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詩人劉長卿的七言律詩《長沙過賈誼宅》堪稱唐代律詩的精品。
劉長卿因為性格剛烈,屢次犯上,曾兩次遭到貶謫。第二次在唐代宗大歷八年至十二年間的一個深秋,因為被誣陷,由現今湖南湖北一帶貶往當時還比較荒涼的浙江。
《長沙過賈誼宅》應當作于第二次遷謫路過長沙的時候,那時正是秋冬之交。在一個深秋的傍晚,詩人只身來到長沙賈誼的故居。
賈誼是西漢文帝時著名的政論家,因為被權貴中傷,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后來雖然被召回京城,但是得不到任用,抑郁而死。類似的遭遇,使劉長卿傷今懷古,感概萬千,寫下了這首詩。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謫宦:貶官。
棲遲:飄泊失意。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子,標舉賈誼的身份。
三年謫宦,只落得萬古留悲,上下句意鉤連相生,給人抑郁沉重的悲涼之感。一個“悲”字,奠定了全詩凄愴憂憤的基調,不僅切合賈誼的一生,也暗寓了劉長卿自己遷謫的悲苦命運。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頷聯是圍繞題中《長沙過賈誼宅》的“過”字展開描寫的。
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色,而在這樣的氛圍中,詩人還要去“獨尋”。寒林日斜,不僅是眼前所見,也是賈誼當時的實際處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勢的寫照。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頸聯從賈誼的見疏,隱隱聯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個“有道”,一個“猶”字。
號稱“有道”的漢文帝,對賈誼尚且這樣薄恩,那么,當時昏聵無能的唐代宗,劉長卿的一貶再貶,沉淪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 “湘水無情吊豈知”一句也是頗得含蓄之妙的。
湘水無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國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賈誼會來到湘水之濱吊念自己;西漢的賈誼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劉長卿又會迎著蕭瑟的秋風來憑吊自己的遺址。
后來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來傾聽,當世更有誰能理解呢!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詩人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濃了,江山更趨寂靜。一陣秋風掠過,黃葉紛紛飄落,在枯草上亂舞。
“君”,既指代賈誼,也指代劉長卿自己;“憐君”,不僅是憐人,更是憐己。“何事到天涯”,可見二人原本不應該放逐到天涯。
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無罪的,為什么要受到這樣嚴厲的懲罰!這是對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不合理現實的強烈控訴。 《長沙過賈誼宅》這首懷古詩表面上詠的是古人古事,實際上還是著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間處處有詩人的自我在,但這些又寫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講究含蓄蘊藉的,詩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際遇、悲愁感興,巧妙地結合到詩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處微露諷世之意。
2.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詩人劉長卿的七言律詩《長沙過賈誼宅》堪稱唐代律詩的精品。
劉長卿因為性格剛烈,屢次犯上,曾兩次遭到貶謫。第二次在唐代宗大歷八年至十二年間的一個深秋,因為被誣陷,由現今湖南湖北一帶貶往當時還比較荒涼的浙江。
《長沙過賈誼宅》應當作于第二次遷謫路過長沙的時候,那時正是秋冬之交。在一個深秋的傍晚,詩人只身來到長沙賈誼的故居。
賈誼是西漢文帝時著名的政論家,因為被權貴中傷,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后來雖然被召回京城,但是得不到任用,抑郁而死。類似的遭遇,使劉長卿傷今懷古,感概萬千,寫下了這首詩。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謫宦:貶官。
棲遲:飄泊失意。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子,標舉賈誼的身份。
三年謫宦,只落得萬古留悲,上下句意鉤連相生,給人抑郁沉重的悲涼之感。一個“悲”字,奠定了全詩凄愴憂憤的基調,不僅切合賈誼的一生,也暗寓了劉長卿自己遷謫的悲苦命運。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頷聯是圍繞題中《長沙過賈誼宅》的“過”字展開描寫的。
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色,而在這樣的氛圍中,詩人還要去“獨尋”。寒林日斜,不僅是眼前所見,也是賈誼當時的實際處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勢的寫照。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頸聯從賈誼的見疏,隱隱聯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個“有道”,一個“猶”字。
號稱“有道”的漢文帝,對賈誼尚且這樣薄恩,那么,當時昏聵無能的唐代宗,劉長卿的一貶再貶,沉淪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 “湘水無情吊豈知”一句也是頗得含蓄之妙的。
湘水無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國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賈誼會來到湘水之濱吊念自己;西漢的賈誼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劉長卿又會迎著蕭瑟的秋風來憑吊自己的遺址。
后來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來傾聽,當世更有誰能理解呢!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詩人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濃了,江山更趨寂靜。一陣秋風掠過,黃葉紛紛飄落,在枯草上亂舞。
“君”,既指代賈誼,也指代劉長卿自己;“憐君”,不僅是憐人,更是憐己。“何事到天涯”,可見二人原本不應該放逐到天涯。
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無罪的,為什么要受到這樣嚴厲的懲罰!這是對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不合理現實的強烈控訴。 《長沙過賈誼宅》這首懷古詩表面上詠的是古人古事,實際上還是著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間處處有詩人的自我在,但這些又寫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講究含蓄蘊藉的,詩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際遇、悲愁感興,巧妙地結合到詩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處微露諷世之意。
3.《長沙過賈誼宅》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詩人劉長卿的七言律詩《長沙過賈誼宅》堪稱唐代律詩的精品。
劉長卿因為性格剛烈,屢次犯上,曾兩次遭到貶謫。第二次在唐代宗大歷八年至十二年間的一個深秋,因為被誣陷,由現今湖南湖北一帶貶往當時還比較荒涼的浙江。
《長沙過賈誼宅》應當作于第二次遷謫路過長沙的時候,那時正是秋冬之交。在一個深秋的傍晚,詩人只身來到長沙賈誼的故居。
賈誼是西漢文帝時著名的政論家,因為被權貴中傷,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后來雖然被召回京城,但是得不到任用,抑郁而死。類似的遭遇,使劉長卿傷今懷古,感概萬千,寫下了這首詩。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謫宦:貶官。
棲遲:飄泊失意。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子,標舉賈誼的身份。
三年謫宦,只落得萬古留悲,上下句意鉤連相生,給人抑郁沉重的悲涼之感。一個“悲”字,奠定了全詩凄愴憂憤的基調,不僅切合賈誼的一生,也暗寓了劉長卿自己遷謫的悲苦命運。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頷聯是圍繞題中《長沙過賈誼宅》的“過”字展開描寫的。
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色,而在這樣的氛圍中,詩人還要去“獨尋”。寒林日斜,不僅是眼前所見,也是賈誼當時的實際處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勢的寫照。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頸聯從賈誼的見疏,隱隱聯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個“有道”,一個“猶”字。
號稱“有道”的漢文帝,對賈誼尚且這樣薄恩,那么,當時昏聵無能的唐代宗,劉長卿的一貶再貶,沉淪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 “湘水無情吊豈知”一句也是頗得含蓄之妙的。
湘水無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國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賈誼會來到湘水之濱吊念自己;西漢的賈誼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劉長卿又會迎著蕭瑟的秋風來憑吊自己的遺址。
后來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來傾聽,當世更有誰能理解呢!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詩人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濃了,江山更趨寂靜。一陣秋風掠過,黃葉紛紛飄落,在枯草上亂舞。
“君”,既指代賈誼,也指代劉長卿自己;“憐君”,不僅是憐人,更是憐己。“何事到天涯”,可見二人原本不應該放逐到天涯。
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無罪的,為什么要受到這樣嚴厲的懲罰!這是對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不合理現實的強烈控訴。 《長沙過賈誼宅》這首懷古詩表面上詠的是古人古事,實際上還是著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間處處有詩人的自我在,但這些又寫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講究含蓄蘊藉的,詩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際遇、悲愁感興,巧妙地結合到詩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處微露諷世之意。
4.長沙過賈誼宅的賞析
長沙過賈誼宅 唐·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這首懷古詩表面上詠的是古人古事,實際上還是著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間處處有詩人的自我在,但這些又寫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講究含蓄蘊藉的,詩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際遇、悲愁感興,巧妙地結合到詩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處微露諷世之意,給人以警醒的感覺。
詳見:/view/*
5.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名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是全詩的尾聯,詩人劉長卿在宅前徘徊,暮色四合,江山寥寥。一陣秋風掠過,黃葉紛紛飄落,在枯草上亂舞。象征著當時國家的衰敗局勢。最后一句中的“君”,既指代賈誼,也指代劉長卿自己;“憐君”,不僅是憐賈誼,更是憐己。“何事到天涯”,可見二人都不應該放逐天涯,一腔才華就此埋沒,表達了詩人的懷才不遇,不甘平庸的思想感情。這也是全詩的亮點所在,是全篇的名句。
全詩如下:
《長沙過賈誼宅》唐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擴展資料
劉長卿(? — 789),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蘇州長洲縣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因剛而犯上,兩度遷謫。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劉長卿生卒年未確論,各名家說法相差甚遠,爭議十分激烈,一般認為生于公元709-725年間,逝于786-790年年間。劉長卿工于詩,長于五言,自稱“五言長城”。《騷壇秘語》有謂: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劉長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選中國全日制學校教材 。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 劉長卿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長沙過賈誼宅簡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