,為求得一個靜態的宇宙模型解,不惜在方程中引進一個“宇宙項”。
這個結論在當時既符合宇宙學原理,又符合已知的觀測事實。然而,1922年,美國學者弗里德曼求出了這個方程的另一個動態解;1927年比利時學者勒梅特也獨立求得同一解。
從數學角度證明,宇宙不是靜態的,而是均勻地膨脹或收縮著。然而,愛因斯坦仍然不肯接受這個結果,堅持他的靜態宇宙模型觀。
兩年后,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根據遠距星云的觀測,發現遠距恒星發出的光譜線有紅移現象,離地球越遠的恒星光譜線紅移越大。這說明恒星在遠離地球而去。
哈勃的發現支持了弗里德曼等人的動態宇宙模型,也改變了愛因斯坦對宇宙的看法。愛因斯坦把堅持靜態宇宙模型的失誤稱為他“一生中最大的錯事”,并收回了對弗里德曼等人的批評。
后來,在他70歲生日之時,還向好友索洛文表示:“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沒有一個概念是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一般是正確的。”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他在1917年的這次失誤。
一位舉世聞名的偉大科學家能勇于承認自己的失誤,謙虛地回顧自己已被世人承認和稱頌的成就,說明了愛因斯坦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坦蕩胸懷。這也正是愛因斯坦能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
7.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事例
如果不能對自己的行為后做出正確的判斷,將會導致一些該做的事沒有做,一些不該做的事反而做了,給自己、他人和社會帶來不必要的傷害。這時候很多人都會后悔:我當初為什么要那么做呢?這就應了中國的那句古語:“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中國還有句古話叫“三思而后行”,也就是在做某件事之前,先要考慮一下后果。如果我們在做事之前都能做到這樣,就會避免做很多錯事。因此,我們要做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自己做了錯事的時候,首先要認識到由于自己的錯誤給他人、給社會造成了損害,也給自己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應該主動的去承擔責任,并盡可能地加以彌補,而不要再想方設法為自己開脫責任,那只能使自己錯上加錯。其次,要認識到主動地承擔責任是對自己負責的一種表現,而且會培養起自己的責任感,使自己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
對自己的行為后果做出正確的判斷,是做到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很重用的一環,它可以避免我們因對行為產生的后果缺乏預見而導致的不必要的損害。當自己做錯事而又給他人、社會帶來影響的時候,要勇于承擔責任,這也是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做錯事勇于負責的事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