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飛與秦檜的歷史故事
就在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朝廷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
在要么班師、要么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岳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忍痛班師。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于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的抗金戰斗,至此被迫中斷。
岳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岳飛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故意揚言明日渡河,嚇得金兀術連夜棄城北竄,準備北渡黃河,使岳飛得以從容地組織河南大批人民群眾南遷到襄漢一帶,才撤離中原。
這時,有一個無恥的書生,騎馬追上金兀術扣馬而諫:“太子(兀術)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金兀術又整軍回到開封,不費吹灰之力,又占領了中原地區。
岳飛一回到臨安,立即陷入秦檜、張俊等人布置的羅網。紹興十一年(1141年),他遭誣告“謀反”,被關進了臨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車橋附近)。
監察御史萬俟卨(音末期屑)親自刑審、拷打,逼供岳飛。據說與此同時,宋金政府之間,正加緊策劃第二次和議,雙方都視抗戰派為眼中釘,金兀術甚至兇相畢露地寫信給秦檜:“必殺岳飛而后可和。”
在內外兩股惡勢力夾擊下,岳飛正氣凜然,光明正大,忠心報國。從他身上,秦檜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證據,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莫須有”。
韓世忠當場駁斥:“‘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紹興十一年農歷除夕夜,高宗下令賜岳飛死于臨安大理寺內,時年三十九歲。岳飛部將張憲、兒子岳云亦被腰斬于市門。
臨死前,他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這是悲憤的呼喊。
2.秦檜和岳飛的故事
如果想客觀的分析誰對的話,就要先看看秦檜的遺囑,這是在06年宋代古墓中發掘的他的遺囑:
秦檜在該份遺囑中,首先告誡子孫遠離政治,自己深知將“獲譴汗青”,“蒙羞萬年”,叮囑子孫在他死后萬莫貪戀祿位,急流勇退,也不可在風暴來臨后為他爭辯,“庶幾可得茍全性命”,并對幾個已身據高位的族人詳細指示了退出政壇的方略。專家正是據此認定此書信為家族內的政治遺囑。據已經詳細閱讀該份文物的一位匿名專家介紹,秦檜在該份遺囑中表明自己堅信對金議和是當時的“國情”下保全家國的唯一出路,也曾經和岳飛直接探討過此問題,但岳飛表示“要為不可為之事”。而宋高宗其實并不反對北伐作戰,因為戰爭在很大程度上令他“為江北百姓所夙夜仰望”,顯然皇帝很陶醉這種救世主的感覺。但因為岳飛在規復舊河山之外,經常公開宣揚要“迎還二帝”,而金國也不斷在戰爭失利時派密使威脅高宗要“送還汝兄”,并不斷暗示囚在五國城的宋欽宗與岳飛有秘密來往,令高宗疑竇叢生,甚至到了“寢食不思”地步。高宗12道金牌召回征途中的岳飛,就是因為金使送來了岳飛與欽宗聯絡的“確切證據”,欽宗甚至揚言返國復辟后將清洗“老九”(高宗為徽宗第九子)的人馬,高宗因此需要和岳飛對證確認。
據了解,秦檜在遺囑中說,高宗與岳飛的晤談一概秘密進行,他也不能與聞。但事后高宗告訴他,岳飛一再表態自己只想規復北方迎還二帝,私心最多就是成就功名,待成功后愿意效仿石守信等解甲歸田。至于帝位歸屬,岳飛表示那是“皇家手足間事”,沒有旗幟鮮明地表態。
秦檜在遺囑中對岳飛的戰功給予很高評價,認為岳飛的善戰為其議和提供相當大的便利空間,以打促談效果很好。但岳飛有功名心,性格也比較孤僻,與人不好相處,容易招疑招忌,好多次甚至與皇帝言語不合而撂挑子走人,與皇帝結了深怨。岳飛不大考慮高宗本人的利益,不僅和被囚敵國的欽宗有謠傳中的來往,還多次當面勸高宗立嗣,高宗本人因有隱疾(據后世醫學推斷是陽痿)而無子嗣,因此十分懷疑岳飛擁兵欲立擁立之功,犯了人臣的大忌,違背了祖宗傳下的抑武揚文的宗旨,估計也是因此引發高宗殺機,不惜破除有宋以來不殺大臣的誓言。秦檜表示,他已竭盡全力至少保全岳云和張憲,但高宗指示全殺,他亦無奈。同僚們在岳飛被殺后不敢質問皇帝,都來質問秦檜,秦檜也不敢和不便說皇帝的意思,只好說“莫須有”含糊應對。
秦檜當了19年的宰相,不考慮他得失的情況下,他絕對是一個IQ相當高的人,他沒理由不知道殺向岳飛這樣的忠臣會導致自己遺臭萬年,但是他為什么又要這樣做呢?一個人做壞事無非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功名,為了自己能夠流芳百事。我想金國想收買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用美色?杭州就是盛產美女的地方。用權位?大宋的的宰相,一人只下萬人之上,已經是為人臣的最高境界。金錢?大宋,眾所周知經濟實力是歷史上最強悍的一個朝代,他身為宰相要弄錢不需要以自己遺臭萬年為代價。
客觀一點說岳飛是主戰派,大為國家收復河山,小為自己萬世流芳,不可否認其功之大。而秦檜該為主和派,在清晰的看到宋皇帝之懦弱,宋兵之弱,而金兵之強悍,知道不能與之抗衡,而全力主和,因為那個時候蒙古的發展,與岳飛在前線的努力奮戰給議和帶來了很大的希望。我相信他也知道岳飛被召回以后前線會很快崩潰,對他求和來說也是相當不利的。所以他沒理由要召回岳飛并殺之。
而另外一個觀點就是皇帝對岳飛的質疑,當然不是指他要篡位,而是岳飛一心想要被俘虜的皇帝回來當皇帝,換言之就是要撤掉現任的皇帝,如果岳飛打敗金國的話這事情是名正言順的,他就必須讓出帝位,但是如果簽定和約的話他依舊可以當他的安樂皇帝,大家都知道他并不是一個明君,換句話說只會為自己考慮,而非江山社稷,百姓的安居樂業,而能當上皇帝也不是因為他的能力之強,只是因為他運氣好生于皇家,而秦檜不同,能當上兩朝宰相絕非泛泛之輩。但身為人臣也只能幫皇帝背了這個黑鍋。
3.岳飛的故事簡短
岳飛生于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
岳飛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員名將,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現整理岳飛生平最著名的5個經典歷史故事:一、岳母刺字 岳飛小時候家里非常窮,母親用樹枝在沙地上教他寫字,還鼓勵他好好兒鍛煉身體。
岳飛勤奮好學,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 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
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岳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每次作戰時,岳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戰,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 岳飛還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
“岳家軍”的士兵都嚴格遵守紀律,寧可自己忍受饑餓,也不敢打擾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們天一亮就起來,為主人打掃衛生,清洗餐具后才離去。“岳家軍”的士氣讓金軍聞風喪膽。
金兵統帥長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在一次岳家軍與金軍的戰役中,當岳家軍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檜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秦檜還誣告岳飛謀反,將他關入監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
岳飛死時只有三十九歲。他一生謹記母親的教誨,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沒有忘記母親“精忠報國”四個字。
二、三拒詔書 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置個人榮辱安危于度外,對趙構、秦檜的投降活動進行堅決斗爭。 1139年(紹興九年),岳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
和議達成后,高宗趙構得意忘形,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
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并再次表示收復中原的決心,“愿定謀于全勝,期收地于兩河,唾手燕云,終欲復仇而報國。”
這無異于給宋高宗當頭潑了冷水,從而更使趙構、秦檜懷恨在心。 但岳飛不顧個人得失,堅持抗戰到底的立場,率領軍隊,聯絡北方義軍,卓有成效地從事抗金戰爭,籌劃收復中原、統一祖國,成為全國抗金民族戰爭中的有力支柱三、直搗黃龍 岳家軍進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義民兵的熱烈歡迎。
這年七月,岳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術一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岳飛親率將土,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圖”(侍衛親兵)和“拐子馬”(左右兩翼鉗攻的騎兵),把金兀術打得大敗。
岳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術,可惜沒有找到,手殺敵人數百,身被幾十處創傷,豪勇無比。岳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斗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軍陣容搖動。
郾城大捷后,岳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里),金兀術率領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岳飛打得落花流水。 岳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術連夜準備從開封撤逃。
南宋抗金斗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
岳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破掉酒戒慶祝)”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四、十二金牌 外敵難以撼動的岳家軍,卻遭到了南宋朝廷內部投降派的摧殘。
就在這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甘心充當兒皇帝的高宗趙構,因擔心一旦中原收復,金人放回他的哥哥欽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與金入議和。 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竊取了宰相高位的內奸秦檢,也抓住高宗這個難言的心病大肆活動,破壞岳飛的抗戰。
他們狼狽為奸,密謀制訂了全線撤軍、葬送抗金大好形勢的罪惡計劃。他們首先命令東西兩線收兵,造成岳家軍孤軍突出的不利態勢后;即以“孤軍不可久留”為名,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
在要么“班師”、要么“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岳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忍痛班師。
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于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的抗金英勇斗爭,至此被迫中斷。 岳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
岳飛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故意揚言明日渡河,嚇得金兀術連夜棄城北竄,準備北渡黃河,使岳飛得以從容地組織河南大批人民群眾南遷到襄漢一帶,才撤離中原。五、莫須有 岳飛一回到臨安,立即陷入秦檜、張俊等人布置的羅網。
1141年(紹興十一年),他遭誣告“謀反”,被關進了臨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車橋附近)。監察御史親自刑審、。
4.秦檜簡短的故事
政治手段 秦檜的一種手法是背后撥弄是非,造謠離間,出賣同他共事的大臣。
紹興七年(1137年),張浚要求離開右相的職位。宋高宗趙構問他:“誰可代替你呢?”張浚不說。
趙構又問:“秦檜怎么樣?”張浚說:“與他共事,才知他不光明磊落。'趙構說:“那就用趙鼎。”
趙鼎接替了張浚的宰相職務。后來張浚受到迫害,要把他安置在嶺南,趙鼎就約同事解救,與大臣張守面奏趙構,每人都千官萬語為張浚求情,唯獨秦檜一言不發,原來趙鼎、張浚很合得來,張浚先任宰相,竭力引薦趙鼎。
他們曾討論過人才問題.張浚激動地談秦檜“善良”。趙鼎說:“此人得志,我們就無所措手足了,”張浚不以為然,所以也引薦過秦檜.后來知他不光明正大,就不再推崇他了.秦檜因此懷恨張浚,用挑撥手法告趙鼎說:“皇上想召用你,而張浚拖延扣留。
這就激怒趙鼎去排擠張浚。秦檜在樞密院只聽趙鼎的指使,而趙鼎素來就討厭秦檜,經他這一撥弄,趙鼎反而對他深信不疑,最后他們都被秦檜所排擠。
趙鼎與張浚晚年在福州相遇,談及此事,才知都被秦檜出賣了。 秦檜的第二種手法是言語不多,卻很毒,甚至以一語害人.正如《宋史》中所說,秦檜陰險如懸崖陷阱,深危莫測.群臣討論政事,還沒有據理力辯,他用一兩句話就否定了.李光曾與秦檜爭論,發育稍微觸犯了秦檜,秦檜就不說話了.等李光說完,秦檜慢慢地說:“李光沒有作大臣的禮法。”
趙構聽后,對李光十分生氣。所以史書上指出秦檜凡陷害忠良,一般是用這種權術。
秦檜的第三種手法是一意孤行,排除異己,必欲置反對者于死地而后快.樞密院編修官胡銓上書,愿斬秦檜以謝天下。頃刻受到秦檜打擊,把他貶往昭州(今廣西乎樂)“編管”(宋代官吏,因罪除去名籍貶謫州郡,編入該地戶籍,并由當地官吏管束)。
他因小妻臨產,想稍晚幾天再走,結果秦檜派人叫他戴上刑具,押送昭州.秦檜還覺得對胡銓處理過輕,不足以“貶一警百”,使反對議和的人從此俯首貼耳,箝口不官,因而迫使趙構發了一道詔令,說胡銓上疏是放肆稱兇,倡導犯上之風,告誡朝廷內外,不得效法。大臣陳剛中支持胡銓上書,秦檜大怒,把他弄到贛州安遠縣。
安遠縣地處邊遠山區,條件極差,瘴氣很盛,當地諺語說:“龍南、安遠,一去不轉。”意思說,到安遠是一去不復返了,必然死在那里。
陳剛中果然死在安遠.邵隆在商州(今陜西商縣)十年,披荊斬棘地進行治理,招回流散人手,發展生產,多次打敗金兵。正值“紹興和議”簽訂,把商州割與金國,邵隆很不滿意.后來任命他主管金州(今陜西安康),他曾出兵金統治區.秦檜懷恨,就調他去主管敘州(今四川宜賓市),但仍不解恨,就暗中派人用毒酒殺害了他。
故將解潛罷官閑居,因不同意和議,被流放南安(今江西大余)而死。大臣白鍔說秦檜辦事荒謬反常,被刺配萬安軍(今廣東海南島萬寧)。
可以這樣說,翻開《宋史·秦檜傳》,幾乎是滿篇記載著秦檜血淋淋的害人帳。 秦檜的第四種手法是屢興大獄,株連無辜,迫害與他稍有些微異意的人.秦檜晚年更為兇殘.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又興起王庶二子(王之奇、王之荀)、葉三省、楊煒、袁敏求四大獄。
誣陷他們有“誹滂罪”。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趙令衿看秦檜的《家廟記》,口念“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結果被告。
有人又告趙鼎的兒子趙汾同趙令衿飲宴后厚贈禮物,“必有奸謀',就送趙令衿入獄。秦檜在他的“一德格天閣,,里寫上趙鼎,李光,胡銓的姓名,“必欲殺之而后快。”
此時趙鼎已死,恨不能處置,就想捕殺他的兒子趙汾,秦檜尤恨張浚,將他編管水州(今湖南零陵),指使其死黨張柄坐鎮潭州(今湖南長沙),與郡丞汪召錫共同監視.秦檜甚至要趙汾捏造事實,誣陷自己與張浚、李光、胡寅“謀大逆”,這次株連賢士五十三人.興起這個大獄之時,秦檜已是奄奄一息之日了。 秦檜還搞文字獄.太學生張伯麟在壁上題詞:“夫差,你忘記越王殺害你的父親嗎?”結果被打幾十大板刺配吉陽軍(今廣東海南島南部)。
沈長卿曾與李光反對議和,又與芮燁同寫一首《牡丹詩》,其中有“寧令漢社稷,變作莽乾坤”的句子,被告后也遭貶謫。 秦檜搞株連無辜,舉不勝舉.岳飛被害時,株連坐牢者六人,審訊岳飛的大理寺丞認為岳飛無罪,均遭貶黜,上書為岳飛喊冤的,被捕殺于獄中。
趙鼎被貶謫請后,他的門生弟子,僚屬都被虛構罪名,加以陷害。 秦檜對反對過他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于細微末節之處持有異意,也絕不放過.聽到趙鼎死訊而嘆息的人也被治罪。
有人寫詩送別胡銓,也遭編管.一次,秦檜舉行家宴,叫戲子演戲,一個扮小官戲子的頭發上的大環跌落在地。一戲子問:“這是什么環?'小官說:“二勝環(諧音為‘二圣還’,二圣指宋徽宗,欽宗,均被金俘去)”,戲子說:“你坐太師(無意中涉及秦檜,因他稱秦太師)椅,為什么把‘二勝環’丟在腦后!”意思是說坐上太師椅,就把二圣南還的事置之度外了.頓時人都失色,秦檜大怒。
第二天就把戲子都關在牢里,有的還死去。 國之巨蠹,竭民膏血。
賣官鬻爵、開門納賄。“監司、帥守到闕,例要珍寶,必數萬頃乃得差遣”,“臘月。
5.岳飛和秦檜的故事
紹興和議之后,兀術派使者送密信給秦檜說:“你天天向我們求和,但是留著岳飛,我
們不放心。一定得想法子把他除掉。”
秦檜接到主子的密信,就向岳飛下毒手了。
秦檜先唆使他的同黨、監察御史萬俟卨(音mòqíxiè,萬俟是姓)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章,攻擊岳飛驕傲自大,捏造了岳飛在金兵進攻淮西的時候,擁兵不救,放棄陣地等許多“罪名”。萬俟卨開了第一炮以后,又有一批秦檜同黨接二連三上奏章攻擊岳飛。
岳飛知道秦檜跟他過不去,就主動要求辭去樞密副使的職務,高宗馬上批準。
事情并沒有到此結束。大將張俊原來是岳飛的上司,后來岳飛立了大功,遭到張俊的妒忌。秦檜知道張俊對岳飛不滿,就勾結張俊,唆使岳家軍的部將王貴、王俊,誣告另一個部將張憲想占據襄陽,發動兵變,幫助岳飛奪回兵權,還誣告岳飛的兒子岳云曾經寫信給張憲,秘密策劃這件事。
秦檜根據王貴、王俊兩個奸徒的誣告,先把張憲抓起來送進大理寺大獄,嚴刑拷打,張憲寧死不招。接著,秦檜又奏請高宗下令逮捕岳飛、岳云,到大理寺受審。
秦檜的使者去逮捕岳飛,岳飛笑著對使者說:“上有天,下有地,會證明我是無罪的。”
岳飛、岳云兩人被逮捕到大理寺的時候,張憲已被拷打得遍體鱗傷,渾身是血,不像個人樣兒。岳飛見了心里又難過,又氣憤。
審問岳飛的就是萬俟卨。萬俟卨拿出王貴、王俊的誣告狀,放在岳飛面前,吆喝著說:“朝廷哪里虧待你們三人,為什么要謀反?”
岳飛說:“我沒有什么對不起國家的地方。你們掌管國法的人,可不能誣陷忠良啊!”
旁邊一些官員們也七嘴八舌地附和萬俟卨,硬說岳飛想謀反。岳飛知道這批家伙都是秦
檜的同黨,申辯也沒有用,就長嘆一聲說:“我今天落在奸賊的手里,雖然有一片忠心,也
沒法申訴了。”
秦檜又派御史中丞何鑄審問,岳飛一句話也不回答,他扯開上衣,露出脊梁讓何鑄看,只見岳飛背上刺著“盡忠報國”四個大字,痕跡很深。何鑄一看,大為震動,不敢再審,就把岳飛押回監獄,再看了一些案卷,覺得說岳飛謀反確實沒有證據,只好向秦檜照實回報。
秦檜認為何鑄同情岳飛,不再讓他審問,仍叫萬俟卨羅織罪狀。萬俟卨一口咬定岳云曾
經寫信給張憲,布置奪軍謀反的計劃。他們沒有物證,就誣說原信已經被張憲燒毀了。
萬俟卨反復拷問岳飛等三人,岳飛受盡酷刑,什么都不承認。有一天,萬俟卨又逼岳飛
寫供詞,岳飛在紙上只寫下八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這個案件拖了兩個月,審訊毫無結果。朝廷官員都知道岳飛冤枉,有些官員大膽上奏章
替岳飛申冤,結果也遭到秦檜陷害。
老將韓世忠忍不住親自去找秦檜,責問他憑什么說岳飛謀反,到底有什么證據。秦檜蠻
橫地說:“岳飛給張憲的信,雖然沒有證據,但是這件事莫須有(就是‘也許有,或許有’的意
思)。”
韓世忠氣憤地說:“‘莫須有’三個字,怎能叫天下人心服!”
韓世忠反復力爭,沒有結果,就自己上奏章把樞密使職務辭了。
有一天,秦檜上朝回家,跟他妻子王氏在東窗下一起喝酒。秦檜手里拿著一只柑子,心神不定地用手指甲在柑子皮上亂劃。王氏是個比秦檜還狠毒的人,她看出秦檜對要不要馬上殺岳飛,還在猶豫,冷笑著說:“你這老頭兒,好沒有決斷,要知道縛虎容易放虎難啊!”
秦檜聽了王氏的話,狠了狠心,馬上親手寫了一個紙條,秘密派人送到監獄。公元1142年一月的一個夜里,這位年僅三十九歲的民族英雄在牢里被害犧牲。岳云、張憲同時被害。
岳飛被害以后,臨安獄卒隗順偷偷地把他的遺骨埋葬起來。直到宋高宗死后,岳飛的冤獄得到平反昭雪,人們把岳飛的遺骨改葬在西湖邊棲霞嶺上,后來又在岳墓的東面修建了岳
廟。現在,在莊嚴雄偉的岳廟大殿里,端坐著全身戎裝的岳飛塑像,塑像上方懸掛的匾額上,刻著岳飛親筆寫的“還我河山”四個大字,使人肅然起敬。在岳飛墓門對面,還放著用生鐵澆鑄的秦檜、王氏、萬俟卨和張俊四個反剪雙手的跪像,反映了人民對民族英雄的景仰
和對賣國賊的憎恨。
6.岳飛的故事一定一定一定要簡短
一、岳飛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英雄,他生活在離我們很早很早以前的宋朝,隔我們有好幾百年的時間。
那是在一個冬天的下午,外面吹著寒風,突然在一個農居的小房子里傳出一陣又一陣嬰兒的哭聲,岳飛就在這天下午出生了。岳飛在媽媽懷里不停地哭著,小臉漲得通紅,岳飛的爸爸在旁邊來回走著不停地拍著腦門,哎,該給這孩子取個什么名字呢?正好這時候,小房的上面正好有一只大鳥嘴里哇哇叫著飛了過去,岳飛的爸爸臉上露出了微笑:對,就把這孩子叫做岳飛吧。
希望他以后能象大鳥一樣展翅高飛。在岳飛出生只有二十八天的時候,這天早上岳飛爸爸要到鎮上去辦事,突然黃河發了好大好大的洪水,那洪水就象一個張著大嘴的魔鬼,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呼嘯而來,吞沒了一個又一個村莊。
當洪水來到岳飛的家門口時,岳飛的媽媽急中生智,抱著岳飛跳進了一個大大的水缸,就這樣,洪水就載著這只水缶不停地漂啊漂,周圍已經不見了村莊,全是黃黃的洪水。終于,幾天過去了,大水也退去了,岳飛和媽媽也漂到了一個小鎮上。
岳飛和媽媽便無家可歸了,于是他們就在這個小鎮上安家落戶了。岳飛小時候家里非常貧窮,所以他很早就跟隨媽媽到田里勞動,夏天的太陽火辣辣地照在小岳飛的身上,可是小岳習卻一點都不怕,因為他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孩子。
岳飛還非常喜歡看書,喜歡學習。他常常看書到深夜。
岳飛從書中知道了很多的知識,比如說要尊老愛幼,要懂禮貌。他還非常喜愛看打仗的書,他想長大以后做一個大將軍,率領一支軍隊去保家衛國,去幫助國家不受到別人欺負。
由于經常參加勞動,小岳飛的身體長得棒棒的,吃飯一次就能吃三大碗,他還經常幫助鄰居們干活,周圍的大人們都說他是一個又健康又聰明的孩子。二、后來,小鎮上來了一個叫周桐的老爺爺,他的武藝非常高強,但從來都不欺負好人。
岳飛就和一些小朋友跟周桐爺爺練武術了。由于岳飛訓練時不怕吃苦,從來不象一些小朋友那樣偷懶,所以,武藝長進得非常快。
周同爺爺的絕招是射箭,可是周同爺爺老是不教岳飛,卻讓他苦練基本功,蹲馬步,頭上頂一個小碗,一站就是半天。或是一個勁老讓他踢腿下腰。
為這事,小岳飛老不高興了,小嘴成天噘得老高老高,都可以掛一個小水壺了。回到家里他告訴媽媽,媽媽這樣給他說:練武術就象蓋房子,得一塊磚一塊磚地砌上去,如果砌得不牢,這個房子要跨下來,所以老師讓你練基本功,也是為了將來能夠讓你有一身過硬的本領啊。
“周桐爺爺也知道了這件事,有一天他特意將自已珍藏了多年的長弓取出來交給岳飛說:“你如果能拉開這張弓,我就教你射箭。”小岳飛滿不在乎地看了看弓說:“行啊,我要拉開了你可不許耍賴皮”。
小岳飛使出全身吃奶的勁去拉那張弓,可怎么也拉不動,周桐爺爺站在旁邊撫著胡須哈哈大笑起來。從那以后,小岳飛練功就更加刻苦了,也不怕練習枯燥的基本功了。
經過了幾年的訓練,小岳飛長成一個大小伙子,不不僅能很輕松地拉弓,而且射出去的箭也是百發百中。他能站在一個很遠很遠地地方把一年片柳樹葉射中。
有一天,他正在練習射箭,突然發現前面的小樹林里有一只小白兔正在悠閑地吃著草,岳飛搭好弓箭對著小兔瞄準,小兔也抬起頭用那雙紅紅的大眼睛好奇地看著岳飛,岳飛使出全身的力氣,正要將箭射出,這時就聽有人喊“不要放箭,不要放箭”。他抬頭一看,原來是周桐爺爺。
周桐爺爺嚴歷地批評了岳飛,因為他讓岳飛明白了學武術不是用來傷害人或小動物的,學武術是用來保家衛國的。后業岳飛和小白兔成了對很親密的朋友,再次岳飛在森林時練箭的時候,總有一只小白兔在一邊悠閑地吃草,然后抬起那雙紅紅的大眼睛望著岳飛咧嘴笑呢。
三、又過了幾年,岳飛也長成了大人,這時候在中國北方,有一個叫女真族的部落不斷闖到中國來搶東西、殺人、放火。讓很多很多人沒有房子往,沒有東西吃。
而當時的皇帝,他成天吃喝玩東,大把大把地花錢,根本不顧老百姓的死活。為了修一座宮殿,他抓了很多人拴上繩子,讓他們干活。
女真族的部隊也就是這個時候侵略中國。岳飛在家里聽到逃難的老百姓說了這些事后心里非常著急,于是他準備離家參軍保衛國家。
臨走的前一天晚上,岳飛的媽媽舍不得岳飛離開家,眼淚在眼框里不停地打轉,但為了祖國的安危,岳飛的媽媽給岳飛講了很多要為祖國增光的事。最后岳飛的媽媽又取來針,讓岳飛跪在地上托著小墨盒,在岳飛的脊背上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她這樣做是為了讓岳習永遠記住,要忠于自己的祖國和保衛國家。
就這樣,岳飛含著眼淚告別了家鄉,告別了媽媽來到部隊參了軍。在隊伍里岳飛只是一名小小的士兵,跟大家一起站在隊伍了。
他常常想,我什么時候能夠成為一名大將軍,帶領大家去和敵人戰計呢。其它的士兵也經常笑話他,說一個士兵怎么能成為大將軍呢。
可是機會終于來了,一天岳飛所在的小分隊從山里演練回來,突然在道邊遇上了女真族的大隊人馬。為首女真族將領看見,岳飛他們哈哈大笑,手里著狼牙棒:兄弟們快上,把宋朝的幾個小兵給我拿下。
金兵一擁而上將岳飛他們團團圍信,岳飛他們的小隊長。
7.秦檜和岳飛的故事是怎樣的
岳飛在一天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發的班師詔。宋高宗發十二道金牌的時間,大約是在七月十日左右,即他得到七月二日克復西京河南府捷報不久。
岳飛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憤惋泣下,“十年之功,廢于一旦。”然而友軍已經撤退,岳家軍孤軍難支,不得不下令班師,百姓聞訊攔阻在岳飛的馬前,哭訴說擔心金兵反攻倒算:“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岳飛無奈,含淚取詔書出示眾人,說:“吾不得擅留。”于是哭聲震野。岳飛決定留軍五日,以便當地百姓南遷,“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閑田處之。”
岳飛父子被秦檜以謀反罪名予以逮捕審訊,由于找不到證據而無審訊結果,最終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回答“其事體莫須有(莫須有三字的意思至今仍有爭議,一說為“難道沒有嗎”,另一說為“也許有”)”)。紹興十一年農歷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一代名將岳飛在杭州大理寺獄中被殺害,其長子岳云及其部下張憲斬于臨安鬧市。岳飛被害前,在獄中寫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飛被害后,獄卒隗順冒了生命危險,將岳飛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隗順死前,又將此事告訴其兒,并說:岳帥精忠報國,今后必有給他昭雪冤案的一天!岳飛沉冤21年后,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準備北伐,便下詔平反岳飛,謚武穆,改葬在西湖棲霞嶺,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廟祀于湖北武昌,額名忠烈,修宋史列志傳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