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陜西名人事跡
周秦時期 1崇侯虎:商代末期諸侯,崇國國君。
封地在今西安西郊灃河西。與周文王同時期。
曾對殷紂王進讒言使殷紂王將周文王囚禁于幽里。后被周滅。
2姬旦:既周公,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也就是今天的岐山縣,故稱周公。
武王死后輔佐成王。制禮作樂,為西周制定官制和其他各種典章制度。
3姬發:既周武王,西周開國君主。周文王之子。
滅殷商建西周。 4姬鮮:管叔姬鮮,周武王弟。
為周初三監之一。初封于管,即現在的鄭州。
成王繼位后周公旦攝政。管叔不服,發動叛亂。
周公東征殺管叔。 5伯禽:周公單張子。
周公被封于魯,因輔佐成王,故由伯禽代為治理魯地。 6尹喜:周大夫。
函谷關令。愛好天文星象之術。
在終南山結草為樓,觀星望氣,其地遂得名為樓觀,既今樓觀臺。 7贏渠梁:既秦孝公,戰國時秦國國君。
頒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統一度量衡。 8贏駟:秦惠文王。
孝公之子。繼位之初殺商鞅,但未能廢除商鞅之法。
9贏政: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十三歲時繼秦王位。
后免呂不韋相國職,開始親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
滅六國,于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并建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帝國,秦。 10蒙恬:秦名將。
祖先為齊國人,祖父,父親皆為秦將。秦統一后率30萬人北擊匈奴,筑長城,修直道。
后胡亥與趙高矯詔殺扶蘇,并逼蒙恬自殺。相傳蒙恬發明了毛筆,但可能應為毛筆的改良者。
11扶蘇:秦始皇長子。因不同意焚書坑儒,被始皇派往蒙恬部去監軍。
后被胡亥等人設計害死。葬于今綏德縣。
兩晉南北朝時期 1 杜預:西晉將領,學者。他認為忘戰必危,勤于講武,又博學多能。
當時被稱為“杜武庫”。 2 僧肇:俗姓張,京兆人。
既今西安。東晉佛學哲學家。
鳩摩羅什弟子之一。 3 智猛:新豐人。
既今臨潼區新豐鎮。后秦時期曾到天竺取經。
4 王子直:南北朝時西魏著名將領。任車騎將軍,平涼州叛亂。
廢帝元年拜使持節大都督行瓜州事。 5 韋孝寬:南北朝時京兆杜陵人。
今西安市東南。西魏及北周著名將領。
6 宇文沂:本為朔方人,后徒京兆。北周及隋著名將領。
因隋文帝多疑罷其官,隨心懷不滿,圖謀反隋,事泄被殺。 7 王述:京兆霸城人。
今西安市東郊。北周時任廣州刺史。
隋開皇初,獻平陳之計,修造戰艦,為上流之師。后以行軍總管擊南寧,未至而卒。
兩漢時期 1 田何:西漢經學大使。孔子授[易],五傳至田何。
始皇焚書,[易]賴田何口授,始得傳于后世。漢代[易]學宗師,漢初因年事已高,惠帝曾至其家授業。
2 宣曲任氏:長安宣曲人,西漢大富商。其祖原為秦督道糧倉的管理人員。
秦亡時,人們爭搶金銀珠寶。只有任氏儲存大量糧食。
后因此起家。但家風優良。
3 劉徹:西漢武帝,景帝之子。實行推恩制。
分全國為十三州。禁止私人鑄錢,統一幣制,制五銖。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五經博士。放棄和親政策,和匈奴之間連年作戰,擊潰匈奴主力。
派張褰出使西域。興修水利。
推行代田法。創建太學。
為史上一代明君。 4 竇嬰:西漢大臣,文帝竇皇后從兄子。
因與武帝丞相田汾爭地等原因被殺。 5 蘇建:西漢將軍,蘇武之父。
建朔方。因與趙信共率部三千多騎與匈奴數萬騎相遇,激戰一天多,趙信投敵,蘇建逃回,按律當斬,武帝赦其死罪但貶為庶人。
后又代郡太守,死于任所。 6 張湯:西漢杜縣{今西安東南}人。
審理陳皇后巫蠱案和淮南王,衡山王謀反案,羅織株連,處死數萬人。建一武帝改革幣制,鑄五銖錢。
后被迫自殺。死后家產不過五百金,且都是俸祿和皇帝賞賜所得,足見其廉潔。
隋時期 1 虞慶則:隋京兆人。隋代大臣。
封魯國公,后任右武侯大將軍。討平嶺南人李賢反叛回程途中被誣謀反而被殺。
2 于仲文:北周至隋時期京兆人。北周及隋代大臣。
著有[漢書刊繁]等書。 3 韋師:隋京兆杜陵人。
隋代任吏部侍郎,山東河南十八州安撫大使。一生為官清廉。
4 史萬歲:京兆杜陵人。隋朝名將。
突厥可汗入侵,但聞其名后不戰而退。史追擊百余里,殺敵數千。
后因遭楊素妒嫉被誣陷而死。 5 張定和:萬年人,今西安東。
隋朝著名將領。后從煬帝征伐吐谷渾,挺身登山,被亂箭射死。
6 宇文愷:原籍朔方夏州,今陜西靖邊人。主持修建宗廟,宮殿,陵墓,廣通渠等,并策劃修建隋新都大興城。
后又奉命修建東都洛陽城。其設計理念對當時及后世周邊國家都城的設計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7 李密:京兆長安人。隋末瓦崗軍領袖。
后投唐,公元618年被以謀反罪擊殺。 8 王世充:隋新豐縣,今臨潼區人。
隋代將領。唐武德四年,兵敗降唐,后被仇人獨孤修德所殺。
唐時期1 1 李世民:公元559年生649年卒,公元626年至649年在位。唐高祖李淵次子。
隋末,李源為太原留守,李世民勸其反隋。李淵稱帝將李世民封為秦王。
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不久即皇帝位。
為史上一代明君。 2 殷開山:京兆府,今戶縣人。
唐初大將。從征王世充,病死于途中。
3 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史有[房謀杜斷]之美稱。
世稱唐之賢相。貞觀四年病逝。
4 韋仁壽:京兆萬年人。為官廉潔能干。
5 長孫皇后:唐太宗皇后。長安人。
遺命不厚葬不起山陵。與太宗合葬于今禮泉。
2.好人好事事跡,100字左右,多一點事跡
事跡一 昨天看到一個人亂扔垃圾,我就尾隨到他家門外,記下了地址。
昨晚夜黑風高,我背起裝滿磚頭的書包,爬上他家墻頭,把一塊塊磚頭砸向他家的玻璃,讓他不講道德。 事跡二 那天路過沈陽站前時,看到一個人在地上跪著,面前用粉筆寫著“走失,好餓。
求好心人,施舍五元吃飯”我上去就把粉筆字擦了。擦完回頭對他說,不要亂涂亂花會被人肉的。
事跡三 那天那天在五洲春天樓上吃飯時,有一個40多歲的強壯男人上來就跪在了我面前,低頭伸個碗。我馬上拿出錢包,摳出九個一毛的硬幣扔進碗里,隨手從碗里拿出個一塊的。
告訴他不用謝謝。
3.陜西的名人作文
么寫家鄉名人
1 我家的“名人”——奶奶
說起名人,同學們一定會想到那些戰斗英雄、勞動模范,或是作家、畫家、企業家、科學家,還有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其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今天我要說的是我的奶奶。
奶奶六十來歲,個子不算高。臉上布滿了皺紋,一笑起來皺紋就更深了。雖然奶奶長得并不出眾,可她扎出的掃帚把卻個個漂亮得很。
掃帚把在我們這兒幾乎家家都在用,它可以用來掃面板上的面,也可以用來刷鍋,也可以掃炕,或是打掃別的臟物。奶奶每年都要種幾顆高粱,目的并不只是為了吃高粱面,而是用高粱穗來扎掃帚把,反正這東西平時經常用,多扎幾把放著也很好,也有一些人也想扎掃帚把,奶奶就會毫不吝嗇地教她,直到教會為止。
說到這兒,有人可能會問:“你奶奶這手藝是跟誰學的?”其實,奶奶的這個手藝并不是跟誰學的,而是她年輕時看別人扎,自己也感到好奇,便慢慢自學,后來就學會了。
其實,做掃帚把也不是很難。先把高粱穗子曬干,去掉高粱籽,并打磨干凈,然后用繩子把它扎成一連串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一點,一定要扎緊,否則很容易散掉。
有一次,我跟奶奶在聊天。我突發奇想,問:“奶奶,你剛開始學扎掃帚把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什么困難呀?”奶奶說:“有啊。一天,我正在扎掃帚把,突然,右手的十指一下子被高粱桿刺破了一個口子,鮮血頓時流了出來。但是,這點小困難算什么?我跟本就沒在乎。”我聽了,真是佩服奶奶。
這就是我家鄉的“名人”——奶奶。
2 單縣好人——孟昭良
孟昭良是我們單縣萊河鎮劉飯棚村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村民,由于家境貧寒,人又憨厚老實,沒有文化,大字不識一個,所以連個媳婦也找不到。整日里在單縣縣城以蹬人力三輪拉客謀生。2001年12月一個寒冷的下午,他在單縣縣城遇到雙腿高位截癱被人棄之路邊的苦命女田云。田云的老家在湖南張家界,當時有家難回。好心的老孟二話沒說,將田云接回家,一住就是半年。可是,這樣在自己家呆著也不是個辦法呀,孟昭良思來想去,下決心要將其送回湖南老家。2002年5月6日至6月12日,孟昭良行程1700多公里,一路乞討,腳蹬自己的人力三輪車將田云送回了湖南老家張家界,受到了湖南當地政府和群眾的好評。
此事經眾多媒體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孟昭良的生活也由此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他先是被湖南常德市科農公司聘為苗木管理員,后又通過好心人的介紹,找了個湖南媳婦。11月16日上午,孟昭良帶著這位遠方媳婦回到單縣老家探親,家鄉數百名父老鄉親在單縣湖西賓館敲鑼打鼓,舉行了熱烈的儀式,歡迎孟昭良榮歸故里。
據說,已有多家影視單位,將孟昭良的故事改編成了電視劇、廣播劇、戲曲等。
俗話說:“好人有好報”,但愿我們的單縣好人孟昭良以后的生活平平安安,但愿出現越來越多的像孟昭良一樣的好心人,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
4.好人好事短例子,越多越好
1、吳錦泉
江蘇省南通農民,是南通市年齡最長的紅十字志愿者,也是一名老黨員。平日里老人靠磨刀為生。近年來,吳錦泉曾為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甘肅泥石流災區各捐款1000元。
雅安地震后,他又將兩年來磨刀積攢的零錢捐獻給雅安地震災區,其中1元硬幣1715枚,5角硬幣501枚,1角硬幣7枚,共計1966.2元。自2008年以來,他已累計捐款23392.2元。
2、林俊德
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癥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臨終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馬蘭。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
3、鐘揚
鐘揚長期致力于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率領團隊在青藏高原為國家種質庫收集了數千萬顆植物種子;鐘揚援藏16年,足跡遍布西藏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長期的高原工作讓他積勞成疾,多次住進醫院,但他都沒有停下工作。
多年來,鐘揚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4、楊科璋
2015年5月30日1點13分,楊科璋在滅火救援中緊急救出一名約兩歲的孩子,但因煙霧太大、能見度低而踩空墜樓。從五樓墜樓時楊科璋緊抱孩子,最終保住了孩子,但自己卻獻出了年僅27歲的生命。楊科璋入伍以來共參加滅火救援戰斗200多次,搶救疏散被困群眾160多人。
5、林海燕
2002年八月份,廣東省化州市一個彩票投注站的老顧客吳先生由于出差,便委托投注站老板林海燕代購了700元的彩票,結果這些彩票卻中了500萬元的大獎,但期間吳先生仍在出差,而且700元的代購費也沒有交,林海燕完全可以將這500萬元的大獎據為已有。
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林海燕卻把唾手可得的巨獎竟然還給了吳先生:她毫不猶豫地給吳先生打了電話,通知他過來領獎,而自己卻只拿了700元的代購費。
5.扶風縣好人好事事例
近日,扶風縣城關鎮創新在全鎮33個行政村,3個社區設立“善行義舉”榜,宣傳本村美德村民,德孝典型,用孝德文化推動農村人更善、鄉村更美,受到了基層群眾的廣泛好評,也已成為扶風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據了解,在創建省級文明村鎮工作中,扶風縣城關鎮在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的精心指導下,在加快縣域經濟社會文化事業發展的同時,不斷提升人民道德水準,以下河、王家臺等村為示范,在村內設立傳統美德文化墻,開設道德大講堂,設立善行義舉榜,制定村規民約,建立志愿者服務隊,建設村民文化廣場,成立紅白事理事會,整治村容村貌,促進文明新風在農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全鎮好媳婦、好婆婆、好村民、好黨員、好干部層出不窮,先后涌現出見義勇為好少年茍帥琪,支持村上公益事業的在外人士羅平行,孝老愛親典范權紅愛等善行義舉人士40多名。
近日,鎮上通過設置善行義舉榜,大張旗鼓的宣傳這些凡人善舉、草根英雄,一本本鮮活的“鄉土教材”,以潤物無聲的方式發揮著道德教化作用,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感悟孝道,弘揚美德。 城關鎮下河村書記李根乾深有感觸地說:“通過設立善行義舉榜,真實記錄了本村有關孝老愛親、鄰里互助、踐諾重義、知恩圖報的善行義舉,給身邊的好人好事樹碑立傳,。
6.2017年陳倉區好人好事事跡
據了解,陳倉區舉辦的首屆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自去年9月份啟動以來,得到了全區各級群眾的高度關注和積極響應,經過基層推薦、審核考察、事跡宣傳、公眾投票、名單公示和區委常委會研究審定,最終選定先進典型。
近年來,陳倉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載體,切實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公民道德建設,不斷創新載體形式,持續加強宣傳引導,涌現出了一大批省、市級道德模范、“中國好人”以及區級先進典型,各位先進從本職做起,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等崇高品德。
7.陜西名人的生平,經歷,事跡
愛國將領-楊虎城 楊虎城,(1893----1949)陜西蒲城縣孫鎮甘北村人,幼名長久,鄉人稱楊大娃,亦曾自稱呼塵. 楊虎城出身貧寒,父親楊懷福是一位農村木匠.1908年5月被仇家陷害致死,一家生活幾近絕境.辛亥革命爆發楊參加革命隊伍,反抗清政府的統治,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樹起護旗幟號召討伐北洋軍閥楊辛參加了陜西省的于石任、井勿幕為首的靖國軍.1925年3月 孫中山逝世陜西僅有楊虎城一人送挽聯 并于5月1日在耀縣舉行孫中山追悼會 ,會上慷慨陳詞:"革命的旗幟永遠不會倒!" 1926年吳佩孚任劉鎮華為陜甘剿匪總司令.劉鎮華帶領10萬大軍向潼關出發,兵臨西安城下,所到之處廬舍盡毀.5月15日西安被圍,楊虎城部為配合全國革命的形勢發展,推戴李虎臣為總司令自任副司令誓死守衛西安.守城自4月6日始戰況慘烈僅守城軍民餓死超過5萬人,但終于以北伐戰爭的節節勝利、吳佩孚的頻頻失敗于11月23 日止.歷時8個月. ----解圍后所以軍民遺骨.埋葬于城內新辟的革命公園楊將軍主持萬革命大公祭,他所挽聯:"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滿三素,怨滿三秦".表達了他內心的情感和痛苦. ----1930年部隊進駐陜西后, 除任17路軍總指揮,西安妥靖公署等軍職外,兼任陜西政府主席.他任職期間重視教育,曾聘請大批有真才實學的知識分子擔任要職,并選派思想進步的青年出國留 學.在故鄉蒲城,楊興辦了中山中學和勿幕圖書館,表現了他的遠見卓識. 1931年9 月8日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 悍然入侵中過而蔣界石卻不顧民族安危 鼓吹"攮外兇必先安內" 的政策 遭到了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 1933年3 月 楊虎城將軍在河北當 面見蔣界石 請求抗戰 遭到蔣訓罵.眼看民族就要滅亡大好河山淪于敵人的手而蔣界石卻于19 36年12 月24 日親自來陜西令楊虎城與張學良圍剿紅軍,張楊二人即使哭諫都無濟于事,深感民 族危亡在即,雖然有兵諫逼蔣抗日.逆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于12月12日凌晨發動了西安事變 蔣 世石在臨潼驪山一石縫中被搜山的士兵發現。
.. ---- 西安事變成功以后,張楊二人深明大義邀請以**為首的中國**代表共商相關事亦,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 .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筑成了全國人民一致抗日的鋼鐵長城. ----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后,蔣界石背信棄義囚禁了張學良 逼楊出國考察,楊將軍在國外亦不顧個人安危,宣傳抗日的救國思想,并于1937年11月毅然回國抗日.抵達香港時,即被特務控制 .從此被反動派囚禁. 1949年春,國民黨反動派發起的內戰連連失敗.**宣告下野.李宗仁以代總統的身份接受中共和談條件,下令重慶市長楊森釋放楊虎城.而楊森卻通知了毛仁鳳去浙江江溪口請示幕后主使蔣界石!遭蔣嚴詞拒絕. ----1945 年8月間,蔣逃臺灣后,又撤返重慶親自支持西南特區的大破壞,并指使毛仁鳳殘忍的殺害了楊虎城將軍和夫人謝保貞及兒子楊拯中、秘書宋綺云夫婦和兩個尚不滿10的孩子。
. **將軍曾為楊將軍提詞 ------"楊虎城終生為國家為民族愛國主義偉大業績永垂史冊" 劉志丹:(1903----1936),陜西保安縣人。
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歷任中共陜北特委軍委書記、特委代理書記、陜甘寧邊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紅十五軍團副軍團長兼參謀長、中央軍委西北辦事處副主任、紅軍北路軍總指揮、紅二十八軍軍長等職務。
劉志丹是西北紅軍和以后成為"中國革命的立足點和出發點"的陜甘、陜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他為中國革命赴湯蹈火,奮斗終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同志稱他是"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同志題詞說:"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志丹"。
**同志稱他是"紅軍模范"。 謝子長: (1897----1935),陜西子長縣人。
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1934年8月在粉碎敵人對陜北根據地"圍剿"的清澗河口戰斗中身負重傷,1935年2月21日因傷逝急劇惡化逝世,時年38歲。
曾歷任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總指揮,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總指揮、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駐西北軍事特派員兼陜北游擊隊總指揮、紅四十二師政委和西北軍委主席等職。謝子長是陜甘和陜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
早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后,他與唐澍等同志發動了清澗武裝起義,從此,揭開了西北革命武裝斗爭的序幕。在此后的歲月中,他與劉志丹同志一道并肩戰斗,出生入死,為西北革命以至中國革命的偉大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同志曾先后三次為謝子長題詞:"民族英雄"、"雖死猶生"、"謝子長同志千古,前仆后繼打倒人民公敵",并親自為他撰寫了碑文。**同志題詞:"子長同志,陜北人民領袖,前仆后繼"。
8.陜西名人,要活的
柳青----現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創業史》等
雷抒雁----陜西涇陽縣人,當代著名詩人,代表作〈小草在歌唱〉等
賈平凹----陜西丹鳳人,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商州散記》《小月前本》《臘月·正月》《浮躁》《廢都》等
路遙----陜西清澗人,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有〈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陳忠實----西安人,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有〈白鹿塬〉等
顧長衛----導演《孔雀》
張藝謀----陜西西安人,中國當代著名電影人。主要代表作有<;一個和八個> <;紅高粱> <;英雄> <;活著> <;老井> <;秋菊打官司> <;一個都不能少>;等
黃建新----陜西西安,中國當代著名電影導演。主要代表作品有《錯位》《黑炮事件》《背靠背,臉對臉》《站直嘍,別趴下》《紅燈停,綠燈行》《誰說我不在乎》《說出你的秘密》等
趙季平----生于甘肅平涼,后西安人,當代著名電影音樂家,與張藝謀多次合作
劉文西----籍貫浙江,后西安人。當代著名畫家
李若冰----陜西涇陽人,當代著名畫家