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能告訴我一個短篇的民間故事
二黑的故事
從前有兄弟倆,父母早死,弟弟跟著哥嫂生活。嫂嫂嫌弟弟是累贅,必欲除之而后快。弟弟叫二黑,養了一只小黑狗,整天有什么心事就同小黑狗講,小黑狗也通人性,二黑高興時,他圍著二黑又蹦又跳,二黑不高興時,他就一聲不恒偎在二黑身邊。
一天快到中午時,嫂嫂在家包包子,她包了黑、白兩種面的包子,黑的里面沒肉,白的里面有肉但也有毒藥。小黑狗看到了,他就跑到山上,告訴正在地里干活的二黑:二黑,中午你回家一定要吃黑面的包子,黑面的包子沒毒,白面的包子里讓你嫂子下了毒。
中午二黑回家吃飯,一進門,他拿起黑面的包子就吃,嫂子連忙攔住他:二黑,吃個白面的包子吧,里面有肉。二黑一邊吃著黑面的包子一邊回答嫂子的問話:今天活干得不好,湊合吃個黑面的吧!氣得嫂子直瞪眼,把白面包子全倒了。
第二天,嫂子又包包子,她想:你不是愿意吃黑面的嗎,我就在黑面的里面下毒。小黑狗看到了,它又馬上跑到山上告訴了二黑。二黑中午回家,嫂子連忙把黑面包子遞給他,二黑沒接。他拿起白面包子咬了一口,告訴嫂子:今天活干得好,就吃點白面的吧。嫂子見了只能干瞪眼,只好又把黑面的包子扔了。
接連兩次,嫂子知道是小黑狗告的密,一氣之下,就趁二黑上山干活的時候把小黑狗打死了。二黑干活回來沒見小黑狗,就問嫂子:小黑狗哪去了?“它不聽話,讓我打死了。”“你怎么把它打死了?你把小黑狗埋在哪里?”“我把它埋在后面的山上。”二黑就來到后面的山上,撲到小黑狗的墳上就開始哭起來,哭著哭著,就見墳上長出一棵搖錢樹。二黑一搖,樹上就落下一地金錢,二黑就撿了一大兜的金錢回家。嫂子見了,就跟二黑商議:把你的搖錢樹借我用用吧!二黑答應了。嫂子高興得馬上去搖,卻搖下來一身的毛毛蟲,蜇得嫂子全身都痛,嫂子一氣之下,就把搖錢樹給砍了。
二黑一看嫂子把搖錢樹砍了,心痛得不得了:你怎么把俺的樹給砍了?“誰讓它不落金錢專落毛毛蟲的!”二黑一邊哭,一邊用樹枝編了一個小筐子,放在屋檐下。東來的燕子在筐里下了一個蛋,西來的燕子在筐里下了一個蛋,一會兒筐子就滿了,二黑把筐子摘下了,里面盛滿了金蛋。嫂子見到了,馬上過來借筐子。二黑無法,只好把筐子借給嫂嫂。嫂子拿到筐子后,也學二黑放在屋檐下:東來的燕子在筐里拉了一迫屎,西來的燕子在筐里拉了一迫屎。過了一會兒,嫂子把筐子拿下來,卻不小心粘了一手的鳥屎。嫂子氣壞了,就把筐子踩了幾腳,放到鍋灶里燒了。
二黑回家不見了筐子,就問嫂子:俺的筐子哪去了?“被我燒了。”“你怎么把俺的筐子燒了!”二黑舍不得,就用根棍子在鍋灶里撥拉,突然他在灶灰里發現了一顆金豆子,他就撿起來吃了,然后放了一個香屁。
以后他就不下地干活了,整天忙著幫大姑娘小媳婦薰箱子。“賣香香屁來,誰要薰箱子,快來買呀!”掙了不少的錢。嫂子知道了,也學他的樣子,扔了一把黃豆到鍋灶里,燒好后,撥拉出來讓他丈夫吃。然后哥哥走街串巷叫賣:賣香香屁來!有戶人家姑娘要出嫁,就把他請到家里薰箱子,誰知道,他吃完黃豆又喝了涼水,不但沒放出香香屁來,還噴了人家一箱子的屎。把人家氣得要命,打了他一頓,又削了一個木橛子,給他釘到屁眼里。
他只好一瘸一拐地往家走,半路帽子掉了,也沒法撿,只好踢著帽子往前走。離家老遠,他就開始喊:老婆子,撿帽子!老婆子,撿帽子!嫂子以為丈夫掙錢回來了,讓她撿錢呢,趕緊跑出去。一看,老頭子屁眼里被人釘了橛子,趕緊往外拔吧,一拔拔不出來,二拔拔不出來,只好用牙往外拔。橛子拔出來了,卻噴了她一臉的屎。
從此,嫂子再也不敢欺負二黑了。
2.誰有一些簡短的民間故事
還春節呢,就講點有關春節的 1."年"獸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
"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 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
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
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
"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
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 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余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
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2.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
為什么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
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原來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夜。
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里竄了出來,摸進人群聚居的村落。
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著芝麻桿,街上卻瞧不見一個人影兒。轉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桿充饑。
再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過"年關"的人們欣喜不已,要感謝天地祖宗的護佑,要互相祝賀沒有被"年 "吃掉,還要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去同鄰里親友見面道喜……,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
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么事情,人們對年獸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里。
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后"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
此后,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
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后,竹節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后來傳到天上的紫微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
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3.門畫——據《山海經》載稱: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時,夢里常聽到鬼哭神嚎之聲,以至夜不成眠。這時,大將秦叔寶、尉遲恭二人自告奮勇,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結果宮中果然平安無事,李世民認為兩位大將太辛苦了,心中過意不去,遂命畫工將他倆人的威武形象繪之在宮門上,稱為“門神”。
東漢蔡邕《獨斷》記載,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神荼”、“郁壘”神像,到宋代演變為木。
3.短一點的民間故事
百鳥朝鳳
很久很久以前,鳳凰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鳥,羽毛也很平常,絲毫不象傳說中的那般光彩奪目。但它有一個優點:它很勤勞,不像別的鳥那樣吃飽了就知道玩,而是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將別的鳥扔掉的果實都一顆一顆撿起來,收藏在洞里。
這有什么意思呀?這不是財迷精,大傻瓜嗎?可別小看了這種貯藏食物的行為,到了一定的時候,他可發揮大用處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們覓不到食物,都餓的頭昏眼花,快支撐不下去了。這時,鳳凰急忙打開山洞,把自己多年積存下來的干果和草籽拿出來分給大家,和大家共渡難關。
旱災過后,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并一致推舉它為鳥王。
以后,每逢鳳凰生日之時,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表示祝賀,這就是百鳥朝鳳。
4.民間故事,短一些
1、響亮的名字
從前,有個姓張的財主找到教書先生說:自古以來,凡是當大官的,都有個響亮的名字,麻煩您幫我兒子改個名字吧,越響亮越好。
教書先生問:你有幾個兒子?
張財主說:4個。
教書先生問:是什么字輩的?
張財主回答:大字輩。
教書先生說:那好,就叫張大槍、張大炮、張大喇叭、張大號吧!
2、報復
有個老頭子哄孫子玩,小孩磨牙淘氣,老頭子打了他一巴掌。
兒子一看有些心疼,照著自己臉狠狠抽了幾耳光。
老頭子問兒子:你打自己干嘛?
兒子氣憤道:許你打我兒子,就不許我打你兒子啊?我才不吃這個虧呢!
3、解恨
有一戶人家,兒子、媳婦心腸狠,常常虐待父母。
兩位老人吃盡了苦頭,卻非常疼愛自己的小孫子。
鄰居勸他們:親兒子都不孝順,還疼孫子干嘛?
老頭子噙著淚道:我們只盼著孫子趕快長大,也娶個媳婦氣氣他爹娘,好為我倆解解恨!
4、扯淡話
從前,有個將軍,率領一幫水兵坐船遠征。船被一條大魚吞到肚子里了。大魚被一只白鶴叼走。白鶴正想吞下大魚,嘴一松,魚從天上掉下來了。一個老太婆正站在院子里往天上瞧,魚正好落到她的眼睛里。她揉揉眼睛,把魚從眼睛里揉出來了。魚的肚子揉破了,士兵從魚肚子里一個一個鉆出來。他們很長時間沒吃東西,餓得發慌。那個將軍向婆婆施了禮,請她給兄弟們弄點東西吃。
老太婆從屋里拿出個豆包,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這幫人就圍著豆包啃起來。啃了三天三夜,還沒有啃到里面的豆餡。結果大家都啃飽了,才啃出來一塊石碑,只見上面寫道:此處離豆餡兒還有四十五里。
5、相親
相親見面會上,她侃侃而談,說她以前的男友如何開豪車,住豪宅,經常夸她如何如何漂亮,一看到她就緊張。
他看了看她:我,我一般看,看到美女,也,也會緊張的說,說不出話來。
她噗嗤一笑:你這種搭訕的方式真老土。但,但看到不,不好看的,就,就會結巴。
那女的立馬臉變成了豬肝色。
5.簡短的民間故事
白素貞是修煉千年的蛇妖,一心修煉只為做快活神仙。千年的修行,使她比人間的女子更美,只是沒有眼淚。觀音菩薩指點,只要集齊人間八滴晶瑩的眼淚,她就可以成為真正的神仙。
前往寶芝堂學徒的書生許仙,遇到大胡子刀客八兩。兩人誤入“半步多”,與急于成仙的白素貞、小青姐妹和捉妖和尚法海不期而遇。
在“半步多”,人妖仙混雜,處處是陷阱。白蛇和許仙在相互的舍命相助中,產生了感情。只是身為蛇妖的白素貞,還不能理解它。而法海分不清誰人誰妖,執 意妄為,遭受天雷之譴,盲了雙眼。
白素貞歷經艱辛送許仙回人間,法海變作白素貞的模樣,騙許仙回頭,使他被無情槌擊中,忘了“半步多”的一切,忘了心中所愛白素貞。
白素貞來到人間,開始悉心收集人間的眼淚。
許仙在西湖斷橋遇到一場急雨,與白素貞再度重逢,留下借傘還傘的情緣,兩人產生感情。
白素貞陸續收齊七滴眼淚。每滴眼淚背后都有一個人間致情摯愛的故事。它們風吹不散,水流不融,分別應在“生老病死恨離別”之上。
法海利用自己天生生有天眼的小徒弟十天,設計逼迫白素貞現形,嚇死了許仙。法海又將許仙囚于金山寺中……
白素貞盜來救命仙草,不見許仙。她跪上金山寺,哀求不成,水漫金山。法海將許仙掠到心境臺,讓他在心鏡中看到白素貞的蛇身。許仙坦然處之,要定了素貞。法海被心魔所困,忘情絕義,想成佛,卻成了魔。
白素貞產子,成魔的法海故伎重演。白素貞不認為愛許仙是錯,自愿走進雷峰塔。訣別前,流下她第一滴也是最后一滴眼淚。她愛許仙一生,這滴眼淚應在“愛”上。白素貞被鎮于雷峰塔下,除非雷峰塔倒,否則永世不得出塔!
許仙上山進寺,自愿剃度,只為法海一句雷峰塔百步之內,非出家人不得擅入。
法海踉蹌地站起身,退了三步,一回頭,須發皆白。許仙每日掃塔,和娘子一個塔里一個塔外。白素貞用法術打開油傘為許仙遮陽。
6.很簡短的民間故事
大理有一個望夫云的傳說。
大理的山川,翠綠雄偉,實在迷人。蒼山上十八條溪水落石出,像一條條閃光的銀鏈,懸掛在山峰之間,真是好看。
蒼山有十九峰,其中有一個叫玉局峰。每到十冬臘月,玉局峰上便出現一縷潔白的云彩,裊裊婷婷,宛如一個姣潔美麗的女子,佇立有玉局峰頂,向洱海眺望,那景色更是動人。
不過,這朵云彩一出現,大理一帶就狂風大作,刮得平靜的洱海頓時白浪滔天,波濤滾滾。直到把海底的一塊石坪吹得露出水平,狂風才停息下來。
這朵神奇的云彩有個動人的名字,就叫做望夫云。關于它,流傳著一個傳說。
相傳一千多年前,南詔王有個公主長得很美麗,又很善良,她的眼睛像洱海水一樣明亮,她的心地像清碧溪水那樣純潔。公主已經十九歲了,可是南詔王還沒有招上駙馬。
王孫公子爭相向公主求婚,但公主覺得都不稱心,一個也沒有答應。 就在這一年的春天,公主在繞三靈盛會上認識了一個年輕的獵人。
這個獵人從小失去父母,獨自居住在玉局峰的巖洞里。公主很同情他的遭遇,又見他長得英俊、魁偉,就看中了他。
獵人見公主長得俊俏,對人又和氣,也很喜歡她。 公主看中獵人以后,時刻都思念他,想得白天吃不下飯,晚上睡不好覺。
有一天,南詔王突然告訴公主,已把她許給大軍將了,擇定吉日就要成親。聽到這意外的消息,公主焦急得整整哭了一夜,兩只眼睛都哭腫了。
第二天清晨,晨霧剛剛散去,公主在窗前呆望著青翠的蒼山,心如亂麻。這時不知從哪里飛來一只喜鵲,落在窗前的樹枝上,喳喳地叫個不停,叫得公主心更煩了,說:“小喜鵲,小喜鵲,你知道我心中的憂愁嗎?”不料,小喜鵲輕輕地點了兩下頭。
公主連忙說:“小喜鵲,那就請你帶個口信給玉局峰的獵人,叫他快來救我。”小喜鵲又點了點頭,飛走了。
小喜鵲一直飛到了玉局峰。這時獵人剛從云弄峰打獵回來,正要進洞。
小喜鵲停在洞口的桂花樹上,朝著獵人喳喳地叫。 獵人奇怪地問:“小喜鵲,你有什么話要對我說嗎?” 小喜鵲說:“南詔王要把公主嫁給大軍將了,公主要你趕快去救她。”
獵人認識公主后,也天天思念著她,現在聽說公主就要嫁人了,心里急得像燒著一盆火,他背起弓箭就往山下奔去。走到半路,看見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背著一只背籮,一瘸一拐地在前面走著。
獵人問他:“老爺爺,你要去什么地方,你的腿怎么啦?” 老人回答說:“我去山上采藥,不小心摔壞了腿。唉,怕到天黑都回不到家啦!” “老爺爺,我背你走吧!” 老人也不推遲,獵人背上他就忙忙往前趕路。
走了一會,老人問獵人說:“小伙子,你走得這么急,有什么事嗎?” 獵人見這位老挺和善,就把要去救公主的事告訴他。 “宮墻那么高,王宮的禁衛軍又那樣森嚴,你這樣去怎么能把公主救出來呢?” “老爺爺,那我怎么去救公主呢?” 老人想了一下,就對他說:“鳳眼洞陡峭的崖壁上長著一棵桃樹,你只要吃了這棵桃樹上的桃子,就有救出公主的本領了。
可是摘取那桃子可不容易,還沒有一個人摘到過呢!” “只要能救出公主,再大的困難我也不怕。” 當獵人剛把話講完,突然覺得背同輕飄飄的,回頭一看,背上的老人早已無影無蹤了。
他想,這一定是蒼山神來幫助我了,朝山頂拜了一拜,就直奔鳳眼洞。 獵人到了鳳眼洞,站在仙人床上往下望,只見筆直的峭壁直插進下面的萬丈深淵。
在陡峭的崖壁上真的長著一棵桃樹,樹上的桃子在綠葉中閃著紅光。沿著這峭壁往下爬,一失手就會粉身碎骨。
可是為了救公主,獵人毫不猶豫地下去了。他終于爬到了桃樹邊,摘了一個又大又紅的桃就吃起來。
桃子剛一下肚,渾身的疲勞立刻消失了。他輕輕抬起腳來,竟然悠悠地飛上了天空。
就在這天晚上,獵人乘著月光飛進王宮竟把公主帶到玉局峰去了。 公主同獵人在玉局峰的巖洞中結成了夫妻。
他們白天一起去打獵,一起開荒種地,晚上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他們巖洞口長滿了會笑的龍女花、會跳舞的素馨花,還有杜鵑花、山茶花。
他們生活得很幸福。 公主失蹤后,南詔王天天派人去尋找,但一直沒有找到公主的下落。
南詔王心里很焦急,便請羅荃法師來商議。羅荃法師是海東羅荃寺的高僧,為人奸詐,會施各種法術,他一進宮就告訴南詔王,他已在天鏡閣用神燈照見住在玉局峰上的公主和獵人。
南詔王聽了,氣得半天說不出話。他想,南詔王的公主私自嫁給一個打獵的,我這南詔王的臉往哪里放呀?他又想,自己的女兒還管不住,今后怎么去管理百姓呢?他越想越氣,就要大軍將率領人馬到蒼山捉拿公主和獵人。
羅荃法師對南詔王說:“獵人有非凡的本領,興師動眾,不但拿不到他們,事情傳開了還要被百姓恥笑,還是讓我用法術制服他們吧!” 于是羅荃法師就派了一只烏鴉去蒼山傳話。 一天,獵人同公主正坐在洞門前唱歌。
突然飛來一只烏鴉,抖抖翅膀就對他們說起話來,它自稱是羅荃法師派來叫公主回宮的。它說:要是公主不回去,法師就要用大雪封鎖蒼山,讓她和獵人活活凍死在蒼山上。
公主對烏鴉說:“我已同獵人結為夫妻,生死都要跟他在一起。” 烏鴉飛走后,晴朗的天空霎時陰暗起來,北風呼呼直叫,接著,就飄起大片大片的。
7.簡短的民間故事 越多越好 越短越好
很久以前,察哈爾草原有個名叫蘇和的牧童。一天,他抱回了一匹沒有媽媽的小白馬駒。小白馬在蘇和的喂養下長成一匹漂亮的駿馬,它跑起來蹄下生風,能追得上梅花鹿呢。小白馬和蘇和形影不離,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春天,王爺要舉行賽馬大會,還答應要賞給得第一名的騎手一群羊。
蘇和騎著他的白駿馬參加了賽馬大會,小白馬跑在最前頭,得了第一名。
王爺很喜歡這匹漂亮的白馬,又見騎手是個小牧童,就蠻橫地說:“給你三個元寶,把小白馬給我留下!”蘇和氣憤地說:“我不是來賣馬的!”王爺命令手下的人把蘇和打昏在地,搶走了小白馬。
可是王爺剛騎上白馬就被摔了下來,小白馬掙脫了韁繩飛奔而去。王爺命令武士們用毒箭射殺小白馬,中了毒箭的小白馬跑到蘇和的蒙古包前就死去了。蘇和難過地大哭起來。
蘇和思念小白馬,晚上,他夢見小白馬對他說:“你用我的筋骨做一把琴,我就能永遠和你在一起了。”
蘇和按照小白馬的話,做了一把漂亮的琴。他用白馬的骨頭雕成馬頭做琴桿,筋做琴弦,尾巴做琴弓,這就是第一把馬頭琴。
從此,美妙的馬頭琴聲傳遍了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