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7月24日新聞事件簡述怎么寫
1)倒金字塔結構。所謂倒金字塔,指的是新聞事件的高潮出現在文章的開頭、即最重要的情況最先說,所有的重點內容都要在第一段中出現。倒金字塔結構如下圖所示。
第一段是導語部分,導語是一篇新聞稿的靈魂、精華所在。導語之后就是新聞事實。新聞事實嚴格地按照重要的在前、次要的在后的原則來排列。如果說導語是第一重要,那么事實1就是第二重要,事實2就是第三重要,以此類推。
新聞稿采用倒金字塔結構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讀者,讀者的時間有限或受興趣限制不可能將每篇報道都從頭至尾讀一遍,但只要讀過第一段,就能對報道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二是編輯,在考慮版面不夠或其他因素時, 常會對新聞稿進行刪改, 哪怕只剩下一段或一句話(即導語)時,仍然留有公關人員需要向公眾報告的最重要的信息。
(2)并列結構。在報道的內容中有若干事件且幾乎具有同等重要性時,可用這種結構。即先寫一段概括性導語,然后將各新聞事件并列在一起。
(3)順時結構。這種結構的新聞稿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先發生的事實先寫,后發生的事實后寫。其導語可以是概括性的,也可以是新聞稿所涉及的最早發生的事件。例如:
2.擬好標題
標題是新聞稿的“眼睛”,它直接影響公眾對新聞稿件內容閱讀的興趣。一般來說,好的標題應該做到準確、鮮明、簡潔、生動。準確,就是能確切地反映新聞稿件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實。鮮明,就是要觀點明確。簡潔,就是高度概括,十分精煉。生動,就是要新穎、形象,給人以新鮮感。同時,還要注意在標題中突出的并不是組織名稱、品牌,而是組織的行為和精神風貌。
3.寫好新聞導語
新聞稿的結構是較簡單的,比較容易掌握。但卻提出了一個難題,怎樣才能抓住讀者呢?別無他法,只有靠內容生動、導語新穎。由于導語是新聞稿的靈魂、精華之所在,因此寫好了導語,新聞稿的成功就有了較大的把握。要求導語的寫作,采用“開門見山”的手法,突出最新鮮、最重要的事情,醒目、精煉、生動、引人入勝,使人讀了馬上能把握住要點。如報告火警的人的第一句話幾乎總是:“XX起火了!”而絕不會拿著腔調地說:“今天早晨上班的時候,我發現鍋爐旁邊的小房里冒出縷縷煙霧, 感到有些蹊蹺, 就快步走上前去,打開房門一看,啊-”如果這樣報告的話,等他說完,房子已燒的差不多了!寫新聞導語就要像說“XX起火了”那樣干脆、簡短、明確,一語中的。
在表達方式上,
2.2019年一月二十二號新聞主要內容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
西起九江,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至發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這一路現已占領貴池、殷家匯、東流、至德、彭澤之線的廣大南岸陣地,正向南擴展中。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
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
戰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不起絲毫作用。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
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
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至發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并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我軍前鋒,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3.2018年7月16到7月22號的新聞寫一篇觀后感
央視新聞聯播,是我至愛2113的電視節日。
每天七點前,我就早早坐好,表情肅穆地等待片頭曲響起。當新聞聯播那正經莊嚴的兩位播音員出現在屏幕上,我的心就興奮得嘣嘣直跳。
到了主要內容介紹完,正式播出節目了,我更加激動得不能自已—5261—只有看自己最心愛的節目才會有這樣的反應啊!新聞聯播畫面優美,不4102但清晰,而且是彩色;新聞聯播信息量大,我們一生都見不到的副總理以上級別領導,里面都天天有;新聞聯播編排合理,鼓勁的消息多,看了之1653后我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渾身都是干勁;新聞聯播輿論導向正確,從沒有因犯政治錯誤而停播;新聞聯播播出準時,每天都是19點整開始,我還可以拿它對專表……這樣好的節目,叫我怎能不喜歡!屬 看新聞聯播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象我一樣喜歡新聞聯播的人多極了。
4.2019短新聞50字以內
答:2019短新聞50字以內
11月5日19時4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兩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視覺中國 圖11月5日19時4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兩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
我國將于2019年底前建成18顆衛星的基本系統,優先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2019年7月22日新聞總結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