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菩薩蠻.大柏地的解釋
菩薩蠻·大柏地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后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題解]
1929年2月10日,紅軍在大柏地大敗尾隨的國民黨贛軍獨立第七師劉士毅部;1933年,粉碎“第四次圍剿”后行軍途經大柏地時寫下此詞。
注釋
〔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縣城北六十里。一九二九年一月,**和**率領紅軍由井岡山向贛南進軍。二月十日(正值春節)至十一日,在大柏地擊敗尾追的國民黨贛軍劉士毅部,殲敵近兩個團,俘敵團長以下八百余人,并繳獲了大批武器。這是**和**率領的紅軍部隊離開井岡山后打的第一個大勝仗。這首詞是作者一九三三年重過大柏地時所作,當時他已被調離軍事領導職務,專任政府工作。
〔彩練〕彩色的絲綢,比喻虹。
〔雨后復斜陽〕唐溫庭筠詞《菩薩蠻》:“雨后卻斜陽”。
〔洞〕射穿。
2.菩薩蠻 大柏地的注釋
菩薩蠻·大柏地1
一九三三年夏
赤橙黃綠青藍紫2,誰持彩練當空舞3?雨后復斜陽4,關山陣陣蒼5。
當年鏖戰急6,彈洞前村壁7。裝點此關山8,今朝更好看9。
[注釋] [賞析]
1、大柏地: 圩鎮名,在江西瑞金以北約30公里處。1929年1月初,湖南、江西兩省國民黨軍按照**的指令,調集約三萬人,準備對我井岡山根據地發動第三次“會剿”。為了打破敵人的“會剿”并解決給養、冬服等問題,紅四軍主力三干六百余人在**、**、陳毅等同志率領下,于1月14日離開井岡山向贛南出擊。由于致以重兵圍追,紅四軍沿路五戰皆失利。2月10日(農歷正月初一),紅四軍在大柏地麻子勒布下口袋陣,伏擊尾追不舍的敵贛軍劉士毅部,自是日下午三時激戰至次日正午,終將敵軍擊潰,俘敵八百余人,繳槍八百余支。陳毅同志在當年9月1日向**所作《關于朱毛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中稱:“是役我軍以屢敗之余作最后一擲擊破強敵,官兵在彈盡援絕之暗用樹枝石塊空槍與敵在血泊中掙扎始獲最后勝利,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1933年夏,**同志重到大柏地,撫今追昔,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開發表于《詩刊》1957年1月號。
2、彩虹的七色。
3、彩練:彩色絹帶。喻虹。當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4、唐溫庭筠《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雨后卻斜陽。”
5、關山泛指附近群山。陣陣:每一列戰斗隊形。宋趙什《和韻前人初出鎖頭》詩:“淮木林林脫,霜鴻陣陣飛。”是說大雁列隊而飛;本詞則謂群山如層層軍陣。北周皮信凋柱國大將軍長孫儉神道碑):“風云積慘,山陣連陰。”蒼:青黑色。
6、鏖戰:苦戰。急:激烈。
7、彈洞:槍眼。洞,若視為動詞、作“洞穿”解,亦通。前村:前面的村莊。指戰場附近的一個小村棗杏坑。
8、裝點:裝飾點綴。宋華岳《登樓晚望》詩:“裝點江山歸畫圖。”
9、今朝:如今。看:此處讀平聲。本篇守譜押用四部韻,句句皆葉兩句一換,兩慶兩平相問。具體地說,“紫”、“舞”相葉;“陽”、“蒼”相葉;“急”、“壁”相葉;“山”、“看”相葉。其中“紫”、“舞”本不同部,蓋用方音取葉。
[賞析]
此詞以地名為題,詞作也扣合地域景觀抒情寫意。上片注目于自然景致:雨后初晴,夕陽斜照,彩虹臨空,群山蒼翠。一番描摹之電暗含“好看”二字。下片圍繞與戰事相關的物態揮灑,或點明“窟戰”史實,或抒發歡說情緒。而“更好看”一句,則又呼應上片,表明深刻題旨:祖國山河風光固然悅目,但人民的光輝的歷史活動則使之更為生色!全詞構思渾成,寄興精妙,謹嚴之中活躍著靈動文思。
中國古典詩詞中不乏吟詠昔日戰地之作,這類題材的作品,不外描繪戰場愁慘景象,抒發感慨、調張情懷。本篇一改此類題材“吊古傷今”的情緒模式。作者重臨戰地,目睹激戰遺跡,胸中涌動起的卻是歡愉的詩情。“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大自然在詩人筆下竟如此神采飛動!上片的絢麗色彩、美妙想象,還有以單音節語詞組句所形成的輕盈跳動的節奏感,強烈地表現了贊賞、興奮的主觀情緒。下片“裝點”、“好看”均用得輕松,而這輕松之中正蘊含著詩人作為戰事參與者、指揮者的勝利喜悅,以及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思想家特有的樂觀精神。
詩是自由的。面對窿兵舊地,它既可以為戰死者放悲聲,也不妨回味凱旋的歡欣。但是,悲歌或者笑談,對于一位詩人來說,是一種重要選擇,總是有其緣由的。**同志在作品中表現出的異于前人的獨特情感也是這樣,可以在歷史背景與作者的觀念意識傾向這兩方面找到解釋。**同志創作這首詞的時候,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正在黨內占據著統治地位。“左”傾機會主義者否定**同志的軍事路線和戰略戰術,反對所謂“游擊主義”,要求脫離實際的“正規化”,在對敵我力量對比的錯誤估計之下,提出與敵人決戰。面對這一危急局勢,**同志堅持正確主張,與黨內錯誤路線進行斗爭。本詞熱情歌頌了當年在正確的戰略戰術思想指導下取得的勝利,這正是作者的政治立場在藝術創作中的反映。就個人觀念意識傾向而言,在審察、評價歷史事件之時,采取一種大處著眼的宏觀視角,是**同志的一貫態度。他總是更多地看取人民創造歷史的活動對于人類解放事業與人類進步、發展事業的推動作用,樂觀地、充滿歷史感地謳歌正義戰爭的勝利。本詞以一曲人民斗爭的贊歌,再次屁露了這位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博**懷。
3.菩薩蠻大柏地的意思
菩薩蠻·大柏地 ** 1933年夏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后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時代背景】 這首詞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縣城北30公里。
1929年1月,**同志和**同志率領紅軍從井岡山出發,2月10日,同追來的國民黨反動派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獲全勝。1933年夏天,**同志重新經過大柏地,觸景生情,寫了這首詞。
【注釋】 1、大柏地: 圩鎮名,在江西瑞金以北約30公里處。1929年1月初,湖南、江西兩省國民黨軍按照**的指令,調集約三萬人,準備對我井岡山根據地發動第三次“會剿”。
為了打破敵人的“會剿”并解決給養、冬服等問題,紅四軍主力三干六百余人在**、**、陳毅等同志率領下,于1月14日離開井岡山向贛南出擊。由于致以重兵圍追,紅四軍沿路五戰皆失利。
2月10日(農歷正月初一),紅四軍在大柏地麻子勒布下口袋陣,伏擊尾追不舍的敵贛軍劉士毅部,自是日下午三時激戰至次日正午,終將敵軍擊潰,俘敵八百余人,繳槍八百余支。陳毅同志在當年9月1日向**所作《關于朱毛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中稱:“是役我軍以屢敗之余作最后一擲擊破強敵,官兵在彈盡援絕之暗用樹枝石塊空槍與敵在血泊中掙扎始獲最后勝利,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
1933年夏,**同志重到大柏地,撫今追昔,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開發表于《詩刊》1957年1月號。
2、赤橙黃綠青藍紫:彩虹的七色。 3、彩練:彩色絹帶。
喻虹。當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4、雨后復斜陽:唐溫庭筠《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雨后卻斜陽。” 5、關山泛指附近群山。
陣陣:每一列戰斗隊形。宋趙什《和韻前人初出鎖頭》詩:“淮木林林脫,霜鴻陣陣飛。”
是說大雁列隊而飛;本詞則謂群山如層層軍陣。北周皮信凋柱國大將軍長孫儉神道碑):“風云積慘,山陣連陰。”
蒼:青黑色。 6、鏖戰:苦戰。
急:激烈。 7、彈洞:槍眼。
洞,若視為動詞、作“洞穿”解,亦通。前村:前面的村莊。
指戰場附近的一個小村棗杏坑。 8、裝點:裝飾點綴。
宋華岳《登樓晚望》詩:“裝點江山歸畫圖。” 9、今朝:如今。
看:此處讀平聲。本篇守譜押用四部韻,句句皆葉兩句一換,兩慶兩平相問。
具體地說,“紫”、“舞”相葉;“陽”、“蒼”相葉;“急”、“壁”相葉;“山”、“看”相葉。其中“紫”、“舞”本不同部,蓋用方音取葉。
【譯詩】 空中有赤橙黃綠青藍紫, 而誰又在手持這彩虹臨空舞蹈? 黃昏雨之后又見夕陽, 延綿的群山正漸次變得蔥蘢。 想當年在此激戰, 昔日的彈洞仍留在村莊的壁頭。
就讓它來點綴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卻更加妖妍。 【賞析】 這是一首追憶戰爭的詩篇,但卻沒有激烈憤慨或血腥的戰爭場面,只有江山之美躍然于目前。
回憶是美好的,只要成為過去就會變成親切的回憶,尤其是詩人要在這里憑吊昔日得勝戰場,而身邊的夏日黃昏的美景寧靜而清翠。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詩人愉悅的心情。
詩人**在這里沒有像寫《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或那兩首《漁家傲》反第一、二次大“圍剿”那樣以“天兵怒氣沖霄漢”的壯懷激烈之情,直抒胸臆,即景寫詩斥敵;而是輕松地慢慢地駐足細看,留戀光景,回首當年。 他在回憶1929年,他同他的親密戰友**、陳毅等率紅軍主力三千六百余人在那一年的早春離開了井岡山,向贛南進擊。
由于敵軍重兵圍追,又由于來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紅四軍沿途五戰皆告失利。就在這一年的陰歷的除夕之夜,紅四軍剛到瑞金,江西敵軍便尾隨而至。
**見敵單薄,即決定再次迎敵。戰機已經抵達,好運即將降臨。
**沉著調兵,在瑞金以北約30公里處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陣。自第二日下午3時一直激戰到次日正午,終于擊潰敵軍,取得這次轉戰以來首次重大勝利。
而勝利之地就是大柏地——一個吉祥的必勝之好地名。 世事變幻,雪泥鴻爪,時間又到了1933年夏,多少年過去了,**又置身于大柏地,這一次他的心情也不太好,因1932年10月中共蘇區中央局寧都會議后,**受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排斥,被免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的職務,改去地方上主持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工作,這年夏天(即1933年)他因從事調研工作,領導中央蘇區的查田運動才重返大柏地,面對昔日金戈鐵馬的戰場,他感慨萬千地撫今追昔,一口氣寫下了這首詩。
此詩一開始就描繪了當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風景,先從目前夕陽西下的晚空入筆,一來就是七個顏色字,而且每字每頓,突兀奇瑰,有破空到來之感,同時又十分形象傳神地給了我們一幅斑斕的夏日黃昏圖。接著第二句更加大膽靈妙。
究竟是誰手持彩虹臨空而舞?仿佛詩人將自己溶入其間;這如畫的風景誰來描繪,誰來掌握?令人讀起來就是詩人自己,他就是這樣美景的繪圖人,這美景的變幻者,這“紅雨隨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后從空中到眼前的夕輝與青山,黃昏雨后的群山格外蒼翠欲滴,在夕陽的映襯下閃爍著綺麗的暮色。
這三。
4.《菩薩蠻 大柏地》的意思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執彩練當空舞?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美麗的彩虹出現在天邊,好像有誰手持彩帶在空中揮舞。雨后初睛,夕陽之下,群山蒼翠。看到殘留在村前墻壁上的彈痕,不由得想起當年激戰殲敵的情景。正是經過戰火洗禮的河山,今天看來才更加美麗可愛。
薩蠻·大柏地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后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題解]
1929年2月10日,紅軍在大柏地大敗尾隨的國民黨贛軍獨立第七師劉士毅部;1933年,粉碎“第四次圍剿”后行軍途經大柏地時寫下此詞。
注釋
〔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縣城北六十里。一九二九年一月,**和**率領紅軍由井岡山向贛南進軍。二月十日(正值春節)至十一日,在大柏地擊敗尾追的國民黨贛軍劉士毅部,殲敵近兩個團,俘敵團長以下八百余人,并繳獲了大批武器。這是**和**率領的紅軍部隊離開井岡山后打的第一個大勝仗。這首詞是作者一九三三年重過大柏地時所作,當時他已被調離軍事領導職務,專任政府工作。
〔彩練〕彩色的絲綢,比喻虹。
〔雨后復斜陽〕唐溫庭筠詞《菩薩蠻》:“雨后卻斜陽”。
〔洞〕射穿。
5.菩薩蠻 大柏地 的意思
菩薩蠻·大柏地 詩詞名:菩薩蠻·大柏地 作者:** 朝代:近代 體裁:詞 類型: -------------------------------------------------------------------------------- 菩薩蠻·大柏地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注釋】:大柏地:江西瑞金城北。
彩練:彩色的綢帶。雨后復斜陽:溫庭筠《菩薩蠻》,“雨后卻斜陽,杏華零落香”。
關山:關隘和山。鏖戰:激戰。
【題解】 一九二九年初,湘贛兩省軍閥何鍵、魯滌平聯手第三次”會剿“井岡山。一月十四日,**率紅軍主力下山,意圖將敵軍引離井岡山。
離山后紅軍在贛南數戰不利,直至二月十一日,得以在大柏地殲贛軍劉士毅二個團,才打破危局。這是贛南、閩西的紅軍根據地創建之始。
這首詞是**重經大柏地時所作。 注釋 〔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縣城北六十里。
一九二九年一月,**和**率領紅軍由井岡山向贛南進軍。二月十日(正值春節)至十一日,在大柏地擊敗尾追的國民黨贛軍劉士毅部,殲敵近兩個團,俘敵團長以下八百余人,并繳獲了大批武器。
這是**和**率領的紅軍部隊離開井岡山后打的第一個大勝仗。這首詞是作者一九三三年重過大柏地時所作,當時他已被調離軍事領導職務,專任政府工作。
〔彩練〕彩色的絲綢,比喻虹。 〔雨后復斜陽〕唐溫庭筠詞《菩薩蠻》:“雨后卻斜陽”。
〔洞〕射穿。【寫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1933年夏。
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縣城北30公里。1929年1月,**同志和**同志率領紅軍從井岡山出發,2月10日,同追來的國民黨反動派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獲全勝。
1933年夏天,**同志重新經過大柏地,觸景生情,寫了這首詞。 【注釋】 1、大柏地: 圩鎮名,在江西瑞金以北約30公里處。
1929年1月初,湖南、江西兩省國民黨軍按照**的指令,調集約三萬人,準備對我井岡山根據地發動第三次“會剿”。為了打破敵人的“會剿”并解決給養、冬服等問題,紅四軍主力三干六百余人在**、**、陳毅等同志率領下,于1月14日離開井岡山向贛南出擊。
由于致以重兵圍追,紅四軍沿路五戰皆失利。2月10日(農歷正月初一),紅四軍在大柏地麻子勒布下口袋陣,伏擊尾追不舍的敵贛軍劉士毅部,自是日下午三時激戰至次日正午,終將敵軍擊潰,俘敵八百余人,繳槍八百余支。
陳毅同志在當年9月1日向**所作《關于朱毛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中稱:“是役我軍以屢敗之余作最后一擲擊破強敵,官兵在彈盡援絕之暗用樹枝石塊空槍與敵在血泊中掙扎始獲最后勝利,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1933年夏,**同志重到大柏地,撫今追昔,因有此作。
本篇首次公開發表于《詩刊》1957年1月號。 2、赤橙黃綠青藍紫:彩虹的七色。
3、彩練:彩色絹帶。喻虹。
當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4、雨后復斜陽:唐溫庭筠《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雨后卻斜陽。”
5、關山泛指附近群山。陣陣:每一列戰斗隊形。
宋趙什《和韻前人初出鎖頭》詩:“淮木林林脫,霜鴻陣陣飛。”是說大雁列隊而飛;本詞則謂群山如層層軍陣。
北周皮信凋柱國大將軍長孫儉神道碑):“風云積慘,山陣連陰。”蒼:青黑色。
6、鏖戰:苦戰。急:激烈。
7、彈洞:槍眼。洞,若視為動詞、作“洞穿”解,亦通。
前村:前面的村莊。指戰場附近的一個小村棗杏坑。
8、裝點:裝飾點綴。宋華岳《登樓晚望》詩:“裝點江山歸畫圖。”
9、今朝:如今。看:此處讀平聲。
本篇守譜押用四部韻,句句皆葉兩句一換,兩慶兩平相問。具體地說,“紫”、“舞”相葉;“陽”、“蒼”相葉;“急”、“壁”相葉;“山”、“看”相葉。
其中“紫”、“舞”本不同部,蓋用方音取葉。 【譯詩】 空中有赤橙黃綠青藍紫, 而誰又在手持這彩虹臨空舞蹈? 黃昏雨之后又見夕陽, 延綿的群山正漸次變得蔥蘢。
想當年在此激戰, 昔日的彈洞仍留在村莊的壁頭。 就讓它來點綴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卻更加妖妍。
【賞析】 這是一首追憶戰爭的詩篇,但卻沒有激烈憤慨或血腥的戰爭場面,只有江山之美躍然于目前。回憶是美好的,只要成為過去就會變成親切的回憶,尤其是詩人要在這里憑吊昔日得勝戰場,而身邊的夏日黃昏的美景寧靜而清翠。
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詩人愉悅的心情。 詩人**在這里沒有像寫《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或那兩首《漁家傲》反第一、二次大“圍剿”那樣以“天兵怒氣沖霄漢”的壯懷激烈之情,直抒胸臆,即景寫詩斥敵;而是輕松地慢慢地駐足細看,留戀光景,回首當年。
他在回憶1929年,他同他的親密戰友**、陳毅等率紅軍主力三千六百余人在那一年的早春離開了井岡山,向贛南進擊。由于敵軍重兵圍追,又由于來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紅四軍沿途五戰皆告失利。
就在這一年的陰歷的除夕之夜,紅四軍剛到瑞金,江西敵軍便尾隨而至。**見敵單薄,即決定再次迎敵。
戰機已經抵達,好運即將降臨。**沉著調兵,在瑞金以北約30公里處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陣。
6.菩薩蠻.大柏地的解釋
菩薩蠻·大柏地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后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題解] 1929年2月10日,紅軍在大柏地大敗尾隨的國民黨贛軍獨立第七師劉士毅部;1933年,粉碎“第四次圍剿”后行軍途經大柏地時寫下此詞。
注釋 〔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縣城北六十里。一九二九年一月,**和**率領紅軍由井岡山向贛南進軍。
二月十日(正值春節)至十一日,在大柏地擊敗尾追的國民黨贛軍劉士毅部,殲敵近兩個團,俘敵團長以下八百余人,并繳獲了大批武器。這是**和**率領的紅軍部隊離開井岡山后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這首詞是作者一九三三年重過大柏地時所作,當時他已被調離軍事領導職務,專任政府工作。 〔彩練〕彩色的絲綢,比喻虹。
〔雨后復斜陽〕唐溫庭筠詞《菩薩蠻》:“雨后卻斜陽”。 〔洞〕射穿。
7.菩薩蠻 大柏地的解釋
菩薩蠻·大柏地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后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題解] 1929年2月10日,紅軍在大柏地大敗尾隨的國民黨贛軍獨立第七師劉士毅部;1933年,粉碎“第四次圍剿”后行軍途經大柏地時寫下此詞。
注釋 〔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縣城北六十里。一九二九年一月,**和**率領紅軍由井岡山向贛南進軍。
二月十日(正值春節)至十一日,在大柏地擊敗尾追的國民黨贛軍劉士毅部,殲敵近兩個團,俘敵團長以下八百余人,并繳獲了大批武器。這是**和**率領的紅軍部隊離開井岡山后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這首詞是作者一九三三年重過大柏地時所作,當時他已被調離軍事領導職務,專任政府工作。 〔彩練〕彩色的絲綢,比喻虹。
〔雨后復斜陽〕唐溫庭筠詞《菩薩蠻》:“雨后卻斜陽”。 〔洞〕射穿。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菩薩蠻大柏地的解釋簡短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