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你用簡短的文字介紹一下你身邊的事物(要求運用一定的說明方法)
母親的牽掛讓我最難忘的是母親的牽掛.母親的牽掛,就像雨后空中那道彩虹,絢爛多彩;母親的牽掛,就像炎炎夏日的陣陣清風,給你帶來陣陣涼爽;母親的牽掛,又像那爬滿墻頭的密密麻麻的青藤,剪不斷,理還亂……是啊,正是有了這牽掛,才演繹出人生中那許多動人心弦的歷史,正是有了這牽掛,才涌現出生活中無數纏綿悱惻的故事.小時侯的我,身子瘦得簡直像一根藤兒.鄰居們常拿我開玩笑,說我過不了幾天就可以用來喂螞蟻了.母親的心無時無刻不牽掛著我的身體,她帶著我,一次又一次地徘徊在醫院的門口.歲月的風霜讓母親那高大的身影日漸消瘦,令母親那自信的容顏日漸蒼老……不知不覺,我已13歲了,我的身體一天天地壯起來,母親的臉上也開始掛滿了微笑——可以這樣說,在我已走過的13個春秋里,無一個日日夜夜不是伴著母親的牽掛度過的.記得學校組織的一次夏令營,母親開始是不讓我去的,在我的執意要求下,母親無奈只好答應了.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獨自遠行,母親自然放心不下.臨行前,她千叮嚀,萬囑咐:“外出游玩要小心,緊跟著老師走,吃飯不要挑食,睡覺要蓋好被子……”一串串的嘮叨,一陣陣的羅嗦,開始讓我不耐煩了,我甚至感到有些討厭.本來早就說好,她不去車站送我的,可就在汽車緩緩啟動的那一剎那,我卻清晰地看見,車站的一個角落里,分明有一個模糊而熟悉的身影,一雙關切的眼睛正凝視著我.剎時,我的淚水不知不覺迷糊了雙眼,我望著母親,一動也不動,直至她的身影消失在我的目光里.出行的日子里,心里多了一絲莫名的空虛,才覺得母親的牽掛是那樣難得,她成了我惟一的寄托,也化作了兒子對母親的思念和牽掛……月光下的母親,您還好嗎?友情也許會褪色,誓言也許被遺忘,但親情將永存人間.朝朝暮暮,春去秋來,我的每一點進步,都是母親心血的結晶,它不知道包含了母親多少的牽掛.母親的牽掛,就像夏天的甘霖,深深地滋潤著我那干涸的心田;它是心靈的閃電,精神的升華;母親的牽掛,更是我成長的階梯,它引導我腳踏實地的邁好人生的每一個步子,它幫助我度過生活的每一道難關。
2.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 簡短說明時間和主要過程在100字左右短
愛迪生在一八七七年開始了改革弧光燈的試驗,提出了要搞分電流,變弧光燈為白光燈。這項試驗要達到滿意的程度。必須找到一種能燃燒到白熱的物質做燈絲,這種燈絲要經住熱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時以上的燃燒。同時用法要簡單,能經受日常使用的擊碰,價格要低廉,還要使一個燈的明和滅不影響另外任何一個燈的明和滅,保持每個燈的相對獨立性為了選擇這種做燈。這在當時是極大膽的設想,需要下極大的功夫去探索,去試驗。
絲用的物質,愛迪生先是用炭化物質做試驗,失敗后又以金屬鉑與銥高熔點合金做燈絲試驗,還做過上質礦石和礦苗共一千六百種不同的試驗,結果都失敗了。但這時他和他的助手們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已知道白熱燈絲必須密封在一個高度真空玻璃球內,而不易溶掉的道理。這樣,他的試驗又回到炭質燈絲上來了。他晝夜不息地用到了一八八0年的上半年,愛迪生的白熱燈試驗仍無結果。有一天,他把試驗室里的一把芭蕉扇邊上縛著一條竹絲撕成細絲,全副精力在炭化上下功夫,僅植物類的炭化試驗就達六千多種。他的試驗筆記簿多達二百多本,共計四萬余頁,先后經過三年的時間。他每天工作十八、九個小時。每天清早三、四點的時候,他才頭枕兩、三本書,躺在實驗用的桌子下面睡覺。有時他一天在凳子上睡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時。
到了一八八0年的上半年,愛迪生的白熱燈試驗仍無結果,就連他的助手也灰心了。有一天,他把試驗室里的一把芭蕉扇邊上縛著一條竹絲撕成細絲,經炭化后做成一根燈絲,結果這一次比以前做的種種試驗都優異,這便是愛迪生最早發明的白熱電燈——竹絲電燈。這種竹絲電燈繼續了好多年。直到一九0八年發明用鎢做燈絲后才代替它。愛迪生在這以后開始研制的堿性蓄電池,困難很大,他的鉆研精神,更是十分驚人。這種蓄電池是用來供給原動力的。他和一個精選的助手苦心孤詣地研究了近十年的時間,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艱辛與失敗,一會兒他以為走到目的地了,但一會兒又知道錯了。但愛迪生從來沒有動搖過,而再重新開始。大約經過五萬次的試驗,寫成試驗筆記一百五十多本,方才達到目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是簡短的說明還是簡要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