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月十五夜燈》的賞析
本詩描寫 家家出門、萬人空巷、盡情而來、盡興方歸鬧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燈節成為了最有詩意,最為銷魂的時刻。
唐宮內萬燈齊明,舞衲聯翩,歌聲入云,有鳥瞰式全景、有特寫武近景,場面壯觀,氣象恢宏。
千門開鎖萬燈明:“千門開鎖”就是指很多門的鎖都打開了,“千門”泛指很多門,門鎖都打開了即人都出門了。
故事原文:
正月十五夜燈
唐代: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譯文:
元宵佳節,千家萬戶走出家門,街上亮起無數花燈,好像整個京都都震動了。
無數宮女盡情的歡跳連袖舞,人間的歌舞樂聲直沖云霄,傳到天上。
2.《正月十五夜燈》的賞析
本詩描寫 家家出門、萬人空巷、盡情而來、盡興方歸鬧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燈節成為了最有詩意,最為銷魂的時刻。
唐宮內萬燈齊明,舞衲聯翩,歌聲入云,有鳥瞰式全景、有特寫武近景,場面壯觀,氣象恢宏。 千門開鎖萬燈明:“千門開鎖”就是指很多門的鎖都打開了,“千門”泛指很多門,門鎖都打開了即人都出門了。
故事原文: 正月十五夜燈 唐代: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譯文: 元宵佳節,千家萬戶走出家門,街上亮起無數花燈,好像整個京都都震動了。 無數宮女盡情的歡跳連袖舞,人間的歌舞樂聲直沖云霄,傳到天上。
3.古詩《正月十五夜》唐
譯文:
明燈錯落,園林深處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嬌艷的花朵一般;由于四處都可通行,所以城門的鐵鎖也打開了。
人潮洶涌,馬蹄下塵土飛揚;月光灑遍每個角落,人們在何處都能看到明月當頭。
月光燈影下的歌妓們花枝招展、濃妝艷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計時的玉漏你也不要著忙,莫讓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過去。
1、原文: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于公元705年(武則天神龍元年正月),描寫的是武則天時期神都元夜的景象。也有學者認為,此詩作于武則天長安元年(也即大足元年正月,701年)。
4.簡短文章,元宵節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 姜白石《詩曰·元宵爭看采蓮船》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 崔液《上元夜六首》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 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 失名《折桂令·元宵》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 李商隱《觀燈樂行》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 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 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 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 李商隱《觀燈樂行》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 元好問《京都元夕》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 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 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紫府東風放夜時。 —— 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
何事又作南來,看重陽藥市,元夕燈山?花時萬人樂處,欹帽垂鞭。—— 陸游《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 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 符曾《上元竹枝詞》
看燈記得年時節。 —— 趙佶《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
五更鐘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 —— 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
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 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5.《正月十五夜〉
正月十五夜①
火樹銀花合,②
星橋鐵鎖開。③
暗塵隨馬去,
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④
行歌盡落梅。⑤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⑥
【作者】
蘇味道(648-705),趙州欒城(今屬河北)人,二十歲中進士,曾兩度居相位。工詩文,與李嶠、崔融、杜審言號“文章四友”;又與稍晚的沈佺期、宋之問齊名,時有“蘇、李居前,沈、宋比肩”之語。他們都在近體詩定型過程中起過積極作用。《全唐詩》存詩一卷。
【注釋】
①正月十五:古稱“上元”,即后來的元宵。
②火樹銀花:形容燈火、焰火的絢麗。合:連成一篇。
③“星橋”句:城河橋上,燈如繁星,關鎖盡開,任人通行。
④游伎:參加燈會演出的歌女。
⑤落梅:《梅花落》歌曲。
⑥“金吾”二句:“金吾”即執金吾,宦名,掌管京城治安。“玉漏”:古代計時儀器。
【品評】
唐人寫節令、民俗的詩很多,這是其中的名作之一。劉肅《大唐新語·文章》云:“神龍之際(705-707),京城正月望日盛飾燈影之會。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貴族戚屬及下隸工賈,無不夜游。車馬駢闋,絡繹不絕,二人不得顧。王主之家,馬上作樂,以相夸競。文士皆賦詩一章以紀其事,作者數百人;惟中書侍郎蘇味道、吏部員外郭利貞、殿中侍御史崔液三人為絕唱。”郭利貞詩云:“九陌連燈影,千門遍月華。傾城出寶馬,匝路轉香車。爛熳惟愁曉,周游不問家。更逢清管發,處處落梅花。”崔液詩云:“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互相比較,自以蘇味道詩為優。
首聯寫燈火盛況如在目前,總攝全篇。吹聯承 “鐵鎖開” 寫游人潮涌。明月”既點題,又寫燈月相輝,照耀如畫。三聯寫燈會演出,歌女如花,歌聲宛轉。尾聯寫京城中常年宵禁,惟此夜特許狂歡達旦,故切盼計時器失靈,天不再亮,與“打殺長鳴雞”異曲同工。全詩律對精切,風調清新,是初唐比較成熟的五律。
6.簡短文章,元宵節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 姜白石《詩曰·元宵爭看采蓮船》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 崔液《上元夜六首》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 張祜《正月十五夜燈》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 失名《折桂令·元宵》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 李商隱《觀燈樂行》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 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 盧照鄰《十五夜觀燈》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 盧照鄰《十五夜觀燈》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 李商隱《觀燈樂行》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 元好問《京都元夕》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 盧照鄰《十五夜觀燈》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 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紫府東風放夜時。 —— 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何事又作南來,看重陽藥市,元夕燈山?花時萬人樂處,欹帽垂鞭。
—— 陸游《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 張祜《正月十五夜燈》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 符曾《上元竹枝詞》看燈記得年時節。 —— 趙佶《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
五更鐘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 —— 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 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7.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精練、簡短賞析
這首詞先用大量筆墨渲染了元夕的熱鬧景象,最后突然把筆鋒一轉,以冷清作結知,形成了鮮明強烈的對比。這種對比,不僅造成了境界上的強烈反差,深化了全詞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強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燈火寫得愈熱鬧,則愈顯“那人”的孤高,人寫得愈忘情,愈見“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詞就是通過這種強烈的對道比手法,反襯出了一個自甘寂寞、獨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作者寫這樣—個不肯隨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內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
辛棄疾力主抗戰,屢受排擠,但他矢志不移,寧可過寂寞的閑居生活,也不肯與投降派同流合污,這首詞是他這種容思想的藝術反映。“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歷來也為人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