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數學家的小故事要有大道理簡短篇50字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后,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 。
.. +97+98+99+100 = ? 老師心里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 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與 100 加至 1 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相加,但算式重復了兩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從此以后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自己可以濃縮一下。
2.數學家的小故事(50字以內)
華羅庚的少年故事
華羅庚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數學家,他在數學的許多領域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然而他小的時候,卻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孩子。
華羅庚上學時,老師和同學發現他口齒不清,行動不靈,總是笨手笨腳的,又寡言少語,同學們給他起了個綽號“羅呆子”。而且背地里常常議論:“華老祥家的‘羅呆子’長大了不會有什么出息的。”
其實,華羅庚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他非常喜歡動腦筋,只是他平時少言寡語,又笨手笨腳,因此別人總是察覺不到。
有一次,他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荒墳,墳旁有許多石人、石馬。這立刻引起了華羅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個究竟。于是他就對鄰居家的孩子說:
“那邊可能有好玩的,我們過去看看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會兒,我有點害怕。”
膽大的華羅庚笑著說:“不用怕,世間是沒有鬼的。”說完,他首先向荒墳跑去。
兩個孩子來到墳前,仔細端詳著那些石人、石馬,用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覺得非常有趣。愛動腦筋的華羅庚突然問鄰居家的孩子:“這些石人、石馬各有多重?”
鄰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著他說:"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會問出這樣的傻問題,難怪人家都叫你‘羅呆子’。”
華羅庚很不甘心地說道:“能否想出一種辦法來計算一下呢?”
鄰居家的孩子聽到這話大笑起來,說道:“等你將來當了數學家再考慮這個問題吧!不過你要是能當上數學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華羅庚不顧鄰家孩子的嘲笑,堅定地說:“以后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
當然,計算出這些石人、石馬的重量,對于后來果真成為數學家的華羅庚來講,根本不在話下。
金壇縣城東青龍山上有座廟,每年都要在那里舉行廟會。少年華羅庚是個喜愛湊熱鬧的人,凡是有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華羅庚也同大人們一起趕廟會,一個熱鬧場面吸引了他,只見一匹高頭大馬從青龍山向城里走來,馬上坐著頭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薩”。每到之處,路上的老百姓納頭便拜,非常虔誠。拜后,他們向“菩薩”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錢,就可以問神問卦,求醫求子了。
華羅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卻不跪不拜“菩薩”。站在旁邊的大人見后很生氣,訓斥道:
“孩子,你為什么不拜,這菩薩可靈了。”
“菩薩真有那么靈嗎?”華羅庚問道。
一個人說道:“那當然,看你小小年紀千萬不要冒犯了神靈,否則,你就會倒楣的。”
“菩薩真的萬能嗎?”這個問題在華羅庚心中盤旋著。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薩真能救苦救難。
廟會散了,看熱鬧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華羅庚卻遠遠地跟蹤著“菩薩”。看到“菩薩”進了青龍山廟里,小華羅庚急忙跑過去,趴在門縫向里面看。只見“菩薩”能動了,他從馬上下來,脫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順手抹去臉上的妝束。門外的華庚驚呆了,原來百姓們頂禮膜拜的“菩薩”竟是一村民裝扮的。
華羅庚終于解開了心中的疑團,他將“菩薩”騙人的事告訴了村子里的每個人,人們終于恍然大悟了。從此,人們都對這個孩子刮目相看,再也無人喊他“羅呆子”了。正是華羅庚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使他后來成為一名卓越的數學家。
3.數學家的小故事要有大道理簡短篇50字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后,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 。
.. +97+98+99+100 = ? 老師心里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 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與 100 加至 1 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相加,但算式重復了兩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從此以后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自己可以濃縮一下。
4.數學家的故事,要四個,簡短的
1、8歲高斯發現了數學定理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有一天高斯的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對同學們說:“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
結果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
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這個8歲的小鬼怎么這樣快就得到了答案呢?
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后也認真教起書來,并且還常從城里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并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后便在數學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2、陳景潤理發
陳景潤是我國有名的數學家。他不愛逛公園,不愛遛馬路,就愛學習。他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在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發現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大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里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得牌子是三十八號。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么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后從口袋里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
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他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
他看了看表,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喊三十八號嗎?
3、華羅庚:
有一次正在看店的華羅庚在計算一道數學題,來了一位女士想買棉花,當她問華羅庚多少錢時,他完全沉醉于做題中,沒有聽見對方說的話,當他把答案算完隨口說了一個數字,而女士以為他說的是棉花的價格,尖叫道:“怎么這么貴?”。
這時華羅庚才知道有人過來買棉花,當華羅庚把棉花賣給女士后才發現剛才自己的算題的草紙被婦女帶走了,這可把華羅庚急壞了,不顧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終還是被他追上了,華羅庚不好意思地說:“阿姨,請……請把草紙還給我”。
那婦女生氣地說:“這可是我花錢買的,可不是你送的”。華羅庚急壞了,于是他說:“要不這樣吧!我花錢把它買下來”。正在華羅庚伸手掏錢之時,那婦女好像是被這孩子感動了吧!不僅沒要錢還把草紙還給了華羅庚。這時的華羅庚才微微舒了口氣。回家后,又開始計算起數學題來……
4、阿基米德
敘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頂純金的皇冠,因懷疑里面摻有銀,便請阿基米德鑒定。當他進入浴盆洗澡時,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質料的物體,雖然重量相同,但因體積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據這一道理,就可以判斷皇冠是否摻假。
5、祖沖之
(公元429-500年)河北省淶源縣人。其在數學上的杰出成就,是關于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求得π=3.14。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鉆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
5.數學家的故事,簡短 簡短 簡短,急
華羅庚勤奮成才
小時候,華羅庚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便輟學在家,輟學之后,他對數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讀書,他從一本《大代數》,一本《解析幾何》及一本50頁從老師那兒摘抄來的《微積分》開始,勤奮自學,踏上了通往數學大師的路。
華羅庚輟學期間,幫父親打理小店鋪。為了抽出時間學習,他經常早起。隔壁鄰居早起磨豆腐的時候,華羅庚已經點著油燈在看書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涼,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學習。嚴冬,他常常把硯臺放在腳爐上,一邊磨墨一邊用毛筆蘸著墨汁做習題。每逢年節,華羅庚也不去親戚家里串門,埋頭在家里讀書。
白天,華羅庚就幫助他的父親在小雜貨店里干活與站柜臺。顧客來了,幫助他父親做生意,打算盤,記賬。顧客走了,就又埋頭看書或演算習題。有時入了迷,竟然忘記了接待顧客。時間久了,父親很生氣,干脆把華羅庚演算的一大堆草稿紙拿來就撕,撕完扔到大街上。有時甚至把他的算草紙往火爐里扔。每逢遇到這種時候,華羅庚總是拼命的抱住他視之如命的算草紙,不讓他的父親燒掉。
華羅庚的志氣與行徑,幾乎沒有人能夠理解。華羅庚和全世界無數的杰出人才一樣,困難愈多,克服困難的決心也愈堅。他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與阻力。不斷前進,這倒反而鍛煉了他。沒有時間,養成了他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時間,善于心算的習慣。沒有書,養成了他勤于動手,勤于獨立思考的習慣。這種習慣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6.數學家的成功小故事
阿基米德的故事 二千一百九十年前,在古希臘西西里島的敘拉古國,出現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
他叫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阿基米德的一生勤奮好學,專心一志地獻身于科學,忠于祖國,受到人們的尊敬與贊揚。
阿基米德曾發現杠桿定律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基米德定律。并利用這些定律設計了多種機械,為人民、為祖國服務。
關于他生平的詳細情況,已無法考證。但關于他發明創造和保衛祖國的故事,卻流傳至今。
杠桿定律的確立 人們從遠古時代起就會使用杠桿,并且懂得巧妙地運用杠桿。在埃及造金字塔的時候,奴隸們就利用杠桿把沉重的石塊往上撬。
造船工人用杠桿在船上架設桅桿。人們用汲水吊桿從井里取水,等等。
但是,杠桿為什么能做到這一點呢?在阿基米德發現杠桿定律之前,是沒有人能夠解釋的。當時,有的哲學家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口咬定說,這是“魔性”。
阿基米德卻不承認是什么“魔性”。他懂得,自然界里的種種現象,總有自然的原因來解釋。
杠桿作用也有它自然的原因,他決心把它解釋出來。阿基米德經過反復地觀察、實驗和計算,終于確立了杠桿的平衡定律。
就是,“力臂和力(重量)成反比例。”換句話說,就是:小重量是大重量的多少分之一重,長力臂就應當是短力臂的多少倍長。
阿基米德確立了杠桿定律后,就推斷說,只要能夠取得適當的杠桿長度,任何重量都可以用很小的力量舉起來。據說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豪言壯語: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舉起地球!” 敘拉古國王聽說后,對阿基米德說:“憑著宙斯(宙斯是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王,主管天、雷、電和雨)起誓,你說的事真是稀奇古怪,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向國王解釋了杠桿的特性以后,國王說:“到哪里去找一個支點,把地球舉起來呢?” “這樣的支點是沒有的。”
阿基米德回答說。 “那么,要叫人相信力學的神力就不可能了?” 國王說。
“不,不,你誤會了,陛下,我能夠給你舉出別的例子。”阿基米德說。
國王說:“你太吹牛了!你且替我推動一樣重的東西,看你講的話怎樣。”當時國王正有一個困難的問題,就是他替埃及王造了一艘很大的船。
船造好后,動員了敘拉古全城的人,也沒法把它推下水。阿基米德說:“好吧,我替你來推這一只船吧。”
阿基米德離開國王后,就利用杠桿和滑輪的子理,設計、制造了一套巧妙的機械。把一切都準備好后,阿基米德請國王來觀看大船下水。
他把一根粗繩的末端交給國王,讓國王輕輕拉一下。頓時,那艘大船慢慢移動起來,順利地滑下了水里,國王和大臣們看到 這樣的奇跡,好象看耍魔術一樣,驚奇不已!于是,國王信服了阿基米德,并向全國發出布告:“從此以后,無論阿基米德講什么,都要相信他……” 稱量皇冠的難題 在一般人看來,阿基米德是個“怪人”。
用羅馬歷史學家普魯塔克的話說:“他象是一個中了邪術的人,對于飯食和自己的身體全不關心。”有時候,飯擺在桌子上叫他吃飯,他好象沒聽見,仍舊在火盆的灰里畫他的幾何圖形。
他的妻子,要時時看守他。譬如他用油擦身的時候,便呆坐著用油在自己身上畫圖案,而忘記原來是作什么事的了。
他的妻子更怕送他到浴堂里去洗澡,這個笑話是因為國王的一個新冠冕而引起的。 國王在前不久,叫一個工匠替他打造一頂金皇冠。
國王給了工匠他所需要的數量的黃金。工匠的手藝非常高明,制做的皇冠精巧別致,而且重量跟當初國王所給的黃金一樣重。
可是,有人向國王報告說:“工匠制造皇冠時,私下吞沒了一部分黃金,把同樣重的銀子摻了進去。”國王聽后,也懷疑起來,就把阿基米德找來,要他想法測定,金皇冠里摻沒摻銀子,工匠是否私吞黃金了。
這次,可把阿基米德難住了。他回到家里苦思苦想了好久,也沒有想出辦法,每天飯吃不下,覺睡不好,也不洗澡,象著了魔一樣。
有一天,國王派人來催他進宮匯報。他妻子看他太臟了,就逼他去洗澡。
他在澡堂洗澡的時候,腦子里還想著稱量皇冠的難題。突然,他注意到,當他的身體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時候,就有一部分水從浴盆邊溢出來。
同時,他覺得入水愈深,則他的體量愈輕。于是,他立刻跳出浴盆,忘了穿衣服,就跑到人群的街上去了。
一邊跑,一邊叫:“我想出來了,我想出來了,解決皇冠的辦法找到啦!” 他進皇宮后,對國王說:“請允許我先做一個實驗,才能把結果報告給你。”國王同意了。
阿基米德將與皇冠一樣重的金子、一塊銀子和皇冠,分別一一放在水盆里,看金塊排出的水量比銀塊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塊排出的水量多。 阿基米德對國王說:“皇冠摻了銀子!”國王看了實驗,沒有弄明白,讓阿基米德給解釋一下。
阿基米德說:“一公斤的木頭和一公斤的鐵比較,木頭的體積大。如果分別把它們放入水中,體積大的木頭排出的水量,比體積小的鐵排出的水量多。
我把這個道理用在金子、銀子和皇冠上。因為金子的密度大,而銀子的密度小,因此同樣重的金子和銀子,必然是銀子的體積大于金子的體積。
所 以同樣重的金塊和銀塊放入水中,那么金塊排出的水量就比銀塊的水量少。剛才的實驗表明,皇冠排出。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數學家的成功簡短故事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