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的文言文閱讀(附答案)】
曹植聰慧曹植年十余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請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請人?”時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注釋】①《詩》、《論》:指《詩經》和《論語》.②賦:古代的一種文體.③太祖:指曹操.④論:議論.⑤鄴: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內.⑥銅雀臺:曹操在鄴城所建的亭臺.【文化常識】文學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兒子,字子建.他從小穎悟,從上文看,十多歲時讀過的書已相當多,而且文章也寫得不錯了.因富于才學,早年曾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稱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詩歌多為五言,前期少數傷口反映了社會的動亂與自己的抱負,后期則表現自己的苦悶心情.今有《曹子建集》.【思考與練習】1、解釋:①顧 ②悉 ③將 ④諸 ⑤援 2、翻譯:善屬文 ;②奈何請人 ;③太祖甚異之 3、理“可觀”的意思是什么? 4、默寫《七步詩》. 鮑子難客齊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獻魚、雁者,田氏視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魚鳥,以為之用.”眾客和之.有鮑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并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囋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注釋】①田氏:齊國姓田的(貴族).②祖:古人出遠門設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為而生:不是為了對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種吸血的小蟲.⑥囋:叮咬.【文化常識】食客.春秋戰國時期憑一技之長投靠貴族的人叫“食客”.權貴人家為了網羅人才及顯示實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數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謀劃策,有的善外交辭令,那些擅長于偷雞摸狗的有時也能成為食客.食客中憑才能大小區分等級.【思考與練習】1、解釋:①和 ②亦 ③并 ④類 2、翻譯: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題目“鮑子難客”中的“難”,解釋為 .曹紹夔捉“怪”洛陽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輒自鳴.僧以為怪,懼而成疾.求術士百方禁之,終不能已.紹夔與僧善,來問疾,僧俱以告,俄,擊齋鐘,罄復作聲.紹夔笑曰:“明日可設盛饌,當為除之.”僧雖不信紹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饌以待之.夔食訖,出懷中銼,銼罄數處,其響遂絕.僧苦問其所以,紹夔云:“此罄與鐘律合,擊彼此應.”僧大喜,其疾亦愈.【注釋】①罄:一種打擊樂器.和尚用來作佛事.②術士:有法術的人.③齋鐘:寺廟里開飯的鐘.④律合:指頻率相同.【文言知識】說“彼”.“彼”有兩個含義:一、指“那”、“那個”.上文“擊彼此應”,意為敲擊那個,這個就呼應.成語“此起彼伏”,意為這里起來,那邊下去.二、指“他”、“他們”.成語“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意為了解他們(對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戰斗也不會有危險.又,“縱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為縱然他(他們)不批評,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慚愧嗎?【思考與練習】1、解釋: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饌 ⑥冀 ⑦具 ⑧訖 2、翻譯:①僧俱以告 ②當為除之 ③僧苦問其所以 楊億巧對寇萊公在中書.與同事戲作對子:“水底日為天上日”,未有對,而會楊大年適來白事,因請其對,大年應聲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稱為好對.【注釋】①寇萊公:即寇準,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萊國公.②中書:即中書省.寇準時任宰相.③楊大年:楊億,當時的文學家.【文化常識】對“對子”.對“對子”是古代啟蒙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如“黑”對“白”,“天”與“地”.“白蘿卜”對“紫葡萄”,其中“白”與“紫”均為表示色彩的形容詞,而“蘿卜”與“葡萄”又都是連綿詞,所以這樣對是合格的.若將“紫茶壺”對“白蘿卜”就不行,因為一則“茶壺”不是連綿詞,二則“茶壺”不能吃.對好“對子”,有利于日后作詩填詞中運用對偶句.如文天祥在《過零丁洋》詩中說:“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這對偶句寫得極好.對“對子”現在還有用,如寫春聯、鑒賞楹聯等.【思考與練習】1、解釋:①為 ②應聲 2、翻譯:會楊大年適來白事 3、理楊大年對的對子好在哪里? 解縉敏對解縉嘗從游內苑.上登橋,問縉:“當作何語?”對曰:“此謂后邊又高似前邊.”上大說.一日,上謂縉曰:“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可作一詩.”縉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龍.”上遽曰:“是女兒.”即應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間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宮.”上本欲詭言以困之.既得詩,深嘆其敏.【注釋】①解縉:明朝人.②內苑:御花園.③上:指明成祖朱棣.【文言知識】說“卿”.“卿”本是古代高級長官及爵位的稱謂.西周、春秋時天子及諸侯下屬的高級長官均稱“卿”,如“卿大夫”(“卿”與“大夫”).戰國時作為爵位的稱謂,有上卿、亞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對臣、長輩對晚輩的稱謂.上文“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對解縉的稱謂,相當于“您”.“卿卿”是夫妻間的愛稱,有時也用在朋友之間.《紅樓夢》第五回:“機關算盡太聰明,。
2.小學文言文大全(有題目,譯文,簡短)最佳答案
《楊氏之子》
選自人教版語文書五年級下冊10課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譯文: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就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我可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伯牙絕弦》
選自人教版語文書六年級上冊第二十五課
原文: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課文: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課文譯文: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鐘子期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 伯牙心中的想法,鐘子期都能準確地說出他心中所想的。鐘子期去世后,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鐘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絕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初中要學文言文,如果從小接觸,打好基礎以后會學的很好很輕松
3.求十篇超簡短的文言文練習附答案
一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日:“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日:“請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2)子固非魚也( )2、用“|”標示下面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只標一處).(1)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安知魚之樂?(3)我知之濠上也.3、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參考答案】l、(1)固然(2)本來2、(1)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魚之樂? (3)我知之/濠上也.3、莊子認為魚很快樂,表現了他愉悅的心境.是他內心愉悅的外化.二 《不死之藥》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者,謁者操以入.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王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謁者,謁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無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王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殺. 1.給加括號字的解釋選擇正確的一個,填入括號中(因)奪而食之(因為,于是)( ) 可(食)之(吃,食物)( )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同"悅",勸說)( )臣(故)食之(原因,所以)( )2.翻譯句子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者,謁者操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加括號詞說明中射之士的意思是_____;而謁者的理解是_______.謁者回答:"可食".謁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而中射之士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中射之士最終能逃過一死,除了他能言善變外,最重要的是因為哪一點打動了楚王的心,從而放過中射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于是 吃 勸說 所以 2.翻譯句子 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者,謁者操以入. 有人給楚王獻長生不老 的藥,傳遞人拿著藥走入宮中. 王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大王殺死一個沒有罪的臣子,就證明有人在欺騙大王.7.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加括號詞說明中射之士的意思是 中射之仕能吃么;而謁者的理解是這個東西可以吃嗎?謁者回答:"可食".謁者的意思是可以給大王吃,而中射之士的理解是中射之士我可以吃.8.中射之士最終能逃過一死,除了他能言善變外,最重要的是因為哪一點打動了楚王的心,從而放過中射之士? 殺了中射之士 就說明不死藥是假的 會被人說成是糊涂的大王容易被人騙 影響自己的威嚴三《黃琬巧對 》黃琬幼而慧.祖父瓊,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后詔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 1、解釋:①詔 ②奇 2、翻譯:①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 ;②即以其言應詔 3、選擇:“瓊以狀聞”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①黃瓊因此聽說了這情況;②黃瓊把這情況報告皇上;③黃瓊把這情況讓皇上聽到.4、理黃琬說的日食后的樣子到底是怎樣的答案:1. ①皇帝命令;②認為與眾不同2①黃瓊思考該如何回答太后的詢問但又不知怎樣說清; ②就按照黃琬說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彎月. 四《曹植聰慧 》曹植年十余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請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請人?”時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1、解釋:①顧 ②悉 ③將 ④諸 ⑤援 2、翻譯:善屬文 ;②奈何請人 ;③太祖甚異之 3、理“可觀”的意思是什么?答案:1.①只②都③帶領④眾⑤提、拿;2.①善于寫文章;②為什么要請人?③曹操認為他很與眾不同.3.值得一看,意為曹植寫的辭賦相當有水平五《楊億巧對》寇萊公在中書.與同事戲作對子:“水底日為天上日”,未有對,而會楊大年適來白事,因請其對,大年應聲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稱為好對.1、解釋:①為 ②應聲2、翻譯:會楊大年適來白事 3、理楊大年對的對子好在哪里?答案:1.①是②緊接著(對方)剛停的話音2.適逢楊大年正好來報告事情3.①對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六《承宮樵薪苦學》承宮,瑯邪姑幕人.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豬.鄉里徐子盛明《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其廬下,見諸生講誦,好之,因忘其豬而聽經.豬主怪其不還,求索.見而欲笞之.門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宮門下.樵薪執苦,數十年間,遂通其經.1、解釋:①孤 ②明 ③廬 ④笞2、翻譯:①豬主怪其不還,行求索答案:1.①年幼失去父親②精通③屋,此指書舍④用竹鞭打2.豬的主人對承宮沒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尋找.七《桓榮勤學不倦》桓榮初遭倉卒,與族人桓元卿同饑厄,而榮講誦不息,元卿嗤榮曰:“但自苦氣力,何時復施用乎?”榮笑而不應.及為太常,元卿吧曰:“我農家子,豈意學之為利若是哉!1、解釋:①初 ②厄 ③嗤 ④應 ⑤及 2、翻譯:①而。
4.文言文問題與答案急求10篇簡短的文言文,問題還有答案
1、扁鵲投石[注]醫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君以告扁鵲。
扁鵲怒而投其石曰:“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
” (《戰國策?秦策》)[注] 石:石針,古時治病用的工具。12。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4分)(1)武王示之病 ( ) (2)君與知之者謀之( )13。
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2分)將使耳不聰,目不明。
14。“君以告扁鵲”中,“告扁鵲”的具體內容是 。
(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15。扁鵲的話一是針對 而言,一是針對 而言。
(4分)12。 (4分)(1)疾病 (2)計議,商量,謀劃 13。
(2分)將使您的耳朵(聽覺)不靈敏,眼睛不明亮。 14。
(2分)“左右”認為“我”的病治了也難好,且會危及視聽(意思對即可) 15。(4分)治病 治國2、文征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
平生于書,未嘗茍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書林紀事》1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2分)①未嘗茍且 __________ ②或答人簡札 ___________12、將“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譯成現代漢語。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段文字的中心。(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①隨便 馬虎 ②有時(每題1分,有錯別字不得分)12。稍微不稱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厭倦。
(2分,意思對即可,關鍵詞語解釋錯誤至少減1分) 13。本段文字贊揚了文征明學習書法認真,一絲不茍的精神(3分,意思對即可)。
3、魯人有好釣者,以桂為餌,鍛黃金之鉤,錯①以銀碧,垂翡翠之綸②,其持竿處位即是③,然其得魚不幾矣。 故曰:“釣之務不在芳飾,事之急不在辯言。”
【注釋】① 錯:鑲嵌。 ② 綸:釣魚繩。
③ 是:正確。 12。
下列語句中“以”的意思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2分)A。以桂為餌 B。
皆以美于徐公 C。錯以銀碧 D。
醒能述以文者13。翻譯下面的句子。
(2分)然其得魚不幾矣。 14。
讀了這則寓言,你受到什么啟發?(2分)12。 答案:B評分:答對得2分。
13。答案:即使這樣釣到的魚也不多。
評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14。 答案: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講究實效。
評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4、【甲】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乙】孟子少時,誦①,其母方②織。
孟子輟然③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問之曰:“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
其母引⑤刀裂其織,以此誡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復喧矣。
(選自《韓詩外傳》卷九)注釋:①誦:背誦。②方:正在。
③輟然:突然中止的樣子。輟,停止,廢止。
④喧:遺忘。⑤引:拿來。
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4分)①人恒過然后能改 恒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織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9。 翻譯下列句子。
(4分)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復喧矣。10。
【甲】【乙】兩文在表達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11。你認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獨特的地方?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3分)8。
①常常犯錯誤②割斷 9。①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
②從此以后,孟子不再因為分心而遺忘書中的內容了。 10。
甲文以議論為主,語言精練,分析透辟;乙文以敘述為主,用引刀裂織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1。
孟母是用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說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貫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第一問1分,第二問2分,意思對即可)5、不責僮婢(節選)唐臨性寬仁,多恕。嘗欲吊喪,令家僮歸取白衫,僮乃誤持馀衣,懼未敢進。
臨察之,謂曰:“今日氣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藥,不精,潛覺其故,乃謂曰:“今日陰晦,不宜服藥,可棄之。
”終不揚其過也。陽城嘗絕糧,遣奴求米。
奴以米易酒,醉臥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負以歸。
及奴覺,謝罪。城曰:“寒而飲,何害也!” (選自馮夢龍《古今譚概》)20。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1)向取白衫且止 (2)潛覺其故 (3)奴以米易酒21。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終不揚其過也。
22。你贊同唐臨、陽城的做法嗎?為什么?(2分)20。
(1)先前,原先(剛才) (2)暗中 (3)交換(3分,每詞1分) 21。 (唐臨)始終沒有張揚家僮的過錯。
(2分,意對即可) 22。示例1:贊同,他們二人為人寬厚,善于待下,這是一種美德。
示例2:不贊同,他們的做法,是對下屬的縱容,容易導致下屬再次犯錯。(2分,根據表達,酌情給分)6、進士不讀《史記》 王士禎 宋荔裳方伯①在塾讀書時,有岸然而來者,則一老甲榜②也。
問:“小兒讀何書?”以《史記》對。問:“何人所作?”曰:“太史公。”
問:“太史公是何科進士?”曰:“漢太史,非今進士也。”遞取書閱之,不數行,輒。
5.課外文言文閱讀 要短
四諷——莊暢宇
序:效柳子厚《三戒》篇,為斯《四諷》。然力有所不逮,非窮理無以明道。茫無所得,微有所指,斯言也。
屏上雀
舊年,友于歸家道中,見道旁有一廢屏,繪有一老者時行時而側首往上觀者,以其上有一雀與之戲也。羽參差而不艷,栩栩生焉。蓋此屏棄之有日,然不歷風雨而見存,以其上有殘檐故也。
忽一雀西來,落于屏上,見屏中有物類己,然終不以為類。何也?屏鳥之有污焉,于斯得無泥塵之相染乎?雀腹飽甚,計欲涂之以濁物,然尻無所出,遂移飛他處,以食。少頃復返,重躍屏上。雀益恥之,以背對屏前啞雀,嚯嚯然似有所出焉,乃知其糞出也。以其害己之顏,而不若己之擅美也。故污而覆之,不復為人所見哉!近觀則屏翁向者所視之雀,糞耳。忽一丸擊其頸,折入井中,終不見知村童挾彈弓之射己也。
嗚呼!羽光鮮乃作富貴態,忘初形移素志,而賤其類者,累累于世。蓋禽獸無本,豈有異哉,是行死亦可乎?
碗中虱
山有樵者,性僻好為異事。一日,閑坐榻上,弄耳搔首,內有虱不勝撥弄而落席間,甚微。彼見之,然不覺厭。雖常見尚以其異,遂蓄養于暗處一碗中。以其嗜血,然己羸無所出,無以為養。乃夜捕蚊血以食之。如是有旬,虱益恣,無恐焉,以其待己之善也。樵者以虱稱己仁,虱竊笑之,不以其善而善之,彼亦不以其非而非之。
又數日,樵者往樵。鄰婦入,不知其出,呼而不應。乃于彼榻底尋甕,及見一碗,虱之處也。窺之,其腹腫如有孕,困而方眠。婦以此物蠢而堪戲,逗之輒醒,不甚懼。連甕帶碗陰攜以歸,置虱于瓶內,以待日暮田事了而以繩系之為樂。然及暮視之,斃之久矣。
噫!是物倚碗而食,見血則吮,不以人慘而見止,自肥肥妻,大以為可恒久耶?
靴底蛇
昔有一漁翁,性愚。慣著靴,其足臭,至乎途中人爭走以避之。唯屋后一小蛇喜之,而翁不知也。
夜寢,五更盡,蛇出。入靴中,蜷而醉臥。時翁醒欲如廁,著之,有物軟如蚓,足頓生疼,如微癢耳。出視之,趾有細口,血漫地,知其無毒,乃解布而裹。待欲執棍擊之,逃之遠矣。翁疑之甚,以己之臭而物喜之,恐其復來也。遂于榻上佯睡,未幾果復來,又入靴中。翁急解帶縛其靴口,提而出。于市近,往貨殺之而煮,得人錢且賺羹半盞,因以謝之。俄而目眩,腿不能行,身攣曲而死。市人悚然,抬往葬之。
蓋翁之不慧亦甚矣!夫不知其性而言非毒,焉得不至此乎?蛇之欲勝于知也遠,乃至臭死!
水中魚
向者一書生立于溪岸,投魚以蟲,不食。群魚相語曰:“不受嗟來之食!”意甚自廉。已而轉見一田父大笑曰:“得之矣!”魚懸鉤,其碩如鼠。田父正色曰:“豎子焉能逃吾法眼哉!”于是執釣挽桶而歸。及見群魚,已潛蹤久矣。釣者不以其小而小之,謂其心豈小哉!然見小利而忘命,故命系一繩。世之如魚者,累累如丘也
6.30篇課外文言文及答案
一.《詩畫皆以人重》(王士禛)( 濰坊市2002年中等學校招生考試)予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敦、京、卞②豈不工書,后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使顏魯公④書雖不工,后世見者必寶之,非獨書也。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選自《明清閑情小品賞析》)注:①王士禛,清代詩人。②兼金,價值等于平常金子幾倍的好金子。
③章敦、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長書法。④顏魯公,即顏真卿。
封魯國郡公,人稱“顏魯公”。工書法,自創一體,對后世影響很大,人稱“顏體”。
18.下列句中加點“然”與其他三句中加點“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2分)A.則弛然而臥 B.詩文之屬莫不皆然C.雜然而前陳者 D.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1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1)一錢不直 直: (2)后世見者必寶之 寶: 20.翻譯下面句子。
(4分)(1)后人糞土視之譯文:(2)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譯文: 2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2分)A.作者認為詩歌、文章、書法、繪畫是否受人重視都與人的品格有關。B.作者認為蘇軾、黃庭堅的書法繪畫作品流傳下來不只是因為他們技藝高。
C.作者認為章敦、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書法的人。D.作者認為顏真卿的書法其實不好,后世喜歡的原因是顏真卿的品德好。
22.填空。(4分)(1)“蘇、黃”中的“蘇”指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
他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古傳唱,其最后兩句“ , 。”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懷念和祝愿。
(2分)(2)永叔,即歐陽修,字永叔,北宋文學家。初中課本里,他的《醉翁亭記》中描寫山間四時景色的句子是:野芳發而幽香, ,風霜高潔, ,山間之四時也。
(2分)二.閱讀文言文選段,完成4~13題。(15分)(2002年太原市中考題)〔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前人之述備矣。4在(甲)段橫線上填寫原文。
(1分)5(甲)段描寫的內容是 (1分)6“朝暉夕陰”的“暉”,意思是 (1分)7 請你寫出兩句初中課內學過的含“涯”字的古詩名句,要求句中的“涯”與(甲)段中“橫無際涯”的“涯”表意相同。 (2分)答: 〔乙〕余聞而愈悲。
孔子日:“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8(乙)段引用了孔子的名言:“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還有關于學習方法的名言,請寫出你在初中課內學過的一句。 (1分)答: 9 (乙)段中有《捕蛇者說》一文的主旨句,請用現代漢語說說它的意思。
(2分)答: 10 (乙)段“今以蔣氏觀之”的“觀”與(甲)段 一句中的“觀”,表意相同。(1分)〔丙〕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1請由(丙)段聯系全文,寫出《馬說》的主旨句。
(1分)答: 12寫出兩句初中課內學過的含“見”字的古詩名句,其中的“見”與(丙)段畫線句中的“見”用法相同。 (2分)答: 13聯系今天的現實生活,請你換一個角度,談談對人才問題的看法。
(3分)答: 三.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熟讀精思》,理解大意,然后答題。(7分)閱讀提示:朱熹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有豐富的治學和講學的經驗。
“熟讀精思”是作者吸收前人的讀書經驗,概括總結出來的讀書方法,直到今天仍有借鑒意義。文章雖是文言,卻明白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
熟讀精思(節選) □ 朱熹(2002年湖北宜昌市中考)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吉凈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①看字,子②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③,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
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子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④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①[詳緩]仔細從容。
②[子]通“仔”。下同。
③[牽強暗記]勉強硬記。 ④[漫浪]隨隨便便。
⑤[急]要緊。1.給“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中的“見”字注上拼音。
(1分)________2.在我們學過的文言詞語中,還有哪些詞與文中加點的“余”字意思相同?請任寫一個。(1分)_____________3.根據上下文,在文中甲、乙兩個方框內各填一個字。
(1分)______ _ _________4.寫出“不待解說,自曉其義”這句話的大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讀書要善于積累。
古人關于讀書有許多名言名句,你積累過嗎?請任意寫一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學文言文大全(有題目,譯文,簡短)最佳答案
《楊氏之子》 選自人教版語文書五年級下冊10課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譯文: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
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就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馬上回答:“我可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伯牙絕弦》 選自人教版語文書六年級上冊第二十五課原文: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課文: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課文譯文: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鐘子期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 伯牙心中的想法,鐘子期都能準確地說出他心中所想的。
鐘子期去世后,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鐘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絕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初中要學文言文,如果從小接觸,打好基礎以后會學的很好很輕松。
8.【簡短文言文幫我找下文言文,要簡短的,附加練習題和答案(都不要
一、畫皆以人重 子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豈不工書,后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使顏魯公③書雖不工,后世見者必寶之,非獨書也.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注釋:①兼金:價值等于平常金子幾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長書法. ③顏魯公:即顏真卿.封魯國郡公,人稱“顏魯公”.工書法,自創一體,對后世影響很大,人稱“顏體”. 閱讀訓練 l、下列句中加點“然”與其他三句中加點“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若聽茶聲然 B. 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C.雜然相許 D.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一錢不直:_ ②后世見者必寶之:_ 3、翻譯下面句子. ①后人糞土視之 譯文: ②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 譯文: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詩歌、文章、書法、繪畫是否受人重視都與人的品格有關. B.作者認為蘇軾、黃庭堅的書法繪畫作品流傳下來不只是因為他們技藝高. C.作者認為章 、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書法的人. D.作者認為顏真卿的書法其實不好,后世喜歡的原因是顏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蘇、黃”中的“蘇”指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他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古傳唱,其最后兩句“ ”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懷念和祝愿. ②永叔,即 ,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參考答案1、B(這樣),……的樣子; 2、① 值 ②把……當寶貝,珍愛、喜愛;3、①后來(世)的人們都把他們的書法看作糞土 ②古代的人大都會書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 的人(的書法)才能流傳得久遠;4、D; \5、①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②歐陽修 二、以學自損,不如無學 夫學者,所以求益①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長者,輕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敵,惡之如鴟(chī)梟(xiāo).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選自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注釋:①求益:求得長進.②凌忽:凌,欺侮;忽,輕視.③同列:同輩.④疾之;怨恨他. ⑤鴟梟:兩種惡鳥,這是古人的看法.閱讀訓練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②人疾之如仇敵 2、指出下列句子屬何種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敵,惡之如鴟梟.(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中“此”指代的內容. 4、短文告誡人們的一個道理是 ◆參考答案 1、①用來…… ②痛恨; 2、狀語后置; 3、讀數十卷書,便自高自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 4、學習要永不滿足,做人要謙虛,切忌傲氣.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①,輒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給,啖④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⑤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選自宋·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并序》 注釋: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輒:往往,每每.③沃;澆.這里當”洗”講.④啖;吃、⑤讒:說人壞話.閱讀訓練 1、給下面句中加點字注音并釋義. ①啖粥而讀 音: 義: ②輒以水沃面 音: 義: ③食不給 音: 義: ④乃至被讒受貶 音: 義: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參考答案 1、①dan吃; ②wo洗 ③ji供應 ④chan說別人壞話; 2、B; 3、①有時夜里疲憊困倦,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 ②妻子的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 4、①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讒降職 ③刻苦自勵而心憂天下; 5、揭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