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短的一句話說出中秋節的來歷
關于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一說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后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于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并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擴展資料:
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不過由于這天在農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
后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農歷八月十五日。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月餅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在古代,每到中秋節,人們就會在香案上擺上象征豐收的圓形蔬果,跪拜月亮,祈求家人平安、吉祥如意。古代少女們都要拜月,是祈求住在月宮的天仙嫦娥能保佑自己,面如皓月、貌美如花。月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據說此乃中國月餅的“始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秋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月餅
2.有關中秋節的好句10句,要短一點的
月是中秋分外明,我把問候遙相寄;皓月當空灑清輝,中秋良宵念摯心;祝愿佳節多好運,月圓人圓事事圓!用浪漫做皮;用溫馨做餡;幸福做蛋王;懂得品味的人不需要多,最好只有你一個! 朋友,不管你現在身處何方,今晚一定要看看那被你遺忘已久的月亮,許個愿吧很可能就會實現哦!中秋快樂!千里試問平安否?且把思念遙相寄。
綿綿愛意與關懷,濃濃情意與祝福,中秋快樂!明月本無價,高山皆有情。愿你的生活就像這十五的月亮一樣,圓圓滿滿!網緣!情緣!月圓!中秋夜語寄相思,花好月圓情難圓。
帶去問候和思戀,心想事成愿緣圓。月圓年年相似,你我歲歲相盼。
那滿天的清輝,遍地水銀,便是我們互傾的思念。您生命的秋天,是楓葉一般的色彩,不是春光勝似春光,時值霜天季節,卻格外顯得神采奕奕。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好月圓人團聚,祝福聲聲伴你行。朋友:中秋快樂! 祝福中秋佳節快樂,月圓人圓事事圓滿。
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我道思親之時更思你。想你就在月圓時。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秋望團圓!祝您節日快樂!合家團圓!中秋佳節倍思親,圓圓明月是我心。明月千里寄思情,只愿你我更貼心。
在這月圓的時刻,我送一個遲到的祝福,愿你夢圓,情圓,人更圓。中秋的月兒圓又圓,我的月亮卻少半邊。
千里遙寄相思苦,何年何月現歡顏?雖然沒能吃到你的月餅,但我們想把我們波濤般的心情傳遞給你。月圓的時候就是我想念你們的時候!無論我們的距離多遙遠,都擋不住我對你深深的思念!親情愛情,情系佳節。
家園月圓,圓滿中秋。越是月圓時,越是思念深愛的你!月亮代表我的心。
我愛你!在這特別的日子里,送一份淡淡的清香,為你灑脫繽紛的祝福!遠方的你,中秋節快樂!天上一輪明月,映證兩顆冰心。 明月知我心,思念與日增,總想相依訴衷情,無奈人兩地,永遠祝福你!在中秋之夜,一同望著那輪明月讀一份相思,一份牽掛,還有那缺憾的美,永恒的愛,好嗎?中秋來了,月光如水。
想牽著你的手,一同享受月光浴,無奈——你我天各一方!深秋,又是一個思念的季節,我把思念寫進賀卡,把祝福融入心田,想念,年年月月!月圓年年相似,你我歲歲相盼。那滿天的清輝,遍地水銀,便是我們互傾的思念。
圓圓的月亮象面鏡,你的心思能看見。幽幽的夜色是張幕,我的星愿不可數。
明月千里難以觸摸,對你的思念無處寄托。舉杯邀明月,請她對你說:福多!錢多!快樂多!將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愿你好好珍藏,細細呵護!中秋佳節到了,我要把一年來對你的思念訴說給月老聽!舉頭望皓月,凝思意中人。
若得爾陪伴,一生終無憾!千里試問平安否?且把思念遙相寄。綿綿愛意與關懷,濃濃情意與祝福,中秋快樂。
3.以中秋節為話題寫三句話
中秋節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盡可能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游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很少了。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字串9
古時還有祭月和拜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有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地方,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餅與中秋節的聯系是在明代。具有關資料說,當時,北京城市里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制作月餅,用于自身和贈于親朋好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范,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比如,山西省介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制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餅,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小孩們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說起中秋節,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蛾奔月,嫦蛾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許多說法。在較早的記載中,嫦蛾偷吃了仙丹,變成了癩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后,嫦蛾住在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樹和一只兔子,就別無他物了。這就是中秋節
4.以中秋節為話題寫三句話
中秋節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盡可能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游湖等活動。
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很少了。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字串9 古時還有祭月和拜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西瓜還有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地方,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餅與中秋節的聯系是在明代。
具有關資料說,當時,北京城市里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制作月餅,用于自身和贈于親朋好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范,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
比如,山西省介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制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餅,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小孩們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
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說起中秋節,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蛾奔月,嫦蛾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許多說法。在較早的記載中,嫦蛾偷吃了仙丹,變成了癩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后,嫦蛾住在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樹和一只兔子,就別無他物了。
這就是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