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沒有荀子耳熟能詳的名言以及翻譯,快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荀子·天論》)。意思是自然界既有不隨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人類社會也有自己特有的規范法則,社會的治亂取決于能否遵循這種法則,而與自然的變化無關。
荀子說“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
意思是推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當作物來畜養而控制它?順從天而頌揚它,哪里比得上掌握自然的變化規律而利用它?盼望天時而等待它的恩賜,哪里比得上順應季節的變化而使天時為人們服務?因任萬物而贊嘆它,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對萬物加以變革發展?想著讓萬物為自己使用,哪里比得上治理萬物而使萬物都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想望萬物是怎樣產生的,哪里比得上促進已經生成的萬物更好地生長呢?所以,放棄人的努力而思念天,就失掉了萬物的實情。自然界是沒有意志的,所以,對自然界推崇、仰慕、順從、期待都不會有什么結果,只有充分發揮人的力量去控制、利用自然,才算了解萬物的實情。
荀子說:“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禮論》)天地間的萬物都是天地結合的產物,并在陰陽二氣的接觸推蕩中變化。
荀子又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荀子·王制》)這是說,水火是有氣的,而沒有生命;草木是有氣有生命的,而沒有知覺;禽獸有氣有生命有知覺,而沒有道德;人有氣有生命有知覺而又有道德,所以是最有價值、最為重要的。
“故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人之所以是人,并非因為他有二足而無毛,而是因為他有人與人之間上下、貴賤、長幼、親疏的等級區分。
2.荀子名言名句大全
荀子名言名句大全: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
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 ,柔自取束。
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
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 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下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下臣事君以貨,所愿不得遂毀之。
組織里若有人送禮太大,必有所求,如所求未遂,則常反向攻擊。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
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君子隆師而親友,以致惡其賊。 以善先人者謂之教,以善和人者謂之順;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諛。
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
治氣養心之術:血氣剛強,則柔之以調和;知慮漸深,則一之以易良;勇膽猛戾,則輔之以道順;齊給便利,則節之以動止;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卑濕重遲貪利,則抗之以高志;庸眾駑散,則劫之以師友;怠慢僄棄,則照之以禍災;愚款端愨,則合之以禮樂,通之以思索。 志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內省而外物輕矣。
身勞而心安,為之;利少而義多,為之;事亂君而通,不如事窮君而順焉。 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
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貴。 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端愨誠信,拘守而詳;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任。
人有氣 有生 有知亦且有義 故最為天下貴也 仁義禮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貨財粟米之于家也。 人知貴生樂安而棄禮義,辟之是猶欲壽而刎頸也。
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 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
名人名言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學無止境。
流言止于智者。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千人萬人之情,一人之情也。 君子寬而不僈,廉而不劌,辯而不爭,察而不激,直立而不勝,堅強而不暴,柔從而不流,恭敬謹慎而容。
誠心守仁則形,形則神,神則能化矣。誠心行義則理,理則明,明則能變矣。
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致誠則無它事矣。 推禮義之統,分是非之分,總天下之要,治海內之眾,若使一人。
榮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體 君子能則寬容易直以開道人,不能則恭敬繜絀以畏事人。 君子易知而難狎,易懼而難脅,畏患而不避義死,欲利而不為所非,交親而不比,言辯而不辭,蕩蕩乎其有以殊于世也。
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聽視者近,而所聞見者遠。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
--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公生明,偏生暗。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 積土而為山,乘之而后高,積水而為海,積之而后深。
故圣者眾之所積也。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以治氣養生,則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長于無禍。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
3.《荀子》名言
一、【原文】:戰國 荀子《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譯文】:對的錯的都要知道,對的是對的錯的是錯分清不是愚蠢。
二、【原文】:戰國 荀子《荀子·樂論》:“樂者,圣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譯文】:快樂的人,圣人所喜歡的,而可以善民心,他深深地感動人,他移風易俗,所以先王用禮樂來教導他們,百姓和睦。
三、【原文】:戰國 荀子《荀子·儒效》:“圣人也者,本仁義,當是非,齊言行,不失豪(毫)厘,無它道焉。”
【譯文】:圣人一樣的人,以仁義為本,是非分明,說到做到,不差一毫一厘米,沒有其他的竅門。
四、【原文】:戰國 荀子《荀子·天論》:“君子不為小人之洶洶也輟行。”
【譯文】:君子不因為小人的氣勢洶洶的停止自己的作為。
五、【原文】:戰國 荀子《荀子·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譯文】: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里產生了。
4.荀子的名言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
公生明,偏生暗。
5.荀子的五句名言
1、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2、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5、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荀子·王制》
6、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
7、公生明,偏生暗。
8、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9、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10、人之于文學也,猶玉之于琢磨也。
6.求幾句有關荀子的名言,并解釋其中的兩句
1,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解釋:批評我而且批評得恰當的人,是我的老師;贊揚我而且贊揚得恰當的人,是我的朋友;阿諛奉承我的人,是害我的敵人。2.,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解釋:社會發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規律,它不會因為堯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會因為桀而就不存在。
3,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解釋: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指眼睛因為不能同時盯著兩個東西(或兩種事物),所以能看清一切事物(是因為專注所致);耳朵因為不能同時聽取兩種人的意見,所以能明辨是非。
4,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7,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8,君子曰: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9,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10,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時不言而百姓期焉。>
7.“荀子”名言名句有哪些
1、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荀子)
2、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荀子)
3、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
4、禮者,人道之極也。(荀子)
5、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
6、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7、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
8、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荀子)
9、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荀子)
10、學不可以已。(荀子)
11、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
12、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
13、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14、公生明,偏生暗;端愨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夸誕生惑。(荀子)
15、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16、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荀子)
17、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