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雨果對圓明園的評價是什么
可以與希臘帕特儂神廟,埃及金字塔,羅馬競技場,巴黎圣母院相提并論的人類一大奇跡。
原文如下: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藝術有兩種起源,一是理想,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幻想產生東方藝術。
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和帕臺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相同。這便是一個幾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成就。
這不是一件稀有的、獨一無二的作品,如同帕臺農神廟那樣;如果幻想能有典范的話,這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范。請想象一下,有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物,有某種月宮般的建筑物,這就是圓明園。
請建造一個夢境,材料用大理石,用美玉,用青銅,用瓷器,用雪松做這個夢境的房梁,上上下下鋪滿寶石,披上綾羅綢緞,這兒建廟宇,那兒造后宮,蓋城樓,里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瑯,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又是詩人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片片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假設有某種人類異想天開產生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而其外觀是神廟,是宮殿,這就是這座園林。為了創建圓明園,曾經耗費了兩代人的長期勞動。
這座大得猶如城市的建筑物,是由世世代代建造而成的,為誰建造的?為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完成的事物是屬于人類的。
藝術家,詩人,哲學家,過去都知道圓明園;伏爾泰談到過圓明園。我們常說:希臘有帕臺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東方有圓明園。
如果說,大家沒有看見過它,大家也夢見過它。這曾是某種令人驚駭的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如同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顯出亞洲文明的剪影。
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 有一天,兩個強盜進入了圓明園。
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看來,勝利女神可能是個竊賊。
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由兩個戰勝者分擔。我們看到,這整個事件中還與額爾金的名字有關,這注定又會使人想起帕臺農神廟。
從前對帕臺農神廟怎么干,現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干得更徹底,更漂亮,以致蕩然無存。如果把我們所有大教堂的所有財寶加在一起,也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
園中不僅有藝術珍品,還有成堆的金銀制品。豐功偉績,收獲巨大。
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口袋,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這就是兩個強盜的故事。
我們歐洲人,我們是文明人,中國人對我們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 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將會叫法國,另一個將會叫英國。
我先要提出抗議,感謝你給了我抗議的機會: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不會。 法蘭西帝國吞下了一半的勝利果實,今天,帝國竟然帶著某種物主的天真,把圓明園富麗堂皇的破爛陳列出來。
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贓物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現在,我證實,發生一次偷竊行為,有兩名竊賊。
維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作家雨果先生沒有到過圓明園,但他借助自己對東方藝術的透徹理解和豐富想象,向世人展現了一個無比華美的“圓明園”。文中寫到:“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
這個奇跡叫圓明園……圓明園在幻想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一個幾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成就盡在于此。
和巴特農神廟不一樣,這不是一件稀有的,獨一無二的作品;這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范。……這座大得猶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結晶……這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杰作”。
雨果先生對圓明園高度的評價,體現了作家對東方藝術、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高度評價。 如果說圓明園是屬于全人類的亞洲文明杰作,是作家的理性思考,那么作家通過想象對圓明園的傳神描繪則是對圓明園的熱情頌揚。
讓我們一起來品味作家豐富的想象:“請你想象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這就是圓明園。請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那就是這座名園”。
盡管作家的描繪與真實的圓明園有一定的差距,但他為世人勾畫的美倫美奐、舉世無雙的園林景觀,則真切地表現了作家對她的熱情謳歌以及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珍視和對人類文明創造者的尊重。同時也激起了世人對圓明園的向往和珍惜之情。
作家在對圓明園深情贊美之后,又以無比辛辣的筆墨強烈譴責了侵略者的強盜行徑。“從前對巴特農神廟怎么干,現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以至蕩然無存”。
暴露了侵略者一貫的掠奪行徑。“豐功偉績!收獲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
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恥地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著雨果對英法的這個“勝利”給予盛大贊譽。
出乎他們的意料,雨果先生在激憤之下,用獨特的語言來刻畫強盜的心理,“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
2.雨果給圓明園的評價(簡短些)
本文選自《雨果文集》第11卷,程增厚譯。
本文被選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4課和魯教版七年級下冊第4課。遠征:侵略 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
點明:突出了圓明園的藝術成就。和身為法國人對英法聯軍的譴責(也諷刺了英法聯軍)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
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似乎得勝之后,便可以動手行竊了。
對圓明園進行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
點明:從這里看出,雨果對他們的直接抗議。豐功偉績!收獲巨大!點明:反語,有諷刺的意味。
政府有時候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點明:罪行是政府的行為。重點詞語:贓物,箱篋,制裁,蕩然無存【先作總評,稱圓明園是“世界奇跡”。
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藝術價值在世界的地位。接著與巴特農神廟比較,指出圓明園的藝術性質和成就:(1)圓明園是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最高成就;(2)圓明園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3)圓明園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體講述園中之物。由概括到具體到再概括,講圓明園是怎樣的一座園林。
依次說了建筑材料、建筑、陳設、裝飾、園林景觀。之后講耗費勞動之巨。
最后講圓明園是屬于全人類的亞洲文明杰作。2.作者為什么要這樣盛贊圓明園?因為圓明園是東方幻想藝術的代表,它不僅是屬于中華民族的而且是屬于世界人民的。
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作者對焚毀這一名園的強盜行徑的義憤之情。3.雨果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為什么用了不少反語?使用反語有什么作用?巴特勒上尉恬不知恥地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的是,雨果對英法的這個勝利給予盛大贊譽。
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來形容強盜心理,諷刺強盜心理。像“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
最后將自己對遠征中國的強盜行為的嚴厲譴責說成“全部贊譽”,有極其尖銳的嘲諷意味。4.文章在講述圓明園的園中之物(請你想象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那就是這座名園)時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一次講了哪幾方面內容?按由概括到具體再概括的順序來寫。
一次講述了建筑材料、建筑、陳設、裝飾、園林景觀。5.對圓明園的贊美,作者為什么不直接進行描寫,而是通過想象進行描寫?因為運用想象進行描寫,更能突出圓明園的優美奇特。
6.“這座大得猶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結晶,為誰而建?為了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這幾句話表明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態度?這句話表明作者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的創造者。在作者看來,各國的文化藝術都是勞動人民的辛勤和汗水的結晶,它應屬于全世界,應受到全世界人民的保護,而不能侵犯和掠奪。
7.“這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其中“亞洲文明的剪影”應該如何理解?這是作者對圓明園的高度評價和贊頌。
以為亞洲文明的代表(或亞洲文明的體現、象征)。8.“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
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這兩句話運用了哪兩種修辭手法?有何作用?對比、反語。
使對英法聯軍強盜行徑的揭露更加深刻有力。】。
3.簡短的雨果對圓明園的評價
雨果給巴特勒上尉復信中有這么著名的一段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掠,一個放火.可以說,勝利是偷盜著的勝利,兩個勝利著一起徹底毀滅了圓明園.人們仿佛有看到了因將巴黛農拆運回英國而臭名遠洋的艾爾金的名字.當初在巴黛農所發生的事情又在圓明園重演了.而且這次干的更兇,更徹底,以至于片瓦不留.我們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來也抵不上這做神奇無比,光彩奪目的東方博物館.那里不僅有藝術珍品,而且還有數不勝數的金銀財寶.多么偉大的功績!多么豐碩的意外橫財!這兩個勝利著一個裝滿了口袋,另一個裝滿了錢柜,然后勾肩搭背,眉開眼笑地回到了歐洲,這就是兩個強盜的故事。
4.雨果是怎么評價圓明園的
雨果對圓明園的評價:
在地球上的一個角落里,有一個神奇的世界,這個世界就叫做夏宮。奠定藝術的基礎的是這樣兩種因素,即產生出歐洲藝術的理性與產生出東方藝術的想象。在以想象為主的藝術里,夏宮就相當于以理性為主的藝術中的帕特農神殿。
凡是人民——幾乎是神奇的人民的想象所能創造出來的一切,都在夏宮身上得到體現。帕特農神殿是世上極為罕有的、獨一無二的創造物,然而夏宮卻是根據想象拓制出來的一個碩大的模型,而且也只有根據想象才能拓制出這樣的模型。
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宮的城堡一樣的建筑。夏宮就是這樣的一座建筑。您盡可以用云石、玉石、青銅和陶瓷來創造您的想象;您盡可以用云松來作它的建筑材料;您盡可以在想象中拿最最珍貴的寶物,用華麗無比的名綢來裝飾它。
擴展資料:
雨果的那封《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了!這封信擲地有聲,完全代表人類良知,表達了世界人民正義的聲音,不僅具有歷史和政治價值,而且還具有文學、美學和藝術史價值。
這封信首次以世界的眼光,指出圓明園在人類藝術中的崇高地位,把作為以想象為美學風范的東方藝術的精華,而與以理想為美學風范的西方藝術的瑰寶——巴特農神廟相提并論。
雨果以漂亮的辭采盡情贊美了圓明園的高超藝術和豐富的收藏,他甚至認為:“我們所有大教堂的所有珍寶加在一起,也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在此前提下,雨果強烈指出,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的搶劫和焚燒完全是強盜行為。
無情揭露了這些向來以“文明”自居的歐洲人實際上所干的比他們鄙薄的“野蠻人”還要野蠻。在這番嚴厲的譴責聲中,雨果還向我們曝光了兩個有名有姓的搶劫文物的“典型人物”——父子額爾金。
19世紀初,額爾金借出使君士坦丁堡的機會,不擇手段地求得殖民當局奧斯曼帝國(現土耳其)的準許,拆下了巴特農神廟檐壁上的大量浮雕運回英國。現在額爾金的兒子額爾金作為英法聯軍司令在圓明園所干的比他老子有過之而無不及!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雨果關于圓明園的一封信
5.雨果對圓明園的看法
1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著人類的一大奇跡,這個奇跡就是圓明園。圓明園屬于幻想藝術。一個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薈集于圓明園。圓明園是規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話。只要想象出一種無法描繪的建筑物,一種如同月宮似的仙境,那就是圓明園。假定有一座集人類想象力之大成的寶島,以宮殿廟宇的形象出現,那就是圓明園。人們一向把希臘的巴特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競技場、巴黎的圣母院和東方的圓明園相提并論。如果不能親眼目睹圓明園,人們就在夢中看到它。它仿佛在遙遠的蒼茫暮色中隱約眺見的一件前所未知的驚人杰作,宛如亞洲文明的輪廓崛起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一樣。
2 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掠劫,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從他們的行為來看,勝利者也可能是強盜。一場對圓明園的空前洗劫開始了,兩個征服者平分贓物。真是豐功偉績,天賜的橫財!兩個勝利者一個裝滿了他的口袋,另一個看見了,就塞滿了他的箱子。然后,他們手挽著手,哈哈大笑著回到了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歷史。
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國,另一個叫英國。
6.概括雨果對圓明園的評價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藝術有兩種起源,一是理想,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幻想產生東方藝術。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和帕臺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相同。這便是一個幾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成就。這不是一件稀有的、獨一無二的作品,如同帕臺農神廟那樣;如果幻想能有典范的話,這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范。請想象一下,有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物,有某種月宮般的建筑物,這就是圓明園。請建造一個夢境,材料用大理石,用美玉,用青銅,用瓷器,用雪松做這個夢境的房梁,上上下下鋪滿寶石,披上綾羅綢緞,這兒建廟宇,那兒造后宮,蓋城樓,里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瑯,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又是詩人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片片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假設有某種人類異想天開產生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而其外觀是神廟,是宮殿,這就是這座園林。為了創建圓明園,曾經耗費了兩代人的長期勞動。這座大得猶如城市的建筑物,是由世世代代建造而成的,為誰建造的?為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完成的事物是屬于人類的。藝術家,詩人,哲學家,過去都知道圓明園;伏爾泰談到過圓明園。我們常說:希臘有帕臺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東方有圓明園。如果說,大家沒有看見過它,大家也夢見過它。這曾是某種令人驚駭的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如同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顯出亞洲文明的剪影。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
有一天,兩個強盜進入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看來,勝利女神可能是個竊賊。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由兩個戰勝者分擔。我們看到,這整個事件中還與額爾金的名字有關,這注定又會使人想起帕臺農神廟。從前對帕臺農神廟怎么干,現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干得更徹底,更漂亮,以致蕩然無存。如果把我們所有大教堂的所有財寶加在一起,也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園中不僅有藝術珍品,還有成堆的金銀制品。豐功偉績,收獲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口袋,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這就是兩個強盜的故事。
我們歐洲人,我們是文明人,中國人對我們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
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將會叫法國,另一個將會叫英國。我先要提出抗議,感謝你給了我抗議的機會: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不會。
法蘭西帝國吞下了一半的勝利果實,今天,帝國竟然帶著某種物主的天真,把圓明園富麗堂皇的破爛陳列出來。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贓物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現在,我證實,發生一次偷竊行為,有兩名竊賊。維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雨果對圓明園的評價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